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立足新医科建设 集聚高层次人才 天津市首家博士后创新联合体成立

2021-06-02

求贤 2021年5期
关键词:医科天津大学联体

本刊讯 为实现“十四五”开新局、高起步,加快集聚培育高端人才,助推天津市高质量发展,近日,市人社局、天津大学、滨海新区联合举行天津市新医科和生物医药产业博士后创新联合体成立大会。人社部及主办单位相关负责人出席大会并为博士后创新联合体(以下简称“博联体”)揭牌,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大学医学部主任顾晓松受聘为博联体学术委员会主任,并以《科技创新与创新人才培养》为题作了学术报告。天津市生物医药人才创新创业联盟重点单位,以及南开大学、天津科技大学、天津医科大学、天津中医药大学、中科院工业微生物所、中国医科院血液病研究所、一中心医院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工作站的负责人及在站博士后150余人参加活动。

创建博联体的目的主要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的重要要求,落实天津市“十四五”规划,推进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共建博士后工作站,创新人才协同培养机制,吸引集聚海内外优秀博士后,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夯实我市高质量创新发展人才基础,打造高层次青年人才高峰高地。博联体采取“1+1+N”的组织架构,构建了由天津大学主建、生物医药人才创新创业联盟共建、相关学科和生物医药人才联盟的博士后设站单位参建的,博士后人才“联招、联育、联考、联用”的培养平台。

生物医药产业是天津市千亿级的产业集群,近年来集聚了康希诺、药明康德、凯莱英等大批领军企业,拥有国家合成生物技术创新中心、组分中药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大批国家级和市级科研平台,在全国已形成技术和规模优势。同时,新医科是我国高教改革的四大新学科之一,天津大学作为全国新医科建设参与单位,在新医科建设上已取得明显成效。天津市新医科及生物医药人才创新创新联盟涵盖的博士后站数量达到全市的20%,是全市高层次青年人才的重要集聚地和“蓄水池”。

据了解,首批加入博联体的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工作站、创新实践基地共72个,天津大学、中科院工业微生物所、康希诺公司等30家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博士后设站单位强强联合、良性互动、协同发展,以博士后人才培养为纽带结成创新联合体,融合了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和价值链,链起了科学家和企业家,链起了市场和实验室,链起了高校学科建设和产业发展,形成产学研用一体推进的创新生态体系,将有力带动生物医药产业在津集聚、加速发展,提升新医科在全球的学术学科影响力。

博联体采用“联合招收、联合培育、联合考核、联合使用”四种协同共建方式,包括统一发布博士后招收计划、共建导师库、统一出站考核、共享科研平台、联合申报课题(项目)等13项共建任务,成员单位按照“优势互补、互惠互利、确保质量”原则,按需选择参与一项或多项共建任务,签订共建协议书,明确成员单位的权利和义务,形成“1+1>2”的共赢发展态势。

下一步,天津市人社局将不断总结博联体建设经验,结合重点产业发展和重点学科建设的实际,推动建立更多的博联体,为天津市高质量发展、自主创新重要源头和原始创新主要策源地建设,提供更有力的人才保障。

猜你喜欢

医科天津大学联体
《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简介
新医科背景下医学院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工作实践研究
医联体服务模式下社区患者首诊意愿及需求分析
开放式创新性实验教学在医科生科研思维培 养中的应用
学生写话
医联体:足不出户的健康保障
雨中情
医者难自医
医者难自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