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茶服中盘扣元素的创意运用

2021-06-01磊,胡

福建茶叶 2021年2期
关键词:纽扣服饰设计

孙 磊,胡 燕

(浙江农林大学 艺术设计学院,浙江 杭州 311300)

随着中国国家实力的大幅提升,彰显中华民族气质的中国风服饰愈来愈受到国内外普遍关注。盘扣作为中国传统服饰中极具代表性的组成部分,频频出现在各国设计师的T台秀中。其独特的结构之巧、图案之雅使之成为无数服饰艺术作品的点睛之笔,给设计师们带来无穷的灵感和丰富的创意空间。在当下茶文化蓬勃发展的时代背景下,茶服一方面作为承载着“精、行、简、德”等诸多中华民族优秀品质的物化载体承担着“继往”的责任,另一方面又作为与时俱进的“新中式”服饰的典型代表肩负着“开来”的期望。茶服设计需要在传承中创新,推陈出新,在葆有传统韵味的同时形成自身的特色,就必然要在传统服饰元素上深研其文化积淀和形制精髓,而盘扣就是众多元素中不可或缺的一个。因此,本文通过梳理盘扣的历史发展和工艺结构,汲取其设计智慧,旨在为现代茶服设计进一步开阔视野,使茶服具备更为丰富的内蕴和更为旺盛的生命力。

1 盘扣概述

盘扣是传统中国服装中的门襟闭合件,是一种用布条编缝而成的扣子,它是中式服装的典型元素。“盘”在《汉语词典》上的解释是环绕、缠绕、盘旋之意为装饰性动词;“扣”在《说文解字》上作“套住、搭住;牵马也”之解,为功能性动词,组合在一起,是指运用盘花工艺手工编制成的纽扣,具有固定和美化的作用。

盘扣作为中国传统服饰代表性的元素之一,它的功能性和装饰性被广泛运用和创新。盘扣的起源可追溯到战国,在此之前服装是用绳带打结束身,系牢使得衣服更贴体、保暖。据史料记载早在战国末期就有一头用皮条或者布条扎系成的套,另一头系结成疙瘩,使用时把疙瘩系进套里褡裢起来的褡襻,这是盘扣的最初形态。随着结绳的不断演变发展,盛唐出现“盘扣”雏形,兴起于明朝,普及于清朝,民国时期到达巅峰,被沿用至今。

1.1 传统盘扣的结构形态分析

传统意义上的盘扣是以手工盘丝结带、以扣系褡襻的形式,展现了中国丰富的衣饰语言,体现文明古国的气韵,它是民族智慧的结晶。一对完整的盘扣由扣花、扣环和扣结组成(如图1所示)。扣花是用斜丝布条或绳子编结而成的装饰造型,扣环是用斜丝布条或绳子编结而成的圆环,扣结是用斜丝布条或绳子编结而成的疙瘩,穿戴时将扣环套住扣结扣合衣襟即可。中式服装上盘扣是造型精妙的重要配件之一。

图1 盘扣基本结构

如上图所示扣花是用纽扣条盘绕而成的花样,附着在扣结和扣环上。它是突出主题、体现美感的部分,形式多样,富于变化,工艺灵活繁复。盘扣的种类及名称一般根据设计师不同的构思决定。扣花的两种结构形式:实心结构和空心结构。实心结构的扣花形态饱满而结实,是全部用纽扣条编制而成的。空心结构的扣花形态柔软而轻盈,中间为空心或用布料包棉镶嵌,外形轮廓由纽扣条编制成的。造型上可以采用写实、写意或两者兼容的方法进行设计,写实主要是将编制的盘扣,依据所仿物体的名称而命名,如仙鹤扣(如图2所示)、牡丹扣(如图3所示)、蝴蝶扣(如图4所示)、凤凰扣、荷花扣等;写意方法编制的盘扣,依据寓意来命名,例如同心扣、吉祥如意扣、福禄寿喜等。盘扣结构中最有韵味的就是扣花,扣花的题材通常选择具有民族风格的图案,和具有吉祥寓意的纹样。

图2 仙鹤型盘扣

图3 牡丹型盘扣

图4 蝴蝶型盘扣

1.2 盘扣的结构及类型

盘扣的组成部分:扣花、扣环和扣结。在功能方面,扣花是装饰作用,而扣环和扣环是闭合作用。盘扣通常用于固定衣服,所以平常所见到的都是成对出现的,一端打成结,另一端则套成环。

扣花部分,按装饰性能可直观的分为直扣和花扣。花扣的种类相对较多,也可分为传统盘花纽扣、组合盘花纽扣、镶嵌盘花纽扣、配色盘花纽扣、主题盘花纽扣。根据不同服装设计的需求,也可设计制作为对称和不对称结构。

2 茶服的艺术特色

茶服始于汉朝,历经千年,具有悠久的历史性和文化性,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时代烙印,从而出现了各式各样的茶服。从中不难发现,我国茶服以东方风格的款式为主,其中包含茶情、茶韵、茶义等茶文化,结合运用手绘、扎染、蜡染、编织等技术工艺,融汇民族性的传统纹样和元素凝萃而成。

款式风格取茶文化之“静、清、柔、和”,突出素雅、宽简、质朴、舒适、大方的特点,吸收古代服装的宽缓、庄静之美与流畅、舒适的特点,并融合现代服饰的简约设计理念。茶服裁体舒简、线条优美、式样典雅,以平淡自然、含蓄委婉、典雅清新的审美情趣,体现柔静安逸、娴雅超脱、泰然自若的民族性格,充分体现出品茶人独有的中和之美。

3 盘扣元素在茶服设计中的创意表现形式

盘扣在茶服中的创意表现主要通过对其造型、材质、排列、色彩等方面的变化来实现,盘扣虽小却是茶服的传神精妙之处。恰如其分地根据不同主题搭配盘扣,不仅能提升茶服的魅力,而且能更好地体现品牌特性(如图5所示)。

图5 茶服《荷》设计图

3.1 盘扣的造型

盘扣的造型种类变化无常,蕴含深厚的文化内涵,有模仿动植物的仿生盘扣,如:蝴蝶扣、梅花扣、菊花盘扣等;还有盘结成文字的寿字扣、福字扣、喜字扣等;也有几何形状的波形扣、一形扣、三角形扣等,还将具有纪念意义的数字巧妙的创意应用到茶服上,如2000年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在竞选上所穿的中式服装,宝石蓝色的系领中心两排不对称结构盘扣设计,第一粒盘扣的造型是“2000”代表参选年代,第二粒盘扣的造型是变形的字母“N.Y”代表纽约市。

3.2 盘扣的材质

由于原料的局限性,中国传统服饰基本上使用如棉、麻、羊毛或丝绸等天然纤维材料制成盘扣。依据服装的整体统一性,以及成本考虑,盘扣基本上都是用裁剪剩余的服装边角料所制成。人们使用这些剩余的斜丝布条根据衣服的审美需要,制作不同形状的“扣”,从而形成了各式各样造型别致的“盘扣”。现如今除了常见的纺织面料,牛仔、皮革、毛线、藤条,以及塑料、树脂材质、各种金属等高新材料,结合编结技艺与面料再造的相互融合,小而精的盘扣变得越发时尚、个性,给人强烈并且直观的视觉冲击。

3.3 盘扣的排列

不难发现,盘扣在茶服上的实际应用相对较单一,部件的主要功能还是闭合门襟的作用。如何在设计中,打破盘扣原有的应用手法?仅仅作为茶服上装饰元素去运用,是设计者需要探索的问题之一:或扩大使用范围,除了常规的立领处、门襟、侧缝等部位;或改变盘扣的体积、范围、密度及层次。例如在茶服上密集排列一些长条盘扣,会使人视线纵向移动而具增高感。排列成斜向的盘扣造型的视觉效果显长、轻快而流动;较水平的斜线,则会显得丰满;垂直的斜线会显得纤瘦。

盘扣的外观形式从视觉心理角度来分析,具有呈现重点,诱导视线的特点。体积较大的盘扣可以展现服饰的活跃感,而较小的盘扣则传达出文静之感。盘扣不规则地排列与反复聚散,有着运动感、节奏感等,体现出前进感、后退感、层次感、粗壮感、苗条感、韵律感等。恰如其分的排列运用好盘扣,使其与周围的图案相结合和呼应,或聚拢装饰在特定部位,可以使整件茶服更具艺术特色。

3.4 盘扣的色彩

盘扣的色彩更是丰富多彩,设计运用时需要与不同的服饰相呼应或与其所取的寓意相结合。茶服的色彩可以借鉴茶的颜色,如稳重的砖红、棕色;如代表新鲜、自然的豆绿、橄榄绿、苔藓绿等。盘扣的颜色应与茶服面料的色彩、图案相协调,同色、近色,或对比色突出装饰效果。盘扣的材质、轻重应与面料的质地、厚薄、图案、肌理相匹配。如在设计中,用黑色麻面料编成花形的盘扣,呈对称分布镶嵌在灰色的直门襟服装两侧,并在两边挂上红色的流苏,可把设计点集中到了盘扣之上,成为整件服装中最鲜明的元素。

3.5 盘扣的创新

工艺手法中可将盘扣与串珠工艺相结合,巧妙的体现盘扣全新的构图、材质、肌理之美。用盘扣扣花流畅连贯的线条作为外形,在其中填珠镶嵌点缀小钻等,形成千变万化的图样,增添华丽感、视觉冲击感。盘扣还可当茶服的服饰配件,扣花图案可制成耳环、吊坠、项链、胸花佩戴(如图6所示)。这些饰品结合了盘扣的艺术特征和现代设计,使茶服更加多元化。

图6 串珠盘扣胸针

材质方面3D打印技术通过有韧性的材料,在兼顾装饰的同时可达到兼具实用功能性,让盘扣具有更多的立体或者其他造型。

4 结语

延续茶服的文化内涵,发觉茶服设计的呈现语言,可以在茶服设计中利用盘扣元素,不断提升其艺术审美特征,融合茶品的特性,体现茶的静谧和优雅也是设计者的初心所在。盘扣元素在经历各个时期的变化后,逐渐浓缩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精髓和智慧的符号之一,具有浓厚的中国气息。其外形结构,包涵渊博的意义,生动地反映了中国的历史和气质。具有重要文化价值的盘扣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和民族自豪感的体现。我们不仅要记住还要传承并进行创新,将盘扣与现代流行趋势相结合,使设计融入文化内涵,将现代设计理念与传统文化完美结合。

猜你喜欢

纽扣服饰设计
圈一圈 数一数
动物“闯”入服饰界
小纽扣大变身
听诸子百家讲“服饰穿搭”
从《长安十二时辰》看唐代服饰
瞒天过海——仿生设计萌到家
设计秀
玩转纽扣
有种设计叫而专
飞行服为什么没有纽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