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民族器乐钢琴改编曲的艺术特色与价值研究

2021-06-01王诗莹

中国民族博览 2021年6期
关键词:民族器乐价值研究艺术特色

【摘要】在中国的钢琴改编曲中,对民族器乐曲的改编占了很大的比重,因而中国民族器乐钢琴改编曲在中国音乐史上也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经过历代中国音乐家的发展,中国民族器乐钢琴改编曲形成了独具魅力的艺术特色,主要体现在二度创作时根据民族乐器类型的不同灵活运用钢琴的表现技法,在演奏时根据乐曲的音色需求,巧妙运用各类装饰音和琶音以及注重钢琴踏板的使用。中国民族器乐钢琴改编曲凭借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为人们所喜爱,其蕴含的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助力中国民族音乐走向更广阔的世界舞台。

【关键词】钢琴改编曲;民族器乐;艺术特色;价值研究

【中图分类号】J6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1)06-147-03

【本文著錄格式】王诗莹.中国民族器乐钢琴改编曲的艺术特色与价值研究[J].中国民族博览,2021,03(06):147-149.

中国民族乐器的发展历史源远流长,肥沃的中华文化土壤使其形成了丰富的表现形式,无数的前辈音乐家们用它们创作了许多优秀的音乐作品,这些器乐曲凭借浓郁的民族特色和鲜明的民族风格流传至今,在传承中继续将中国民族音乐文化发扬光大。对中国人来说,钢琴是舶来品,其在中国的发展历史相当短,总不过百余年的时间。中国民族乐器与钢琴之间隔着明显的中西方文化差异,二者的融合之路虽然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但也遇到了不少阻碍,中国民族器乐钢琴改编曲就诞生在这样的背景下。几十年来,中国的钢琴家和作曲家不断探索和创新钢琴的演奏风格和表现手法,积极用钢琴音乐向世界展示中华文化之美,其中,用钢琴改编传统的民族器乐曲和创作富有民族特色的钢琴音乐作品,是这些钢琴家和作曲家追求的创作方向之一,一批优秀的中国民族器乐钢琴改编曲应运而生,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将基于对中国民族器乐钢琴改编曲发展历史的概述,结合优秀的改编曲作品,对中国民族器乐钢琴改编曲的艺术特色进行分析,并从多角度对其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进行探究。

一、中国民族器乐钢琴改编曲的概况

钢琴虽然在16世纪末就由传教士利玛窦引入了中国,但也是经历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后,才得以逐步发展起来,而中国民族器乐钢琴改编曲的发展史则要从20世纪初讲起。中国的钢琴创作始于1914年,赵元任的《和平进行曲》是中国第一首原创钢琴曲,也是从这首钢琴曲开始,中国民族音乐单旋律横向发展的特质在钢琴音乐作品中被逐步打破,中国的音乐家们开始尝试将西方音乐中的和声、织体、复调等创作技巧引入中国的民族器乐曲中,一首首优秀的中国民族器乐钢琴改编曲就此诞生。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这段时期内,具有代表性的中国民族器乐钢琴改编曲有:刘雪庵的《南来雁》,改编自清末李芳园的琵琶谱《平沙落雁》;江文也的《浔阳月夜》,改编自同名琵琶古曲。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的文艺创作也迎来了新时期,这一阶段以陈培勋的钢琴作品最具代表性,他用粤曲小调改编钢琴曲,创作出了《卖杂货》《旱天雷》等优秀作品,这一时期的钢琴改编曲不仅在艺术水平上有了很大的提升,也为中国之后的钢琴音乐创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石。

20世纪中期,受“文化大革命”的影响,中国的文艺创作几乎陷入了停滞状态,钢琴伴唱《红灯记》是为数不多被允许出现在当时文艺舞台上的音乐作品,到了“文化大革命”后期,“钢琴改编曲”这一音乐形式被允许在特定条件下生存,因此其成为那一时期中国钢琴音乐的唯一创作形式。历经特殊时期的积淀,中国民族器乐钢琴改编曲又产生了许多优秀的作品,如黎英海的《夕阳箫鼓》、陈培勋的《平湖秋月》、王建中的《百鸟朝凤》、殷承宗等人的《十面埋伏》等,时至今日这些作品仍然具有极高的欣赏价值。

改革开放后,随着各种新音乐文化涌入中国市场,人们的审美观念逐步发生变化,中国的作曲家和钢琴家也开始追求更加现代化的创作技法,用钢琴改编民族器乐曲这一创作形式反而走入了一个低谷期。时至今日,世界音乐文化多元化趋势不可逆转,中国民族器乐钢琴改编曲凭借其深厚的文化内涵和艺术欣赏价值,也应当在当下的世界音乐文化中占据一席之地。

二、中国民族器乐钢琴改编曲的艺术特色

中国民族器乐钢琴改编曲的艺术特色主要从改编和演奏两个环节体现,下面就结合具体的作品对其艺术特色进行论述。

(一)中国民族器乐钢琴改编曲的创作特色

民族韵味是中国民族器乐曲最鲜明的特征,当它用西方音乐的创作理念进行改编时,如何在保留民族乐器特色的前提下进行二度创作,是作曲家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中国民族器乐钢琴改编曲取材广泛,按照类型划分,可以分为弹拨乐器改编、鼓吹乐器改编、拉弦乐器改编,不同的类型体现出不同的艺术特色。

1.弹拨乐器改编

琵琶、扬琴、筝、古琴等是典型的中国传统弹拨乐器。储望华的《筝箫吟》是改编自筝曲的代表性钢琴曲目,在改编中用琶音对筝的刮奏进行模仿,再现筝明亮、清脆的音色特点,将筝音色的华丽感和旋律的悠扬感展现得淋漓尽致。又如黎英海的《夕阳箫鼓》,该曲改编自琵琶曲,古朴典雅的意境是原曲的精髓所在,这一点也被很好地延续到了钢琴曲中,音乐家巧妙地利用了钢琴中的颤音、波音等来模仿琵琶的轮指技法,延续了琵琶既明亮又柔软的音色。

2.鼓吹乐器改编

鼓、唢呐、箫、笛子等是典型的中国传统鼓吹乐器。《百鸟朝凤》是一首非常著名的唢呐曲,该曲将唢呐高亢嘹亮的音色发挥到了极致,听者仿佛能从音色的变化中看到一幅百鸟争鸣的欢乐画卷。王建中在对其进行钢琴改编时利用了各种装饰音来对鸟叫声进行模仿,再现了原曲的热闹氛围。常用来体现欢快感的乐器还有鼓,鼓是最基础的节奏乐器,有八分、切分、十六分等常用节奏类型。瞿维的《花鼓》是比较著名的一首鼓乐钢琴改编曲,这首乐曲取材于“凤阳花鼓”的曲调,在进行钢琴曲改编时,作曲家运用不同的节奏类型,加上双手交叉的钢琴弹奏技法,来对鼓的音色、节奏进行模仿,同时营造乐曲的欢快感。

3.拉弦乐器改编

中国传统的拉弦乐器有二胡、板胡、京胡等。首先以二胡名曲《二泉映月》为例,乐曲恰到好处地运用了二胡柔和而稍显暗淡的音色,将悲凉的情绪娓娓道来,闻者感同身受而潸然泪下。储望华在将其改编成钢琴曲时,为了模仿出二胡滑音的音色特点,运用了大量的小三度和二度的倚音,同样很好地营造出了无助的情绪氛围。相较于二胡暗淡的音色,板胡的音色就显得嘹亮许多。由板胡改编的钢琴曲《翻身的日子》是其中一首较为成功的代表作品。因为板胡的滑音更加高亢,所以作曲家通过右手运用小二度音程的手法来对其进行模仿,将乐曲想要表现的农民庆祝翻身的激动情绪很好地展现了出来。

(二)中国民族器乐钢琴改编曲的演奏特色

正如前文所言,中国的作曲家和钢琴家在进行民族器乐曲钢琴改编时,都十分注重对原乐器音色的模仿,所以大量运用装饰音、琶音成了中国民族器乐钢琴改编曲艺术特征的重要体现。而在具体演奏中,将同一种演奏技法用于模仿不同的民族乐器,就需要演奏者根据演奏要求做出灵活的变化,才能达到最佳的演出效果。

1.装饰音的演奏

(1)倚音的演奏

在演奏由弹拨乐器和鼓吹乐器改编的钢琴曲时都需要用到倚音,但二者的用法有着明显的不同之处。例如改编自琵琶曲的《夕阳箫鼓》,该曲为了表现深远、幽静的意境,第一段中三度音程中的三个音,倚音连续向下渐弱出现,演奏时就需要演奏者提前把大臂抬起来,用手臂的力量去带动手指,柔和用力的同时,将三指快速地滚到一指,使指尖落在琴键上的力量快而强,弹出的音色才会有刚柔并济之感。相比之下,改编自唢呐曲的《百鸟朝凤》在运用倚音时则更强调指尖用力的均匀快速,用干脆利落的指法去呈现鸟叫声的清脆感,从而模仿出百鸟争鸣的热闹感。

(2)颤音的运用

演奏由弹拨乐器改编的钢琴曲时还会用到大量的颤音。以民族器乐合奏曲《彩云追月》为例,为了用鋼琴模仿出古筝的刮奏效果,在乐曲的第2小节中,弹奏完琶音之后紧接着就是两拍颤音,此时要注意弹奏颤音的力度和速度要与前面的琶音一致,才能再现出原曲一气呵成的气势。钢琴中颤音的弹奏技巧强调用力的均匀,将节奏均匀的弹出,避免将手臂抬得过高,手腕要放松,落键时掌关节到指尖的手型要保持住。

(3)波音的演奏

演奏由拉弦乐器改编的钢琴曲时常会用到大量的波音,二胡改编钢琴曲《二泉映月》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储望华在改编中为了更好地模仿出二胡滑音的音色效果,波音被大量使用,而对演奏者来说,弹奏波音时要注意保持情绪的平稳,手腕和手指都要放松,落键要灵活,使弹出的音流畅自然又满怀情感。而演奏由弹拨乐器改编的钢琴曲中的波音时,则强调手指落键时快速、利落,如《彩云追月》中用波音对筝音色的模仿。

2.琶音的演奏

在中国民族器乐钢琴改编曲中,琶音是应用最为广泛的演奏技巧之一,常用来模仿筝、扬琴、琵琶等乐器的音色效果。演奏者在实际弹奏琶音时,首先要使手腕放松,然后用手臂的力量来带动其运动,双手交替时手指落键要迅速,保持强弱对比,但不能过强或过弱,同时要保持音的连续性。

3.踏板的运用

踏板的运用在钢琴弹奏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不同类型的民族器乐钢琴改编曲对踏板的使用有着不同的需求,即使是在同一首钢琴曲中,踏板也会有不同的变换。储望华的改编钢琴曲《翻身的日子》是一个比较典型的例子,该曲中有对多种乐器音效的模仿,前半部分是模仿锣鼓,后半部分又转到对板胡音效的模仿,所以演奏者在运用踏板时要做到干脆利索,变换要迅速,才能表现出乐曲欢快活泼的特点。

三、中国民族器乐钢琴改编曲的价值研究

毋庸置疑,中国民族器乐钢琴改编曲是中西方文化融合的产物,历史的实践也已经证明,这种文化融合是符合时代发展趋势的,中国近代以来的钢琴家和作曲家也在用他们的作品不断地诠释着民族器乐钢琴改编曲的艺术价值。当下世界文化的交流更加密切,中国民族器乐钢琴改编曲在新时代更要积极探索保持自身民族性又能够顺应世界文化多样性趋势的发展之路,挖掘更深层次的文化价值。

(一)融合发展的文化传统

中华民族是一个极具包容性的民族,正是多元文化的融合发展才铸就了今日深厚的文化底蕴,多元化的价值观和审美品格是中华民族对艺术的一贯追求。中国能够传承至今的民族器乐无不是历经了多次的改良创新,换言之,在不改变自身本质特征的前提下,兼收并蓄才是民族器乐的发展之道。西方的钢琴技艺传入中国后,经历了比较长的一个时期后才被国人逐渐接受和喜爱,中国的音乐家们在对待钢琴艺术时,必然受到自身文化背景的影响,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用钢琴艺术改编民族器乐曲是历史的必然选择。中国的音乐家们在充分尊重民族器乐的前提下,用钢琴的表现技法来改编民族器乐曲,使得中国传统的音乐文化内涵又有了新的表达,在新的音乐融合中继续传承民族音乐。

(二)音乐理念的碰撞与交流

中西方的音乐创作理念存在着很大差别,中国传统民族音乐的创作理念多是以单旋律的方式横向进行,而西方的创作理念是多声思维,在用钢琴改编民族器乐曲时,如何处理两种创作理念的碰撞是中国音乐家们无法回避的关键问题。在民族器乐钢琴改编曲的发展初期,曾有人对这种音乐形式提出过质疑,认为这些作品存在曲式、和声、织体等方面都过于简单的问题,但后来的实践向世人证明了这种音乐形式存在的合理性,并且形成了新的创作特色。中国民族器乐钢琴改编曲一方面保留了横向发展的旋律线条,一方面在纵向音乐发展方向上开拓创新,为中国钢琴音乐的发展提供了新思路,也为中国民族音乐走向世界开辟了新道路。

(三)民族音乐的新发展之路

中国优秀的民族音乐不能孤芳自赏,“走出去”才是其未来的发展方向。中国民族器乐钢琴改编曲从深厚的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土壤中汲取养分,天生就带着鲜明的民族特色,民族性是其精神内核,西方钢琴艺术则为其提供了一个走向世界舞台的新方式,用更被现代人接受的方式来向世界展示中国音乐文化。如今,许多优秀的中国民族器乐钢琴改编曲在世界音乐舞台上熠熠生辉的事实告诉人们,中国民族音乐具有极强的生命力,其蕴含的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能够被世界人民接受和喜爱。

综上所述,中国民族器乐钢琴改编曲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形成,饱含着中国音乐家们对中华文化的深厚感情,他们秉持着守正创新的创作精神,让中国民族音乐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在钢琴作品中绽放新生。中国民族器乐钢琴改编曲也凭借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为世界音乐文化的多元发展贡献了一份力量,助力中国民族音乐走向更广阔的世界舞台。

参考文献:

[1]尚艳.中国民族器乐曲改编的钢琴曲研究[J].音乐创作,2017(6):90-92.

[2]刘小静,王维天.浅析中国钢琴改编曲《四季》的艺术魅力——对民族器乐模仿的创作手法[J].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109-113.

[3]方芳.中国钢琴作品中装饰音的艺术特色——以几首中国民族器乐改编曲为例[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4):134-135.

[4]吴修林.中国传统乐曲钢琴改编作品的发展历程与音乐评析[J].云梦学刊,2004(1):79-81.

作者简介:王诗莹(1983-),女,朝鲜族,云南昆明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钢琴演奏、钢琴教学。

猜你喜欢

民族器乐价值研究艺术特色
试论当代中国民族器乐作品的旋律创作
关于篮球游戏在高职篮球教学中的价值研究
探讨如何加强和改进中小学民族器乐教学
浅谈《舌尖上的中国》系列纪录片
《琅琊榜》浅评
浅谈古典文学与当代大学人文精神的构建
田名瑜写景诗的艺术特色
作曲技术理论在民族乐器及钢琴伴奏教学中的应用
积极心理学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研究
简析民族器乐的历史进程及音乐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