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护人员临终关怀的认知及态度调查研究

2021-06-04张婷婷蔡菊敏吴晓东周玲君李玉香

宁夏医学杂志 2021年5期
关键词:质性专业知识医护人员

张婷婷,蔡菊敏,吴晓东,周玲君,唐 鲁,李玉香

临终关怀是指通过为临终患者及其家属提供包括生理、心理、精神及社会等在内的全面照护服务,旨在减轻患者及其家属的痛苦,维护并促进其身心健康[1-2]。截至2018年底,全国65岁以上的人口约占总人口的11.9%,老年人口中患慢性病的比例达75%,这表明老年健康问题日益严重[3]。临终关怀作为“人口老龄化”的潜在需求,越来越受人们的重视[4]。医护人员是临终关怀的主要实施人员,他们对临终关怀的认知及态度会直接影响临终关怀的服务质量[5]。本研究采用调查问卷与质性研究结合的方法,探讨宁夏地区医护人员对临终关怀的认知及态度,以期为促进和完善宁夏地区临终关怀的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19年8月-2020年7月对宁夏地区4家三级医院、3家二级医院、3家一级医院的在职医护人员进行调查。纳入标准:具有医师/护士执业资格证书;工作时间≥1年;知情同意并愿意参与本研究。排除标准:进修人员;实习人员。本次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572份,有效回收533份,回收率93.0%。被调查的对象中,男性94人(17.6%),女性439人(82.4%);医生131人(24.6%),护士402人(75.4%);年龄25岁以下173人(32.5%),26~35岁280人(52.5%),36~55岁78人(14.7%),55岁以上2人(4%);参加工作3年以下210人(39.4%),3~5年122人(22.9%),6~10年112人(21.0%),10年以上89人(16.7%);工作机构在三级医院396人(74.3%),二级医院102人(19.1%),一级医院35人(6.6%)。

1.2 研究方法

1.2.1 量性研究:调查问卷由2部分构成:①一般人口学资料,包括性别、年龄、职业、参与工作的时间、工作机构等;②临终关怀知识及态度调查问卷。该部分采用郑悦平[6]编制的问卷。临终关怀知识问卷涉及临终关怀基本知识、哲理与原则、疼痛控制相关知识3个维度,共16道题目,答“对”计1分,答“不确定”计0.5分,答“错”计0分,满分16分,分数越高代表对临终关怀知识掌握越全面。照护态度问卷的Cronbachaα为0.84,包括对个人死亡及濒死的态度、对患者死亡及濒死的态度、对病人和家属实施临终照护的态度等7个维度,共计38道题目。采用Likert的5级计分法,从“非常不同意”到“非常同意”分别计1~5分,总分38~190分,得分越高代表对临终关怀照护态度越积极。

1.2.2 质性研究 采用描述性质性研究方法[7],以面对面、半结构式深入访谈法进行访谈。访谈提纲包括:您认为自己对临终关怀的认识如何?你是如何获得临终关怀相关知识的,途径有哪些?您认为目前临床临终关怀实施的如何?您认为目前临床中实施临终关怀存在哪些障碍?

1.2.2.1 资料的收集:访谈前告知研究对象访谈的目的及意义,签署知情同意书。根据访谈提纲进行访谈,每位受访者访谈20~40 min。

1.2.2.2 资料的整理及分析:资料分析采取传统内容分析法[7-8]。研究者重复阅读访谈资料,获得对访谈资料的整体感,随后标记资料中的重要概念及思想,进一步进行开放性编码,最后将编码归类形成主题及亚主题。没有新的主题出现时,数据达到饱和,停止访谈。

2 结果

2.1 量性研究结果

2.1.1 医护人员临终关怀知识来源:本研究调查对象的临终关怀知识来源按人数及构成比依次为:课本422人(79.2%);医护人员341(60.4%);媒体193人(36.2%);专业培训118人(22.1%);其他途径101人(18.9%)。

2.1.2 医护人员临终关怀知识掌握情况:临终关怀知识调查问卷得分总分为(12.09±1.86)分,平均答对率为75.06%。其中答对率排序后5项条目有第16、15、14、12及第13项,这5个条目答对率均小于61.7%,条目最低答对率是9.4%。这5个条目均涉及临终患者疼痛治疗知识。其他各维度得分及答对率见表1。

表1 医护人员临终关怀知识掌握情况

2.1.3 医护人员对临终关怀的照护态度:照护态度总分为132.08±10.44,各维度总分见表2。将问卷中回答“非常同意”及“同意”的研究对象纳入同意人数进行统计。485人(91.0%)认为医护人员有责任帮助临终病人应对死亡;404人(75.8%)认为医护人员有责任在病人死亡后向其家属提供哀伤照护;;461人(86.5%)认为有必要对医学生开展临终关怀;474人(88.9%)认为目前医院有必要开展临终关怀。

表2 医护人员临终关怀照护态度得分

2.2 质性研究结果:质性研究最终纳入9名受访者,医护人员对患者的处境表示同情,但表示自身缺乏临终关怀的专业知识及技能。 部分受访者通过讲座等方式对临终关怀知识略有所了解,但获得途径有限。多数访谈者强调了临床工作的繁忙等各种阻碍因素,对患者实施临终关怀的意识薄弱。

3 讨论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知识总得分(12.01±1.86),说明医护人员临终关怀基础知识水平较高,本结果高于其他相关研究[9-10]。这可能是因为2017年国家卫计委发布《安宁疗护中心基本标准(试行)》等指导文件,提供了我国安宁疗护的发展方向,医护人员开始关注并了解临终关怀相关知识有关[11]。本次调查中疼痛治疗知识的答对率较低,这与孙静[10]、宋敏敏[12]研究一致。质性结果显示,医护人员对临终患者的躯体症状、心理问题的处理能力有限。这提示临床实践过程中医护人员的专业知识及技能欠缺,各级医院应加强对医护人员临终关怀专业知识及技能的教育培训,特别是临终症状处理、疼痛管理等方面的内容。

医护人员获得临终关怀专业知识的途径有限。本研究中,仅有22.1%的研究对象接受过临终关怀的专业知识的培训。张杰等[13]对我国135所医学院及医科大学的课程进行调查发现,开设临终关怀教育为必修课的院校只有7所,而日本110所大学及79所医学院校中67.5%的院校开设了临终关怀教育课程。与国外相比,目前我国大部分医学院校尚未开设专业临终关怀课程[12]。因此,各医学院校应开设临终关怀课程,各级医院应为在职人员开拓学习临终关怀知识的途径,如线上课程、专题讲座等。

量性研究结果显示,医护人员对临终关怀照护的态度积极,但质性部分提示,临床实践过程中医护人员的临终关怀意识欠缺。这可能与医护人员工作繁忙,更关注患者的治疗问题有关。此外,中国传统文化自古以来对死亡忌讳莫深[14],部分家属对患者隐瞒病情,也阻碍了医护人员对患者实施临终关怀。因此,应鼓励各媒体、杂志或报刊增加对临终关怀的宣传力度,向患者家属及社会大众普及临终关怀知识,树立正确的临终关怀观。

综上所述,医护人员的临终关怀专业知识、技能及实践意识不足。各级医院亟须增加获取临终关怀相关知识的途径,增加对医护人员临终关怀专业知识及技能的培训,以提高医护人员的临终关怀专业知识、实施意识及临床操作技能,从而切实地提高临终患者的生存质量,帮助患者有尊严、安详的离世。本研究的不足是由于人力、物力有限,采用便利抽样法,研究对象的均衡性不是特别好,研究结果及结论存在一定局限性。

猜你喜欢

质性专业知识医护人员
肿瘤科护士对临终护理体验的质性研究
护士工作安全感及影响因素的质性研究
女性自杀未遂患者自杀动机的质性研究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心理体验的质性研究
法国用免费拳击课感谢医护人员
《海峡姐妹》志愿者为医护人员送温暖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等疫情过去,你要记得这四件事
凭你现有的专业知识,如果穿越回古代能做什么?
如何判断你的老板是个“精神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