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辛亥革命带火上海报业

2021-05-31

文萃报·周五版 2021年17期
关键词:一景新闻业小报

1911年10月10日武昌首義的消息传来时,“沪上热沸”,极大地推动了人们对信息的需求。这一时期上海冒出30余种临时发行的小型报刊。每日报纸一出,市民纷纷购买,“竟至有出银元一元而不能够得一份者”。同时,出现特有的辛亥一景:站街等新闻。上海各大报业会集望平街(今山东中路)及三洋泾桥各报馆前,每晚人山人海,人们都在翘首等候最新战报。

当时的上海报界,销路独占鳌头的当数宋教仁主编的《民立报》。《申报》《新闻报》每份售三铜元,《民立报》每份小银圆三角,最高时一圆,发行量仍一路飙升。青年毛泽东在长沙第一次看到的报纸也是《民立报》。

沪上新闻甚至覆盖周边江浙皖。浙江富阳的郁达夫就“日日地紧张着,日日地渴等着报来”。苏州的顾颉刚也是天天都要买上海的报纸,“上海各报,每天下午一时车运到苏州,我们推定同学,在下午二时下班休息的十分钟里,赶快跑到宫巷桂芳阁茶馆里,向卖报人买几份报纸,飞步回到学校,高声宣读。因为我身高腿长,走路快,就常常担任这个传达的任务。”

辛亥新闻业还是回报甚丰的“新兴产业”。其时新闻业门槛甚低,销3000份就不蚀本,超出即赚;若稍有名气,便会有广告上门。报业如此“赚得动”,娱乐小报亦喧腾而起。这些小报概不刊登重大新闻,专载街谈巷议、轶事秘闻或伶界妓界“趣味新闻”,同时刊登入时小说。虽只有半张纸,却能卖到大报价钱。

(摘自《翻书党:打捞历史的细节》 裴毅然 著 金城出版社出版)

猜你喜欢

一景新闻业小报
罗定罗镜镇重建“东南一景”桥
久违
Should I Go on a Diet?
走进数学
云朵糖(大家拍世界)
作为传播媒介的虚拟现实技术
技术拓展想象空间
行走的冰激凌(大家拍世界)
从“莱维森调查”看英国协商民主的特点
脑筋急转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