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护理干预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临床观察*

2021-06-02李移朋何春红陈路路

光明中医 2021年10期
关键词:封包患肢体征

李移朋 何春红 陈路路

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指下肢深静脉血管内血液高凝、血流缓慢以及静脉壁损伤等管内血液凝结,管腔阻塞,出现静脉回流障碍,引起下肢水肿、疼痛等一系列症状和体征[1]。随着我国经济的繁荣昌盛,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使得疾病谱发生了改变,近些年股肿的发病率不断上升,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探究更优、更佳的治疗方案是形势所趋。但由于介入手术及滤器费用较昂贵,部分患者经济上承受不了,或有些患者全身情况差,年老体弱不能耐受麻醉和手术者,在排除手术适应证后,多建议患者釆用非手术治疗,保守治疗股肿[2]。近年来,随着中医护理技术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在DVT治疗过程中配合有效中医护理技术可显著促进疾病康复[3],提高DVT患者生存和生活质量,已成为临床重要的护理干预手段。本研究探讨了中医护理技术对 DVT患者的护理效果、满意度。现笔者将具体情况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次研究课题经研究单位洛阳市中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后实施。选取洛阳市中医院周围血管科2016年12月—2020年5月收治的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9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45例,观察组45例。2组的年龄经独立样本t检验,得出:t=1.378,P>0.05,2组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其中观察组男性22例,女性23例;对照组男性21例,女性24例。对2组性别进行卡方检验,得出χ2=0.045,P=0.833>0.05,2组的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①年龄15~85岁;②符合中医“股肿”湿热下注证;③参照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周围血管病专业委员会编撰制定《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诊断及疗效标准(2015年修订稿)》[1],符合现代医学“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1.3 排除标准因急性动脉栓塞引起的肢体肿胀者;因急性下肢弥散性淋巴管炎引起的肢体肿胀者;合并心、肾、肝等疾病并发水肿的患者;双侧下肢均发病者;入院治疗不满2周而终止的患者。

1.4 护理方法

1.4.1 对照组根据病情采取外科常规护理:加强健康教育,让患者了解自身疾患,掌握疾病相关知识,药物作用、不良作用,健康的饮食,保持心情舒畅等常规护理措施。

1.4.2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辨证施护,给予中医护理技术,具体干预措施如下。①消栓通脉散中药封包。消栓通脉散以冰硝散(芒硝、冰片)为基础,在冰硝散基础上辨证施护,加入大黄、红花、海桐皮等中药粉碎后按一定比例混匀,装入固定尺寸并缝有条格的布袋内,均匀平摊,然后将其外敷并裹住患肢,外用一次性中单固定包扎,维持4~6 h,待表层包布浸湿后视为药效得以充分发挥,遂可将药袋取下,将袋内药物倒出,并清洗晾干包布,以备下次使用,每封包2次后需更换袋内药物,此疗法每日1次,14 d一个疗程。②体位护理。急性期DVT患者需要绝对卧床休息,抬高患肢15°~30°,高出心脏水平,以促进下肢静脉回流,注意观察患肢肤温肤色的变化。合理的体位利于血液回流肿胀减轻,但肢体缺血严重的患者或者动脉硬化的患者下肢抬高应在15°,过高会造成肢体缺血加重,建议结合患者下肢彩超和ABI检查来选择合适的抬高高度,禁止按摩患肢肿胀部位,防止血栓脱落;中药封包治疗时需取平卧位。③情志护理。此病急性期需绝对卧床休息,且病程较长,患者应做好长期卧床准备,保持心情舒畅,避免焦躁情绪和不良情绪刺激。改变生活习惯,指导患者床上进行日常的生活。加强宣教,讲解疾病相关的知识,正确认识疾病,学会心理自我调节。也可鼓励参加一些社交活动,如参加病友会,学习和分享就医体验,医护人员也可以讲解成功病例,使其树立战胜疾病信心,早日回归社会。④药膳指导。日常饮食低热量、低胆固醇、低脂、低糖、高纤维饮食,宜食甘温,忌食生冷、寒凉、厚腻食物。根据症状选择合适的药膳治疗,如山楂黄精粥:山楂15 g,黄精15 g,粳米100 g。山楂、黄精煎取浓汁后去渣,入粳米煮粥,粥成时入少许白砂糖调味即可食用,达到健脾祛瘀、降血脂作用。昆布海藻汤:昆布、海藻各30 g,黄豆150 g加水煮汤。待豆熟时调味即可食用,达到消痰利水、健脾宽中的作用。双耳汤:木耳20 g,银耳20 g,粳米50 g。木耳、银耳洗净,切小片,置锅中,加清水1000 ml,加粳米武火煮开5 min,改文火30 min,凉后食用,达到润肺生津、滋阴补肾之功效。

1.5 观察指标观察并记录2组DVT患者治疗前后的皮肤温度、皮肤色泽、疼痛、患肢肿胀(与健侧肢体肢围比较)、Homans征、彩色超声多普勒变化(血管腔完全再通率)等症状、体征的积分变化。注:测量每例患者患肢周径:患者仰卧,用软皮尺测量肢围。髌骨上缘上15 cm处为大腿周径,胫骨粗隆下10 cm为小腿周径,选取肿胀明显处计算周径差,周径差=患肢周径-健肢周径。

1.6 疗效判定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的疗效评价标准。临床痊愈: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证候积分减少≥90%;显效: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证候积分减少≥70%,<90%;有效:临床症状、体征均有好转,证候积分减少≥30%,<70%;无效:临床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甚或加重,证候积分减少不足30%[4]。注:参照尼莫地平法,(疗前总积分-疗后总积分)/疗前总积分×100%[4]。

2 结果

2.1 2组患者总疗效比较通过应用中医护理技术(消栓通脉散封包、体位、药膳),观察组股肿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总疗效比较 (例,%)

2.2 2组患者肿胀、疼痛积分比较经治疗,2组患者治疗前后肿胀、疼痛,经检验均不符合正态分布。治疗前肿胀、疼痛组间经非参数检验(Mann-Whitney U秩和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2组治疗后肿胀、疼痛经秩和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肿胀、疼痛改善优于对照组。2组治疗前后组内比较,选用非参数检验(Wilcoxon符号检验),2组肿胀、疼痛均较治疗前改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治疗前后肿胀、疼痛积分比较 (例,

2.3 2组患者症状、体征总积分比较治疗后,2组症状、体征总积分,经检验均不符合正态分布。2组治疗前总积分方差齐,经秩和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2组治疗后总积分比较,经秩和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改善患者症状、体征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后总积分经Wilcoxon符号检验,2组症状、体征总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体征总积分比较 (例,

2.4 2组患者满意度比较通过应用中医护理技术(中药封包护理技术、体位指导、情志疏导及膳食指导),观察组股肿患者的总满意度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2组患者满意度比较 (例,%)

3 讨论

DVT是周围血管科常见疾病之一,DVT可导致下肢水肿,继发性静脉曲张、色素沉着、淤滞性溃疡等并发症[5],引起剧烈疼痛,对患者生活质量造成巨大影响。DVT归属中医的“股肿”范畴,常因创伤或长期卧床,或血脉损伤,或久卧伤气,气血运行不畅,瘀血阻于脉络,营血回流受阻,该病病因病机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体现。如《素问·脉痹》中论述:“以夏遇此者,为脉痹”,血于脉中不流则为痹。《素问·平人气象论》中再次提出:“脉涩为痹”。《黄帝内经》中论述的“恶血”“留血”也与现代医学中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密切相关。现代医家根据该病湿、热、瘀、虚的病理特点,进行辨证分型,临床上常见的证型有湿热下注、血瘀湿阻、气虚血瘀,各型名称大同小异。根据病期分型,提出本病早期(急性期)多属湿热下注型,治疗当灵活辨证,因此提倡祛瘀通络、消肿止痛为DVT的根本治疗及护理方法。

中药封包治疗采用芒硝、冰片、大黄、红花、丹参、海桐皮等药物加减,其中芒硝味咸、苦,性寒,归肺、胃、大肠经,具有通便导滞、泻火解毒功效。芒硝是朴硝的主要炼制成分,有润燥软坚、消肿的功能,在冰敷过程中,芒硝的存在形式主要为硫酸根粒子,渗透性很高[6],能够促使患肢中的水分渗出,以此减轻肿胀症状,通过降低静脉回流的阻力,促进静脉回流,加速溶解和吸收。冰片味辛、苦,性微寒,归心、脾、肺经[7],具有开窍醒神、清热止痛的功效。冰片属于天然的透皮促进剂,可以促进中药封包药物的吸收与利用,使得药物能够透过皮肤黏膜,直接作用在患处。大黄味苦性寒,归脾、胃、大肠、肝、心包经,研究表明大黄含有大黄酚成份,外用有破血、清热解毒、消肿的功效[8]。红花性温,味辛,归心、肝经,具有活血通经、散瘀止痛的功效[9]。红花中含有红花黄色素,可有效扩张周围血管改善循环。丹参味苦,微寒,归心、肝经,具有活血祛瘀、通经止痛、清心除烦、凉血消痈的功效[10]。海桐皮味苦、辛,性平,归肝、脾经,具有祛风湿、通络止痛、杀虫止痒的功效[11]。临证施治,DVT患者患肢酸困肿胀疼痛明显,临床中通过中医辨证,湿热下注证者中药封包时选用芒硝、冰片、大黄、红花等清热利湿药物。血瘀湿重证者选用芒硝、冰片、丹参、海桐皮等活血化瘀药物,根据中医辨证体质辨识从而达到清热利湿、活血祛瘀、消肿止痛的目的。

中药封包时应注意对药物过敏者或是患肢肿胀处皮肤出现溃疡、水疱时禁用。中药封包治疗过程中,注意及时观察患者反应及皮肤的变化情况,若患者感觉不适时,立即停止操作并及时对症处理。

本次研究通过临床对照试验,对符合纳入标准的2组共90位DVT(湿热下注证)患者进行分别用药,以对比临床药物疗效,结果显示中医护理技术(中药封包护理技术、体位指导、情志疏导及膳食指导)干预后DVT(湿热下注证)疗效确切,其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可有效地减轻患者肿胀、疼痛沉困等不适,降低患者症状、体征(患肢皮温、皮色、肿胀、疼痛、Homans征、彩色超声多普勒变化)总积分,且优于观察组,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遗症,患者舒适度提高,生活质量改善,治疗信心增加,护理效果明显,护理效果满意度提升,值得临床进一步应用和推广。

猜你喜欢

封包患肢体征
股骨髁间骨折术后患肢采用特殊体位制动加速康复的效果观察
中药封包在急诊老年急性胃肠炎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一种水垫式患肢抬高枕的设计及应用
Endoscopic pedicle flap grafting in the treatment of esophageal fistulas: A case report
护肤 巧用保鲜膜
无冲突规则校园网络安全系统的设计
柔性可穿戴生命体征传感器的研究进展
团队互助模式对乳腺癌患者术后患肢功能锻炼依从性的影响
以高热为主诉无明显甲状腺肿大的亚急性甲状腺炎的临床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胫腓骨双骨折术后并发患肢水肿的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