APP下载

科技馆提升改造的实践与思考——以天津科技馆为例

2021-06-04许献岐

天津科技 2021年5期
关键词:布展科技馆展品

许献岐

(天津科学技术馆 天津300201)

科技馆依靠展品向公众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是开展科普活动的主要载体。科技馆展品的常展常新,是科技馆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保证[1]。自2016年开始,天津科技馆改造了多个主题展区,展览形式和展示内容得到了较大的提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极大地增强了场馆的吸引力。

1 场馆提升改造需求

1.1 社会科普需求

近年来,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稳步提高,取得了一系列举世瞩目的科技成就,公众对于新知识、新技术的了解热情日益高涨。天津科技馆作为天津市科学普及的前沿阵地,发挥着全域科普的示范引领作用。天津科技馆依托国家发展战略,为满足民众对科普知识的需求,开展了多样化的展区建设,如依托《智能制造装备“十二五”规划》建设了“机器人天地”展区,依托《中国制造2025》全面推进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立项了“机械之巧”展区,依托天津“三机一箭一星一站”航空航天产业发展格局设立了“飞天之梦”展区,结合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筹划了“公共卫生”展区等。

1.2 自身发展需要

天津科技馆一直在国内保持较高的知名度,不断创新就是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在展区改造中,除了部分老展品的提升改造外,很大一部分都是自主创新展品,特别是2018年“飞天之梦”“机械之巧”“磁电之趣”展区改造过程中,授权展品专利达10余项。

场馆要发展,人才是根本。天津科技馆展区改造实践一直是馆内人才最重要的培养模式。馆内研发团队结构合理,朝气蓬勃,人员架构相对稳定。经过几个展区改造和以老带新,年轻员工基本能够开始独立承担改造项目,成长速度较快。

科普行业发展日新月异,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层出不穷,科技馆的展示内容、展教理念、展示技术也在不断革新[2]。面对新形势,在展区改造中,天津科技馆也开始利用企业、高校、协会学会等资源,探索出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创新之路。

2 展区改造模式探索

在改造过程中,各展区因地制宜,采取不同的改造模式,主要有以下两种。

2.1 局部改造模式

局部改造模式具有操作简单、时间短、见效快的特点,一般适用于资金有限、区域面积较小的改造。

2013年天津科技馆在建设“认识自我”展区时,共研发了7件心理健康展品,受到观众的普遍欢迎。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工作、生活、学习压力不断增加,公众对于了解心理健康科学知识也有了更多的、更高层次的需求,但是现有展品较少且部分功能缺失,无法满足使用需求,因此计划增加部分展品并对原有展品进行改造。项目利用不到50万元的有限资金,在70m2的空间内将10件新展品和 7件提升改造后的老展品置于其中,形成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趣味性强的心理健康展区,极大充实 了天津科技馆“认识自我”展区,并为科技馆微小型改造项目提供了借鉴和指导。局部改造模式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就是要与原展区风格较为相近或者统一,独立性和新颖程度较弱。

2.2 大展区改造模式

大展区改造模式一般适用于资金比较充足,在较大面积中进行的展区功能提升。

2.2.1 分步实施模式

如图1所示,展区分步实施,依据项目需求先进行整体设计,然后进行布展制作和展品设计与制作。因为每一步的结果都是下一步实施的条件,所以分步实施过程中各环节的衔接相当重要。2017年建设的“机器人天地”展区以及2020年建设的“公共卫生”展区都采用了此模式。分步实施的优势是可以对展区进行细致的研究,使整体布展和展品效果达到最佳,使得馆方能够掌握提升改造的主动权。但是目前多数设计公司将主要力量放在效果营造上,对于展品的内容和表现形式研究有限,还需要布展和展品公司招标完成后,在对接时进行深化,因此分步实施也并不能一次性解决所有问题。如果前期设计时间较长,后期施工和展品制作时间便会压缩,资金使用上压力较大。

图1 分步实施模式流程图 Fig.1 Flow chart of step-by-step mode

2.2.2 设计施工一体化模式

如图2所示,设计施工一体化实施模式,主要是指布展的设计和施工一体化,整体设计和施工由中标单位全部承担。天津科技馆“飞天之梦”“机械之巧”展区均采用该模式。采用该模式,一方面,减少了总体设计的招标,缩短了整体流程;另一方面,展品 与布展同时进行招标,可与布展同步进行对接深化,从而加快了项目实施进度。但是,由于布展设计与施工单位对项目需求的理解有限,且深化设计是在投标方案基础上进行的,可能存在设计形式简单、效果不理想的情况,对此需要后期深化设计并重点把控,及时纠正。

图2 设计施工一体化实施模式流程图 Fig.2 Flow chart of integration mode of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3 展区提升改造的几点思考

3.1 满足观众参观需求

科技馆展区改造不是简单的展品拼凑,而是要聚焦社会热点和生活常识,将展览环境与展品本身有机结合,为参观者提供一场“科技盛宴”。展品不能打动观众,展区就失去了展览的意义。要做观众看得懂、喜欢去操作同时又有思考的展品,才能真正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正是基于从观众需求出发的展区改造思路,科技馆精心打造的多个展区才能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

3.2 把握展区改造主动权

科技馆是需求方,企业是供应方。展区改造不是“你有什么,我就要什么”,而是“我需要什么,你就要提供什么”。实施过程中,要把握好思路和方向,合理利用有限的展厅面积,达到最佳的展示效果[3]。布展中,要体现展区主题特点,更好地为展品服务,提高观众参观的舒适度。展品方面,对于成熟展项,要思考有没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对于新展品,要明确思路和方法,保证原理的准确性、设计的合理性和制作的可行性。天津科技馆新改造展区中,自主研发展品占有很大的比例,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在项目需求中提前进行了设计,明确了各个展品的科学原理、表现形式和展示手段,因而在改造过程中才能掌握主动。

3.3 集合社会资源

科技馆各主题展区均具有较强的专业性,改造时仅仅依靠科技馆根本无法满足改造需要,因此,要不断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合作,引导和支持他们共同参与科技馆展区建设。比如在“飞天之梦”和“机械之巧”展区方案论证时,邀请科技馆专家、航天五院专家以及天津大学教授担任评审专家,使得展品的安全性、科普性、可拓展性和可维护性得到了进一步加强。

3.4 加强展览新技术应用

在展览中运用最新技术与产品能够让公众了解前沿科技进展,引发青少年对科技产生浓厚兴趣,吸引住他们的“眼球”,从而带来深层次的体验感。近年来,天津科技馆各展区改造中,均有新技术应用其中。比如“机器人天地”展区展品“笑脸墙”中的笑脸识别技术、“飞天之梦”展区展品“我是宇航员”中的虚拟成像技术与Kinect体感识别技术、“机械之巧”展区改造展品“汽油发动机”“柴油发动机”中的透明触摸屏技术等。

3.5 推进展教同步设计

科技馆展品展示的科普内容是十分有限的,而教育活动则可以无限扩展,可以形成对展览的有效补充和延伸。天津科技馆将科普辅导员纳入展区建设全过程,一方面可以为展区建设提供好的意见和建议,另一方面提前设计科普教育活动,保证展区开放时,配套教育活动能够及时跟进。比如,“飞天之梦”展区改造中设计了关于飞机主题的教育活动,“玩具与科学”“磁电之趣”展区改造中设计了静电与电机方面的教育活动“静电秀”“电磁驱动世界”等,“公共卫生展区”改造中设计了口罩的选择与防护方面的教育活动“口罩的防护秘籍”。

4 结语

随着公众科学素质的不断提升,观众对于展览的科学性、艺术性以及舒适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展区提升改造中,要逐步适应新时代要求,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不断满足公众科普需求,用创新的理念、 前沿的技术、丰富的活动,推动科技馆健康、持续 发展。

猜你喜欢

布展科技馆展品
科技馆一日游
2022两岸赏石文化交流线上展览展品展示第2辑
展品被盗了
深圳科技馆新馆
气象科普展品创新设计的思考
国宝展品被盗案
浅谈新环境对布展工作人员角色的转变
科技馆惊魂之旅
科技馆惊魂之旅
论布展对绘画类作品画面效果呈现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