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实习投入的调研分析与对策建议

2021-05-25姚利民

大学教育科学 2021年3期
关键词:导师维度单位

姚利民 张 祎

20世纪90年代以来,大学生核心竞争力不足常被人们诟病,就业难现象比较突出。2020年4月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就业研究所发布的《大学生就业力报告》指出,“能力不足”是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主要掣肘之一[1]。如何提升大学生的核心竞争力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已有研究显示,大学生实习可提升他们的核心能力(如实践与应用、口头表达、人际能力、自我发展、解决问题、领导管理能力)[2-4],帮助他们找到职业发展方向[5-7],为日后就业奠定基础[8],顺利实现身份的转变[9]。尽管大学生实习具有如此重要的积极效果,国家政策也在引导和鼓励大学生重视实习,但实习在大学生群体中仍遭受冷遇,实习投入不足的问题比较突出。因此,我们有必要从大学生自身入手,了解当前大学生实习投入现状,进而有针对性地提出大学生实习投入的提升策略。

一、文献综述

关于学习投入内涵和结构的研究,主要有心理学视域下的研究和高等教育质量提升视域下的研究。心理学视域下,学习投入理论是工作投入理论的拓展和延伸。Schaufeli等在工作投入概念的基础上最早提出了“学习投入”的概念,并以大学生为样本编制了学习投入量表[10,11]。他们认为,学习投入是一种与学习、科研和就业相关的、持久的、积极的心理状态,具有活力(Vigor)、奉献(Dedication)和专注(Absorption)三个维度。Fredricks、Blumenfeld和Paris则将学习投入视为由行为投入、认知投入和情感投入三个维度组成的元结构[12](P59-109),行为投入主要指学生在校期间参与学业和非学业活动,认知投入指个体学习过程中采取的认知策略和心理资源,情感投入指面对学习任务或他人时积极的情绪和情感。Kahu则认为,行为投入包括投入时间、努力、互动、参与,情感投入包括热情、兴趣和归属感,认知投入包括深度学习和自我管理[13](P758-773)。汪雅霜认为,认知投入包括元认知策略和深层认知策略,情感投入包括学习兴趣和学习价值,行为投入包括师生互动和同伴互动[14]。心理学视域下的学习投入理论为本研究深入了解学生个体投入的结构提供了思路和工具。

20世纪70年代,高等教育质量提升视域下,投入理论逐渐兴起于美国高等教育界,大学生学习投入评估作为高校教育质量评测的工具开始风靡全球。Kuh等在前人研究基础上率先开展了著名的“全美大学生学习投入调查”(National Survey of Student Engagement,NSSE),并指出学习投入不仅包括学生参与到有效教育活动的时间和精力,而且还包括学校促成学生参与这些活动的作为[15]。Kuh将大学生学习投入划分为五个维度:学业挑战程度(LAC)、合作学习水平(ACL)、师生互动水平(SFL)、教育经验丰富度(EEE)、校园环境支持度(SCE)。随后,澳大利亚开展了大学生学习投入调查(AUSSE),致力于高等教育质量提升[16]。我国清华大学将NSSE量表进行了汉化,汉化后的大学生学习投入量表将大学生学习投入划分为五个维度:学习严格要求程度(LAC)、主动合作学习水平(ACL)、生师互动水平(SFL)、教育经验的丰富程度(EEE)和校园环境支持程度(SCE)[17]。以高等教育质量提升为目的的大学生学习投入调查为本研究指明了方向。

关于学习投入影响变量的研究,主要是对前因变量和结果变量的研究。在学习投入的前因变量研究中,Furlong研究表明,学习动机影响学习投入[18]。Zhang &McNamara 的研究认为,性格特征影响学习投入[19]。Kahu的研究发现,个体能力中的学习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沟通能力、自我管理能力等也不同程度地影响学习投入[13](P758-773)。Christie和Griffiths分别指出了由文化落差(Cultural shock)和学习落差(Learning shock)带来的不适会对学习投入产生消极影响[20,21]。学习收获是学习投入的主要结果变量,大部分研究表明,大学生学习投入对学习收获有较高的解释率和预测效果[22-24]。但不同学者对学习收获维度的划分略有差异。李雄鹰和秦晓晴将学习收获归纳为知识性收获、技能性收获、价值观收获、创新性和学习满意度五个维度[25]。苏林琴将学习收获划分为认知能力收获和非认知能力收获两类,其研究结果显示,学生的认知收获高于非认知收获[26]。

不难看出,尽管很多学者已对大学生的学习投入进行了研究,但作为高校人才培养和培育大学生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实践教学环节之一的大学生实习却尚未引起广泛关注。既然实习是高校人才培养和培育大学生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实践教学环节之一,为针对性解决实习投入不足的问题、改善大学生实习现状,有必要对大学生实习投入进行调查。因此,本研究将聚焦于学生个体层面,借助学习投入理论及其测量工具,将大学生实习投入作为反映大学生实习现状的重要指标,以调研结果为基础,客观报告大学生实习投入现状并分析其原因,为有针对性地提出大学生实习投入提升的策略、改善大学生实习效果提供参考。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工具及内容

根据前人研究,本研究将大学生实习投入定义为:大学生在实习过程中投入的积极情感以及为获得良好实习效果而采取的认知策略和积极行为。

研究采用问卷调查和半结构化访谈了解大学生实习投入现状。调查问卷主要包含大学生个人背景和实习投入量表两部分。大学生背景因素主要有性别、年级、专业等基本信息。大学生实习投入量表参考Fredricks的学习投入元结构模型[12](P59-109)和Kahu对认知投入、情感投入和行为投入维度的具体划分[13](P758-773),再结合大学生实习的特征设计了包括热情、归属感、努力质量、同事互动、心理调节五个维度的问卷,采用李克特5级评分。经过对164名学生的预调查,采用主成份分析法和方差最大化法对数据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并删除因子负荷量小于0.50、共同因素负荷量大于0.45及跑错构面的题项。最终,提取4个因子,结合实际情况将其分别命名为情感投入、努力质量、同事互动和心理调节,即大学生实习投入量表包括情感投入、努力质量、同事互动和心理调节四个维度。其中,情感投入主要测量学生对实习工作或内容的兴趣、热情以及对实习单位的归属感;努力质量主要测量大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的工作成熟度即方法的总结与运用;心理调节主要测量大学生在实习过程中个体心态的调整以及对工作、环境等的适应能力;同事互动主要测量实习生和上级或同事的互动水平。经效度和信度分析,大学生实习投入量表效度、信度较高。

半结构化访谈主要目的在于挖掘实习投入现状背后的原因,了解当前大学生实习过程中的身心状态。访谈的主要问题包括(不限于此):你是否能够较快融入工作环境、适应工作内容和节奏;实际的实习情况和你想象的有差异吗,最大的差异是什么;你在实习中遇到最具成就感和挫败感的事情是什么,为什么;实习中遇到最棘手的问题是什么,你是怎么解决的?

(二)研究对象

问卷调查以H大学参与过实习的大四学生为主要调查对象,辅之以部分参与过实习的大三、大二年级学生。H大学为教育部直属双一流建设大学,学科门类较为齐全,下设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医学、艺术学等11大门类。为较全面地测量不同专业群体在实习投入中的表现,本研究采取分层抽样的方法,将专业划分为理、工、医;文、史、哲、教、法;经济学与管理学三大类进行抽样。共发放问卷550份,回收有效问卷520份,回收有效问卷率为95%。样本具体情况如表1。半结构化访谈则以H大学10名不同专业的学生为对象,通过一对一的形式进行提问,在必要时对被访者的回答进行追问。

(三)大学生实习投入量表信效度

统计结果显示,大学生实习投入量表的KMO值为0.966,满足KMO值良好的标准。Bartlett球型检验的近似卡方值为4302.84,自由度(df)为210,显著水平为0.000,小于0.01,达到非常显著的水平,表明变量间有共同因素,适合进行因素分析。具体数据如表2所示。

表1 样本分布表

表2 实习投入量表的KMO值和Bartlett球型检验结果

运用520份调查问卷的统计数据,对实习投入各个维度度量指标进行信度分析,得出Cronbach α值,检验结果如表3所示。

表3 大学生实习投入量表的信度检验

由表3可知,大学生实习总投入的Cronbach α系数为0.965;实习投入中情感投入、努力质量、心理调节三个变量的Cronbach α系数均为0.925,同事互动的Cronbach α系数为0.755;大部分变量的Cronbach α系数都在0.9以上,所有Cronbach α系数都在0.8以上。因此,大学生实习投入变量的内部一致性和相对稳定性较好,可靠程度较高,表明本研究所设计的大学生实习投入量表具有良好信度。

借助SPSS23.0统计软件,用主成份分析法对大学生实习投入问卷的数据再次进行因素分析。

表4为各实习投入变量的观察项目以及各项目的因子载荷。由表可知,所有项目的因子载荷介于0.553与0.799间,因子载荷较高,情感投入、努力质量、心理调节、同事互动这四个大学生实习投入因子的累计方差贡献率为73.052%,因而情感投入、努力质量、心理调节、同事互动可以作为考察大学生实习投入的四个维度。

表4 大学生实习投入数据的因子载荷

三、研究结果与讨论

利用SPSS23.0统计H大学学生实习投入各维度的得分,并对实习投入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就可以了解H大学学生实习投入总体状况和各投入维度现状及差异。

(一)大学生实习投入处于中等水平

大学生实习投入各维度得分见表5。可知,大学生的实习投入得分在2.3~3.0分间,根据“符合”赋5分、“较符合”赋4分、“一般”赋3分、“较不符合”赋2分、“不符合”赋1分设计,说明大学生实习投入处于中等水平。而每个维度的标准差较大,说明不同学生个体在不同实习投入维度上的得分差异较大。

数据显示,大学生实习投入各维度都处于中等水平,得分从低到高依次为:心理调节(2.394)、情感投入(2.441)、努力质量(2.495)、同事互动(2.988)。根据已有研究和本研究的调查结果,大学生实习投入总体状况处于中等水平的原因可总结为以下几点:从学生层面来说,大学生对实习的重视程度不足、适应能力欠佳、对实习单位归属感偏低以及实习过程中产生的认知失调;从实习本身而言,主要原因是实习任务的简单化、零碎化和缺乏吸引力。

表5 大学生实习投入各维度的平均值和标准差(N=520)

具体到各个维度,“心理调节”维度在各维度中得分最低,为2.394分。可能的原因有二:其一,适应能力不佳造成大学生在融入新环境时产生较大压力,从而降低实习行为的灵活性,实习投入因此下降。访谈时,有多名同学表示:“我需要较长时间才能熟悉工作内容与环境,在一群正式员工中往往会表现出不自然或无所适从的状态。”还有同学谈到:“下班后经常感觉身体被掏空,什么事情都不想做。”众所周知,实习是大学生从学校过渡到职场环境、从学生身份向职业人身份的转变。由于进入陌生的环境,大学生面对新的问题与环境,开始需要对工作绩效负责,这些都增加了大学生的心理压力。此外,有研究显示,大学生在就业期间的消极情绪(抑郁、焦虑)明显高于全国常模[27],这种消极情绪往往是由于大学生步入社会而产生的不适和心理调节能力较弱导致的。

其二,个体对实习相关因素的认知失调可能会导致大学生不想投入,因而表现出心理调节水平较低。访谈发现,实习过程中大学生常见的认知失调往往源于个体对职场状况、职业期许、个人能力的认知与实际情况不一致甚至相矛盾。

一同学表示:“经过实习发现,我期待的职业和想象中的不一样,尤其是在工作内容和工作给我带来的获得感方面。”还有同学认为:“我在实习中经常出现眼高手低的问题,我以为自己的能力可胜任,但事实是我的能力不足以应对该工作任务。”也有同学提出了不一样的观点:“实习前,我一直认为自己是乐于挑战的人,想找一份有挑战性的工作,以提升自身能力。实习后,我发现那种在能力范围之内的工作可能更适合我,因为过于超过自身能力的工作让我筋疲力尽。”

实习对于久在象牙塔里的大学生来说是一种新鲜体验,多数学生在未真正实习前会对实习的体验与效果有许多美好期待,但真正实习后才发现,自己所期待的一切与现实存在较大差异,这必然会导致认知失调,进而影响实习投入。

调查显示,大学生实习投入中“情感投入”维度的得分为2.441,处于中等偏低水平。员工归属感理论可以较好地解释这一现象[28]。由于实习生并非实习单位的正式员工,其在实习单位的时间往往较短,且部分实习生无需对绩效负全责。因此,实习生的非稳定性、非长期性以及非完全绩效责任都会造成实习生难以对实习工作或实习单位有归属感以及较高的情感投入。访谈调查也验证了该推论。一同学表示:“作为实习生,由于流动性和可替代性较强,所以很难对实习单位产生较强的归属感。”另一同学坦言:“因为知道我所在的实习单位实习生很难转正,所以我也不会投入过多情感和精力。”

大学生实习投入中“努力质量”维度的得分为2.495,处于中等偏低水平。究其原因可能有二:其一,大学生对实习不重视。有学者认为,一些大学生对实习不够重视[29]。本研究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只有30%的被调查者是为了提升自身能力而参与实习,其余70%的被调查者则主要靠外部驱动参与实习,如学校要求、赚取生活费等,他们并没有将实习作为实践学习的重要方式。当然这背后的原因也较为复杂,可能是学校环境因素、个人背景因素等。其二,实习任务的简单化和零碎化。这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实习生在工作过程中可能引发机械性地重复工作,由此导致实习投入不高。访谈中有很多学生表示:“实习工作难度不大,且重复性较高,能够发挥个人主观能动性的工作较少,直接领导很少让我独立完成工作任务。”

大学生实习投入中“同事互动”维度的得分为2.988,相较于其他投入维度得分较高,处于中等偏上水平。这说明大学生在实习过程中能较好地与同事互动和相处,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缓解实习压力,增强实习过程中的归属感。访谈中有7名学生表示:“实习中最快乐的事是认识了一些志同道合的好伙伴,我们在实习结束后也经常联系,成为了朋友。”一同学还表示:“自己的第二份实习工作是通过第一次一起实习的同事介绍的。”

(二)不同性别和年级的大学生实习投入存在差异

笔者以心理调节、情感投入、努力质量、同事互动四个维度为因变量,学生性别和年级等背景因素为自变量,进行差异分析,结果见表6。

由表6可知,不同性别大学生的心理调节、情感投入、努力质量三维度存在显著差异,但同事互动维度并无显著差异。根据已有研究和本研究的调查结果,女大学生在实习投入上的综合均分不及男大学生的原因主要有三:其一,女大学生职业准备不如男生。已有研究表明,女大学生对职业规划的重视程度不如男生,对职业环境缺乏较为充分的认识,对自身职业生涯缺乏较为明确的规划[30],个体对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视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实习投入的水平。其二,女大学生在校内课程的学习投入表现更佳。女大学生投入校内课程学习中的时间和精力越多,投入到实习中的时间和精力自然减少。有研究指出,工科专业的女生在校期间学习投入显著高于男生,学习成绩更好[31]。众所周知,个体的精力是有限的,大部分高校的课程安排较为紧凑,很少有整块空闲时间供学生实习。因此,大多数学生会选择在假期或无课时间实习,从而造成了实习和学校学习在一定程度上无法兼顾的情形。其三,实习单位类型的不同。本研究调查样本中,一半以上的女大学生在国家行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实习,而只有30%左右的男大学生在国家行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实习。国家行政机关和事业单位相较于私营企业等单位具备更强的公益性,这类单位对实习生的要求通常较为宽松,且对实习生并无绩效考核等要求。而私企等以营利为主要目的的单位绩效导向明显,对实习生常有绩效考核,如此,为达目标绩效,实习生必然会增加实习投入。因此,实习单位类型不同也可造成男大学生的实习投入高于女大学生。

表6 不同性别和年级的大学生实习投入的差异比较

从表6可以看出,不同年级大学生的实习投入各维度也存在显著差异:大二学生各投入维度的均值均高于大三和大四学生,大四学生实习投入各维度的均值最低;大四学生与大三学生的各投入维度存在显著差异,但大三学生与大二学生并不存在显著差异,实习投入均值随着年级升高而降低。根据已有研究和本研究的调查结果,大学生实习投入年级差异的原因主要有二:一是源于大学生的实习倦怠,即指大学生因实习本身的要求或在实习过程中与他人相互作用而引起的一种对实习工作缺乏兴趣、感到厌烦、甚至身心俱疲的心理状态。实习是一种实践学习,必然带有一般学业学习的特点,且学业学习与实习的学习主体都是大学生,他们在实习与学业学习过程中的心理状态具有一定相似性。已有研究指出,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在学业倦怠的情感衰竭(Emotional Exhaustion)和去个性化(Depersonalization)两个维度上具有差异,大四年级的学生去个性化得分较高[32]。还有研究表明,大四学生的身心耗竭程度显著高于大学一二年级学生[33]。高年级学生由于参与实习的次数相对较多,对实习的新鲜感、兴趣等降低,从而表现出实习投入得分较低的情况。此外,实习是职业探索的一种方式,具有一些正式职业所具备的特征(如绩效导向、工作的重复性等)。已有研究表明,职业倦怠已成为普遍的“职业病”[34],几乎发生在各行各业的职业人身上。实习生作为正式员工的预备役人员,实习单位对实习生的期望和要求与正式员工大致相同,实习生因此同正式员工一样会产生职业倦怠,从而降低实习投入。二是由于大三、大四年级的关键性和特殊性。大三、大四年级属于本科阶段较高年级,面临的主要任务和个体的心理状态都与低年级有所差异。如果说大一、大二年级是尽可能去多尝试多彩大学生活的大好时间段,那么大三、大四年级就是瞄准明确目标并为之努力的时期。同时,大三、大四的学生会考虑更多其他因素,如升学、就业等。如此一来,他们投入在实习中的时间和精力便会减少。这也许是为何大学生实习投入随着年级增高而降低的重要原因。

(三)不同实习导师配备情况下的大学生实习投入存在差异

大学生实习有些是由学校配备导师,也有实习单位配备导师。不同实习导师情况(实习单位配备导师、学校配备导师、无导师)的学生实习投入各维度的差异见表7。

表7 不同实习导师配备下大学生实习投入的差异比较

上表显示,拥有不同导师配备(实习单位导师、学校导师、无导师)的学生,他们在实习投入各维度的均值存在显著差异。拥有实习单位导师的学生实习投入各维度的均值高于学校配备导师和无导师的学生;无导师的学生在情感投入、努力质量、心理调节维度的均值是三种导师配备类型中得分最低的;拥有学校导师的学生,同事互动维度的均值最低。“配备有实习单位导师的学生在实习投入各维度得分较高”的这一结论在一定程度上能与我国近年来出台的一些职业教育教师政策互相呼应,如2019年10月出台的“双师型”教师,即职业教育教师不仅要具备理论教学能力,还要有指导实践的能力[35]。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不同的教育场景需要匹配拥有不同能力或专长的教师。在学校理论学习场景中,拥有深厚理论基础的教师可能更能胜任;而在实习实践场景中,拥有相关职业经历或职业资质的教师更能发挥作用。也就是说,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合适的人安排到适合的教育场景,如此,人才培养才会焕发出更大的活力。

(四)不同实习时长的大学生实习投入存在差异

不同实习时长(3个月以下、3~6个月、6个月以上)的学生实习投入各维度的差异见表8。数据显示,实习时长不同的学生,其实习投入各个维度的均值存在显著性统计差异。从实习投入四个维度(情感投入、努力质量、心理调节、同事互动)的均值来看,实习6个月以上的学生各投入维度的均值最高,其次是3~6个月的学生,实习3个月以下的学生在各投入维度上的均值最低。这说明,实习时长越长的学生,其实习投入就越大。具体原因可以从不同维度来分析。

就情感投入来说,一是实习时间越长的学生,其对实习内容的了解更加深入,更容易发现工作中的兴趣。二是实习时间越长,实习生对实习单位的归属感逐渐建立。因此,实习时间较长的实习生,其情感投入水平相对较高。就努力质量来说,实习时间越长,其实习经历和体验越丰富,能总结出的经验和方法也就越多,即努力质量相应提升。著名的经验主义代表Kolb的观点也说明了经验学习是一个需要时间的过程,学习水平在这一过程中不断提升。Kolb认为,经验学习是具体经验、观察反思、抽象概括、积极实验四个阶段循环发展的过程,而这一过程需要付出一定的时间和精力[36-38]。大学生实习是经验式学习的一种,因此同样具有一定的阶段性,需要建立在一定时间的基础上。从心理调节维度来说,随着实习时间的延长,学生对实习单位的文化环境、实习内容、实习节奏逐渐适应,渐渐掌握实习投入的方法,具备了实习技能和能力,能更好地应对消极心理问题,从而提升心理调节投入水平。文化适应理论者认为,当个体进入陌生的环境中时,会对该环境中人的态度、感觉、行为、价值观等感到不确定,从而感到焦虑[39]。此外,当个体习以为常的行为或生活方式、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等受到外部环境的冲击时,个体就会产生压力[40]。不论是焦虑还是压力,都会随着个体的调节慢慢减弱或消失,而调节的过程必然需要时间的积累。就同事互动维度来说,随着实习时间的延长,实习生与上级和同事的熟悉度与了解度逐渐加强,陌生感降低,由此,双方互动频率和质量相应提升。

表8 不同实习时长大学生实习投入的差异比较

四、调研结论与对策建议

(一)调研结论

通过调查与访谈发现,大学生实习投入总体处于中等水平,实习投入四个维度也都处于中等水平,按得分高低排列依次是心理调节、情感投入、努力质量、同事互动,各维度间有一定差异,但差异不大。不同性别、年级、实习生导师、实习时长的大学生在实习投入中均存在差异。男生在情感投入、努力质量和心理调节维度的得分略高于女生;实习投入各维度的得分随着年级升高而降低;实习单位配备实习导师的大学生,实习投入的得分显著高于没有导师和有学校导师的学生;实习投入各维度的得分随着实习时长延长而增加。

(二)对策建议

基于上述大学生实习投入现状及原因分析,我们提出如下提升大学生实习投入的对策建议,为提升大学生实习投入、获得更好实习效果提供参考。

1.大学生应注重心理调节

一是大学生要时刻保持乐观的心态。乐观属于个体信念系统中的积极认知倾向。大量研究表明,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乐观往往与更好的心理调节和适应相联系[41,42]。尽管大学生实习需要适应新的环境,经历各种困难,承受些许压力,但所有艰难困苦都是成长和进步的奠基石。因此,大学生要保持乐观心态,以冲淡或克服实习过程中的“艰难困苦”。二是大学生要保持对实习的认知平衡。部分大学生在实习前后对实习的认知有较大偏差。这种偏差主要表现在实习前后对实习内容、环境、方式等客观因素认知的不一致,也包括对个人职业兴趣、个人能力、人生观、价值观等个体心理认知的不一致。通常有两种方法可以缓解由认知失调而引发的心理压力,即改变认知或改变行为。当现实中的实习与大学生理想中的实习差距较大时,大学生可以调整对实习本身或个体因素的认知,接受理想与现实间的差距,调整心态,积极面对。除此之外,大学生还可以放弃该实习机会,继续尝试其他可能符合自身认知的新实习机会。三是大学生要提前了解实习单位的文化与价值观,减少不确定性,避免过度焦虑。大学生心理调节水平较低的另一可能原因就是文化适应性不佳,即陌生文化的不确定性给个体带来的心理压力。为此,大学生在选择实习单位时,可着重了解该单位的文化、价值观、风格等,避免选择与自身文化、价值观、风格等相差较大的单位,从而减少文化冲击。当大学生已经完成实习单位的选择时,也可以提前了解实习单位的文化、价值观、风格等,以减少因对未知的不确定性而引起的心理压力和其他消极情绪。

2.加大大学生实习投入中的情感投入

大学生要培养直接与间接的职业兴趣,积极参加职业实践是找到兴趣点的关键。通过多次尝试,大学生深入地了解自身能力和职业需求,以找到兴趣点。若暂无条件参与职业实践,大学生则可以通过培养广泛的兴趣来增强自身对新事物的适应能力,从而减少由环境变化而引起的心理不适。对于正在实习的大学生,若发现对实习工作并不感兴趣,则可以通过重视间接兴趣来激发直接兴趣。积极参与实践,有利于培养广泛的、间接的兴趣[43]。当大学生对实习工作缺乏直接兴趣时,可以通过了解该实习所能带来的意义和价值等来激发和培养直接兴趣。需要注意的是,虽然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这并不意味着兴趣即成功,只有保持较为稳定的兴趣深入钻研,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此外,大学生要获得对实习单位的归属感。归属感是激励员工的重要因素之一。影响归属感的因素有很多,主要包括有效沟通、公平性、创新性等。归属感的高低有无在很大程度上不取决于个体,最主要是取决于环境与个体间的互动水平。因此,大学生在寻找实习单位时,应提前了解实习单位风格、文化、环境,以取得更好的交互效果,从而获得较大的归属感。同时,大学生还可以通过与实习单位的同事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来获得归属感。

3.提升大学生实习投入中的努力质量

一是大学生要注重在实习过程中使用计划、监控和调节策略,即根据自身情况制定实习目标、根据目标及时做出评价、反思、总结和调整。实习是提升自我、找到职业发展的方式而非最终目的,因此,大学生要及时调整实习目标、实习行为等,避免盲目实习。二是要学会深度学习,即指个体将某一情境中学到的东西应用于新情境中的过程[44]。大学生在实习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培养自身的迁移能力、举一反三能力、实践能力等,以达到事半功倍的理想效果。

4.发挥大学生实习投入中同事互动的积极作用

同事互动对情感投入和心理调节水平的提升具有积极作用。大学生在实习中发挥同事互动的积极作用,一是可以通过人际关系的中介作用提升情感投入(归属感),即通过同事互动营造良好的人际关系,进而提升大学生情感投入。反之亦然,具备良好的人际关系可增加同事互动的频数和效率。有研究表明,自尊和领悟社会支持对人际关系有直接预测作用[45]。因此,大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应增加与同事互动的频数,提升互动效率。同时,还可以通过提升自尊和领悟社会支持水平来改善人际关系,以更好地促进互动。二是可通过文化适应性的中介作用提升心理调节水平。同事互动水平的提升可以帮助大学生了解和融入实习单位的组织文化,更好更快地适应实习单位文化环境等,从而缓解由于文化适应性不佳等问题带来的心理压力和焦虑,以达到心理调节水平的提升。

5.精选、安排具有吸引力的实习任务

前文的分析指出,大学生实习投入处于中等水平,从实习本身而言,主要原因是实习任务的简单化、零碎化和缺乏吸引力。据此,为激励大学生的增大实习投入,在确保大学生得到专业训练和培养的前提下,学校、学院和专业要加强实习任务的设计,精选、安排具有吸引力的实习任务。

6.特别重视鼓励和督促女大学生和高年级大学生增加实习投入

调查结果显示,女大学生比男大学生实习投入低,高年级大学生较低年级大学生实习投入更低。据此,高校在增加全体大学生实习投入的同时,要特别重视鼓励和督促女大学生和高年级大学生增加实习投入。

7.尽量配备实习单位导师

调查结果显示,配备有实习单位导师的大学生,其实习投入各维度得分较高。据此,为提高大学生的实习投入,在实习单位人力资源允许的条件下,高校应尽量为实习大学生配备实习单位导师,使大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得到更专业、有效的指导。

8.适当增加实习时间

调查结果显示,实习时间的长短是影响实习投入水平的重要因素,6个月以上实习经历的学生,其实习投入的得分要显著高于6个月以下的学生。据此,为提高大学生的实习投入,在合理安排大学生培养环节时间的前提下,高校应适当增加大学生的实习时间以获取更多的实习成果。

猜你喜欢

导师维度单位
理解“第三次理论飞跃”的三个维度
中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认识党性的五个重要维度
浅论诗中“史”识的四个维度
V eraW an g
Theme Analysis on Pursuit of Friendship in Oliver Twist
长度单位
An Account on “Yoknapatawpha”
人生三维度
和谐秘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