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程思政化视角下高校研究生外语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2021-05-29王迪

校园英语·下旬 2021年3期
关键词:课程整合课程思政教学实践

【摘要】通过对高校学生开展关于外语课程思政化的上课内容、教学方法、实际效果和改进措施四方面的调研,了解学生对高校外语课程思政化的认识和高校外語课程思政化的现状,对分析外语课程思政化现存问题、优化课堂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和提高外语课堂的思想政治教育水平,有极其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外语课堂;课程思政;课程整合;教学实践

【作者简介】王迪,宝鸡文理学院。

一、引言

教育关乎中华民族的复兴,关乎国家的前途命运。2020年5月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要求各级学校全面构建高校思政工作体系,“紧紧抓住落实高校立德树人、铸魂育人根本任务的两个中心环节——思政课程建设和课程思政建设”。

课程思政受到诸多学者和各门课程教师的关注和重视,关于课程思政的研究既涉及理论指导和实践方法,又涵盖宏观和微观的论述探讨,通过细致梳理各项研究成果不难发现,现有的外语课程思政化研究理论和实践成果仍有不足之处。

基于此,笔者从外语课程思政化的上课内容、教学方法、实际效果和改进措施四方面进行调研,了解学生对高校外语课程思政化的认识和高校外语课程思政化的现状,对分析外语课程思政化现存问题、优化课堂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和提高外语课堂的思想政治教育水平,有重要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二、研究设计

1.研究目的。以问卷调查的形式从学生视角了解高校外语课程思政化的现状,探究高校外语课程思政化的现存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2.调查对象。本次调查对象是从25所高校(复旦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西南石油大学、甘肃中医药大学、西安财经大学、延安大学、青海师范大学、和宝鸡文理学院等)随机抽取的100名非英语专业研究生,实际收回问卷98份。

3.研究工具。调研使用“问卷星”App设计问卷问题并发布问卷,涉及5类共22道问题,单项选择题16道,多项选择题4道,陈述个人信息或观点的开放性问题2道,问卷调查要求被调查者从给出的选项中选择最符合自己实际情况或现状的选项。若提供的选项不能反映被调查者的实际情况,还有“其他”选项作为补充来添加文字说明。

4.问卷内容。,问卷分为五个维度调查高校外语课堂思政化的现状,具体如下:

(1)个人及高校的外语课程基本信息(共计4道):您在哪所学校?您每周英语课是几课时(50分钟为一课时)?您认为英语课最重要的是什么?英语课让您获益较多的是哪些方面(可多选)?

(2)外语课程思政化的上课内容(共计6道):您认为在英语课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有必要吗?您的英语老师经常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道德品质教育吗?您的英语老师经常比较中西方价值观从而提升您的价值判断吗?您的思维方式是否因为英语课有过改变或拓宽?您的英语老师对教材的思想内涵充分挖掘了吗?您的英语老师会把教材内容升华到思想政治教育层面吗?

(3)外语课程思政化的教学方法(共计4道):您的英语老师经常用哪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品质(可多选)?您认为哪种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效果较佳(可多选)?您的英语老师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使用直观教具、教学课件、多媒体、视频或音频等设施吗?您喜欢英语老师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吗?

(4)外语课程思政化的实际效果(共计4道):您的英语老师在课堂上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气氛如何?您的英语老师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注重课堂信息的反馈和评价吗?英语老师对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帮助是什么?如果用满意度来评价您英语老师的思想政治教育,您对英语课的综合评价是什么?

(5)外语课程思政化的提升和改进(共计4道): 英语教材应该增加关于中国文化或提升民族自信心的材料吗? 关于优化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您认为英语老师应该怎么做(可多选)?您认为英语老师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需要改进吗?关于高校英语课程思政化,您有何看法?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简要回答即可)?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1.个人及高校的外语课程基本信息。尽管43.88%的高校外语课时数为2课时,但56.12%的高校外语课时数为4课时及以上;71.43%的学生认为英语课堂既要“学习英语知识”和“学习外国文化”又要“培养国际视野和民族情怀”;英语课使学生获益颇多的方面有“英语语言知识”“外国文化知识”“打开认识世界的窗口,开拓国际视野”和“洞悉文化差异,提升兼容并包的家国情怀”,均占60%以上。

外语课程是高校教育中不可忽视且极受重视的一部分,外语课程兼具语言文化知识学习和培养价值观双层功能,二者缺一不可,而现今的外语课程未充分发挥其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2.外语课程思政化的上课内容。85.73%的学生认为在外语课堂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非常有必要”或“有必要”;在外语课堂“经常”受到外语老师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生占比30.61%,27.55%的学生选择“偶尔”和“从未”;31.63%的学生“经常”在外语老师比较中西方价值观中提升了自己的价值判断;66.63%的学生“偶尔”因外语课改变或拓宽思维方式;61.22%的学生认为外语教师对教材的思想内涵挖掘程度为“较为充分”,“非常充分”占比不到三分之一;50%的学生认为英语教师“偶尔会”把教材知识内容升华到思想政治教育层次。

外语课堂是组织思想政治教育不可忽视的平台,而外语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意识淡薄,未能充分利用课堂提升学生的价值判断、拓宽学生的思维方式,教材内容所包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内涵也未能有效揭示和传授和学习。

3.外语课程思政化的教学方法。经常使用“直接讲授法”的外语教师占比73.47%;76.53%的学生认为“情景陶冶法”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最佳方法;19.39%的外语教师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无任何教学辅助设施或工具”,80.61%的教师“经常使用PPT教学课件”;71.42%的学生“喜欢”外语老师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因为老师自己讲授得生动形象”或“因为老师使用形式多样、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教学工具或设备,如音频、视频、多媒体等”;近五分之一的学生选择“老师几乎很少讲,谈不上喜不喜欢”老师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

教师提高讲授技巧能促进思想政治教育效果,配合多媒体会使思想道德教育更生动形象。直接讲授法、小组讨论法和PPT或视频演示法是外语教师常使用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效果甚佳,但并未经常使用学生认为效果最佳的情景陶冶法。PPT课件、音频和视频是容易准备、教师常用的教学工具。教师在多种教学设施和工具的使用上有所欠缺,教具不够丰富,甚至放弃使用教具。更有甚者,忽略思想政治教育这一内容。

4.外语课程思政化的实际效果。36.73%的学生认为外语课堂的思政教育“气氛一般,但是激发了我的兴趣”,而近四分之一的“同学们都没兴趣”或“老师根本不教育,没气氛”;53.06%的外语教师“一般注重”思想政治教育时的课堂反馈和评价;近五分之一的学生认为外语教师对思想道德教育“无帮助”;24.49%的学生对外语老师的思想政治教育“一般满意”。

学生对外语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总体比较满意。课堂反馈和评价行为不足,教师未能给学生提供恰当准确的价值判断或引导。外语课堂的思想政治教育可提升学生的认识和判断能力,但对于学生的道德实践改变不足。

5.外语课程思政化的提升和改进。针对教材是否应该增加中国文化或提升民族自信心的材料这一问题,46.94%的学生认为“防止西方价值渗透,非常应该”增加相关材料;关于优化教育内容,选择教师应该“与时俱进地更新教育案例”占比80.61%;近四分之一的学生认为外语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非常需要”改进。

外语教材中已有很多关于中国文化或提升民族自信心的材料,但仍应该增加思想政治教育材料来弘扬爱国主义、培养民族自信心、学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谨防西方价值渗透。教师应该与时俱进地更新教育案例,了解学生的现实需求,结合当前热点联系新概念新成果,挑选学生喜欢的话题并更新教学方法。

四、建议

通过对高校外语课堂思政化进行调查分析可知,外语课程未充分发挥其思想政治教育功能。针对外语课堂思政化的调查分析结果,提出以下具体改进措施和建议:

1.优化课程内容,细化教育目标。教学内容要凸显立德树人理念和思想政治工作要求,无常识性错误,不违背科学原理,章节顺序的安排符合学生的认知心理,符合学科知识体系逻辑,教学内容篇幅恰当适宜,使学生学习的理论知识可以联系实际得以发挥运用,符合日常生活和职业发展的特点。教学内容可以选取对学科有贡献的学者或大师等人具有教育意义的事件,联系教师个人的宝贵生活经验和经历,揭示学科的发展方向、专业定位和国家需求等;发掘教学内容中所蕴含的思政元素,如中国元素、中国故事;发掘“自带”的思政元素,如学术诚信与剽窃专题等;关注社会热点,分析具体的社会现象,针对现象提出社会普遍关注且有探讨价值的社会问题,寻找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呈现价值和思维;关注失败的教训和警示性问题,理性分析,提高信息辨识能力和社会责任感;体现前沿性和时代性,反映学科专业、行业先进的科学理论成果,展现跨学科跨文化思维、产业实用技术与学科理论融合、多门类学科项目的实验或实践融合。

外语教材内容针对不同门类的专业要体现育人目标和特色,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所偏重。面向文化历史专业学生教学对,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改革过程中的先进文化、革命烈士的英勇事迹。面向经管类专业学生教学时,培养学生经世致用、爱国诚信、道德品质与法律思维兼修的意识。面向师范类专业学生教学时,注重师德师风、爱国守法、规范从教等教育。面向艺术类专业学生教学时,培养其审美、人文素质和文化自信。

教师设定的教育目标需切实可行,符合课程大纲要求,注重学生知识与实践的结合,促进学生知识与能力的综合发展,培养并提高学生的判断能力、分析和解决科研或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内容设计多方位、多维度,如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等全方位的培养。

2.丰富教学方法,巧用现代技术。教师落实教育目标和教学内容,依靠合理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用具。运用灵活、恰当的教学方法,教师有的放矢地组织专业知识内容和思想政治教育,而非专业知识和思政教育“两张皮”,强硬、生硬地灌输思想政治教育,合理安排课堂时间,在讲完专业知识后用几分钟“完成任务式”的思政教育并不可取。

学生熟悉教师,熟悉教学环境,对课堂难以产生兴趣和热情,可更换教学用具增加课程的吸引力、感染力,使学生产生好奇心和新鲜感,沉浸于学习,乐于学习,寓教于乐。

科技的发展带动了社会和应用技术的变革,现代信息技术应运而生,教学新技术、新手段、新工具频出,如MMOC、SPOC、雨课堂等,把握时代发展的趋势和潮流,熟练、有效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手段,将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相结合,充分体现混合式教学的优势,将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紧密联系,充分考虑教学重点和难点,有针对地进行设计,使教学相得益彰。

独立学习(如外语课堂中学生个人的“presentation”)和合作学习(如小组讨论、合作调研)是教师在外语课堂组织活动必不可少的形式,既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分析能力,又提高学生的表达交际能力、团队协作能力。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组织不同的活动,如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小组竞赛、个人比拼,充分发挥个人智慧和集体智慧。

备课并不能解决教学过程中的一切问题,学生课堂上的灵机一动和智慧火花使教学过程“意外”频出,教师必须提高课堂应变能力,发挥教学机智,转变思路,和学生互動,才能使临场发挥有亮点,变教学“事故”为教学“故事”。

3.测评教学效果,组织教学评价。高校外语课程思政要融入日常课堂教学中,教师在研读教材、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之初,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其中,并应用在实际的课堂活动、教师教学研讨会、作业布置、论文撰写等环节。

考核方式不宜呆板化、唯一化,不应过分注重传统“纸笔”式测试,测试和考核的模式可多角度、多形式、多平台、富有实践性。采用多种作业评价形式,如探究合作、撰写论文、报告答辩,加强非标准化、综合性等评价,评价手段恰当必要,契合相应的人才培养类型。考试考核评价严格,体现过程评价,注重学生实际的学习效果评价,设计多维度教学评价量表。学生可在线上查阅资料预习或自主学习,课后使用网络平台完成或提交作业、参与测试等,结合线下师生面对面教学活动,使教学评价连贯完整,评价过程可推敲、回溯,制订积极有效的诊断改进措施。

学校量化考核教学效果并及时组织教学评价和反思会议,同时对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有合理的工作量计算机制、教学管理与质量监控机制等配套支持,并不断完善。改革迭代优化,有意识地收集数据开展教学反思、教学研究和教学改进,不断优化教学的设计和实施。用问卷调查、考试成绩、能力测评等方式检测学习效果,调研学生对课程的参与度、学习获得感、对教师教学以及课程的满意度是否有明显提高。

五、结语

发掘高校外语课程所蕴含的思政教育内容,发挥外语课程的思政教育功能,把思政教育内容巧妙灵活地融入外语课堂教学活动的各部分,合理有序,步步衔接,实现外语课堂知识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无缝融合,发挥课堂所承载的思政教育功能,这是外语教师职责所在。高校外语课堂的思政教育任重道远,潜力无穷,还需外语教师不断探索、实践和反思。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OL].(2019-8-14). http://www.gov.cn/zhengce/2019-08/14/content_5421252.htm.

[2]高燕.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问题与解决路径[J].中国高等教育, 2017(Z3):11-14.

[3]成矫林.以深度学习促进外语课程思政[J].中国外语,2020(5):30-36.

[4]周秀敏.新媒体背景下高校外语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探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0(20):47-49.

[5]吴岩.建设中国“金课”[J].中国大学教学,2018(10):4-9.

猜你喜欢

课程整合课程思政教学实践
课程思政下的民办高职院校师生关系构建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课程思政下的民办高职院校师生关系构建
《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指导》课程整合的探索
中职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改革与反思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测量平差课程教学改革探讨与实践
信息技术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