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难得是诤友

2021-06-02梅会林

杂文月刊 2021年5期
关键词:诤友直言缺点

梅会林

《三国志·吴书》记载:吴国大司马吕岱,起初亲近吴郡人徐原,徐原慷慨大方而有才志。吕岱觉得徐原能成就一番事业,就赐予他头巾、单衣(古代士人盛服)的礼服,并与他一起交谈,后来推荐提拔他,使徐原官至侍御史。徐原性情忠厚豪放,喜好直言。吕岱有时出现失误,徐原就直言进谏争辩,又公然在众人之中议论。有人告诉吕岱。吕岱感叹地说:“这是我看重徐原的原因。”徐原死时,吕岱哭得十分哀痛,说:“徐原啊,我的好友,如今你不幸而去,我又从何处听人指出我的过错?”

读罢这段短文,令人感慨不已。何为诤友?就是能直言规劝的朋友。按照常理,徐原得到吕岱关心照顾和推荐提拔而得以成长进步,理应感恩戴德,唯命是从。但他却不是这样,并没有改变耿直豪爽的品性,依然直言进谏,敢讲心里话。吕岱心胸阔达,看重的正是徐原这种性格,对徐原真诚的谏言能够听取接受。我钦佩徐原敢于直言的胆量,更敬佩吕岱容纳诤言的雅量。人品和官品相通,肚量和格局成正比。吕岱一生戮力奉公,为孙吴开疆拓土,功勋赫赫。吕岱去世,年九十六,可谓福寿双全。

明代苏浚在《鸡鸣偶记》中将朋友分为四个类别:“道义相砥,过失相规,畏友也;缓急可共,生死可托,密友也;甘言如饴,游戏征逐,昵友也;利则相攘,患则相倾,贼友也。”苏浚说的“过失相规”的朋友就是诤友,只不过苏浚称之为值得让人敬畏的朋友。词虽不一,但内涵相同。

诤友是一面镜鉴,一把扫尘的掸子。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其实,包括圣人在内,都不是十全十美的,存在这样或那样的缺点和不足在所难免。人们对自己身上的缺点和不足有时习以为常,不觉察,不清楚,所谓“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就需要有真心实意的朋友给予棒喝。有了诤友,自己就能得到及时提醒,及时发现自己身上的缺点和不足,修正错误,改过从善。诤友多了,身上的缺点就会减少,赢得人们的认可。别说朋友之间如此,就是父子之间也是这样,如《孝经·谏浄》中说的:“士有争友,则身不离于令名;父有争子,则身不陷于不义。”意思是君子若有谏诤的好友,就能保住一个美好的声誉;做父亲的若有能谏诤的儿子,他就不会陷于不义的行为中。如果谄言蜜语不绝于耳,就会使人昏昏然,飘飘然,迷失自我,害莫大焉。

诤友难得,因为忠言逆耳,生活中能如吕岱那样听进诤言的人似乎不多见。有的人只愿听虚情假意的吹捧,只愿陶醉在被人虚构的“海市蜃楼”的幻象里不愿自拔。因此,“逢人只说三句话,未可全抛一片心”成为一些人遵循的处世哲学。唐代的苏味道做了宰相后世故圆滑,说话模棱两可,处理事情从不表示明确的态度和意见,失去了除旧布新、改革创新的精神和内在动力,时人都叫他“苏模棱”“模棱手”。如今,此类现象并不鲜见,有些人“老好人”主义严重,当“好好先生”,为人处世常常甘言如饴,言不由衷,揣摩别人的心意说话,奉承谄媚,取巧他人,八面玲珑,从来都是“你好他好大家好”,从不敢给朋友直言规劝,从不敢指出别人的缺点和不足。还有的只報喜不报忧,只讲成绩和付出,不谈问题和隐患。有道是:优点不说跑不了,缺点不说不得了。此习不纠,既使人得不到及时提醒帮助,改正错误,提高完善,又不利于营造健康的人际关系,不利于形成既有团结又有批评的政治生态,不利于事业发展。

对自己身上的蒙尘积垢,要有闻过则喜的胸怀和改过自新的自觉,不能讳疾忌医,也不能文过饰非。友谊建立在志同道合中,巩固在真挚坦诚上,发展在规劝批评里,断送在相互奉承中。

猜你喜欢

诤友直言缺点
跟踪导练(五)2
劳动创造幸福
写话要符合图意
诤友难得
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