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近平实践观及其原创性贡献初探

2021-05-25欧彦宏

公关世界 2021年7期
关键词:时代内涵实践观

摘要:本篇文章主要从实践观内容以及新时代习总书记的实践观创新方面实施深入的探究。并将探究的结果与实践操作相结合,按照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理论要求的指引,探寻实践之于认识、认识之于实践的作用,结合实际举措,深入探究其存在的真理性意义、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实践观的时代内核。

关键词:实践观,时代内涵,原创贡献

科学实践观出现于马克思的哲学著作之中。从理论概念到实际行动的过渡体现了习总书记不断地更新、丰富实践观内容,给予实践观以中国化诠释,并使其推动社会发展的过程。先进的政党能够经得起重重考验磨难,而始终以“道阻且长,行则将至”的坚定信念不断前行,实践观起到了重要的加速剂作用,在发展之途,新的实践加之以新的理论创造,即马克思主义持续生机活力之因。 [1]

一、习近平实践观的主要内容

(一)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导向。习总书记在多次会议中将政府职能不断深化,使其有了更加明確而深刻的内涵,而在19年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上,亦重申了人民在国家的主体地位。精准扶贫的实践作为我国扶贫政策的具体运用,其指向的最终受益者仍是我们最广大、最普通的劳动人民。人民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 [2]中国共产党一直将最广大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行动的根本出发点,为百姓谋幸福,为国家求发展一直是党和政府行事的宗旨。坚决维护好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党存在的唯一合法性和正当性。

(二)改革精神时代新涵,顺时而变兼容并包。在改革的过程中党有力把握改革尖锐处、阻碍重重处的各类矛盾问题的本质特征,使全面深化改革得到有条不紊地贯彻和推进;充分理清我国当前发展的状况,认清自己的发展实力,以尽力但一定量力而行的心态,有效地保障和促进民生的长足发展;基本国情的深刻把握,使我们更好地实现改革的目标,避免出现急功近利而导致竹篮打水两头落空。不仅要立足于实践的基础上进行改革与创新,更要在改革与创新当中对新事物的出现和成长加以包容,这样才能保证在遵循事物发展规律、符合历史发展潮流的前提下,有效地推动变革和创新。

(三)兴学习之风,倡学习实践观。习近平所提倡的学习实践观,“从国家的广义视角,我们前行的目的一直以来,变与不变均是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抑或为局部的方面来看,教育问题,针对各高校的育人理念,传道授业决不是教育的唯一目标,能够切实、真正地从实质上培养有道德、有素质的时代新人,以道德为衡量其教育优劣的根本标准”。

在习近平的宏观指导下,“学习·实践观”被提升到一定的位置,作为我们学习的指导思想,对我们个体和国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今日之国,较之发达国家,仍需继续前行,为中国梦蓄力腾飞;今日之儿女,汲取之丰、前进之远,才能提高全体国民的综合之素质,为新时代的长足发展作铺垫。

二、习近平实践观的原创贡献

(一)以中国梦为核心的指导思想。首先,中国梦的新观点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继承和发展。中国梦的提出赋予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新的内容,并且体现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上的自信,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注入了强大的力量,极大的激发了人民对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渴望。

其次,中国梦在国家、民族和人民三个层次上的追求进一步明晰以及升华了我们党的执政理念,使得党的执政目标、执政宗旨和执政的要求升华到了新的高度。中国梦的实现与党的执政目标在根本上是一致的,表明了中国共产党以国家、民族和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自己奋斗目标和方向;在执政宗旨上,中国梦深化了党的执政宗旨,回答了为谁执政的问题,中国梦既然是人民的梦,是所有中国人民的人心所向,那么在中国梦的实践中便要以人民幸福为目标,时刻牢记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导向,做到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在执政要求上,中国梦的实现要求党要做到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把中国道路、中国精神和中国力量三大要素有机统一,进一步完善了党的执政原则。

最后,中国梦的实现不仅要“有志”更要“笃行”。“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中国梦的实现是需要我们实实在在地、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去走的;我们要坚定中国梦是必将能够实现的目标,但是笃行不是一个人的行,实现中国梦靠的不是个人的英雄主义而是全中国、全中华民族的集体力量。局限于个人的主观主义只会带来行动上的盲目和臆断,永远和理想的结果南辕北辙,在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每个中国人都是中国梦的参与者、创造者,只有依靠全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才能真正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目标,这便是众志成城的集体力量的物质现实性。

所以说“中国梦”是对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的原创性贡献。

(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不仅在经济方面各国是相互联系的,而且在资源短缺、环境保护等全球问题的应对上也是紧密联系的,因此在深入发展的整体过程中,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愈来愈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各国必须抛弃以往的成见,共同发展共同进步,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角色为面临的全球挑战做出努力。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本内涵指的是“每个民族、每个国家的前途命运都紧紧联系在一起,应该风雨同舟,荣辱与共,努力把我们生与斯、长于斯的这个星球构建成一个和睦的大家庭,把世界各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成现实。”[3]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优势在于能够广泛集中智慧与力量,在共商共建共享的平等对话的基础上,团结各国,团结所有人类,以团体合作的力量来应对日益复杂的、综合化的危机与挑战,推进建设一个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以及清洁美丽的新世界格局。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并不是某一国家的责任,这需要世界各国人民的普遍赞成与参与,需要增进不同国家政党之间的协作与交流,在新型国际关系的基础上建立相互尊重的新型政党关系,不应以有色眼镜来看待各国的文化差异,而要“凝聚不同民族、不同信仰、不同文化、不同地域人民的共识。”[4]如此,才能汇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力量。

(三)实践观的理论创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性就在于其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的总结和概括,所以在推进科学社会构建的实践过程中我们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为理论基础,以中国梦为方向指引,充分把握好理论与实践的相互作用,以科学理论促进中国梦实践的发展,又以中国梦的发展带动理论的更新,使得科学理论与社会实践之间形成良性发展,从而促进中国梦更好、更快的实现。而习总书记对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内涵的丰富与中国化诠释,对于我们迈入新时代后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极大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一切的实践都要以中国的实际需求为出发点,如此一来才能使科学理论与现实生活更好地进行结合。这也证明了无论是文化建设还是政治建设,各方面的文明建设都离不开在现实生活伟大实践。然后,进行实践时,将文本和理论的形式内容进行深刻研讨,不可停留在表面。在研究方法上也需慎重,根据方法论做出切实可行的选择。不断解放思想寻求进步,以这样端正的态度去解决新出现的问题。这是习总书记对于实践观中学习部分的理论创新。

随着改革不断推进,中共逐步加强了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提高了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增强改革措施的协调性。全面深化改革已经从顶层设计进入了实施建设阶段,一大批行之有效的改革方案相继出台,呈现出全面发力、多点突破、稳扎稳打、纵深推进的良好发展态势。这是习总书记对于认识和把握实践方式的辩证统一的新飞跃。

参考文献:

[1] 刘明福,王忠远.中华民族复兴大战略[J].全国新书目,2017(01):12.

[2]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423

[3] 余海.习近平总书记实践观研究[D].景德镇陶瓷大学,2018

[4] 习近平关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77

(作者简介:欧彦宏,长沙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硕士生)

猜你喜欢

时代内涵实践观
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挖掘爱国主义的内涵
论儒家“自强不息”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与马克思科学实践观的逻辑关联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视域下科技哲学研究的范式转换
马克思实践观思想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基础
马克思对旧哲学基础的反思批判
浅谈《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实践意义
魏晋风流的时代内涵分析
论党的群众路线的时代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