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粤剧官话古腔传承与传播之我见

2021-05-28文|

岭南音乐 2021年2期
关键词:官话星海粤剧

文|

粤剧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以来,粤剧的生态发展备受各界关注,其中,官话古腔在粤剧表演之戏份堪忧。由于近年粤剧官话古腔的研究文献和精准记谱资料不足,以剧目为单元的传授方式缺乏系统化教学体系,官话古腔舞台艺术实践锐减,官话古腔从唱念语言退减为点缀式念白,观众群体对其表演程式所知甚少,传承和传播工作滞后。星海音乐学院教育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粤剧)传承基地以粤剧传承传播为己任,秉承守正创新宗旨,以粤剧雏形之官话古腔为研究对象,运用课堂教学和舞台实践途径,探寻官话古腔在粤剧传承传播中的现实价值和意义。

传承需要追根溯源。何为官话古腔?官话,为古代统治阶层(即官方)认可的传统粤剧唱念表演语言,因粤剧表演盛行于戏棚,也称为戏棚官话;古腔,为因应语言声调而起伏流转的旋律音调,在《粤剧大辞典》中指出“凡以戏棚官话演唱的唱段,都称古腔①”。官话古腔,合为完整含义的音韵名词,成为传统粤剧唱念的代名词。官话古腔的发展历程既是早期粤剧传承传播的历史轨迹,也是现代粤剧传承传播工作不可忽视的前提和根基,官话古腔与粤剧既是承接又是并存的关系:(如图1)

图1

传承传播需要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官话古腔的成因是粤剧的源头,是孕育粤剧文化的土壤,是认识其职能的基础,为高等专业音乐院校科学研究方面的传承核心研究,以下分别从本元和价值两个方面对官话古腔进行分析。

1.官话古腔的本元

官话古腔的形成是生活本源的、自然衍生的、民间活态的现实存在,其本元受语言变迁和体裁发展的影响。

1.1 语言乃官话古腔之本

汉字声调决定字义的听觉判断,因此唱念音调须“问字借音”服从文字声调起伏,以岭南地区语言融合的历史发展视角观之,官话古腔发展经历了五个重要时期:

1.1.1 萌芽——迁徙南越

秦朝,赵佗携大批移民从中原迁徙至岭南,创立南越国,把古汉语定为官方语言(即官话),官话与岭南原居民的古越语交集的歌谣,形成初代语言。

1.1.2 普及——正音书馆

清初,清政府设立正音书馆,在全国范围内推行满式汉语为官话,粤剧所使用的官话受到来自官方的统一和普及,据记载“粤人平日畏习普通话,有志入官,始延官话师以教授之。②”官话古腔,不仅成为早期粤剧的语言工具,还成为粤人为官习官话的教学工具,从此粤剧官话古腔成为全国共识语言,为其发展打下无障碍交流根基。

1.1.3 鼎盛——外江班

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清政府仅留粤海关对外通商,客商云集广州,各地戏班(即外江班)随之而至,这一时期南北戏班交杂,本地戏班为吸引各地观众,发挥官话的语言共融特质,引导古腔融汇弋阳腔、昆山腔等外来曲调精髓,形成一唱众和的岭南广式腔调,从此奠定了粤剧兼容并包的音乐个性。

1.1.4 涅槃——八和会馆

清末,太平天国运动时期(1855年),广府戏子弟集结广西反清起义导致粤剧禁演,直至光绪二年(1876年),广州八和会馆落成,标志清政府解禁粤剧,规定粤剧须以官话古腔进行全剧表演。官方指定粤剧表演唱念语言的阶段,造就了“官话唱给官府听”的舞台潜台词,从此奠定官话古腔代表古代官员位高权重的艺术符号。由于粤剧开禁后,众多粤伶自广西回归戏行,受广西桂林方言影响的官话古腔就成为留存至今的腔调音韵。

1.1.5 改革——新腔运动

辛亥革命时期新腔运动兴起,开展方言白话语言改革,地方语言带动音韵腔调创新,粤剧表演的唱念语言以方言取代官话,以新腔取代古腔,以真嗓取代假嗓,舞台呈现官话古腔与方言新腔并存的表演形式,是全国唯一采用语言并行的地方戏剧。官话古腔完成向现代粤剧的转变历程,成为现代粤剧的组成元素,此乃本元特质的活态呈现。

岭南地区语言生态直接影响官话古腔的发展,以上五个发展时期是官话古腔随语言变化而延展的表现,如此活态呈现将随持续融合、变化的语言影响今后粤剧发展,针对区域文化语言特色的科学研究将在高校粤剧传承基地研究平台持续关注。

1.2 体裁乃官话古腔之元

体裁乃官话古腔的呈现载体,是演绎者与受众群体共同的审美认可,是传承传播的艺术导向,需以体裁作为观察点,对其观赏对象、表演场合及职能功用的变化发展进行解读:

1.粤调民歌

自秦汉时期开始,岭南地区劳动人民喜好根据劳作场景搭配相应民歌助兴,在清代文献《广东新语》(屈大均著)书中有多种民歌传唱的记载,如采茶歌、山歌、秧歌等歌体,乃构成现代粤剧之元素。

2.优戏

宋代时期,勾栏瓦舍遍布,优戏盛行,岭南地区以官话古腔表演的优戏雅俗共赏,其受众面广,在清代文献《续资治通鉴》(毕沅著)书中记载,北宋时期广州知州宴客情景“作优戏,士女聚观以万计。③”可见官民均为优戏观赏对象,此乃官话古腔从山野民歌登大雅之堂的转变,是其艺术价值提高的体现。

3.广府戏

明朝中叶,官话古腔的传播载体发展为广府戏,据佛山石湾《太原霍氏族谱》翁家箴记载“七月七之演戏,世俗相尚,难于禁革④”,广府戏登场民众围观成为岭南地区生活习俗之常态,影响人数更多,影响层面更广,“睇大戏”成为了民俗节日仪式。

这三个时期的官话古腔在发展中形成不同的载体,使其满足南北交融的观众群体和各阶层受众的审美要求。新世纪新生代有审美新标准,需发挥高校粤剧传承基地青年学生群体优势,持续探索与时俱进的艺术呈现和新体裁,在创新过程中活态呈现官话古腔之本元魅力。

综上所述,语言和体裁的发展,为官话古腔蝶变生成现代粤剧提供了基本元素,为粤剧之本元,为粤剧之未来。

2.官话古腔于现代粤剧的价值

官话古腔的价值体现于当下粤剧传承、传播过程中,具有价值的技艺本元必定活态传递于共享过程中,影响其价值取向。自2018年起,(根据《教育部关于开展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建设的通知》【教体艺函5号】)星海音乐学院获首批教育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粤剧传承基地以来,不断推进粤剧文化全方位、系统化融入大学教育,突出价值引领,培育高音乐素质的粤剧受众,以粤剧保护和传承为课程建设核心,积极进行保护官话古腔及其传承传播工作。

2.1 传承

传承是粤剧代际承接的关系,高校进行传承的主要实施途径为课程建设,与传统传承过程相同,需要传艺人和承艺人在传艺学艺过程中以传与承的衔接完成传承动作,从中肯定自我价值,是双方对传承的价值观和审美认知相对统一的关系。

2.1.1 传艺人

传艺人需要技艺传授的价值体现。如何在传授技艺过程中实现传授方的自我价值,进而提升本元价值,乃促进传承发展的重要前提。

以广东粤剧院编导梁建忠先生的“进高校传承”为例,是完成本元承接和本元传递的循环再生过程。梁建忠先生自小于广州老艺人少年培训班(即广东粤剧学校前身)随罗家树师傅学习官话古腔,2018年于专业音乐院校粤剧课程研讨会,确立给予星海音乐学院开设粤剧官话与古腔选修课程。该选修课担当传承层递过程的平台,由传授人制定教学大纲及传授内容、教学目标及修毕考核要求;设定承艺人的人数、系别、级别、专业方向等,确认承艺人具有技艺承接意愿,保证技艺承接方在审美、感知、领悟等方面的学习能力符合传授方的价值认可,保证传承质量和本元传承的价值体现。这是传艺人从学艺到传艺的价值实现过程:师从正统成为技艺承接人——习艺实践过程中获得价值肯定继而成为技艺传授人——进高校扩大官话古腔本元信息,在传艺过程中提升技艺本元价值,这是符合传艺人价值观的信息循环过程。

2.1.2 承艺人

承艺人需要技艺研习的价值体现。高校传承如何使承艺人在学艺过程中提升自我价值,进而巩固技艺本元价值,乃促进传承发展的动力。

如前文所述的星海音乐学院《粤剧官话与古腔》选修课(后称星海传承课),承艺人通过专业院校公开选修课的双选平台认识传授人,了解教材文本(图2)、授课模式、教学目标和修毕学分等信息,确认传艺人为技艺传授方,传承双方共同完成技艺本元的传递动作,这是满足承艺人的价值诉求,完成师徒双方选择、认可和本元传递的迭代过程。

2.1.3 技艺本元

在技艺传承过程中,技艺有可能因传艺人的消亡而部分失传,技艺本元信息因此部分消失,高校传承如何保护技艺本元完整传递是传承发展的核心。

如星海传承课,课程规划经系统化教学设计,知识点难度循序渐进,以八板头、大调等基础型曲牌认识官话古腔音韵,以现代记谱和传统口授相结合的方式,传承理论和实践经验,课程规划见表1。

授课量以学期为单位共十五周三十课时,传承双方能稳定、延续地实现传和承的动作,保障传授方与承接方的传承信息有较长的交互时间,保障本元价值的延续;课堂记录由星海粤剧传承基地和粤剧中国保护中心为传承授课过程作音频视频的传承内容记录,保护课程传承信息。2019年随传艺人梁建忠先生的离世,技艺随之消失,而该课程记录为技艺本元信息延续提供了重要保障,成为专业院校学术研究领域有证可考的官话古腔火种,昔日人在艺在,今日艺在人在。而星海传承课修毕学生作为传承人根据课堂资料,把官话古腔入门作品《呵呵小和尚》(图2)传到星海音乐学院附属中学和番禺区罗边村小学的课堂,进行表演和教学示范,此乃技艺信息通过师徒传承的传递进行延续的过程。

图2:教材资料

表1

图2:《呵呵小和尚》记谱资料

综上所述,传承需要技艺、传艺人与承艺人共同推进发展,高校传承课堂以职业教育为目的,以师徒双方的价值诉求和互选对象为前提,具有稳定延续的传承交互时间,完成传承纵向时间经度的更迭与发展;其过程是传与承的价值体现、价值认可及价值延续,乃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过程,其教育模式属于职业教育性质,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严格意义上的传承教学。

2.2 传播

传播是“信息在时间和空间中的移动和变化;传播活动是传播者与受传者之间实现信息共享的过程。⑤”高校传播如何通过社会共同参与,进行跨区域共建共享,把官话古腔作为信息源在粤剧传播中通过不同的方式和技巧,活态呈现于舞台,提升官话古腔的发展活力,乃传播发展的必要实践探索。

2.2.1 传播方式

传播方式为信息共享的方式,即表演与观看表演的方式,共享方式因应时代发展而变化:传统方式以戏棚为主——20世纪加入剧院和媒体传播——21世纪推行传统文化教育进校园传播。

2.2.1.1 戏棚

戏棚为流动的临时搭建场所,表演方为民间粤剧团体,观赏方多为戏迷、路人,表演语言为官话古腔,作为唱念语言工具的官话古腔为表演方与观赏方搭建了不同语种人群的语言共通平台,官话古腔也因此得名“戏棚官话”。

2.2.1.2 剧场

剧场即“梗戏台”,固定搭建的戏台建筑,表演方为专职粤剧团体,观赏方为购票观众,表演语言为官话古腔和白话新腔,剧场为表演方与观赏方搭建艺术要求和演出质量专业化的沟通平台,对促进其信息传承起积极作用。

2.2.1.3 “进校园”

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进校园为覆盖小学、中学、大学的的信息共享方式,以校园文化拓展、教材体系建设、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为目标的信息源共享过程。

2.2.1.4 媒体

媒体传播有唱片、电影、电视和网络传播等多种方式,为当代传播和后世传都承留下了珍贵的信息源,通过网络信息技术发达,录音、录影与新媒体技术结合,通过网络保存和传播,促进信息源共享传播。

不同的共享方式作用于不同发展阶段需求,以下循环图(图3传播方式)以星海传承课堂《呵呵小和尚》作品的第一阶段传播过程为例,把该音乐作品作为信息源,观察官话古腔在四种传播方式中的共享演变,可解读传播方式的现实功用。

图3

星海传承课堂传艺人梁建忠先生,常年活跃于粤港澳大湾区各地戏棚表演,为公认的戏棚官话传艺人与戏棚文化传播人,其技艺是当代官话古腔的代表,这是戏棚传播的体现;2018年广东粤剧艺术中心上演广东粤剧院《八和会馆》,星海音乐学院500多名师生观赏,观赏内容中《六国大封相》片段以官话古腔唱念呈现,引出观赏方对官话古腔保护传承问题的关注,促成了梁建忠先生到校传承选修课设立,传艺官话古腔《呵呵小和尚》童谣,这是官话古腔通过剧场传播推动技艺传承的信息共享和传递过程;而后星海传承课大学生走进星海音乐学院附属中学和番禺区罗边村小学的校园,在课堂进行官话古腔作品教学过程中所呈现的表演,其观赏方为中学生和小学生,观赏方完成作品观赏和学习后,大学生、中学生和小学生共同成为表演方,在广东粤剧院以剧场舞台传播方式进行官话古腔《呵呵小和尚》节目表演,这是官话古腔通过“进校园”传播推动技艺传承再循环为传播的信息共享和传递过程;随后,《呵呵小和尚》节目的传承故事引起新华社“声在中国”融媒体栏目组关注,摄制组到校进行音频视频纪录,剪辑为官话古腔高校传承纪录片,最初的官话古腔童谣信息源在新华社融媒体平台得到全方位展现和共享,在新华社公开的网络平台推送,观赏方来源更广,达到媒体传播的跨时间空间共享。这是官话古腔在信息传播过程中通过四种方式呈现的活态传承过程。

2.2.2 传播的技巧

传播的技巧为信息共享的技巧,随文化语境的改变,信息源也随之活态呈现,官话古腔常运用错位混搭、不同途径混搭和不同物种混搭等共享技巧,以衍生态活跃于舞台。

2.2.2.1 时空错位衍生

官话古腔与白话新腔同时在舞台呈现为衍生态形式,两个前后不同时期的腔调通过时空错位的技巧,同时呈现。

如著名粤剧选段《帝女花之香夭》:

(女)倚殿阴森奇树霜

(男)明珠万颗映花黄

(女)如此断肠花烛夜

(男)不须侍女伴身旁,下去。

(侍女)知道。

其中“下去”和“知道”以官话古腔方式念白,以错位衍生技巧划分人物复杂关系层次。此类技巧持续固定使用,成为官话白话古腔新腔复合形式的本生态,在表演传播中代际传承,使官话古腔在非本生态的时空环境下继续发展、传播。

2.2.2.2 不同途径混搭衍生

不同途径混搭常使用局部音乐元素为“信息源”,与不同表现途径的“信息源”相配合,运用混搭技巧以衍生模式呈现,常于电视节目传播方式使用。

如星海音乐学院粤曲协同创新中心作品《镜中奇缘之七情》把官话古腔与综艺节目舞台声光电配合,形成不同途径同时呈现的混搭衍生,此技巧可增加衍生信息的传播量,获得更广泛关注。(图4、5)

2.2.2.3 不同物种混搭衍生

不同物种混搭常把同为音乐类型的不同物种“信息源”进行嫁接,从而形成不同风格类型同时呈现的衍生态形式。

以星海音乐学院《呵呵小和尚》作品为例,由星海音乐学院蔡乔中院长带领星海大学生、星海附中学生和罗边村小学生携手广东粤剧院曾小敏院长、中央音乐学院交响乐团等为演唱表演方,在北京国家大剧院舞台,配合新华社“声在中国”音乐汇栏目纪录片融媒体播放要求,进行情景化表演,形成三种共享技巧共融的新版《传承》节目。(图6)

图4:参赛作品表演录制现场

图5:参赛作品电视字幕

图6:国家大剧院演出照

图7

《传承》的表演呈现,运用了不同音乐物种混搭技巧把官话古腔(星海大学生和罗边村小学生课堂情景表演)和同声合唱(星海附中学生表演)与交响乐队结合,加以运用时空错位技巧融入方言新腔(曾小敏表演),配合非同类混搭技巧(蔡乔中院长节目导读和舞台视频呈现)生成复合衍生表演形式,这是把相对独立个性的不同物种在保持不向彼此同化转换前提下同时呈现。(图7)此类不以其“衍生”为传承目的,使用传播技巧的衍生形式,是对信息源个性化元素作符号的延展,增加受众对本元信息符号的熟悉度和认可度,在传播过程中拓展官话古腔的观赏群体,扩大本元信息传播影响面。

传播技巧衍生态呈现能在离开本生态转换视角,重新审视其本生态。发挥高校与社会专业团体交流合作、资源整合优势,有利于推动传播过程中对本生态传承问题的关注,推动传承传播交织并进,激发粤剧官话古腔发展内生动力。

结语

官话古腔,萌芽于南越国之起始阶段,成熟于广府戏之成形阶段,变形于方言新腔之个性阶段,官话古腔在不同阶段以各种样式载体融于生活、衍生延续,皆为今日粤剧灵魂所在,始终在粤剧存在的时间、空间中运动,以不同态势在扩散和组合,继续活态传递交接。发挥高校青年文化教育优势,培育官话古腔的传承载体、传播管道和传习人群,粤剧文化发展必定迭代跃升、后继有人。

正所谓:“雕栏玉砌应犹在”,何惧朱颜改!

注释:

①《粤剧大辞典》(编撰委员会:广州出版社,2008年423页)。

②徐珂,《清稗类钞》,中华书局(出版社),2010年1月。

③④《粤剧源流探析》余勇,《人文岭南》第70期。

⑤戴元光、全冠军,《传播学通论》,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0 年。

猜你喜欢

官话星海粤剧
现存清代粤剧剧本初探
The light of Cantonese Opera粤剧传唱洒暖阳
新时代粤剧的遗产保护与现代发展
星光文学社:遨游文学星海,追逐璀璨光年
璀璨夺目的陇原国宝星海
征集官话易祛除官话难
俗话说,官话说
官僚不除,官话难已
灯海和星海
冻结的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