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强化降压治疗对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血肿扩大的影响

2021-05-31天津市红桥医院300000王伟杨丽萍黄旭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1年10期
关键词:基底节血流量脑组织

天津市红桥医院(300000)王伟 杨丽萍 黄旭

高血压脑出血(hypertensive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HICH)指具有明确高血压病史的患者突然发生基底核区、丘脑、脑室、小脑及脑干等部位的脑实质出血,并排除外伤、血管结构异常性疾病、凝血功能障碍、血液性疾病、系统性疾病及肿瘤性疾病引起的继发性脑出血。HICH具有发病率、病死率、致残率及复发率均较高的特点。HICH的防治需要急诊科、影像科、神经内科、神经外科、重症医学科及康复科等多学科的合作[1]。HICH早期进展迅速,容易出现神经功能恶化[2],病死率和致残率高,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高血压性脑出血最常见的部位是基底节区。脑出血后持续性高血压可能促进血肿周围水肿扩大及再出血、增加脑血流量及颅内压,造成患者不良转归[3]。本研究探讨强化降压治疗对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血肿变化的影响。

1 对象与方法

1.1 回顾分析2016年10月~2020年1月我院神经外科收治的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60例,①强化降压组:30例,男15例,女15例;年龄40~84岁,平均(64.43±12.01)岁。②标准降压组:30例,男17例,女13例;年龄41~83岁,平均(65.57±11.65)岁。所有患者按照中国脑出血指南(2014)诊断标准[4],病因分型为原发高血压性,部位分型为基底节区,出血量<30ml,病程均<24h,发病后收缩压在150mmHg~220mmHg之间。排除动脉瘤、外伤继发脑出血、血管畸形、梗死后出血转化、溶栓后出血、血液病、烟雾病、颅内肿瘤、静脉窦血栓形成、妊娠、此前30d内有缺血性卒中、严重的心肺肝肾功能不全及其他明确原因的。

1.2 方法

1.2.1 所有患者最基础的治疗时间是基本相同的,主要包含卧床、降低颅内压、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所使用的脱水药物是甘露醇注射液,其规格:250mL 50g,治疗的方式是静脉滴注;呋塞米注射液,其规格是:20mg 2mL,治疗的方式是静脉推注。强化降压组的30例患者全部使用乌拉地尔注射液,其规格:25mg 5mL,持续微量泵入以此来对患者的血压进行控制,其中有2例患者(6.7%)予使用乌拉地尔注射液后,其血压没有降到规定的范围内,因此根据实际的情况,使用硝普钠进行注射,其规格:50mg,采用持续微量泵入;在4~6h内,强化降压组30例(100.0%)患者的血压全部目标血压,130~139mmHg。

标准降压组的30例患者中100%使用乌拉地尔注射液,其规格:25mg 5mL,采用持续微量泵入患者体内,以此来控制血压,其中有3例(10%)患者在注射乌拉地尔注射液之后,其血压没有达到规定的目标血压,因此根据实际情况使用注射用硝普钠,其规格:50mg,采用持续微量泵入;4~6h内30例(100.0%)患者均达到标准降压组目标血压140~180mmHg。在入院24h内连续监测患者血压,血压达标前每5min监测1次,血压达标后每30min监测1次。发病24h后,两组患者加用口服硝苯地平控释片(规格:30mg)、苯磺酸氨氯地平片(规格:5mg)、乐卡地平(规格:10mg)、贝那普利片(规格:10mg)、依那普利片(规格:10mg)、坎地沙坦酯片(规格:8mg)、盐酸拉贝洛尔(规格:50mg)等口服药,单药或联合用药控制血压;逐渐停用静脉药。

1.2.2 观察指标 患者人院时、病情加重及人院后第24h、7d、14d行头颅CT检查,计算血肿量。血肿量计算方法:血肿量=1/2(A×B×C×D)。A:血肿截面积最大的层面上最长的血肿长径(cm);B:同一血肿截面上与A线垂直的最大宽径(cm);C:血肿层面数;D:CT扫描层厚(cm)。血肿扩大标准:参照Kazui标准,先后两次头颅CT扫描计算的血肿量分别为V1和V2,如果V2/V1≥1.4或V2-V1≥12.5ml为血肿扩大。

1.2.3 应用SPSS21.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行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入院时血肿量及血肿形态具有可比性,入院后24小时强化降压组血肿增大2例,标准降压组血肿增大8例,P<0.05。一周及二周两组血肿变化无差异。见附表。

附表 两组患者血肿量、形态、血肿变化的比较

3 讨论

3.1 高血压脑出血(HICH)是高血压中最为严重的一种疾病,并且高血压脑出血在低年龄段也经常出现,这就更加需要得到广泛的注意。高血压脑出血在发病之前是没有任何现象的,一部分患者可能会伴随着血压升高、恶心呕吐以及头不自主的疼痛。但是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可以在非常短的时间内出现大量的血液,根据出血的位置以及出血量的不同,所表现出来的症状也是不相同的。基底节区脑出血在早期主要表现的症状是轻度的偏瘫,少数的患者会伴随有癫痫病的发生,概率是10%左右,但是绝大多数的患者属于是局灶性,主要体现的症状是意识不清醒,严重的会发生昏迷等情况。高血压脑出血(HICH)的发生主要与动脉硬化、高血压有着紧密的联系,患者的血压在增加之后,其血管壁在薄弱的地方就会发生出血点,甚至是发生破裂的情况,与此同时,血肿增加所产生的占位效应则会导致患者的颅内压大大升高,同时伴随着血肿周边的脑组织受到挤压,在这样的状况下,水肿的情况会更加的严重,脑疝发生的几率也会有所提升,患者在这样危机的时刻其预后更差,并且病死几率也会提升。高血压脑出血(HICH)在发生血肿的时候,会使得对侧的瞳孔发生明显的变化,在早期的时候主要体现的是瞳孔变小,但是血肿的体积在增大的时候,占位效应表现的就更加明显,并且会伴随脑水肿情况的发生,并且情况会更加的严重,导致患者的颅内压提升,进而增加了患脑疝的几率。患者在发生血压升高以及呼吸困难情况的时候,如果没有对其进行及时的救治,就会导致中枢性衰竭的发生。在临床上,主要采用的治疗方式是常规的止血,给患者进行吸氧同时采取脱水治疗的方式,但是这样的效果收效甚微,一些患者的情况并不能得到改善,病情也没有得到缓解。在对高血压脑出血(HICH)进行治疗的时候,传统的治疗方式认为患者的血压上升是身体一种自我保护的方式,如果在治疗早期的时候对患者进行降压的治疗方式,会使得其脑灌注压变低,使得脑组织周围的区域缺血的状态更加的严重和难以控制。科学研究人员为了提升患者的颅内压,利用细胞毒性物质对其进行改变,但是这样的方式不能改善预后。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医学界对高血压脑出血(HICH)研究的更加深入和具体,有一些学者认为,患者的血压上升会伴随着失控情况的发生,并且血压的上升与尿潴留、应激反应等多种因素有直接的关系,工作人员如果单纯地利用灌注还能证明可以治疗脑组织缺血,以及缺血的状态是否需要利用代谢的形式来进行评估[5]。

3.2 本次的实验研究主要是通过对比两种不同的降压方式,以此来深入研究两种方式对患者颅内压所造成的影响,进而突出降压减少颅内血肿增加的几率,尽管当前患者血肿扩大发生的病因和引起的机制不是特别的明朗,但可以肯定的是绝不是一种因素导致,根据诸多的研究可以知道,患者脑内的血肿增大与血压的联系是较为密切的,特别是在患者发病6个小时之内的时间,血压变化的浮动比较大。一般情况下,认为积极降低血压主要是将高血压脑出血(HICH)急性期的血压升高,是一种机体保护方式,也可以说是一种“自我调节”,一味的降低血压会使得患者的脑灌注压下降,同时血肿周围的脑组织缺血的情况加重,直接影响预后。脑组织发生缺血,会在脑内释放各种各样不同的细胞毒性物质,这些物质会导致水肿情况的发生,使得患者颅内压逐渐升高。有的研究学者认为,脑出血急性期血压的“自我调节”可能会发生过度调节或者是失控的情况,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血压的升高并不是使得患者的高颅压的主要原因,像一些应激反应、烦躁以及尿潴留也会导致患者的血压升高。当患者发生灌注或者是血流量降低的时候,不能表示脑组织缺血,患者产生缺血情况的主要原因,是因为血流量以及代谢的需要,患者体内血流量的不能保证人体的正常代谢,并且会伴随缺血的情况。根据大量的研究结果可以知道,患者血肿周围脑组织的代谢能力要低于常人,降低血压的时候会减少血流量,也能满足正常的组织代谢需要。根据最新的研究结果可知,患者血压在降低的时候,血肿周围的组织灌注会减少,与此同时,患者内脑血流量和血压降低之前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因此只有做好降低血压的工作才能确保脑代谢是安全可靠的。

猜你喜欢

基底节血流量脑组织
电针对慢性社交挫败抑郁模型小鼠行为学及脑组织p11、5-HTR4表达的影响
超声诊断新生儿基底节区脑梗死1例
两例外伤后致脑基底节区出血案例的讨论及归纳
扩大翼点入路改良手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并脑疝疗效观察
高分辨率磁共振血管成像对基底节区急性脑梗死M1 段血管斑块特征分析的应用研究
阻力递增踏车对年轻健康男性相关呼吸、运动肌肉血流量的影响
抖腿是健康行为
浅谈体育课准备活动与整理活动的作用
山楂叶总黄酮对大鼠缺血脑组织p38蛋白表达的影响
山楂叶总黄酮对2型糖尿病大鼠脑组织的保护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