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鄂温克传统服饰及其民俗文化内涵

2021-05-29齐钰

百花 2021年11期
关键词:鄂温克民俗文化

摘 要:鄂温克传统服饰采用的是天然的生物材料,以原始的手法进行加工,使鄂温克传统服饰独具色彩,具有丰富的民族特色与民俗内涵。民俗文化是鄂温克传统服饰中璀璨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民俗文化在鄂温克传统服饰中的运用包含着鄂温克民族的智慧与民族优势,本文通过阐述鄂温克传统民族服饰概况、宗教内涵、美学内涵与设计内涵以及民俗文化,寻找其独特魅力与优势,以期从传统民族服饰角度更好地传播及发展其民俗文化。

关键词:鄂温克;服饰设计;民俗文化

一、鄂温克传统服饰概述

鄂温克族不仅部落比较多,而且分布也很广,还是一个跨界民族。鄂温克传统民族服饰因其地理分布及民族特色呈现出形制款式上的复杂性。历史上对于鄂温克的三大部落名称通常表述为“索伦”“通古斯”“使鹿”,也称为农区鄂温克、牧区鄂温克、林区鄂温克。鄂温克族现存服饰资料及其多姿多彩的服饰文化显示出鄂温克服饰设计与其迁徙环境及生产方式有着密切的联系,不同区域的鄂温克传统民族服饰相互间既存在着关联性,又各有区分点,每个区域的服饰都有其独特的文化与特征。

使鹿部生活在敖鲁古雅地区,这个部落的人口约占总民族人口的1%,虽然人数较少但是却孕育了鄂温克民族主要的桦树皮工艺及兽皮工艺,在鄂温克族服饰品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其服饰款式与俄罗斯远东、西伯利亚地区诸民族服饰相近,多为兽皮手工制服饰品,呈现出大翻领、对襟式的样貌。在衣领、袖口、对襟及袍裙的下摆处都饰有滚镶边,有的为双道边饰,质朴而美观。

索伦部生活在嫩江流域,人口较多,约占本民族总人口的85%。受索伦部落生产方式及其居住区域的影响,他们的服饰与使鹿部的服饰有许多不同之处,由于索伦部长期与达斡尔族、满族等民族混居,所以索伦鄂温克服饰在设计上与达斡尔族、满族较为相似。索伦鄂温克传统服饰通常为右衽大襟,领襟、肩部、袖口、前后胸、下摆等处皆饰有云卷纹饰,其服饰四季分明,春秋着棉布长袍,夏季穿绸缎制长袍,冬季着皮袍。其皮袍的形制与长袍相同,部分也饰有云卷纹的图样。

通古斯鄂温克部生活在呼伦贝尔锡尼河、莫尔格勒河一带,这一部的人口约占总人口的14%。通古斯鄂温克部落服饰设计精美绝伦,且对于女性服饰的设计还带有功能性的部分。其长袍也为右衽大襟,前襟上带有猎户星座的几何图案,立领、盘肩、襟边、袖口、下摆处均镶饰有花边。已婚妇女的长袍肩部为泡泡袖的结构,并在衣袖上臂位置缝有一圈彩色布条装饰,外面套上彩色镶边坎肩。未婚女子的衣袖不同之处在于没有横条装饰图案,且衣袖与肩齐平。

二、鄂温克传统服饰中有关动物器官组织的应用概述

鄂温克传统服饰保留着很多原始的服饰元素,如兽骨、兽皮、兽筋、兽血等,其制作手法也充分地运用了生物发酵法这种采用器官熟制的传统手法。纯天然原料与手工制作技法是鄂温克服饰的独特魅力源泉,动物体内的各部分生物组织为鄂温克传统服饰提供了宝贵的天然材料。现今鄂温克服饰中的动物器官组织运用包括鹿筋线、膝骨扣、指骨扣、兽皮、内脏、兽血等。

(一)兽皮

兽皮是鄂温克传统服饰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采用驯鹿皮、驼鹿皮(犴皮)等。相对于外界的机械化,鄂温克族兽皮服装仍保持着由鄂温克族各户妇女独立手工制作的传统。相对于动物纹样的易于复制,鄂温克族对于兽皮这一类动物上皮组织的处理并没有形成工业化的体系,还坚持着手工艺匠人独立完成生产,这也是它的独特魅力。经过手工进行熟制加工的兽皮结实、防腐、耐寒,是鄂温克族冬季的主要服饰材料来源。从剥皮到熟制,再到运用于服装中,都有着极大的艺术魅力和丰富的文化內涵。由于通过手工熟制需要丰富的经验和阅历,鄂温克族妇女经常会将加工失误的兽皮通过裁剪、揉搓等手法,最终以服饰配件的形式出现在鄂温克传统服装中,如兽皮扣袢、兽皮绳等。

(二)鹿筋

动物器官组织的参与满足了鄂温克人民的基本生活需求,其中典型的代表就是鹿筋线。鹿筋线是由鄂温克族妇女将鹿肉中的筋剥离出来揉搓晾干后形成的一种线。在使用之前只需要沾水使鹿筋线变软即可。鹿筋线具有许多优于普通棉线的特质,因此被广泛用于鄂温克服饰当中。

1.定型效果好

鹿筋线沾水后变软即可缝制兽皮服饰,待水干后定型,单独拆卸下来仍保持缝制后的样子,呈线圈状,泡水后恢复线状。捻鹿筋线需注意筋线的粗细,应适应于针眼大小,不宜过细,过细易折,过粗影响使用。日光晒干即可使用。鄂温克妇女缝制时每针针距为3.5毫米左右,距离过宽制作的服饰不结实,距离过近鹿筋线干燥后易折断。

2.穿孔不伤害兽皮

鹿筋线区别于普通棉线的重要特点是用鹿筋线缝制兽皮不会在服装上形成很大的线孔,鹿筋线较棉线更能贴合适应兽皮。

3.不易腐烂

筋线属于动物的结缔组织,能够更为长久地留存。鹿筋线使用后极大程度地延长了服饰的使用寿命,不会像棉线随着时间的推移腐坏。

(三)骨扣、甲扣

骨扣、甲扣材质坚硬,形状自然美观。鄂温克妇女在制作服饰的过程中保留了动物组织原有的面貌,将骨头、蹄甲与兽皮条相结合,制成骨扣、甲扣,极富民族特征和民族风情。其次,鄂温克族希望拥有驯鹿的强壮和能力,这种将自然原始面貌融入服装之中的做法与对动物能力的向往是分不开的。

1.指骨扣

动物指骨属于结缔组织,常采用驯鹿、狍子等的瘦指骨穿孔或系带做成指骨扣缝制于传统服饰大襟或做成指骨配饰戴在脖子上。

2.蹄甲扣

动物蹄甲属于上皮组织,常采用驯鹿、狍子等动物的蹄甲粘贴兽皮条制成蹄甲扣,常见于鄂温克皮袍的大襟,也用于盐袋装饰等,用手摇动时,发出悦耳的响声。其更富有装饰性。

(四)兽血756E1271-889A-455C-B8C8-96652C2D412A

兽血内有天然有色颗粒,可用于染色。鄂温克族兽皮服饰主要以原色为主,但也采用生物染料制作服饰。兽血作为一种天然颜料含有生物色素,这种染色制品在许多祭祀品、日常用品上较为常见。

(五)兽毛

兽毛在鄂温克服饰中主要有两种应用方式,以实用性和装饰性进行区分。为了保证保暖需求,冬季的鄂温克兽皮袍只熟制里部,保留表层兽毛。在装饰性上,熊毛、兔毛、貂毛等经常用于服饰大襟、袖口、领边等,部分以毛的色彩进行拼接区分,起到装饰效果。或制成工艺品,如鄂温克太阳花、鄂温克垫子等。其中,鄂温克垫子以其精美的工艺促进了中俄边境的皮毛贸易,有力地推动了皮毛装饰品的发展与创新。

三、鄂温克传统服饰中有关动物器官组织的处理工艺

(一)生物发酵法

熟皮工艺是鄂温克传统兽皮服饰重要的制作工艺,更多的在于经验与手法,一般先将兽皮发酵再刮、梳。生物发酵法(蛋白质发酵法)即是将动物脑浆、血液、器官与兽皮放置到封闭器皿中进行发酵,由于内脏与脑浆较易腐烂,其产生的细菌会使兽皮上的肉与皮剥离开,没有肉的兽皮不会腐烂,由此起到防腐作用。一般从刮兽皮毛到兽皮熟好,鹿皮要十二三天,犴皮要十五六天。熟皮期间,如遇阴雨天兽皮吸收水分,不易铲干,时间要稍拖长。

(二)鞣制法

鹿筋线的鞣制需要经验和耐心,相对于原始的骨针缝制,现在鄂温克妇女常用钢针,这就需要鹿筋线的粗细适应钢针的针眼。首先将鹿筋从筋膜上剥离,用手鞣制成可供穿过针眼又不易断的线,然后将鹿筋线放置到常温处晾干,避免暴晒,以防干燥断裂。使用前泡水变软就可使用。

四、鄂温克传统服饰的宗教内涵

鄂温克族的服饰文化与其信奉萨满教息息相关。萨满教以“万物有灵”为信仰核心,认为人与自然息息相通,神秘的大自然从天空到大地无处不充满着神灵,宇宙星辰、雷鸣闪电、动物植物都曾是他们膜拜的对象。萨满在祭祀仪式中会向自然祈求平安顺遂。因此鄂溫克人将动物纹样及元素与传统服饰相结合,将动物之灵加到自身之上,希望大自然为鄂温克人带来动物的能力与勇气。鄂温克人对自然力量极其向往,这也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鄂温克人在服饰上的审美,奠定了浑厚、壮美、豪放、粗犷的审美意蕴,并逐渐演化为鄂温克族的精神气质和审美情操。

五、鄂温克传统服饰的文化内涵

古代鄂温克族大部分位于中国北方,古代生活环境相对来说比较寒冷恶劣,虽然鄂温克族人在居住过程中不断迁徙,但是在这种极其恶劣的环境下仍然有各种猛兽对人们的人身安全造成威胁。对于古代鄂温克人来说,万物皆有灵,山、水、云以及各种动物等拥有着人类无法企及的力量,他们非常向往着能拥有这种力量,因此一些神话传说、寓言故事流传于鄂温克族的历史中。诸如索伦部云卷纹的“里嘎”传说、鄂温克太阳花的“太阳姑娘”传说、鄂温克熊传说、母鹿之歌、彩虹文艺作品等都向我们展示着文化内涵对于鄂温克传统民族服饰的重要性,它们的存在滋养着鄂温克族服饰品的设计,是鄂温克传统民族服饰的生命源泉和不竭动力。

六、鄂温克传统服饰的设计内涵

鄂温克传统民族服饰体现了设计的适应性,兽皮袍、皮靴等的设计满足了人体对环境的需求,在适宜环境温度的情况下,兽皮靴能刚好掩盖脚步声,方便狩猎民族的林间狩猎。兽骨、兽皮的应用增强了鄂温克人对于飞禽猛兽的能力获得感,一定程度影响了鄂温克人的心理,两者内外统一从而提高了人体劳动率,同样形成了鄂温克传统民族服饰的独特魅力。兽皮与鹿筋线等多种设计满足了鄂温克传统服饰的使用场景需要,是人与环境、人与自然统一的设计方式。

七、结 论

民族服饰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文化标志之一,不仅彰显了本民族的民俗文化内涵,还体现了独特的民族个性和传统文化。鄂温克族是东北三少民族之一,其民族分布比较广、人口基数相对比较小,文化传播能力也比较弱,基于多种原因使其受众少,民族服饰辨识力低。通过对鄂温克传统民族服饰脉络的梳理以及民俗文化的研究能够发现鄂温克族传统民族服饰的价值所在。种种独特的民俗内涵与民族印象是鄂温克族传统服饰的根与魂,蕴含着传统少数民族服饰的宝贵财富。

鄂温克传统民族服饰想要继续发展,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一方面要在政府和当地群众的配合下做好文化的传承工作;另一方面,要在保持自身传统的同时与时俱进,与现代的时尚行业及服装营销相结合,产生新的价值,扩大民族影响力。只有结合当今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实际情况,融入社会发展中,才能保证民族文化更悠远地传承下去。

(齐齐哈尔大学)

齐齐哈尔大学研究生创新科研项目“中俄跨境鄂温克族传统手工艺调查比较研究”(YJSCX2020065)。

参考文献

[1] 李立立,齐钰,范铁明.基于文化自信的东北人口较少民族服饰文化社会功能研究[J].黑龙江民族丛刊,2020(06):133-137.

[2] 涂伟明.鄂温克族桦树皮工艺品开发设计方法研究[D].昆明:昆明理工大学,2015.

[3] 李晓曼.鄂伦春、鄂温克、达斡尔族兽皮、兽骨装饰艺术研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农业大学,2013.

[4] 杨舒雯.浅谈萨满文化对鄂温克民族传统服饰的深远影响[J].神州,2020(13):33.

[5] 王瑞华,李晨倩,韩英杰.鄂温克族服饰艺术特色及保护传承[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9(6):52-53.

[6] 于丽燕.东北民族服饰元素在现代皮装设计中的应用分析:以鄂温克族服饰元素为例[J].文艺生活·中旬刊,2017(12):153,156.

[7] 龚宇.使鹿鄂温克传统服饰与传承保护[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15(3):41-43.

[8] 王琪,王言波.鄂温克族传统服饰的文化功能与变迁研究[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5(7):22-23.

[9] 周珂.以瑟宾节的视角赏析鄂温克族服饰的变迁[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14(7):136-138.

[10] 汤洋.论鄂温克族传统服饰的文化功能与变迁[J].三峡论坛(三峡文学·理论版),2014(2):72-76.

[11] 孟瑛.鄂温克族萨满服饰造型艺术初探[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24):164.

[12] 杜宝罗日瓦.鄂温克族萨满教服饰中的造型艺术特征[J].美术界,2012(2):71.

[13] 卡丽娜.鄂温克族三大支系萨满服饰及其象征意义与技艺[C].中国博物馆协会.中国博物馆协会第六届会员代表大会暨服装博物馆专业委员会学术会议论文集.2014:180-187.

[14] 吴鑫宇,马本和.鄂温克民族地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J].企业文化(中旬刊),2019(5):280.

[15] 龚宇.传承与流变:使鹿鄂温克驯鹿民俗功能研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2009.756E1271-889A-455C-B8C8-96652C2D412A

猜你喜欢

鄂温克民俗文化
地域民俗文化类展览的实践与思考——以“客风古韵——河源客家民俗展”为例
提高民俗文化意识,延续民俗文化
城市化进程中的民俗文化保护与传承对策分析
地方民俗文化的传承
探析伏牛山文化圈特色民俗文化传承创新中的存在问题与解决对策
淡水海豹
鄂温克族文化特征在旅游纪念品设计中的运用
鄂温克姑娘
浅议河北民俗文化档案资源建设
鄂温克人的时间与季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