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邓小平与卡特、里根“隔洋较量”

2021-05-31隋坤

文萃报·周五版 2021年17期
关键词:军售里根乌云

“中国有求于美国,美国继续卖武器给台湾并不存在风险;中国政府可能大嚷大叫,进行抗议,但到头来还是没办法,不得不吞下这颗‘苦果。”1981年,美国某周刊大放厥词。邓小平迅速批示:“要中国吞下这颗‘苦果,没门!”随后,邓小平又强调:“中国的事情要按照中国的情况来办, 要依靠中国人自己的力量来办。”从1979年中美建交,此后几十年当中,美对台军售成为中美关系的晴雨表之一。

那片笼罩了所有乌云的乌云

1977年,中美关系正值“蜜月期”,但“暗中角力”未曾停止,台湾问题正是那片“笼罩了所有乌云的乌云”。

1977年8月,美国总统卡特派得力助手国务卿万斯访华。会谈一开始,万斯在台湾问题上态度强硬,居高临下。但邓小平始终坚持台湾问题是中国的内政,不容他人干涉。中国政府力求通过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但“不排除用武力解决”是中国政府的原则之一。

这次谈话让美国彻底意识到,在涉台的主权问题上中国绝不让步。等到1978年5月,卡特派布热津斯基访华时,美国的态度已经“转变”。布热津斯基开门见山地说:“在双方关系中,我们所依据的仍然是《上海联合公报》,仍然是一个中国的原则;台湾问题如何解决,那是你们的事情。”

这是中美从1955年开始谈判接触以来,美国在台湾问题上最大的让步与松口。但在两个大国博弈的牌桌上,以退为进、时刻试探对方底牌才是“常规牌法”。眼看中国政府拒绝承诺“对台放弃使用武力”,美国打出了另一张牌。

1978年12月15日,距离双方宣布建交还有不到一天的时间,美国政府却通过驻华联络处主任伍德科克向中国提出了一个条件:“要求中方澄清美方能否在记者问到对台军售问题时说,‘1979年后可向台湾出售有选择的武器。”

邓小平充分展现了务实、灵活的外交智慧,他提出“搁置争议”。

“最后的解决”,只能是停售

争议可以暂时搁置,但不会永远搁置。1979年4月份,美国通过了《与台湾关系法》,不仅对“中国是否以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这样的内政问题大加干涉,还承诺“提供防御性武器给台湾人民”,甚至在美国国内法体系上给予台湾类似“国家”的地位。

随着1980年里根上台,中美对于台湾问题的分歧进一步发展。邓小平与里根的“隔洋较量”拉开了序幕。

第一回合的较量是里根的就职典礼。当选总统后,里根发出请帖,邀请台湾方面的国民党秘书长蒋彦士出席就职典礼。很快,邓小平下达指示:“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大使决不出席典礼。”权衡利弊后,里根不得不同意了中国的要求,而蒋彦士忽然“临时因病住院”。

第二回合的较量出现在联合国。1981年,票选新任联合国秘书长。此前,秘书长的职位长期被西方发达国家人选占据。考虑到这种做法对发展中国家不平等,所以中国连续投出16次否决票,坚决反对西方国家支持的瓦尔德海姆当选。最终,来自发展中国家秘鲁的佩雷斯·德奎利亞尔成为新一任秘书长。

经过几次较量,里根开始感到,同中国打交道并不是他想象的那么简单。1982年8月17日,里根政府同中国一起发表了有关对台军售问题的《八一七公报》,美国政府承诺逐渐减少对台军售,直至停售。当然,中国也作一点让步,暂时没有把美国停止售台武器的时间限定死。但邓小平明确告诉美国大使,对台军售问题“最后的解决”,只能是停售。

在台湾问题上,里根是个“两面派”。一方面,他与中国政府共同发表了《八一七公报》;背地里,他却对台湾当局做出了“不同意设定终止对台军售的日期”“不同意就对台军售议题向大陆政府征询意见”“不改变关于台湾主权的立场”等6项承诺。

直到1988年底,对华态度友好的老布什当选新一任美国总统,中美关系的发展才再一次迎来“蜜月期”。

(摘自《环球人物》 隋坤/文)

猜你喜欢

军售里根乌云
乌云
爱溜冰的凯丽猫(下)
乌云和白云
爱溜冰的凯丽猫(上)
乐观的小里根
南希·里根:爱与唯一
望云
美高官试图淡化军售争端
美高官称继续对台军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