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道心声话期盼

2021-05-24王向荣

分忧 2021年5期
关键词:杂志工作孩子

王向荣

回顾2020这极不平凡的一年,对我来说,有两件大事值得庆贺:一是我这个从事多年中学支部干事工作的基层干部,除教学工作外,将党、工、医、卫、人、财、劳、退等多项工作集于一身,虽说头绪庞杂,任务繁重,可我不叫苦,不畏难,把各项工作安排得有条有理,赢得学校领导和全校教职员工的一致好评,让我深感欣慰。二是从小体弱多病的儿子逐步战胜各种病痛,健康成长,无论是在疫情防控期间担任网课小组长,还是代表班级和学校参加央视《开学第一课》节目录制,以及在数学竞赛中获奖,都让全家人欣喜不已。要问这种成功和喜悦从何而来,就一定意义来说,是与《分忧》杂志的帮助分不开的。

结识《分忧》杂志的时间并不长,那还是去年武汉解封后到湖北省图书馆阅读报刊中在无意中看到的,没想到确实起到了“分忧”和“解忧”的作用。

阅读《分忧》主要是挑与自己所从事的工作相关的内容来读,并注意与自己所从事的教育工作的实际相结合,比如去年第九期“亲子时间”专栏上的多篇文章都反复强调一种理念:学会劳作是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的根本,办教育就要按照规则行事,让教育成为阳光、健康、公平、公开、公正的代名词,让教育带来激励人、鼓舞人、感召人的正能量。我把这样的理念不仅用在自己所从事的工作中,还特别用在教育孩子的实践中,就像那篇《“即时纠正”和“及时纠正”》的文章里所说的那样,注意把“即时纠正”逐步转为“及时纠正”,除了我自己改之外,还有意识地将这种理念运用到日常的教育和教学工作中,这样做不仅赢得大家的一致认同和赞赏,而且也让自己如释重负,进而悟出了一个道理:许多时候,用脚走不通的路完全可以用头脑来走通——这也恰恰是阅读《分忧》杂志感受最深的一点。

读《分忧》杂志还让我领悟到一点,那就是要从自己的服务对象那里感悟自己工作的质量和水平。比如《咱家娃也可以成为“别人家的孩子”》的文章,便揭示出一个明显的教育和亲情问题。我所在的学校有不少学生都是进城务工人员的子女,在亲情上往往有更为强烈的需求,我们便通过有意识地组织文体活动,尽力办好学生食堂来达到这一目的。这样做,不仅得到学生家长的好评,也受到上级领导的表彰。它让包括我在内的许多家长都自觉联系到对自己孩子的教育,要从小让他们养成吃苦耐劳、关心他人的好习惯,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和互助精神。

确实,看似到图书馆不经意地随手一翻,却能让人受益匪浅,这正是《分忧》近40年来能走进进而久住寻常百姓家的根由之所在,为此特利用这次庆祝创刊40年征文的机会,提出以下三点建议。

1. 在继续办好“亲子时间”和“家家经”两个栏目的基础上,可否开辟“家庭教育大家谈”这个与读者互动的专栏,扩大参与面,既可邀请教育方面的专家、学者就有关重大教育课题阐述相关理论与实践,也可請一些直接从事中小学教育的教师或其他行家里手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来通俗形象地讲解,还可就某些共同关心的家庭教育问题开展座谈交流,以满足更多读者的需求,也能体现另一种风格,并让更多读者受益。

2. 可否考虑开辟诸如“读者提问”一类专栏,由读者提出现实生活中碰到的种种烦心事并据此开展专题讨论,以便寻求正确答案,澄清各种模糊认识,也使更多的读者能够开阔眼界,解开疑团。

3. 为活跃版面,可考虑增加诸如图片、摄影、漫画一类内容,将深奥的原理加以图解和细化,也使刊物办得更加活泼、生动,给读者以启发和引导。

三点建议仅供参考,祝读者心仪的《分忧》杂志能离读者更亲、更近,并确实发挥分忧的作用与效果。

编辑部答语:非常感谢读者朋友的贴心建议和真诚感想。我们会认真讨论你的建议,并用合适的方式融入办刊工作中,为广大读者提供更贴心的服务。

责编/昕莉

猜你喜欢

杂志工作孩子
杂志收纳碗
不工作,爽飞了?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扶贫杂志走进“两会”
选工作
杂志收纳碗
欢迎到邮局订阅2010年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