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起垄种植模式对花生生长发育和光合生理特性的影响

2021-05-27梁新波张冠初戴良香李泽伦石书兵张智猛

中国农学通报 2021年15期
关键词:营养生长荚果主茎

梁新波,张 晨,张冠初,戴良香,丁 红,徐 扬,李泽伦,石书兵,张智猛

(1山东省花生研究所,山东青岛 266100;2新疆农业大学农学院,乌鲁木齐 830000)

0 引言

花生是中国重要的油料作物和经济作物,在保障国家食用油安全方面有重要作用[1]。花生出油率可达40%~50%,是世界上单位面积产油量最高的油料作物[2]。同时,花生富含多种人体所必需的氨基酸和微量功能营养素[3]。随着农业政策、科技进步和种植效益的推动和发展,近年来全国花生单产持续提高[4],是主产区农民增收的一条重要渠道[5],对缓解中国食用油不足现象具有积极作用。

起垄覆膜栽培模式下的花生植株根系发达,叶面积指数较高,不仅减少了土壤的水分蒸发,还加快了植株的生长发育进程。与平作相比,垄作有利于灌溉和排水防涝,增加土壤的透气性,改善花生的生长环境,同时还便于田间管理和机械化操作[6]。种植方式改变了花生生长发育的温度、水分、空气和光照等环境条件,对农艺生理性状及产量的影响较大[7-8]。20世纪70年代,花生一垄双行种植新模式出现,花生通风和透光性提高,充分发挥了边行优势效应,且利于花生的田间管理[9]。

目前,关于花生垄作与平作种植模式的研究较多[10-12],但对垄作条件下不同种植行数对花生生长发育、光合特性等研究相对较少。本试验在田间条件下,研究垄作种植方式下适宜的垄行数对花生生长发育、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有助于提高温光热资源利用效率,为花生稳产高效栽培提供理论基础与技术支撑。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供试花生品种为‘花育25号’,由山东省花生研究所提供。试验田土壤基础肥力状况:耕作层有机质含量为11.70 g/kg,水解氮83.29 mg/kg,速效磷59.56 mg/kg和速效钾93.68 g/kg。

1.2 试验设计

试验在山东省花生研究所试验站进行。设置相同种植密度下4种不同垄行数种植方式(表1)。穴距均为12.5 cm,小区面积50 m2,种植密度均为20万穴/hm2,穴播2粒,3次重复,随机排列。5月5日播种,9月15日收获;田间管理同大田生产。

表1 每垄行数处理

1.3 样品采集与测定

1.3.1 农艺性状 分别于6月24日、7月15日、8月5日及8月25日采集植株样本,每小区分别采集有代表性的连续5穴植株,考查主茎高、第一对侧枝长、分枝数。将植株样品按叶、茎、叶柄、果针、果柄、荚果等分开,于105℃杀青30 min,再于80℃烘干至恒重。

按比叶重法(干重)测定叶面积,计算叶面积指数。每处理于结荚期分别挑选长势均匀一致的双仁果10个,测定荚果干重动态发育状况。成熟期按小区收获,测定荚果干重,计算产量。

1.3.2 光合生理特性测定 分别于6月8日、6月24日、7月24日、8月19日的上午8:00—11:00,使用CIRAS-3便携式光合作用系统(PPSYSTEMS公司,美国)测定花生功能叶(主茎倒三叶)的光合指标,包括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胞间 CO2浓度(Ci)及蒸腾速率(Tr),每处理5次重复。

1.4 数据处理

采用Excel2003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并用IBM SPSS Statistics 23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起垄种植方式对花生生长发育的影响

由表2可见,垄作行数显著影响花生主茎高、侧枝长,但对分枝数无明显影响。A1、A3处理营养生长较为旺盛,其主茎高、侧枝长较A2、A4处理均有所升高。开花期和饱果期(6月24日和8月25日)的主茎高、侧枝长、分枝数各垄行数处理间差异均不显著;结荚初期(7月15日)和荚果膨大期(8月5日),A1处理的主茎高、侧枝长均明显高于其他处理,且A1、A3两处理的主茎高、侧枝长在荚果膨大期达到峰值,此时A1处理的主茎高较其他处理分别提高14.79%、4.02%、16.25%,侧枝长分别提高15.86%、3.07%、25.06%。而A2、A4两处理的主茎高、侧枝长峰值滞后10天,于饱果期(8月25日)达峰值,且其主茎高、侧枝长均低于A1处理的峰值。一垄1行处理增加了植株的生长空间,提高了光合利用效率,其营养生长速度加快,峰值提前到达。

表2 花生不同生育时期农艺性状

垄作行数处理对花生旺盛生长前期株高和侧枝长有显著影响,一垄1行处理在全生育期的主茎高、侧枝长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其中结荚初期(7月15日)和荚果膨大期(8月5日)优势明显。

2.2 不同种植方式对花生光合产物积累的影响

2.2.1 地上部光合产物积累 地上部生物积累量是花生生长发育动态的直观反映,也是产量形成的物质基础。图1可见,花生地上部生物积累量呈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高峰出现在8月5日至8月15日,其中A1、A2两处理峰值均出现在8月5日,A3处理峰值滞后到8月15日,滞后10天,A4处理地上部光合产物积累无明显峰值出现。峰值时,A1、A2、A3各处理地上部光合产物的积累量分别为44.01g/株、29.01g/株、59.35g/株。峰值后各处理地上部光合产物积累量降速表现不同,其中A3降幅最大为65.97%,A1次之,降幅为62.33%,A4表现极为平缓且最小。结荚期(7月15日)前,各处理光合产物积累量较小且相互间差异不明显,A1、A4处理略高于A2、A3处理。花生生育后期,植株叶片衰老脱落,植株养分由地上部向地下部转移,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开始下降,A1、A3处理下降迅速,但仍高于A4处理。过多的垄行数影响通风透光性,光能利用效率降低,对花生生育后期维持较高的干物质积累量影响较大。

图1 垄作覆膜种植方式对花生地上部生物积累量的影响

2.2.2 荚果发育 图2可见,随生育期推进,荚果干重呈逐渐上升的变化趋势,结荚期(7月25日)后荚果干重增速加快,A4处理增速显著低于其他处理,A2处理在8月15日前其增长速率低于A1、A3处理;至8月25日,A1、A2、A3处理的荚果干重显著高于A4处理,其中A2处理荚果干重最高,较A1、A3、A4处理分别提高8.04%、13.93%、79.84%。表明一垄4行种植方式显著降低了花生单株荚果干重,进而造成花生产量较低。

图2 垄作覆膜种植方式对花生荚果干重的影响

2.3 叶面积指数

叶面积指数(LAI)既是判断作物冠层结构和作物长势的重要参数,也是决定植被生物量与产量的关键因子。随着叶面积指数增加,花生光合面积增加,有益于干物质积累[13-15]。由图3可知,随时间推移叶面积指数呈先升后降的“单峰曲线”变化趋势,A4处理于7月25日最先达到峰值,A2、A1处理均于8月5日达峰值,A1处理峰值出现的时间推迟至8月15日。各处理峰值出现时间与垄行数呈负相关;峰值时A1处理LAI最高,为2.31,其峰值较其他处理分别提高了28.33%、38.32%、62.68%。同一时期不同处理LAI间存在显著差异,自7月5日开始,A1处理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在8月5日之后(花生生育后期),随着垄行数的增加,叶面积指数呈逐渐下降的趋势,在8月5日至8月15日(膨大期)最为明显。

图3 不同垄作覆膜种植方式下花生不同生育时期叶面积指数的变化

2.4 起垄种植方式对花生光合速率变化的影响

由表3可见,随着时间的推移,花生植株的Pn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A1、A2、A3均于6月24日达峰值,A2处理的峰值出现在7月24日,滞后30天,A1和A2处理的Pn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在7月24日(结荚期),A2处理净光合速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较A1、A3、A4处理分别提高11.24%、30.67%、14.94%;花生植株的Gs、Ci呈“S”型曲线的变化趋势,峰值均出现在7月24日,且A3、A4处理显著高于A1、A2处理。花生各时期的Tr变化不大。在花生生育期内,A1、A2处理光合效率均高于A3、A4处理。

表3 不同种植方式的花生气体交换参数变化

2.5 起垄种植方式对花生产量的影响

由表4可以看出,A1、A2、A3处理的花生产量均显著高于A4处理,但A1、A2、A3处理间未达显著水平,且A2处理产量最高,为5750.29 kg/hm2。较其他处理分别增产7.65%、5.61%、24.52%。

表4 不同种植方式对花生产量的影响

3 讨论与结论

以往研究表明,花生垄作能增加土壤的通透性,改善花生的生长环境,促进根系发育,花增产5.7%~17.7%[16-18]。起垄种植加高加厚了活土层,增强了土壤的蓄水、保肥、防旱、除涝能力,花生冠层通风透光,昼夜温差大,植株生长更加健壮[19-20]。与平作相比,垄作的耕层土壤温度、盐分和pH较高,而耕层土壤水分和容重则较低[21]。起垄种植方式能够有效改善花生生长发育的条件,增加收获株数、单果重、百仁重和出仁率,提高饱果率,发挥其最大生产潜力,有利于提高产量,改善品质[22]。

一垄2行种植模式充分发挥了边际效应[23];与一垄1行比,扩大了垄体,使花生产量增加[24];另外,一垄2行提高了垄面覆膜效率,降低了劳动成本,提高了机械化适应水平[25]。一垄1行种植模式下植株的营养生长得以提高,此种植模式下的Pn峰值有所提高,促进了植株的营养生长,主茎高、侧枝长、叶面积指数的峰值均高于其他处理,但此种植模式下,植株营养生长时间缩短,生育后期地上部干重下降速率加快,不利于光合产物向地下部运输与转移,影响荚果发育,且降低了土地利用率,增加了劳动成本,不利于农业机械化的进行[25]。一垄3行种植模式充分发挥了大垄的边际效应,增加了边垄花生产量,但与一垄2行栽培技术相比,一垄3行种植模式对整地要求较高,中间一行荚果品质下降;另外,传统的机械不配套,需改装或更换相配套的播种覆膜机具[26]。一垄4行条件下,花生长势较弱,导致单株荚果干重较低,产量不足。

综上所述,在本实验条件下,垄行数显著影响花生的主茎高、侧枝长、荚果干重、光合效率及产量。一垄2行种植模式下,花生的主茎高、侧枝长持续增长,于8月25日达到峰值,延长了花生营养生长时间,花生的Pn峰值延迟到达,增加光合产物的积累时间,提高了单株荚果重,充分发挥了边际效用,花生的产量提高5.61%~24.52%,在确保花生增产稳产的同时,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降低了劳动成本,促进了花生产业的持续高效发展。

猜你喜欢

营养生长荚果主茎
不同来源小麦品种主要产量性状的比较分析
金荞麦收集系株型相关性状遗传变异分析
基于Workbench LS-dyna的花生荚果脱壳受力仿真研究
甘蓝型油菜双主茎YD 4899的选育及表型性状比较分析
切花菊优香不同生长阶段光合作用的变化
紫云英荚果成熟度对落荚及种子产量的影响
花生除杂(清选)分级机的设计与研究
不同配比菇渣基质对草莓植株营养生长的影响
马铃薯品种‘荷兰15号’主茎密度与植株性状及块茎产量的关系
响应面法优化荚果蕨总三萜超声提取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