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海浪里的劳动音符

2021-05-29任杰

共产党员(辽宁) 2021年10期
关键词:长海号子德福

文/任杰

领唱者与和声者交替演唱,促进了劳动者之间的情感交流

渔民需要通过“号令”来统一劳动节奏

“喊大海咯,一嗓喊得大潮来,嘿哟嘿哟大潮来,喊得浪涛打滚乐哟,喊得浪花天上开,喊得渔轮破浪飞哟,喊得渔网兜大海,兜大海咯……我喊大海声声脆哟,声声脆哟,嘿哟嘿哟,大海为我敞开怀哟……”这歌声是大连市长海县渔民在与大海风浪搏斗的漫长历史进程中形成的劳动呼喊。渔民需要通过“号令”来统一劳动节奏,长海号子便在长期的海上作业中诞生并日渐成熟起来。作为大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长海号子不仅具有悠久的历史价值,还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于2011 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见证着人类的文明和进步。

长海号子的历史渊源

长海县海岸线狭长,渔场众多,海洋资源极其丰富,得天独厚的条件使这里成为一个“天然鱼仓”。数千年来,长山群岛的一代代先民留下了众多的海洋文化遗存,长海号子便是其一。

长海县的广鹿岛、大长山岛等多个岛屿分布着众多的古代遗迹,据专家在广鹿岛小珠山遗址考证,自7000 年前的新石器时代,长山群岛就有人类生存的痕迹。随着历史的演进,“靠海吃海”的长山群岛先民逐渐掌握了造船的技术,只不过当时生产力低下,人们造出的船只较小,仅用于日常生活。在东汉永初三年(109),义军张伯路领导渔民起义军转战长山列岛,最后以失败告终,这是渔民武装斗争的最早记录。当时出现了体型较大的船只,船只功能由日常所需向战争转变,人们的劳动强度也由此加大,需要通过“号令”来统一劳动节奏,长海号子由此诞生。后至隋唐时期,薛仁贵水师经此转战高丽,船只运载量骤然增大,长海号子迅速流行。抗日战争时期,为了支援胶东,运送物资的船只由东北向山东行驶,长海号子此起彼伏,一派繁荣景象。新中国成立以后,海上贸易进一步发展,海上运输规模不断扩大,长海号子的发展进入全盛时期。

长海号子最初只有简单的音节,用来自我激励,经过历史的沉淀,曲调更复杂,歌词更丰富,音乐形象越来越生动。渔船上的拔锚、拉纤等动作,与人们口中的长海号子结合在一起,成为一种富有韵律的劳动音符。从文化意义上来看,长海号子是历史上长山群岛的历代先民与大海进行搏斗的鲜明记录,从长海号子的呼喊中可以体会到千百年来渔民原汁原味的海洋生活。

长海号子的艺术特征

长山群岛的人们拉船要喊号子,撑篙要喊号子,拔锚要喊号子,在这个以海为生的地方,生命因号子而精彩,号子因生命而高亢。长海号子主要分为两大类,即船民号子和渔民号子。船民号子主要是运输船上船民的劳动号子,内容丰富,调式各异;渔民号子主要是渔民打鱼时的号子,调式比较单一。

长海号子的唱法主要是“一领众和”,即一人领唱、多人呼应的唱法。它的曲调根据不同的劳动场景分为不同的类型,并伴随着劳动的内容和强度进行变化。长海号子的领唱者便是劳动过程的指挥者,和声演唱由其余劳动者一齐进行,曲调时而高亢、时而深沉,节奏时而紧张、时而舒缓。领唱者与和声者交替演唱,促进了劳动者之间的情感交流,统一了劳动节奏,提高了劳动效率。

长海号子的歌词多为即兴创作,也有因习惯而固定的唱法,其中大多数为劳动呼号,如“呼儿嗨哟”等呼喊声,没有具体的内容。还有部分歌词加入了一些简单的流行词语,与当时的劳动场景相结合,如“哎上来呀,哎使劲拽呀,把篷撑呀;乘风上呀,快下网呀;多捞鱼呀,好换粮呀;全家老少,饱肚肠呀!哎上来呀,哎上来呀……”反映出渔民统一的劳动节奏,“多捞鱼呀,好换粮呀”反映出渔民的劳动积极性,“全家老少,饱肚肠呀”反映出渔民劳动时的乐观精神。

长海号子的传承之路

长海号子的传承主要是以船只为纽带,由渔民口传心授流传下来的。长海号子代表性传承人王德福一家祖祖辈辈居住在长海县,长期的海上作业使王德福掌握了多种号子的调式,可以在劳作中根据劳动强度和节奏需要对号子做出即时调整。为了将这项古老的海洋文化遗产传承下去,老船长王德福自发组织一些老渔民对长海号子进行整理和演唱。另一位长海号子的代表性传承人宋承儒从小就对艺术感兴趣,后来被分配到长海县文工团工作。当时,他经常能听到海边渔民劳作时呼喊的劳动号子,就想尽一切办法将其记录下来。随着老渔民的渐渐衰老,长海号子失去了旧时热闹、高亢的环境氛围,在之后的十多年里,宋承儒对长海号子进行挖掘和整理,对于长海号子的保护工作作出了突出贡献。

2007 年,船员出身的刘玉来找到王德福并拜师学艺,开始了长海号子的传承之旅。刘玉来结合自身条件,运用娴熟的演唱技巧将长海号子演绎得极具海岛风情。近年来,刘玉来全力打造长海号子的传承基地——刘家大院,使长海号子更好地传承下去。

如今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各种机械化的操作使长海号子在现代渔业中很少被使用。此外,喊过号子的老船工年纪越来越大,且大多已经离世,长海号子的传承陷入困境。直到2011 年长海号子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并在刘家大院、大海合唱团等几个民间艺术团体的推动下吸引了越来越多年轻人的加入,焕发出新的活力。

“东北长海地区的劳动号子作为一种艺术和文化现象深深地影响了东北长海地区的劳动人民。”长海号子是长海人民吃苦耐劳精神的象征,每一段唱词都凝结着长海人民的汗水和智慧,传递着长海人民与大海搏斗的无畏精神,体现着长海人民的乐观主义信念。长海号子融入了长海人民的情感,所以它不是单纯的呐喊,而是一种艺术形式,表达了船工们的美好期盼。在新时代学习传承长海号子,不仅可以感受先辈们与风浪搏斗的生活,激发当地人民对本土文化的热爱,还可以还原历史场景,突出地域文化,促进旅游发展,从而实现长海号子的活态保护和传承。

“长海号子是呐喊的艺术,也是艺术的呐喊。”在商品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我们似乎不再需要传统的劳作方式,但是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长海号子更应在新时代迸发活力。从长海号子的呐喊中,我们依然能够听出“闯海人”内心的独白,感受到“闯海人”高涨的热情,体味到“闯海人”的勇气和智慧。工业文明的不断发展,虽然使长海号子的原始功能弱化,但作为一种民间艺术,作为海浪里的劳动音符,它仍然激励着新一代“闯海人”同舟共济、乘风破浪。

猜你喜欢

长海号子德福
呐喊中的精神力量——东台弶港渔民号子
王建中的未刊手稿《日本渔民号子》研究
我家的“号子”
考眼力
百元大钞砸到你
加盟厚德福熟食 你找到能干一辈子的好项目
百元大钞砸到你
组字画
长江8号
画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