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越南跨国农产品供应链风险识别及预防

2021-05-24张潇化

对外经贸实务 2021年2期
关键词:农产品贸易风险管理

张潇化

摘 要:随着中越两国农产品贸易规模的不断扩大,且两国农产品有着较强的互补性和较低的相似度,中越两国已成为彼此重要的农产品出口市场。如何确保中越跨国农产品供应链的稳定运行,降低两国企业风险,已成为当前中越农产品贸易所面临的重要问题。从中越跨国农产品供应链发展现状出发,对两国农产品贸易方式、供应链特征进行分析,识别出检验检疫标准、非关税壁垒等风险的存在,并提出应健全安全控制体系、营造良好贸易环境、健全贸易中介组织建设等措施,以减少农产品供应链运行风险,确保其稳定高效运行,促进中越两国农产品贸易的发展。

关键词:农产品贸易,跨国供应链,风险管理;中越经贸

近些年来,中国和越南经贸合作日渐密切。2019年,中越两国两国进出口总额达1168.7亿美元,已经连续第二年突破1000亿美元。其中,越南对华出口额为414.1亿美元,增速为0.36%,自华进口额为754.52亿美元,增速为15.3%。中国已连续多年成为越南最大贸易伙伴。自中国-东盟农产品零关税协议实施以来,我国对东盟地区的跨国农业合作稳步推进,我国农产品外贸企业积极参与跨国协作,进一步完善跨国农产品供应链。作为我国和东盟地理连接的桥梁,越南在我国和东盟农产品贸易中起到重要作用。因此,研究中越两國跨国农产品供应链,对识别、评估和控制其风险,增强我国农产品外贸企业抗风险能力,确保我国跨国农产品供应链的稳定运行有着积极意义。

一、 中国-越南跨国农产品供应链发展现状

(一)农产品贸易规模稳步增长

根据商务部农产品进出口统计数据显示,越南在我国农产品出口市场中位居全球第四位、东盟国家第一位。同时,越南是我国茶叶、大蒜、柑橘属水果、花生仁果、棉花、蘑菇罐头、苹果、羽毛羽绒、玉米等农产品的重要出口国。其中柑橘属水果、花生仁果、棉花、苹果、羽毛羽绒占据我国2019年农产品出口市场第一位。此外,随着中国-东盟自贸区的不断发展,中越两国农产品关税被逐渐取消,中越两国农产品贸易规模呈稳步增长态势,中国对越南农产品出口规模由386965.3万美元增长到544688.3万美元,进口规模由283732.8万美元增长到329500.9万美元。但从中可以看出,中国农产品对越南出口规模虽呈不断增长态势,但出口增速却先增后降,2017年达到18.40%的增幅峰值,随后逐渐降至2019年的2.90%;中国自越南进口农产品增幅也由2018年的10.41%降至2019年的1.60%。目前,中国商品主要通过铁路运输到越南,两国之间仅南宁到友谊关之间有一条高速公路正式通车;元江县至个旧市蔓耗镇的元蔓高速仍在建设中,未来将连接中越边境的河口口岸,中越边境的其余口岸还没有高速公路建成。与此同时,由于缺少足够的冷链运输的基础物流设施,中越农产品的运输损坏率超过20%。

(二)农产品贸易运输网络逐步完善

中越两国之间农产品贸易运输网络体系正在日益完善,通过完善农产品运输的网络体系,保证农产品及时地运往中国,解决中国庞大的市场需求,扩大两国之间农产品贸易的规模。根据相关数据统计:自2016年开始,中国与越南农产品贸易运输网络体系,在海陆空三方面均取得显著的成绩。其中截止2019年底,中国与越南公路新增里程达到258.94公里,通过进一步地完善公路运输网络体系,拓展新的两国之间农产品贸易渠道,有效地保证中国与越南农产品供应链体系相对完善。一方面解决两国之间市场对农产品不同的需求;另一方面,能够进一步巩固中国与越南农产品贸易相互的依赖程度。与此同时,针对个别农产品,需要及时地采摘、运输、送到市场当中,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中国与越南之间新增航班2019年达到27班,持续不断地完善中国与越南之间农产品贸易供应链运输的渠道与网络体系的布局。能够长时间储存的农产品,通过中国广西以及广东、越南东部沿海城市形成海上贸易运输渠道;能够以较低成本,运输到两国之间市场的农产品通常采用公路或者铁路运输方式;对于部分难以长时间储存的农产品,中国与越南之间共同拓展航班次数。

(三)农产品贸易人民币结算比例有待提高

作为“一带一路”沿线的重要国家,越南电商市场潜力巨大,是全球增速最快的电子商务市场之一,数字贸易发展迅速。越南因其和广西接壤的地理优势,已成为东南亚跨境电商发展的“桥头堡”,几乎承接了中国和东盟贸易往来的80%。自2016年起,中越两国银行就跨境支付展开深入合作,目前可通过银联、通联、Peace pay等五种支付途径,并经由MasterCard、VISA等开展资金清算事宜。在Lazada等跨国电商平台交易中,人民币已成为中越两国客户的结算货币之一,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两国农产品供应链的汇率风险。自2018年10月起,中越边境部分地区的贸易往来可正常使用人民币结算,但大多属于互市贸易,而正贸结算仍使用美元或其他货币。中越每年的进出口金额达上百亿美元,美元结算占比达到99%。2016年到2019年,人民币对美元贬值近9%,这对中越农产品人民币结算造成巨大汇率风险,两国贸易人民币结算所占比重不到1%。

(四)农产品供应链冷藏技术显著提升

中国与越南跨国农产品贸易供应链体系发展当中,农产品供应链冷藏技术得到了显著的提升。消费者对农产品购买的需求日益增长,不仅局限于对农产品及时地送达市场,对农产品在运输过程中可能会导致的产品本身口感、质量是否会发生变质腐烂等问题格外关注。因此,中国与越南农产品供应链冷藏技术,已经成为两国农产品供应链体系长久发展,必须要格外关注的领域之一。随着中国与越南展开农产品跨国贸易,以及电子商务平台的兴起,中越两国农产品供应链冷藏技术得到了显著的成长。据统计:2019年中国与越南供应链冷藏技术,累计投资高达188.02亿美元,对比2016年新增近100亿美元,持续不断投资的规模空前之大,充分地体现出中国与越南两国市场,对农产品的需求与依赖程度在逐步地攀升。与此同时,中国与越南供应链冷藏设施投资,在2019年达到30.57亿美元,当然对供应链冷藏设施的投资,主要是投资到农产品运输过程当中,对冷藏车辆、冷藏车厢以及保鲜保温等方面,伴随着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兴起,冷藏设施以及冷藏设施的核心技术,不断地被我国高新技术企业攻克,在中国与越南供应链冷藏设施投资方面,未来规模将会持续扩大,但是投资成本并不会持续走高。

二、中越农产品供应链的风险识别

(一)检验检疫标准差异较大

中国与越南对农产品检验检疫标准区别较大,这种明显的检验区别,直接会影响中国与越南两国之间,农产品能否顺利地通关进入该国市场。中国与越南对农产品检验检疫标准存在的较大差异,将会导致对外贸易企业以及当地的农户,在进行跨国农产品贸易时,如果由于某项检验标准的不符,使农产品无法顺利通关,造成额外经济损失。充分了解中越两国之间农产品检验检疫标准所存在的差距,以及充分地掌握和了解两国之间目前阶段农产品检验检疫差距发展的趋势这是至关重要的。截至2019年,中国与越南对农产品检疫检验,存在差异的标准为12项,中国与越南对农产品检疫检验所存在的差距,自2016年开始截止2018年,区别逐步地扩大。但是2018年,两国之间对农产品检疫检验区别达到峰值,自2019年开始呈现出下降趋势。中国与越南对农产品检疫检验的区别,直接影响着未来中越两国之间,跨国农产品贸易供应链体系发展的走向,这也必然会影响我国对外农产品进出口贸易企业对越南市场的信心。

(二)非关税壁垒强度指数较高

当前,中国与越南跨国农产品贸易体系的发展,非关税壁壘的强度指数仍然较高。自中国与东盟展开自由贸易发展至今,中国与越南两国之间诸多的农产品,正在逐渐地取消或者免除关税。中国庞大的市场需求是越南农产品主要出口的方向之一,越南近55%的农产品出口到中国市场,其中蔬菜占比高达72%,大米产品高达25%。然而,越南农产品进入到我国市场,必须要通过边境贸易的方式,边境贸易本身存在较多的潜在隐患与风险,而且边境贸易可持续发展极度不稳定。虽然,2018年我国正式同意通过边境贸易方式,进口越南部分农产品,然而进口的限制条件极为严格,必须要求农产品具备可溯源性信息的包装以及标签。但是,越南作为亚洲相对落后的国家,越南本地农户以及种植业本身,对出口商品可溯源性信息以及包装、标签等相关知识严重的匮乏,这就导致越南大量的农产品,无法通过边贸的方式进入到我国市场。当然,中国农产品进入越南市场,同样存在较多的非关税贸易壁垒的限制,根据实践案例分析,2017年中国广东对外农产品贸易企业,在拓展越南市场时,发现企业商标已经在越南当地被恶意抢注,最终导致中国广东农产品进出口企业被驱逐离开市场。所以,中国与越南之间农产品贸易供应链体系良好的发展,必须要两国积极地磋商与沟通,解决非关税贸易壁垒所带来的阻碍。

(三)缺乏运行制度保障及协调机制

目前,中越两国农产品合作,在运行制度保障及协调机制方面存在不足,没有一套协调和平衡的制度保障机制,这使得两国多次产生摩擦,而影响到农产品供应链的稳定运行。中越两国有着边境争端、南海争端等历史遗留问题,长期的历史及文化冲突,使得越南国内长期存在反华情绪。根据相关数据统计,由于中国与越南之间,缺乏行之有效的制度保证以及协调机制,2018年由于国际关系的紧张,以及中美之间贸易战的冲突,越南部分地区对中国产品抵制情绪较高。2018年度,由于越南部分地区对中国产品的抵制,尤其是农产品抵制,造成中国农户以及农产品进出口贸易企业,经济损失达到136.55亿美元。因为缺乏畅通的沟通渠道,加上国际其他媒体恶意地抹黑中国农产品进出口,使得越南当地的消费者以及市场,极为容易受到国际政治关系的影响。而这种影响必然会给中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企业,以及中国农户带来不可挽回的经济损失。与此同时,2019年由于越南在中国南海具有争议水域,进行石油勘探活动,导致中国与越南在南沙群岛进行长时间的对峙,受到该事件的影响,中国大量的农产品进出口贸易企业,不得不退出越南市场。复杂的领土争端以及地缘政治,随时影响中国与越南两国之间农产品贸易合作关系,导致中国与越南两国之间,农产品跨国供应链随时在面临不可控的风险。

(四)供应商生产柔性不足风险

在生产环节,由于越南市场订单需求存在一定的波动性,当波动超过一定范围后则会造成供应不足风险,且因农产品自身的季节性和周期性特点,很难通过加快生产来满足需求,从而引发产品质量和成本控制风险。运输环节包括本国运输、跨国运输和通关。跨境电商平台负责国内运输环节。例如,跨国运输则以铁路运输为主,农产品从四川出发到达越南市场需要4-5天,且由于冷链基础设施的相对不足,造成农产品在运输环节出现货损、质量、物流时效等风险。为保护国内农产品市场,避免中国农产品进口冲击本国相关产业,越南海关人为提高相关检验检疫标准,且因为越南海关通关便利化程度较低,这些均降低了通关时效,使农产品面临腐烂变质的风险。在销售环节,我国农产品在越南市场由各级分销商承销或直接销售给终端消费者,在买方收货确认后才可以进行货币结算,跨国农产品供应链在此环节将面临合作关系、利益分配、资金链、汇率等风险。当客户对农产品质量不满意时,则将会产生退货风险,这给跨国农产品供应链带来退货、成本控制、汇率结算及转换等风险。

三、中国-越南跨国农产品供应链的完善

(一)建全安全控制体系,统一质量认证体系

针对长期存在的农产品质量问题,越南应构建起严格的质量监督检测体系,提高其农产品种植、仓储和加工技术,以提升农产品质量。例如,农药残留超标是越南农产品进入中国市场的最大阻碍之一,越南应从种植源头抓起,构建农产品安全控制体系,提高种植技术含量,增加产品附加值。应持续优化农产品生产模式,积极推动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整合相关技术、设备等资源,全面提升农产品生产的技术支持和质量监督。同时,应引进先进质量检测技术、设备和经验,加强质量检测体系建设,坚持以预防为主、防控结合,积极推进条形码信息可溯源管理工作,从产地抓起才能确保出口质量。针对长期制约中越农产品贸易发展的产品认证问题,中越两国应展开积极有效的谈判协商,签订有关食品卫生、农产品检验检疫及认证等协议,完善两国农产品进出口的检验检疫标准,并逐渐扩大协议在动植物农产品的覆盖面,以统一中越双边农产品质量认证体系,降低中越跨国农产品供应链风险。

(二)强化区域性经贸合作,营造良好贸易环境

在“两廊一圈”建设背景下,中越两国应发挥蔬果等农产品贸易优势,继续推动双边贸易的深入发展。我国应发挥在工程承包方面的优势,推动越南交通、花卉等方面产业的建设,利用我国在杂交水稻等农业生产技术优势,促进中越两国农业的深度合作。同时,应提升政府行政管理效率及服务水平,加强农产品质量管理,以创造公平、良好的贸易市场环境。广西自治区是我国和东盟陆地连接的唯一省份,应利用其边境口岸优势,加大对中越口岸建设和交通基础建设的支持力度,促进边境互市贸易发展,发挥其在中越“两廊一圈”建设中的门户优势。为进一步促进双边农产品贸易,中越两国应持续简化两国有关政府审批、优化双边贸易环境、减少非关税贸易壁垒等限制性措施,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以营造良好贸易环境,从而进一步降低中越跨国农产品供应链风险。

(三)切实解决发展实际问题,健全贸易中介组织建设

在“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中越两国应将跨境贸易活动提到战略发展层面,促进双边农产品贸易的持续、健康发展。首先,中越两国应在双边贸易发展实际的基础上,从政治、经济、制度等经贸活动层面出发,建立和完善双边贸易发展战略。应加大执法监督力度,提升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的自律性,增强边境互市贸易的管理水平,要加强中越两國政府信息沟通,化解贸易活动矛盾及障碍因素,借鉴和引入先进边贸管理经验,提升边境贸易管理水平和质量,以此推动双边贸易发展,确保农产品跨国供应链的稳定运行。其次,应按照国际惯例持续健全贸易中介组织建设,从政府及民间层面推动更多中介服务组织的建立,发挥商务中介组织的沟通、协调和服务等功能,以此推动中越双边贸易发展,促进中越跨国农产品供应链的健康发展。

(四)提升通关便利性,简化农产品贸易流程

相对而言,越南海关存手续繁杂、通关效率低下等问题,使得货物滞留时间被相对延长。由于蔬果等农产品具有较强的时效性,过长的延长滞留时间会导致货损、产品质量下降等问题。同时,农产品经由繁琐的检验检疫等出口环节到达越南市场后,其销售被进口商和经销商所垄断,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跨国农产品供应链的时间成本和边际成本。中越双边贸易多为边境贸易,而越南的检验检疫、冷链仓储物流等基础设施较为落后。因此,政府应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加快公路、铁路、仓储物流等基础设施建设,以应对不断增长的中越农产品贸易规模。同时,应明确管理部门职能,设立农产品绿色通道以简化通关程序、缩短通关时间,提高通关便利性,以增强两国跨国农产品供应链抵御风险的能力。另外,应加强跨境电商模式建设,让国内农产品生产或出口企业直面中越两国终端消费者,通过跨境电商平台来完成必要的通关和销售环节,以尽可能简化农产品贸易流程,降低农产品销售价格,促进中越跨境农产品贸易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余娟. 电子商务环境下农产品供应链物流成本体系研究[J]. 价格月刊, 2019(4):54-58.

[2] 肖建玲. 中美农产品供应链社会责任履行水平比较的实证研究[J]. 世界农业, 2019, 478(2):56-64.

[3] 杨璐璐. 美国农产品供应链模式借鉴及政策建议[J]. 世界农业, 2019(10).

[4] 刘晓峰, 王俊雷. 我国农产品供应链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J]. 江苏农业科学, 2018, 46(10):1-4.

[5] 杜志琴. 欧美生鲜农产品电子商务运营模式创新做法及启迪[J]. 对外经贸实务, 2016(7):72-75.

猜你喜欢

农产品贸易风险管理
探讨风险管理在呼吸机维护与维修中的应用
房地产合作开发项目的风险管理
中巴农产品贸易格局变化及其产业内贸易增长的实证分析
中韩FTA实施的效应研究
中国对俄农产品贸易分析及对策
碳关税对世界经济和农产品贸易的影响探讨
浅谈中韩自贸区的设立对我国农产品贸易的机遇与挑战
绿色壁垒对我国农产品贸易的影响
护理风险管理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本地化科技翻译的风险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