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江阴菁存阁的坚守与突围

2021-05-30朱永平

藏书报 2021年9期
关键词:江阴老爷子文脉

朱永平

上一次去菁存阁观书,还是2017年的冬天。那天,在满室书香中,我与菁存阁两代主人顾铁林、顾青畅聊藏书苦乐及江阴地方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创新。那天正是江阴一年中最阴冷的时候,室外寒风凛冽,屋内开着空调,羽绒服却不敢脱,尽管如此,“热”聊的话题却兴奋着我们每一个人的神经。那之后,一直心心念念,想着再去拜访菁存阁。虽然张家港与江阴不过三四十分钟的车程,可找不到什么由头,登门拜访总有些冒昧。前段时间,看到顾青朋友圈发送的“古暨缥细——菁存阁藏江阴地方文献展”在江阴市图书馆举办的消息,我心想,再访的由头终于找到了。

我们一行三人抵达江阴市图书馆时,顾青已经等候在那边了。展览规模不大,8个展柜分别陈列着史承、宗谱、专著、文稿等8个类别的专藏,内容涉及中医、音乐、地理、工商等专项。刊印形式除雕版外,还有木活字、石印、油印、抄本等。展出的文献,虽限于展览规模,但陈延恩等《道光江阴县志》、徐圣才《梧滕徐氏宗谱》、顾季慈等《江上诗钞》、祝廷华《陶社丛书》、金武祥《江阴艺文志》、缪荃孙《对雨楼丛书》、柳宝诒《柳选四家医案》及《南菁书院丛书》等,均为江阴地方文献中不可多得的精品,是晚清江阴出版史的珍贵史料。而且每部书都品相上佳,纸白墨精,灿然悦目,同行的孙海滨、符健两位老师一边啧啧赞叹,一边猛按快门。据了解,这些著作江阴市的图书馆、博物馆大多无藏,更显菁存阁珍藏的难得。顾青逐一为我们介绍每部书的编纂、版本、作者、编者以及其与江阴的渊源等,无不如数家珍,眉宇间不自觉流露出对丰厚璀璨江阴地方文化的自豪。

后我们又走进附近的江阴博物馆,参观菁存阁设于此处的文创柜台。走出博物馆,已经时近中午。我们赶到定波路151号的菁存阁对外文化展示空间,顾铁林老爷子那天特意在那里等候着我们。路旁的梧桐叶稀疏飘落,初冬的阳光透过枝枝杈杈,投射到站立街角的深灰色调的菁存阁,有着一种独特的古意。似乎这就是菁存阁最该有的感觉和味道。我们一走进菁存阁,见老爷子正埋着头,快速记录着什么。满墙的书架作为背景,老爷子的形象宛如一尊雕塑,一下子击中了我内心最柔软的角落,不忍心打破这个场景。沉默了良久,我们才走上前去和老爷子打招呼。

我和老爷子这已经是第3次见面了。曾经是专业运动员的他,身板硬朗,嗓音洪亮,完全看不出已年过七旬。他的身体和精神状态真是让我高兴,也让我羡慕:如果我到这个年龄也能和老爷子一样,该是怎样的一种福气!

宾主落座,泡上茶,话题自然仍旧离不开藏书和永远牵挂在老爷子心头的江阴文脉传承。菁存阁藏书始于顾青从事报业的祖父,顾铁林受家庭文化熏陶,自幼嗜书若狂,1974年散花老人胡山源诲其以搜罗乡邦文献为志业,遂一发不可收,数十年积累,聚书五万册,其中尤以江阴地方文献为精善,2007年入选“江苏十大藏书家”。他回忆起当年的搜书往事,言语间兴奋无比,说自己“耿耿于此”。当然最让他高兴的,是顾青能够接下菁存阁的藏书大业,并且继续推陈出新,蔚成大观,在藏书之外,更拓展到江阴乡贤的信札、书画、老照片和各式档案资料。

尽管取得了一系列的成绩,但老爷子很清楚,菁存阁的藏书之路,还有很多艰难和困苦。于所有藏书家而言,坚守与突围是两个最重要的课题。对站立街角的菁存阁来说,坚守这一课题已经有了相对完满的答案,但创新突围,却依然路在脚下,甚至长途漫漫。这么多年来,我一直关注着菁存阁,我深知顾氏父子的不易:数十个门类五万册藏书,除了租用定波路小楼作为一个对外的文化展示空间,其余只能分在四个地方存放,父子俩的住处更是都被书籍侵占;只要口袋里稍稍宽裕些,菁存阁就继续购进各类地方文献,永远是只进不出,而定波路小楼每年也要十多万元的投入,每到交房租的日子,也是顾青最挠头的时候。更何况,能拥有一座独立的藏书楼,让五万册藏书有一个永久的安身之地,是菁存阁两代主人最迫切的希望。

旅游业出身的顾青其实一直在努力。近年,菁存阁主动走进校园、文博机构,宣传藏书文化,推出暑期游学、雕板刷印体验等文旅项目,还开发了“教我如何不想她”“家在三十三山半”“天开文运”“风华江阴美如画”等四大类数十种文创产品。顾青的朋友圈每次发送相关信息,我都尽可能予以转发,主动给菁存阁“代言”。我希望我的这一小小举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到他们,最少也让他们感觉到有很多朋友在关注、关心着菁存阁,希望他们能早日迎来更好的发展。

顾青是有文化情怀和自我追求的新一代藏书人,他对清代张学鹏“藏书不如读书,读书不如刻书,读书只以为己,刻书可以泽人”一说,深以为然,且一直在效法缪荃孙、金武祥等家乡藏书前贤,为古书续命,为江阴延续文脉。2014年起,他携手好友陈龙,连续影印出版了自己收藏的多部乡邦典籍,如《谢冶盦集》《江阴艺文志》《梅花集》等。陈龙评价他是“印一本,赔一本,赔一本,印一本”,他是笑着评说的,听来却有“屡战屡败、屡败屡战”的豪迈和悲壮。创新突围,没有现成的道路,已经成功的案例也不能拿来简单“拷贝”,只能自己去摸索和探寻一条适合的路。菁存阁已做了很多努力,但目前成效尚不明显,我们只能祝愿、期待顾氏父子的成功,并给他们更多的支持和帮助。

顾氏父子有一个共同的心愿,其最终实现,可以看作是菁存阁突围成功的标志,那就是建一座藏书楼,让这座藏书楼成为江阴城市发展的点睛之笔,以服务和回馈江阴这座文化名城。对这一心愿,顾铁林老爷子再次说了句“耿耿于此”,那时在座的人都知道,这个“耿耿于此”与前一个的“活跃”不同,这个“耿耿于此”,让人不得不为之动容。

在二楼的书室墙上,挂了张靖江籍书法家熊百之创作并书写的章草条幅,题为《观菁存阁藏书有感》,有七绝三首,我觉得写出了菁存阁两代主人的书缘和心声,现抄录于此,与读者诸君共赏:

沐手皆因心底虔,芸编珍重看绵延。

一回搜得一回喜,满室书香不了缘。

一方朱印傳心曲,借汝闲看几十年。

案上床头朝夕伴,且从此处礼前贤。

今世不成天一阁,书城坐拥也陶然。

暨阳果是文脉地,润我胸中百道泉。

猜你喜欢

江阴老爷子文脉
魅力江阴
二十四节气的历史文脉
设计的文脉 第一季
设计的文脉 第一季
设计的文脉 第1季
小老爷子的指甲刀
《登江阴黄山要塞》
江阴特产——马蹄酥
《江阴介居书院成立祝词》
折纸圣诞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