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方思维与高职英语教学

2021-05-27姚琦

河南农业·教育版 2021年3期
关键词:思维方式差异教学

姚琦

关键词:思维方式;差异;教学

语言就像一面镜子,不仅体现了社会性格,也反映出了文化差异。文化影响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同时,人的思维方式也影响人们对于文化的理解。思维方式是一种看待事物的方法,能对人们的言行起到决定性作用。高职生学习英语,除了掌握单词、词组、句子的应用外,更应该学习并了解西方的思维方式。

一、西方思维方式的主要特点

思维方式的差异,可以从生存环境和宗教信仰来辨别其根源。首先,中西方地区所处的生存环境不尽相同。中国处于相对适宜农作物生长的地理环境,民以食为天,生存离不开自然的恩赐,进而从自然现象中悟出阴阳交感“万物一体”“天人合人”的意识[1],从而大力发展农业;西方国家多处于地中海气候区,地形上也不太适应农作物的生长,故而重商,这种特性也奠定了西方国家以个人为中心,更偏重于个性的发展。其次,中西方国家的宗教信仰也不相同。中国人民信仰的神是在劳动实践过程中所产生,受中国数千年根深蒂固的儒家思想所影响;而西方的神是通过上帝所赋予的,是一种超自然力的象征。西方宗教认为人生来有原罪,对上帝应该是持谦卑的态度,这与中国文化中人与人之间的谦虚是不同的。

思维方式是长期哲学思想和文化背景共同影响而逐渐形成的。西方文化主要来自希腊文化、罗马文化和基督教文化。与中国文化重视“天人合一”[1],重整体、重感性不同,西方文化更注重理性、科学分析和概念解读。西方人的思维方式属于逻辑思维模式,重视抽象理性表述和理性分析事物各组成部分之间的联系,往往将个体与个性作为首要考虑对象。

思维方式不仅和文化密切联系,而且和语言密不可分。思维方式是我们认知对象的方向,也是科学理论产生的基础条件。高职生学习英语,不能局限于语言,更要了解其相关的文化。语言和文化又以思维方式为基础,所以,高职生有必要学习西方思维方式的特点,从而架起文化与语言之间的桥梁。

二、中西方思维方式的主要差异

虽然人类的思维规律有共通之处,但由于中西方生存环境、历史背景、宗教信仰、民俗和风情等方面的差异,中西方思维方式存在较大差异。

(一) 中国的形象思维和西方的逻辑思维

形象思维是在对客观形象进行感受、存储的基础上,结合主观的认识和情感进行认知,然后进行创造和描述的思维方式。逻辑思维是以抽象为主要特征,通过对事物的分析,揭示其本质与规律的思维方式。

中国人以形象思维为主要思维形式。中國诗歌和散文用各种形象类比的手法勾勒了一幅幅生动形象的画面。例如,“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作者仅仅用了28个字,就形象生动地勾勒了一幅羁旅荒郊的图画。这种强烈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画面感也体现了中国人形象思维的特点。

西方人多以逻辑思维为主要思维形式。《伊利亚特》和《奥德赛》两篇长篇史诗统称为《荷马史诗》,无论《伊利亚特》还是《奥德赛》[2],都采用了戏剧式的集中与概括方法,把故事集中于一段时间、一个事件和一个人物身上,把恢宏的历史场面升华到揭露人物性格和命运特征上。西方的逻辑思维更注重概念解析,中国的思维是通过直觉来把握的,所谓:“大象无形,大音希声”。[3]

(二) 中西方对立思维方式的差异

中国古典哲学的辩证法和西方哲学辩证法都注意到事物的矛盾对立。社会和思想领域中的任何事物都是矛盾的统一体。中西方文化对于万物中对立的矛盾却有着不同的观点。中国文化强调阴阳调和,天人合一,表现为顾全大局。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冲突的时候,往往会选择牺牲小我而保全大我,强调的是统一与协调。

西方人由于地域的限制,为了生存和发展,形成了求新、求变、好动和天人相分的自然观。西方文化对待对立矛盾的时候,强调的不是统一,不是协调,而是存异,体现的是矛盾的斗争性。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出现冲突时,保留对个体的需求,更多追求个体生存的价值和意义。他们认为忽略个体需求,是对“求异”的一种困束。

中西方对待对立的差异还体现在人格的统一和分裂上。西方文化能接受人格分裂的典型理论之一是“仇父恋母”,这在西方古典神话故事中不难见到。另外,中国文化中还提到人生来“性本善”,与西方文化中性本恶是两个极端,从夏娃偷吃禁果开始,生而为人就有原罪的存在。这些都是中西方对于对立矛盾不同观点的体现。

(三) 中国的整体思维和西方的部分思维

整体思维是一种系统性的思维模式,认为整体是由各个局部构成的,其主要原则为连续性、立体性和系统性。常从整体的角度来分析与解决问题。中国人看待事物偏向于整体思维模式。例如,中国人认为的学问,并不是分门别类的分项,而是各种知识的融合。再如,中医讲究的是望闻问切,人的身体是协调的统一体,头痛可能是从脚医起,人的身体相互关联,五脏六腑相互依存。中国人习惯以整体的观点来处理事务,也讲究事物之间的联系,在对比的基础上解决问题。

西方文化中的学问不是从整体角度出发,而是分门别类,把各个学科进行精准划分,学问就指的是专业的学问。西方人解决问题需对事物进行分割和解析,弄清楚各个部分的结构和原理。西方文化对知识的理解也是从部分入手,进行“粒子”“原子”和各种射线研究。西医充分体现了西方文化拆分、解析的思维方式。

(四) 中国偏感性思维和西方偏理性思维

感性和理性是对立统一的,感性是相对于理性而言的,离开了理性,也就没有了感性。人的生命不仅需要来自理性的拯救力,也需要来自感性的欢欣感。感性和理性本就是人们看待问题的不同方式而已。感性思维主要是靠自己的经验和直觉去思考和判断,理性思维主要靠已经掌握的方法去思考和判断。

感性思维方式不是指以感觉为主体,更不能用“感情用事”来标签。感性思维是知识体系建立过程中从混沌感性到清晰感性的整理过程。感性思维要经过混沌感性的基础阶段、理性的逻辑整理阶段和感性思维的确立阶段才能形成。感性永远是理性的基础,更能体现人性化,更加有亲和力。中国传统思维注重经验,借助直觉从整体上认知对象的本质和规律。例如,对于中医医理和气功的理解,对书画作品的赏析[4]。由于几千年根深蒂固的道德伦理观念,中国人更容易受感情左右,处事往往从伦理亲情出发,追求感情层面上的共鸣。中国人的感性思维可以从“从众”到“一团和气”体现出来。同时,感性的思维方式使得中国人处事过程中的情商更高,更具有亲和力,也更加具有凝聚力。

理性思维是一种有明确思维方向,有充分思维依据,能对事物或问题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与概括的一种思维。相较于感性思维,理性思维则更看重自然规律本身。偏理性思维的西方人处事方式更加符合规范法则。中国人会为了“和气”,草草了事,西方人则要辨出真伪。中国人提倡尊者为上,西方人即使对父母也要分出对错,较理性探求真理和真相。

三、西方思维方式对高职生的影响

文化差异体现在英语语法、句法和语篇上。对于英语学习者而言,应该理解中西方思维方式差异,提升英语学习效率。

中西方思维方式差异导致写作与阅读形式不同。在词法上,不同文化对事物的认知有差异,导致了词汇上的差异。例如,中国人认为是龙是吉祥、权利的象征,而西方人认为龙为邪恶的怪兽。因此,中西方对于龙的释义就不尽相同。在句法上,英语讲究形态的一致和结构的完整,中文讲究句意和语境的逻辑协调性。英語的句子以严谨的结构形式组成,中文的句子以其意义来构成。在语篇上,汉语的语篇结构呈形、聚集式,往往由面到点,往往最后才提出核心要求。英语语篇呈现采用演绎的手法,由点到面,把中心意思集中在一个完整的句子上,围绕主题,进行归纳、推理、层层逻辑性强。学好英语不仅要了解英语的词法、句法和语篇规则,更要了解西方的思维模式。只有这样才能学好英语,才能学以致用。同时,英语教师除了讲解词汇、句法和语篇结构以外,也要让学生了解西方的思维模式,也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写出地道的英语文章,才更更好进行英语阅读学习。

四、教师对西方思维方式的教学培养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重视文化差异带给学生的影响。首先,尽量减少文化差异给学生学习带来的阻力,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讲课过程中,多讲解西方风俗习惯和文化,鼓励学生多听新闻,多看电影,通过互联网来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和眼界。同时,加强母语文化与西方文化比较,只有适应了新的思维方式,才能克服母语对于英语学习的影响,尽可能避免不必要的误解和尴尬。其次,注重培养学生的英语语感。语感是对于语言的感觉,培养语感需要大量阅读。最后,学生的翻译和写作能力比较欠缺,导致学生的综合能力比较低下,影响学生的整体发展[4]。加强练习写作,英语写作能够锻炼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也是对英语学习的一种检验,是理论到实践的转化过程。只有反复实践,形成适应新的思维方式的学习,才能更好促进英语学习,从而实现跨文化交际顺利进行。

猜你喜欢

思维方式差异教学
相似与差异
找句子差异
男女生的思维差异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在高中数学中渗透“解题差异论”的实践研究
浅析信息终端(手机)对学生思维的影响
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
计算教学要做到“五个重视”
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