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世界经济2020年运行态势与2021年趋势预判(之一)

2021-05-24张锐

对外经贸实务 2021年1期
关键词:通货膨胀新冠肺炎疫情

张锐

摘 要:遭遇新冠肺炎重击与倾轧的世界经济在2020年发生大幅度地倒退,企业大量破产,失业人数剧增,物价跌入谷底,其中2020年第二季度所有国家经济掉进史上最黑暗的冰窟。虽然,从第三季度开始回升,但因为前期跌得太深,除中国成为唯一一个在2020年能够实现经济正增长的国家外,同期其他发达经济体与新兴市场经济体将分别出现同比5.8%和3.3%的负增速。与此对应,新冠肺炎疫情在2020年所造成的实际折损可能超过10万亿美元,全球1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人均收入都将出现下降。

关键词:世界经济回顾与展望;新冠肺炎疫情;通货膨胀;失业率增加

穿越2020年整个年度,全球蔓延的新冠肺炎不仅残酷撕裂着人类的身体健康与生活安宁,而且所到之处野蛮地打断了企业生产链与市场供应链,全球经济因此陷入几乎窒息的境地。不仅如此,非洲与亚洲数十个国家遭遇蝗灾的严重袭击与疯狂吞噬,数十万公顷的耕地绝收和减产,人类赖以生存的粮食作物发出刺耳的警告之声;与此同时,地缘政治不安因素连连发酵,已经签署了正式脱欧协议的英国依然还在与欧盟进行着剪不断理还乱地推拿与纠缠;美国针对伊朗的制裁不断升级与加码,伊朗政府通过宣布退出伊核协议还美以颜色,全球能源与金融市场为之颤抖;至于美国总统大选,双方剑拔弩张之后终于尘埃落定,世界经济也因此承受了许多的不安与扰动。值得庆幸的是,面对肆虐的天灾与诡谲的人祸,各国政府都在积极寻找抗御与治疗方案,国际社会也慷慨伸出援助之手,从而推动着全球经济逆风艰行。

经济增长:形态与面貌

在全球经济脚步正式踏入2020年之前,从国际基金合作组织(IMF)到世界银行(WB),再到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三大权威国际机构均一致性预测新的一年世界经济会出现正增长,其中IMF预估结论是3.4%,WB的判断结果是2.7%,OECD的观测结果是2.9%。然而,新冠肺炎的不期而至彻底改写人类所有的预期,从中国武汉为抗击与阻断疫情做出封城决策开始,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全球数十个国家先后大面积封城甚至封国,民众生活链、企业生产链以及市场供应链因此被无情掐断,世界经济出现人类现代史上的罕见大收缩与大衰退。

在第一季度做出了深幅下蹲的基础上,进入第二季度后的世界经济接连出现断崖式下挫,全球所有的经济体齐刷刷地掉入最黑暗冰窟之中。数据显示,2020年第二季度美国GDP按年利率计算收缩32.9%,成为美国公布季度GDP数据60多年以来的最大跌幅。比较发现,美国经济曾在1958年出现过10%的季度降幅,金融危机期间的经济最大季度衰退也只有8.4%。当然,GDP剧烈萎缩背后就是作为美国经济最主要动能的消费罕见收敛,其中第二季度个人消费支出剧降34.6%,拖累当季GDP超过25个百分点,成为有记录以来的最差表现。

发达经济体中的欧洲经济增长状况同样肃杀凄凉。按照欧盟习惯性的环比统计指标,2020年第二季度欧盟和欧元区经济增长相较前一季度环比分别下降11.9%和12.1%,同比分别出现14.4%和15%的大幅降速,从而成为欧盟开始有相关统计数据以来所遭遇到的最大经济减速。覆巢之下无完卵。作为欧盟的核心成员国,德国与法国第二季度经济分别出现10%与13.8%的环比负增长,而与欧盟关系一直未能理顺的英国GDP同季更是环比剧烈萎缩20.4%,成为该国自1955年有记录以来的最大季度降幅,同时英国也沦落为七国集团中受新冠疫情影响最大的国家。整体看来,所有纳入统计的欧盟成员国中,西班牙成为了2020年第二季度GDP环比下降最严重的国家,经济收缩幅度达到18.5%,接下来是葡萄牙和立陶宛,降幅分别为14.1%、5.1%,降幅最小的是立陶宛。

再看日本等其他發达国家。日本内阁府发布的统计数据表明,2020年第二季度日本经济同比实际下降9.9%,环比年化缩减27.8%,为日本有可比数据以来的最大降幅;同期加拿大GDP年收缩率为38.7%,为该国有史以来的最大季度经济跌幅。另外,继第一季度出现九年以来首次GDP萎缩之后,澳大利亚经济第二季度大幅萎缩10%,标志着该国经济30年来首次陷入技术性衰退;而即便是发达经济体中经济衰退幅度最小的韩国,第二季度也同样出现了3.3%的环比负增长与2.9%的同比负增长。

与发达国家相比,在生产链、物流链被疫情残酷打断的同时,由于本国公共卫生和医疗体系薄弱,可以调动的财政资源非常有限,加之疫情对大宗商品价格的冲击以及外部贸易环境的恶化,新兴市场国家经济的收缩幅度更为剧烈。其中第二季度印度GDP直线下挫24%,为该国有数据统计记录以来的最差季度表现;巴西经济环比下跌9.7%,为过去25年以来最大季度环比跌幅;南非GDP环比巨降51%,成为该国1990年以来下滑最为严重的一个季度。但值得庆幸地是,第二季度俄罗斯经济仅同比下降8.5%,好于市场预期,而中国经济在第一季度出现6.8%这一有统计数据以来最大季度降幅之后,第二季度则奇迹般地由负转正,取得3.2%的经济增长成绩。

躺下去有多长,站起来就有多高。三季度成为了发达经济体经济开始爬坡的重要时间窗口。数据显示,随着制造业新订单的强劲增长以及消费的强势恢复,加之企业投资与房地产市场的谨慎反弹,三季度美国GDP按年利率弹跳33.1%,同期德国经济环比暴涨8.2%,法国GDP猛增18.2%,欧元区非核心国家如西班牙、意大利分别增长16.7%和16.1%,从而带动整个欧元区经济在第三季度环比劲升12.7%。同期,英国国GDP环比高跳15.5%,创下自1955年有记录以来最大增幅,日本与经济增幅达到5.0%,年化增长率创四十年之最,加拿大GDP增长2.8%,而环比最小增幅的澳大利亚GDP只有0.9%。但是,除中国外,新兴市场国家拐头向上的劲头要比发达国家弱了不少。数据显示,2020年第三季度中国经济同比增长4.9%,但同期印度经济却萎缩7.5%并进入技术性萎缩期,而俄罗斯当季GDP依然没有扭转负增长格局,巴西与南非经济同样还处在下滑状态。

从全球整体来看,由于第一季度与第二季度许多国家连续负增长,特别是第二季度跌幅太深,即便是接下来的三、四季度出现上修之势,但依然不能改变全年经济大幅下挫的结果。根据IMF《世界经济展望》中的最新预测,2020年全球经济萎缩4.4%,而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也预计世界经济在2020年将萎缩4.3%。就单一经济体而言,IMF预测中国将是唯一一个2020年经济实现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增长幅度约为1.9%,其他所有国家无论是发达经济体还是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产出都会大大跑输2019年的水平,其中美国经济全年将萎缩4.3%,欧元区萎缩8.3%(德国为-6%、法国为-9.8%、意大利为-10.6%),日本萎缩5.3%,英国萎缩9.8%,同期印度经济萎缩5.8%,巴西经济下降5.1%,俄罗斯与土耳其经济均会出现5%左右的萎缩。受此影响,发达经济体与新兴市场经济体2020年的经济将分别出现同比5.8%和3.3%的负增速。在IMF看来,2019年全球233个国际和地区GDP总量约为86.6万亿美元,新冠肺炎疫情在2020年所造成的实际折损可能超过10万亿美元,而且全球1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人均收入都将出现下降。

值得注意的是,两个十分独特的现象在2020年出现。一个是受到新冠病毒的侵蚀,位于澳大利亚内陆的赫特河公国因无法支付积欠澳洲政府的庞大税金,成为疫情之下全球第一个自行宣布灭亡的国家。数据显示,赫特河公国位于西澳洲省的省会珀斯以北约500公里处,面积约75平方公里,全国只仅有26人,尽管澳洲从没承认是一个独立国家,但公国仍发行自己的货币与护照。另一个国家是南美的圭亚那,IMF预测该国将成为2020年全球经济扩张最快的国家,也是当年整个美洲唯一实现增长的国家,依据是亚那正在成为一个主要的石油生产国,可开采的大型近海油田储量达80亿桶,虽然由于新冠肺炎导致的油价阶段性暴跌会冲击到圭亚那的经济增长,但IMF仍预测该国2020年经济增长可以超过80%。

就业市场:生态与概貌

失业与经济衰退犹如孪生姊妹。新冠肺炎无情地撕裂着世界经济肌体,也带来了对劳动力市场的灾难性打击。营业收入锐减与财务压力巨增之下,全球几乎所有行业的绝大多数企业都纷纷选择了裁员,加之众多企业的破产倒闭,无数失业者被残酷地抛向市场。拿受到疫情冲击影响最大的航空与旅游业来说,新冠肺炎爆发后全球已经多达60余家商业航空公司宣布破产,因此蒸发35万个工作岗位,裁员总量超过60多万,与此同时,创造了全世界1/4的新就业岗位的旅游业产生了高达1亿人的失业数量。航空与旅游业如此,其他行业的裁员更是家常便饭,其中奔驰戴姆勒裁员超过2万人,宝马集团裁员多达1万余,迪士尼裁员近3万人,可口可乐裁员5000余人,另外包括汇丰集团在内的全球银行业裁员接近10万人,按照国际劳工组织(ILO)编写的《全球就业与社会展望》年度报告给出的初步结论,2020年全球登记失业的人数预计将增至1.95亿。

与失业并存,就业市场因疫情出现的结构性变化也分外鲜明。由于许多人不得已选择居家办公,或者失业后重新找到了临时性与非固定性工作,根据ILO的数据,与2019年相比, 2020年劳动者所减少的工作时长相当于3.2亿个全职工作岗位的消失。而在劳动人群中,那些无法选择在家工作的低技能劳工受到劳动力市场的冲击最大,同时不同性别之间的收入损失幅度也不一样,特别是在一些国家,女性低收入工作者承受最为严重的经济后果。按照ILO的统计数据,全球至少有约20亿非正式就业的劳动力在工作时长以及实际收入层面受到严重打击,算上未充分就业人口,全球范围内有超过4.7亿人处于失業或半失业状态,且2020年有近9000万人陷入极端贫困。

在美国,月度失业率飙升至14.7%这一大萧条以来的最高纪录,其国内失业人数虽然随着经济的重启出现逐步下降趋势,但整个2020年申请失业金的人数一直稳定在80-90万的区间,持续徘徊在历史高位,表明美国劳动力市场的改善状况趋于停滞;而更为槽糕的是,美国国内永久失业情况日益加重,高达四分之一的适龄人口没有工作,与金融危机期间失业最严重时的水平相当。按照穆迪的估计,新冠疫情至少让美国损失了2330万个工作岗位,而美联储预计2020年全年全美失业率将达到7.5%。

作为缓冲疫情对劳动力市场冲击的重要政策,特朗普政府推出了失业援助计划,即失业者可以向政府申请领取每周600美元的失业补助,同时,美国政府对因失业造成收入减少的个人与家庭也进行财政直接补贴,包括年度收入低于7.5万美元的个人每月可得到每人1200美元的直接补贴,收入低于15万美元的已婚夫妇能得到2400美元补贴,每个孩子还会得到500美元的补贴。另外,白宫小企业管理局单独为小企业提供了至多100亿美元的贷款担保,以确保小企业能够维持就业吸纳能力与工资支出。不过,穆迪看来,科技泡沫破灭危机之后美国花费了近4年时间才让就业恢复到危机前的水平,而金融危机之后则花费了超过6年才使就业回归到危机前状态。因此,疫情之后就业状况恢复到疫情防控前水平至少要等到2024年。

与美国相比,欧洲地区的劳动力就业状况所受到的疫情冲击同样剧烈。根据欧盟统计局发布的统计数据,欧元区的月度失业率最高达到了8.10%,全年失业率有可能升至9.4%,之所以如此,除了德国、法国等欧元区核心国家的失业率都超过了9.0%之外,西班牙与希腊的年失业率攀升至17.1%和19.9%。更为严峻地是,在欧元区失业人口中,青年失业占比较高,其中西班牙登记的青年失业率达到43.9%,高出了欧盟平均水平(17.6%)的近三倍。不仅如此,由于英国与布鲁塞尔始终未能就脱欧达成圆满协议,就业岗位的损失将不可避免,尤其是在无协议脱欧的情景下,对英国出口的欧盟企业将发生超过70万个就业岗位的损失,其中德国与法国企业及其供应商将分别损失超过17.6万个与8万个就业岗位,波兰与意大利将分别承受7.8万个与7.2万个工作岗位的损失。

为有效缓解疫情对就业市场的杀伤与损害,欧盟委员会设立了短时就业保障机制,该临时机制允许欧委会以整个欧盟的名义,从国际资本市场中融资1000亿欧元,并以贷款的方式发放给提出申请的成员国,用于支持成员国在保障个人就业方面的公共支出,有效期至2022年12月31日,且每次可延长6个月的时间;另外,欧盟还委托银行发行了首批社会债券,用于新冠疫情防控期间帮助促进就业,由于是AAA评级,该社会债券取得了超过2330亿欧元的认购,创出了欧元区的纪录。除了欧盟强力托举域内就业外,德国政府还为中小企业供最高500亿欧元的资助,支持德国家庭和个体经营创设就业岗位。英国政府推出了强制“休假计划”,即政府为“居家工作”的职员发放80%的工资,同时启动了“冬季经济计划”,凡是完成“居家工作”三分之一工作量的职员可获得包括雇主、政府共同支付的高达77%的工资。

疫情之下其他非美发达国家的就业市场表现同样也不好看。历史上就业率非常之高的日本2020年度失业率上升到了3%,同期澳洲的失业率也持续维持在8%的历史高位,加拿大的失业率更是突破了9%。为此,日本政府为中小企业提供了最多五年的无利息贷款,支持其稳定与扩大就业;加拿大政府也推出大幅增加薪资补贴计划,联邦政府为所有中小企业提供比例为75%的薪资补贴,再加上各省提供的补贴以及其他诸如缓交房租、推迟纳税等举措,以促进企业就业动能的释放。而澳大利亚政府更是别出心裁,提出25亿澳元额外托儿补贴的方式鼓励澳人重返工作岗位,同时还耗资10亿澳元打造新的JobTrainer计划,帮助人们能够找到工作。

新兴市场方面,各国就业状况根据遭遇疫情襲击程度有所不同。其中印度有1.2亿人失去工作,失业率一度达到27%左右;俄罗斯失业人数增加到600万人,失业率升至7.5%;巴西国内失业总人数达到1380万人,失业率突破13.1%;南非2020年三季度失业率猛增到30.8%,创出史上新高,全年失业率突破历史最高水位。另外,沙特国内失业率达15.4%,创出年度历史最高纪录,阿根廷的失业率飙升到13.1%,失业人数达360多万之众;按照世界银行的统计数据,拉美和加勒比地区2020年失业人口也达到了2500万人。中国的月度失业率一度达到6.0%,但随着援企稳岗、扩大灵活就业等多种举措地落地以及经济复苏力度的不断加强,失业率沉降到了疫情防控前5%左右的水平。不过,按照2020年度全球经济“悲惨指数”,以失业率为计算标准,全球最“悲惨”经济体为委内瑞拉、阿根廷、土耳其、南非与哥伦比亚,榜单上展示出的几乎是清一色的新兴市场国家。

通货膨胀:体态与风貌

通货膨胀往往从三个维度反映一国经济的增长现实,物价指数(CPI)上涨过快或者恶性通胀代表经济出现过热,同时也是资产泡沫破灭的前兆。物价连续大幅下降或者通货紧缩说明经济景气度低迷,并可能出现投资与消费的萎缩,进而出现经济的衰退。而在温和型通胀环境下,企业的产品价格得以在成本价格线以上运行,生产资料价格(PPI)在成品与半成品适度涨价因素的作用下向上提升,商业投资被有效激活,民众消费也在通胀预期因素中被不断刺激出来,宏微观经济运行得以实现良性循环。正是如此,温和型通货膨胀是所有国家追求的共同调控目标。

欧美日等发达经济体自本世纪初以来就一直锚定实现2%的通胀目标,而且金融危机后物价也出现缓步抬升的迹象,但好景不长,新冠疫情的突袭让稍稍转暖的通胀情势再度变冷,并重新拐头向下。按照IMF的判断,全球通胀因疫情倾轧在2020年总体持续疲弱,其中发达经济体的平均通胀水平由2019年末的1.7%下降至2020年年底的0.5%,下降幅度达到1.2个百分点,当然,在整个发达经济阵营中,物价疲软与脆弱程度以美欧日等主要经济体更为典型。

美国往往以10年和30年期损益平衡值作为衡量通胀的预期指标,损益平衡值走高代表CPI会上升,反之则是下降。数据显示,疫情防控期间美国损益平衡值一度创下1.2%的纪录低点,对应的CPI环比下降0.7%,创下12年以来的最大降幅,同比增长放缓至0.3%,为过去5年以来的最小增幅。随后自8月开始美国核心CPI(除去食品与石油能源价格)和核心PCE(个人消费支出)逐月走高,至年底10年期损益平衡通胀率触及1.83%,与此同时衡量五年平均通胀水平预期的掉期利率升至2.25%,尽管如此,美国的CPI依然没有达到2%的目标水平。

如果说美国的通货膨胀正在艰难地向着设定目标迈进的话,那么欧元区的物价前行步伐则是步履维艰。虽然域内经济得到了一定的回升,但欧元区的CPI却并没有同步发生令人乐观的表现,而是伴随着疫情的蔓延不断走低,直至从7月开始发生连续五个月的负增长。按照欧盟统计局的预计,2020年欧元区通胀率只有0.3%,核心通货膨胀率不到2%,而在所有的欧元区国家中,希腊通货膨胀的负值程度最大,为-0.6%,由此可以说欧元区不仅不可能实现2%的通胀目标,反而已经陷入通货紧缩。

从其他发达经济体的CPI走势看,英国的物价涨幅在疫情最严重的月份一度负增长0.4%,创下过去5年来的最低,按照年度算,英国的CPI升幅不会高于0.2%。同样,一直试图摆脱通货紧缩魔影的日本,因疫情的重压物价情势更趋严峻,月度CPI曾经发生0.2%的负增长,为该国过去5年来首次跌入物价负值区域。而据日本央行预测,2020年国内物价指数仅能上涨0.8%,为此日本央行下调了截至2021年3月的2020财年通胀预期。另外,虽然澳大利亚的物价上涨幅度在二季度以后开始转正,但全年CPI 涨幅只能维持在1.5%以下,加拿大以及韩国的物价升幅都也不可能触碰到2%的边缘。

与发达国家物价水平整体表现出万马齐喑的生态有所不同,新兴市场的CPI则呈现出冰火两天的格局。其中南非通胀率创下过去16年来的月度最低升涨记录,2020全年CPI涨幅不超过3.4%,同期印度尼西亚的通胀率跌至20年来的最低水位,而中国的物价同样在2020年创下了过去11年来的新低月度涨幅,全年CPI不会超过3.0%。与此相反,印度2020年的通胀率将突破7.0%,高出该国央行设立的通胀容忍上限一个百分点,同期巴西的通胀率升至10.74%,大大高出该国8.5%的年度CPI 控制目标,这也是巴西连续第二年未能实现控制通胀目标。另外,俄罗斯2002年的通胀率将突破4.0%,巴基斯坦的通胀率将飙升至10.74%,土耳其的CPI将突破12%,阿根廷的通货膨胀更会蹿升到37%。

综合及平均以上升降情况,IMF预测新兴市场经济体平均通胀会从2019年的5.4%下降至2020年的4.2%,降幅为1.2个百分点。而非常有意思的是,因受美国制裁影响,伊朗里亚尔汇率不断走低,里亚尔在过去30年中贬值幅度超过3500倍,国内通胀异常剧烈,为此伊朗政府开始对里亚尔的“面值”进行改革,将官方货币由里亚尔变更为土曼(1土曼相当于10000里亚尔),而且伊朗议会投票通过《伊朗货币和银行法》修正案,要求监管机构重新估算新币之下的国内通货膨胀情况。

如果说伊朗政府基于通胀压力而不得不在本幣上做文章只是一国货币管理行为的话,那么美联储对通胀目标管理态度所发生的鲜明改变则必然影响全球央行通胀政策的风向标。在2020全球央行年会上,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发表的《长期目标和货币政策策略》主题演讲中正式引入了“平均通胀目标”的提法,代表着美联储对先前“对称式通胀目标”概念一次力度空前的改变,同时也意味着美联储也不再将央行视为是遏制通胀的力量。

按照传统理论,控制货币供应量并在此基础上防止和遏制通胀是中央银行的核心职能,为此,八年前美联储宣布了2%的“对称式通胀目标”,其中要害就是将通胀控制在2%以内,也就是只要CPI超过了2.0%,美联储就会进行货币紧缩。然而,由于美国的物价水平始终乏善可陈,导致菲利普斯曲线的斜率平坦化,美联储根本无法按照物价走势来做出货币政策的决定,为此,“平均通胀目标”下美联储开始引入失业指标来引导货币政策,同时,虽然“平均通胀目标”对标的也是2%的物价上涨目标,但却允许“一段时间内”物价上涨幅度可以超出2%,代表“平均通胀目标”之下美联储关注的不是短期物价走势,而是长期目标状况,也表明美联储对通货膨胀在态度上显示出更宽的实际容忍度,也就是说,只要通胀率不同时攀升,当菲利普斯曲线中的失业率下降时,美联储也不会收紧货币政策。

美联储对通胀管理的新姿态已经开始影响其他国家的中央银行,其中欧洲央行开启了对货币政策的全面审查,包括通胀目标。虽然欧洲央行不会抄袭美联储的平均通胀目标制,但与美联储一样可以暂时容忍通胀超过目标,也就是将2%视为中期管理目标而不是上限或可实现的目标;同样,日本央行也表示,通胀已经不再独占其注意力,与此同时前中国央行行长周小川也明确表示,应当拓展对通货膨胀的观测范围。

猜你喜欢

通货膨胀新冠肺炎疫情
运用大数据技术提升公共危机应对能力
首都都市圈区域联防联控机制探析
新冠肺炎疫情早期科学研究对政府决策的影响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的公共治理机制:信息、决策与执行
新冠肺炎疫区高校大学生的精神状态与行为应对
公共卫生学科作用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的凸显
对通货膨胀的几点反思
基于VAR模型的人民币汇率对我国通货膨胀的影响研究
通货膨胀的福利成本城乡差异分析
通货膨胀的福利成本城乡差异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