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公共突发性事件中的艺术作品传播影响力研究

2021-05-31黄桂明

文教资料 2021年3期
关键词:艺术作品突发事件

黄桂明

摘   要: 广播、电视及各种网络自媒体,是人们了解疫情、发表观点的重要渠道。管控好艺术作品传播,对公共突发事件的处理起着重要作用。媒介应该利用艺术作品的传播,塑造典型人物、事迹,提高民族的凝聚力,树立良好的国家形象,促进社会的稳定发展。

关键词: 突发事件   艺术作品   传播影响力   冠状病毒

2020年1月23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快速蔓延,导致全国多个省市先后启动了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警。自此,一场没有硝烟的战“疫”在全国展开,各行各业都为打赢这场战“疫”群策群力。文藝界亦如此,分别以歌曲、微视频、诗朗诵、漫画等形式呈现,比较有代表性的有《武汉伢》《武汉莫慌,我们等你》《同根》《风雨过后》,以及中国动漫集团创作的防疫主题系列漫画等。他们以艺术作品声援,让人不禁泪目,引起网友们的大量转发,浏览次数达到500万以上,让人们感受到在疫情面前国人万众一心的决心与斗志。这些艺术作品的成功,既离不开作者的竭心创作和艺术作品的优良质量,又离不开媒体的精心策划和全网推广[1](35-37)。

一、艺术作品的内涵及其对社会诠释机理

从学理层面厘清艺术作品的内涵及生存场域。艺术作品旨在带给人们美的感觉达到放松的目的从而引起人们的喜爱。现代种类包括电影、电视剧(综艺节目)、油画、绘画、雕塑、动画、音乐等。艺术作品的诞生与存在依赖于它所生长的社会环境。艺术作品从一开始就反映了当时或某个时期的社会特征,总是与社会的需要联系在一起,“孤立的、与生活不再发生关系的艺术作品,不管它如何优秀,总会成为一件无人问津的摆设品,注定会失去它的人文价值”[2](204-207)。艺术作品的创作是一种集体行为,而不是个别天才的产物,影响社会,引导社会的主流思想,与社会是共生耦合关系。

二、艺术作品中典型人物事迹的塑造及其社会影响

人的社会性决定了人归属于一定的群体。个体对于其所属群体有不自觉的认同感,并受群体中代表人物的影响,同时受个体没有实际参加但接受其规范的“参照群体”的影响。这种影响可能是正面的也可能是负面的[3](148-151)。因此,在艺术作品创作过程中应有意识、有方向性地选择一些自带正能量的人物事迹,引导社会的主流思想,影响社会群体。此次疫情涉及的主要人群包括一线的医护人员、军人、警察、基层干部、媒体工作人员、志愿者、国家领导干部等。媒体工作者在创作艺术作品时针对不同的职业人群,从不同角度选取代表性人物,把抗“疫”战士的真实写照呈现给受众群体,继而彰显勇于担当的国家领导人形象、逆行出征的不同职业形象和万众一心的民族精神。

(一)彰显勇于担当的国家领导人形象

古语云:“将之道,谋为首。”体现了领导者的重要性及首要任务在于谋略,领导者的主要职责在于决策。决策贯穿了领导活动的全过程,是领导活动的核心,是领导者政治意志、管理意志的集中体现。国家领导人在公共突发事件中的管理能力与决策直接影响事件的发展趋势和成败,也是全球媒体关注的焦点。

新冠肺炎是一种新发传染病,对其的防控是一个复杂严峻的过程,涉及医疗水平、分析研判与决策、领导担当等多种因素。疫情暴发后,我国媒体人奔赴在抗“疫”的一线,以艺术作品为“枪”,扛起了讲好中国抗“疫”故事的重担。从这些艺术作品的“故事”中,可以得知中国政府在得知疫情发生后立即响应并作出指示: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全力救治患者,努力降低死亡率。党中央高度重视并密切关注疫情的发展,习近平同志敢于担当,亲自指挥部署,多次主持召开最高决策层会议,确定疫情防控的总要求和总目标;中国国务院成立联防联控机制;国家领导人带领中央指导组赴疫情中心传达中央精神,为前线抗“疫”工作人员打气并在现场展开督战指挥……这些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了强大的领导力。中国政府和国家领导人用行动向国人和世界证明了中国政府“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和迅速有效的处理危机的能力,在国际上树立了良好的国家形象,赢得了很多国外媒体的一致赞誉。美国政治作家萨拉·弗朗德斯撰文指出,中国针对新型冠状病毒所采取的措施,在资本主义国家是闻所未闻的。美国库恩基金会主席罗伯特·劳伦斯·库恩认为,中国政府展现出的组织动员能力在全球卫生史上没有先例,其他国家很难做到。艾尔沃德对中国领导人“了不起”的决定、中国抗击疫情时展现的协同优势及全政府、全社会的集体意愿表示称赞,称之为“真正意义上的团结”。

这些事实证明了中国艺术创作者在创作中抓住了典型,真实地、全面地向全世界展现了中国领导们敢于担当的精神及超强的指挥、决策能力,提升了中国领导的国际影响力。

(二)彰显逆行出征的职业形象

艺术作品作为一种公共存在,其发展既需要遵循内生性规律,又需要考虑所处的场域及时期的特殊性。在抗“疫”时期,艺术作品要结合当前国家的需要,精心策划并量身定制主题,凸显其在特殊时期的主流思想的引导力。因此,特殊性与普遍并存是艺术作品能够在抗“疫”时期通过艺术的手法把参与抗“疫”的典型人物事迹展现在全国人民面前,引导正确的舆论方向,彰显我国逆行出征的职业人形象。

1.大无畏的医护人员

医务人员是人民健康的守护者,是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中坚力量。在关键时刻,他们闻令而动,逆行出征,冲锋在前、英勇奋战,与时间赛跑救治病患,用医者仁心守护生命。他们以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大无畏精神,为人民群众筑起坚固的生命防线。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广大艺术创作者立足当下抗疫的严峻现实,植根中国大地,把声音、画面和文字通过艺术手法的加工,形成极具视觉冲击力的艺术作品,把抗疫一线医护人员的真实写照展现出来。MV《白衣战士》展示了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全国各地的医务工作者除夕星夜驰援,元宵节紧急集结,义无反顾驰援武汉的动人画面。歌曲《知道我为谁》唱出医护人员的心声,他们为了大家舍小家,坚守在抗“疫”前线。疫情发生后,众多艺人纷纷创作了抗“疫”主题的歌曲致敬医务人员。张学友的《等风雨经过》、李荣浩的《同根》、刘德华的《我知道》等,从这些MV中,可以看到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第一时间奔赴武汉;武汉金银潭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张定宇虽身患渐冻症,夫人被感染新冠肺炎,仍战斗在最前沿,还有不幸在前线被感染和殉职的医护人员……这些感动亿万中国人的医护人员。通过这种以点带面的方式,在艺术作品中不断对医护人物的典型事迹进行塑造及传播,形成良性的社会舆论,稳定民心,稳定社会,他们的英勇行为是中华民族舍己为人、勇于奉献的光荣传统的最好体现,充分彰显了无所畏惧的医护精神。

2.无所畏惧的人民军警

军人肩负着保卫国家安全,保卫及守护国家边境,政府政权稳定,社会安定、救灾的使命;警察承担着维护国家安全、社会秩序,预防、制止和惩治违法犯罪活动的重担。在公共突发事件中“杂音”较多,难免存在各种造谣、传谣的现象,引发人民的恐慌,导致社会不稳定。基于此,军警便成为公共突发事件中确保救灾工作井然有序开展、社会稳定的强有力保障。

疫情暴发后,十一集《人民军队战役纪实》《武汉我们来了》《湖北最美警察》等有关军警方面优秀艺术作品不断刷屏,以极快的速度在各大媒体传播。从这些艺术作品我们看到了,在危難关头,人民子弟兵总是挺身而出。疫情就是命令,全军部队坚决贯彻习近平同志的重要指示,火速驰援疫区,勇当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保护神和捍卫者,与全国人民风雨同舟、共克时艰,积极发挥先锋队、突击队作用,坚决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自疫情暴发以来,军队共派驻了4000多医护人员支援湖北,承担起武汉火神山医院医疗救治工作,并科学、规范了诊疗方案,建立相关制度,提高了救治成功率;地方每天出动30多万军警,他们穿行于禁区,负责协助完成场所的消毒、外来人管理、物质运输、防疫宣传、执勤守卫、入户排查等工作,筑起了抗“疫”另外一条堡垒,充分彰显了我国军警的大无畏精神,展现了人民子弟兵忠于党、忠于人民的政治品格。

3.默默奉献的志愿者

志愿者是指在自身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参加相关团体,在不谋求任何物质、金钱及相关利益回报的前提下,在非本职职责范围内,合理运用社会现有的资源,服务于社会公益事业,为帮助有一定需要的人士,开展力所能及的、切合实际的,具有一定专业性、技能性、长期性服务活动的人。起源于十九世纪初西方国家宗教性的慈善服务,志愿者在世界上已经存在和发展了100多年。

在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媒体通过《坚信爱会赢》《一起加油》《志愿者,致青春》等系列艺术作品致敬志愿者,把志愿者在抗“疫”中不求回报,热心助人的亲社会行为通过屏幕传递给全国人民,从而激活大家的共情认知,使个体能够站在他人的立场看待问题,认识到别人为自己或他人所做的贡献,从而自发加入志愿者队伍,希望献出绵薄之力。来自共青团中央的数据显示,共青团中央共组织发动了8.5万名青年志愿者参与防疫宣传热线接听、社区人员登记排查、安全消毒、心理咨询等。除此之外,全国各地民间自发参与的志愿者数以百万,他们在全国人民都绷紧神经居家防疫的时候,冒着风险穿梭在大街小巷,甘做抗“疫”中的生命摆渡人。从志愿者们这种无私奉献、不求回报、热心助人的行为,我们看到了中国人民的团结力量,看到了中国人民的时代风貌、中国精神、中国力量,中国价值在这场战“疫”中得到了书写和诠释。

4.平凡的基层干部

基层干部立足本职、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筑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线。新型肺炎疫情防控期间有两个“主战场”,一个在白衣天使们奋战的医院发热门诊、隔离病房,另一个是更庞大、同样容不得掉以轻心的地方——基层。

习近平同志指出,把社区这道防线守住,就能有效切断疫情扩散蔓延的渠道。非常时刻,守,也是战。非常时刻,基层党员干部冲到一线、干在前面。在这个特殊时期,基层干部摇身一变,成为抗“疫”期间的“网红”英雄,在各大网络平台上传播的漫画、MV、微视频等无处不是他们的身影。从漫画《战“疫”日记之基层干部篇》了解到基层干部忙碌而平凡的每一天,他们通过“乡村大喇叭”将防疫知识响彻每个角落,喊出最“硬核”的防疫口号,叮嘱群众安心“宅”家,少外出、不集聚、不传谣、不信谣、戴口罩;歌曲《让我为你守护》《闪亮的光》唱出了基层干部的责任担当,在疫情来袭时,不畏艰险、辛勤付出。为了守护群众平安,他们把自己的安全置之度外,走街串巷,做好疫情监测、排查、预警、防控等工作,构筑群防群治抵御疫情的严密防线。这些“网红”的身影充分彰显了“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的基层干部精神。

5.讲好中国抗“疫”故事的媒体人

伊丽莎白·诺尔-诺曼(Elisabeth Noelle-Neumann)的“沉默的螺旋”理论认为人们在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的时候,如果看到自己赞同的观点受到广泛欢迎,就会积极参与,这类观点就会越发大胆地发表和扩散;发觉某一观点无人或很少有人理会(有时会有群起而攻之的遭遇),即使自己赞同它,也会保持沉默。意见一方的沉默造成另一方意见的增势,如此循环往复,便形成一方的声音越来越强大,另一方越来越沉默下去的螺旋发展过程。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媒体与文艺工作者是引导正确舆论,讲好中国抗“疫”故事的直接责任人,他们追随“逆行者”,成为“逆行者”,以优秀艺术作品、广播电视节目等方式传播给媒体前的每一位受众者。漫画《抗“疫”逆行,致敬媒体人》,微视频《我在》清晰地呈现了在“疫”情肆虐的禁区,一方面,一线的媒体记者奔赴疫区,与医护人员们并肩作战,融于抗“疫”救灾的每一个环节,忘我工作,确保前线信息能以最快的速度、最全面、最真实透明地传递给全国人民。另一方面,各级广播电视台的媒体人员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纷纷开辟战“疫”专题、专栏,与居家防疫人民共同抗“疫”。针对儿童与青少年教育,北京卡酷、上海哈哈炫动、湖南金鹰卡通、江苏优漫等动画少儿频道组织精兵强将,日夜奋斗,制作并播出了一批极具教育意义的抗“疫”主题动画片,如《逆行者》《致奋斗的中国人》《致团结的中国人》等。这些战“疫”主题动画片通过真实感人的动画形象,生动表现一线医务工作者、共产党员同时间赛跑、与疫情较量、顽强拼搏、日夜奋战的感人事迹,激励青少年向英雄致敬,与祖国“共呼吸,同命运”。

6.抗“疫”战士的科研精神

《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中国科学院第十八次院士大会和中国工程院第十三次院士大会、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明确了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强调科技强国的重要性。科技是“国之重器”,它是人类文明的标志,放眼古今中外,人类社会的每一项进步,都伴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

自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习近平同志一直非常看重科技这个“国之重器”和“最有力的武器”,多次强调要把新冠肺炎防控科研攻关作为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综合多学科力量,统一领导、协同推进,在坚持科学性、确保安全性的基础上加快研发进度,尽快攻克疫情防控的重点难点问题,为打赢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提供强大科技支撑。为此,全国科技战线迅速打响,组织跨学科、跨领域的科研团队,科研、临床、防控一线相互协同,产学研各方紧密配合,有序开展各项科研攻关工作。从重庆大学原创MV《感谢》《抗议“战士”之科研》系列纪录片《科研战役》等一系列主题艺术作品中深刻体会到了科研抗“疫”战线的重要性。为了给一线防控救治提供更多科技支撑,科研工作者争分夺秒,不舍昼夜。李兰娟院士再战一线,带领团队克难攻关;中科院武汉病毒研究所收到武汉市金银潭医院送来的不明原因肺炎样品,立即组织力量、连续72小时攻关;华中农大研究团队采集人工养殖野生动物血液,努力寻找病毒“中间宿主”;清华大学科研团队加班常态化。他们在与时间赛跑,为研发治疗性抗体药物开发和疫苗全力以赴,为最终战胜疫情供强大科技支撑。这一项项科研成果充分彰显了广大科研抗“疫”战士们义无反顾、日夜奋战的科研精神。

三、彰显万众一心的民族精神

随着现代传播技术的迅速发展,传媒行业不断发展壮大,为了迎合人们的生活习惯而不断改变。

全国人民众志成城、万众一心,一方有难,八方来支援。来自全国40多支医疗队伍,共计20000多名医疗人员不畏惧被感染,坚守在一线;人民军队来自人民,人民有难,军人当先,人民子弟兵始终心系群众的安危疾苦,坚决贯彻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听令而行、勇于担当,奋战在疫情防控阻击战的最前沿,构筑起众志成城抗击疫情的铜墙铁壁;文艺工作者发挥自己所长,创作各种艺术作品,为前线的抗“疫”工作人员声援,鼓舞士气;媒体工作者肩扛着传播政府权威声音的重担,“召必回、战必胜”,共克时艰;农民工们放弃假期,放弃与家人团圆,奔赴前线,争分夺秒,让十天建成“雷神山、火神山”医院成为现实;基层干部们在基层构筑起了群防群治抵御疫情的严密防线;疫情面前人人有责,志愿号角,有召必应,全国每一个角落都遍布着无私奉献的志愿者。这一幕幕彰显了我国万众一心的民族团结精神,让国外媒体都为之震撼,纷纷为中国政府的强大而点赞。让境外媒体感动和羡慕的还有中国新一代人的社会责任心与勇于担当精神,使中国在国际公众的形象得到了提升。

四、结语

艺术作品注重的是用艺术的叙事手法塑造作品中主体形象及引导观众的主流思想。在公共突发卫生事件中,精心策划并制作抗“疫”主题的艺术作品传播正能量,有助于激发人民的共情,使个体能够站在他人的立场看待问题,认识到别人为自己或他人所做的贡献,并自发参与到抗“疫中”,从而彰显不同职业群体的职业精神,用真实行动进行一场爱国主义教育,感动每一个中国人,从而提高民族团结力,树立良好的国际形象。

参考文献:

[1]黄长根.试论《长征路上的“红小鬼”》的成功之道、教育价值及社会影响[J].中国出版,2017(05).

[2]陈宏可.艺术公众与艺术作品的相互影响[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2013(06).

[3]樊飞燕,韩顺法.公共危机中传媒人物的形象及其社会影响[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2010(01):148-151.

[4]曹荣芳,吴新宇,吴飞.北京奥运会媒体传播的社会影响研究[J].西安体育學院学报,2010,27(01).

课题项目:本文系贺州学院广播电视编导2018—2020年广西本科高校特色专业(桂教高教〔2018〕52号)研究成果之一。

猜你喜欢

艺术作品突发事件
丁 雄艺术作品欣赏
王立新艺术作品欣赏
丁 雄艺术作品欣赏
王立新艺术作品欣赏
王立新艺术作品欣赏
王立新艺术作品欣赏
县级电视台如何做好突发事件的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