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临床标本微生物检验的阳性率对比观察

2021-05-25尹青霞

质量安全与检验检测 2021年1期
关键词:阳性率标本岗位

尹青霞

(广东省中山市横栏医院检验科 广东中山 528478)

1 前言

随着临床逐渐开始意识到抗生素滥用形势的严峻,微生物检验开始向合理用药方面靠拢,为临床感染性疾病的诊断、治疗、预后提供信息支持,也意味着要加大临床微生物检验工作量, 从医人员需要重视微生物检验工作。随着现代化发展,科学水平的不断进步, 使临床微生物检验开始由人工化向自动化方面进步。但行业的发展仍旧存在一些问题,导致临床微生物标本检验阳性率结果失准, 关于该项工作的优化还有待进步。 有学者研究显示[1-2],不同时段下,不同微生物标本的检测阳性率伴随下降趋势,提示临床检验工作质量或存在下降趋势。本次研究,纳本单位2018 年 1 月~2019 年 12 月 3 000 例微生物样本入组, 分析这一时段本单位的微生物标本检测阳性率变化趋势,并借此分析现状,提出一些对策,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一些可行性建议。

2 资料与方法

2.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本单位2018 年1 月~2019 年12 月间3 000 例微生物标本检测报告, 依照时段进行分组。 将 2018 年 1 月~2018 年 12 月 1 500 例微生物标本检测报告纳入对照组: 微生物标本来自869 例男性患者与631 例女性患者, 年龄跨度18~73 周岁,平均年龄(43.92±11.24)周岁,其中含血培养标本268 例,伤口分泌物及穿刺标本440 例,大便及尿液标本 206 例,呼吸道标本 586 例。2019 年 01 月至2019 年12 月1 500 例微生物标本检测报告纳入实验组: 微生物标本来自843 例男性患者与657 例女性患者, 年龄跨度 18~76 周岁, 平均年龄 (44.51±13.23)周岁,其中含血培养标本247 例,伤口分泌物及穿刺标本456 例,大便及尿液标本216 例,呼吸道标本581 例。 上述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纳入标准:营养状态良好;检测报告内容完整;患者可耐受相应操作;微生物标本提供者均已成年(≥18 周岁)。

(2)排除标准:凝血功能障碍;合并严重脏器疾病;认知功能障碍或精神类疾病;免疫机制障碍。

2.2 方法

临床微生物检验工作均由同组检验医师负责,仪器为VITEK 全自动细菌鉴定药敏分析仪,购自法国梅里埃公司, 检验方法依照微生物标本检验标准执行操作。 期间严格依照现有的工作制度与文件要求,规定不同微生物标本的运送与接收程序,并统一各类试剂、培养基的制备方法;所有检验程序严格依照标准执行,同时做好详尽的检测记录,全方位控制检验变量,提升临床微生物标本的检验质量。

2.3 观察指标

主要观察实验组与对照组不同时期下的血培养标本、伤口分泌物及穿刺标本、大便及尿液标本、呼吸道标本的检验阳性率差异。

2.4 统计学处理

经SPSS 21.0 统计软件处理所得数据, 计数资料用 n(%)表示,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结果

实验组血培养标本(4.86%)、伤口分泌物及穿刺标本(15.13%)、大便及尿液标本(3.70%)、呼吸道标本的检验阳性率(23.75%)均低于对照组(13.81%、26.82%、12.14%、37.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不同类型临床微生物标本检验阳性率比较 n(%)

4 讨论

近年来,临床微生物检验技术不断发展,虽然技术体系越来越成熟, 但整体检验质量仍会受标本采集、储存、运输、检验方法等因素的影响,阳性率低的问题持续存在,直接影响临床疾病诊断、用药指导及预后管理等各项工作的开展[3]。 因此,临床微生物检验质量的提升至关重要。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血培养标本(4.86%)、伤口分泌物及穿刺标本(15.13%)、大便及尿液标本(3.70%)、呼吸道标本的检验阳性率(23.75%)均低于对照组(13.81%、26.82%、12.14%、37.0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这一结果提示临床微生物检验阳性率存在下降趋势。 经分析原因如下:

(1)标本采集:临床微生物标本采集涉及环节众多,包括患者申请与准备、标本采集与记录、标本存储与运输等;任一环节出现质量问题,都会影响微生物标本检测的准确性,导致假阴性问题。由于患者对标本采集质量管理认知不足, 可能会导致在标本采集与运输过程中出现标本污染情况, 最终影响检测结果。如粪便标本的采集,需要尽可能降低标本与空气的接触;又如血培养标本,采血量、采血时机等因素均需严格把控,如此,方可提升血液样本质量,尽可能降低其对检测结果的影响。 标本采集质量影响因素较多, 是导致临床微生物标本检测假阴性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4]。

(2)标本储存与运输:在标本采集后,需立即依照标准进行标注,予以存储或运输;在标本的存储、运输环节,针对不同标本类型,需要选择与之对应的存储、运输方法,以尽可能减少标本污染情况;如厌氧类微生物标本需密封保存并即刻送检,检验人员的不当操作会致使微生物生长过度,出现假阴性现象[5]。

(3)人员业务水平:微生物标本的检验涉及生理学、微生物形态学等,对岗位人员的综合职业素养有较高要求。 不仅要求岗位人员需要具备良好的操作水平,更需具备优秀的观察力与判断力。只有掌握良好的检测基础理论,并具备优秀的实践经验,工作中保持足够的耐心与细致,才能确保临床微生物检验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进而提升标本真阳性检出率[6]。

针对上述导致临床微生物标本检验假阴性现象发生的主要问题,提出建议如下:

(1) 医院方面需要不断提升相关岗位医护人员的业务水平, 定期开展相关培训, 不断加强培训力度,要求其必须完成配套考核,提升医疗单位临床微生物标本采集与检验的整体业务水平, 以尽可能避免出现标本检测假阴性问题。同时,要求相关岗位医护人员,尤其是标本采集、配送医护人员,与患者保持沟通,重视标本采集的健康宣教工作,如尿液、大便等自助采集标本,需确保患者明确采集注意事项,尽可能提升标本采集质量,降低污染情况,是确保临床微生物检验真阳性率提升的重要基础工作[7]。

(2) 对有时间要求的微生物标本, 做到及时送检;标本采集后首要工作即贴注标签,同时与标本提供者进行确认,避免标本信息出错导致的误诊问题,规避医疗纠纷。

(3)努力营造高带低、优带差的医院工作氛围,鼓励高年资检验医师开展关于微生物标本检验的继续医学教育工作, 在岗位中积极传授自身微生物检验工作经验,帮助低年资医务人员更好地成长。

(4)编写一套标准化的临床微生物检验制度,并不断完善,为相关岗位医务人员的工作提供参照。要求各相关岗位医务人员工作依照制度而行, 基于制度开展各项检验工作

综上所述, 临床不同时段的微生物标本检验阳性率存在差异,微生物检验工作需要引起足够重视,尤其是在疾病的诊治与临床合理用药等方面, 需持续开展并不断优化该项工作。

猜你喜欢

阳性率标本岗位
3D打印技术在动物标本中的应用
巩义丁香花园唐墓出土器物介绍
COVID-19大便标本采集器的设计及应用
Nucleation and growth of helium bubble at(110)twist grain boundaries in tungsten studied by molecular dynamics∗
在保洁岗位上兢兢业业
教你制作昆虫标本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不同类型标本不同时间微生物检验结果阳性率分析
肌电图在肘管综合征中的诊断阳性率与鉴别诊断
实施HR岗位轮换 打造复合型HRM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