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旅游生态位测评的桂东南生态旅游圈空间格局研究

2021-05-24

百色学院学报 2021年2期
关键词:贵港市贺州市梧州市

钟 珺

(广西师范大学漓江学院,广西桂林 541006)

一、区域概况与数据来源

桂东南生态旅游圈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南部,主要由梧州市、贺州市、玉林市和贵港市的行政管辖区域构成,总面积4.79 万平方公里。4 个城市地理位置相邻、生态资源优势突出、文化相通、山水风光旖旎,岭南文化浓郁、历史遗迹丰富,富集广西生态自然资源和岭南文化资源。[1]桂东南生态旅游圈是广西“三大生态旅游圈”的建设之一,是广西“三区一带”旅游发展战略布局即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北部湾国际旅游度假区、巴马长寿养生国际旅游区和边关风情旅游带的重要补充。2019 年,桂东南生态旅游圈游客接待总量为19 155.6 万人次,旅游总收入为2269.5 亿元。

表1 2019 年桂东南生态旅游圈旅游接待统计情况① 数据来源:2019 年梧州市、贺州市、玉林市、贵港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为便于研究桂东南生态旅游圈空间格局,本文将其分为18 个区域,梧州市的梧州市区、苍梧县、藤县、蒙山县、岑溪市;贺州市的贺州市区、昭平县、钟山县、富川县;玉林市的玉林市区、北流市、容县、陆川县、博白县、兴业县;贵港市的贵港市区、桂平市、平南县。本文选取指标为客观性指标,便于统计和分析。数据主要来源于桂东南生态旅游圈区域范围内市级和县级公布的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0—2019 年)、政府工作报告;各县市年鉴(2010—2019 年);文化和旅游部门、环保部门、统计部门、文物部门等官方公布数据。在出现数据不一致情况时,以较高层级部门的统计数据为准。

二、研究方法

生态位理论由田野生物学家Grinnell(1917)首次对其进行定义,其基本内容包括生态位宽度、生态位态势、生态位重叠与分离、生态位扩充与压缩等。[2]旅游生态位是指旅游地在区域旅游系统中所处的地位、发生的作用、体现的功能以及与周边旅游地的相对关系。[3]国内外学者对生态位理论应用于旅游产业的研究主要涉及旅游地竞合关系、旅游地空间区划、旅游资源评价、旅游产业与系统等方面。[4]本研究主要运用旅游生态位态势理论对桂东南生态旅游圈的旅游生态位进行测评,并结合聚类分析,提出桂东南生态旅游圈空间格局发展的思路和建议。

(一)旅游生态位态势评价模型

结合桂东南生态旅游圈旅游发展特征,构建文化旅游资源、旅游市场、社会经济和环境质量4 个维度。根据生态位的态势理论,桂东南生态旅游圈旅游生态位可以分为2 个基本属性:“态”和“势”。其计算的公式为:

公式1 中:i,j=1,2,……,n;Ni是旅游生态位;Si为旅游区域i 的态;Pi为旅游区域i 的势;Ai和Aj则是刚量转换系数;Sj+AjPj称为绝对生态位。

本文收集了2010—2019 年的相关数据,运用生态位态势模型,以2019 年各指标数据为“态”,以2010—2019 年的平均增长量为“势”,将每年平均增长量作为衡量尺度,即刚量转换系数为1,则是Ai 和Aj 的取值为1,根据公式1 计算得出桂东南生态旅游圈18 个县(区)各指标的生态位数值。运用公式2计算得出每个区域的综合生态位。其计算公式为:

公式2 中:i,j=1,2,……,n;Mij 是综合生态位;Nij 则是每个变量要素的生态位;n 是因子的个数;j 为城市的个数。[5]

由于文化旅游资源维各项指标不存在“势”的变化,因此对其进行赋值,计分依据为:国家森林公园为10 分/处,4A 级以上旅游景区为9 分/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8 分/处,省级以上风景名胜区为7 分/处,省级以上生态旅游示范区为6 分/处,省级以上自然保护区为5 分/处,省级以上旅游特色小镇为4 分/处,四星以上乡村旅游区为3 分/处。根据赋值得分进行平均值和标准差的计算后的标准化数据为其生态位数值。

求出各数据的算数平均值(μ)和标准差(σ):

标准化处理:

其中,Xi 为原始数据,Xi’为标准化后的数据。

(二)旅游生态位测评指标体系的构建

区域旅游生态位由文化旅游资源品质、旅游市场地位、社会经济水平、生态环境质量等多因素共同决定。本研究根据旅游生态位理论,按照科学性、系统性、数据易取性、可比性的原则,结合相关学者对旅游生态位研究中所选取的指标,结合桂东南生态旅游圈18 个县(区)实际情况,构建了包括文化旅游资源维8 项指标(C1—C8)、旅游市场2 项指标(C9—C10)、社会经济维5 项指标(C11—C15)、环境质量维3 项指标(C16—C18)组成的评价指标体系[6],详见表2:

表2 桂东南生态旅游圈旅游生态位测评体系

三、旅游生态位评价分析

表3 桂东南生态旅游圈旅游生态位测评

按照旅游生态位测评指标体系,研究收集了2010—2019 年的相关数据,运用生态位态势模型,以2019 年各指标数据为“态”,以2010—2019 年的平均增长量为“势”,将每年平均增长量作为衡量尺度,即量纲转换系数为1,计算得出18 个县区各指标的生态位数值。运用加权平均法,计算得出各县区分维度生态位和综合生态位,详见表3。

(一)综合生态位

根据表3 分析,玉林市区、贺州市区、梧州市区、贵港市区的综合生态位分值较为明显高于其他县区,分别为玉林市区0.1060、贺州市区0.0879、梧州市区0.0832、贵港市区0.0749。这4 个中心城市在桂东南生态旅游圈的18 个县(区)中综合实力和辐射力相对较强,具有明显产业集聚带动作用。

(二)文化旅游资源维生态位

桂东南生态旅游圈森林生态资源基地丰厚、多元文化交融、旅游景观秀丽多姿。截至2019 年,桂东南生态旅游圈拥有省级以上风景名胜区5 处、省级以上自然保护区5 处、国家森林公园7 处、4A 级以上旅游景区36 处、省级以上旅游特色小镇9 处、四星以上乡村旅游区34 处;广西特色旅游名县5 处;省级以上生态旅游示范区4 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2 处。文化旅游资源维生态位贺州市区0.1174、玉林市区0.0995、桂平市0.0930 位居前三名。北流市、蒙山县、梧州市区、贵港市区、富川县、苍梧县、容县、昭平县的文化旅游资源具有竞争优势,但知名度和品牌效应不高,文化旅游资源维生态位处于中等;陆川县、岑溪市、钟山县、藤县、平南县、博白县、兴业县的文化旅游资源维生态位较低,文化旅游资源维生态位在桂东南生态旅游圈中处于劣势。

(三)旅游市场维生态位

由于中心城区产业实力雄厚、区域交通集散作用明显,玉林市区、贺州市区、贵港市区、梧州市区仍位于前列,旅游市场维生态位处于0.0890~0.1487 之间。除4 个中心城区外,桂平市、容县、昭平县、北流市的旅游市场维生态位与其他县区有一定差异,在桂东南生态旅游圈的18 个县(区)中排名分别为第5、6、7、8 名。近年来桂平市、容县、昭平县、北流市在广西推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和广西特色旅游名县“双创双促”工作过程中取得较好成绩,旅游市场发展潜力巨大。2019 年,桂平市旅游总收入达157.78 亿元,旅游接待人次1203 万人次;容县旅游总收入达147.14 亿元,旅游接待人次1302.47 万人次;昭平县旅游总收入达120.23 亿元,旅游接待人次936.97 万人次;北流市旅游总收入达132.3 亿元,旅游接待人次1024.5 万人次。在桂东南生态旅游圈旅游发展中占据优势地位。

(四)社会经济维生态位

根据表3 分析结果显示,玉林市区、梧州市区、贵港市区的社会经济维生态位在桂东南生态旅游圈的18 个县(区)中排名前三分别为玉林市区0.1236、梧州市区0.1108、贵港市区0.0956。其区域生产总值、人均GDP、第三产业增加值、社会消费零售总额、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等各项指标处于领先地位。

(五)环境质量维生态位

根据表3 分析结果显示,由于桂东南生态旅游圈区域内森林覆盖率较高,生态环境和空气质量较好,各县区环境质量维生态位分值差距较小,属于较为均衡化状态,处于0.0473~0.0624 之间。这说明桂东南生态旅游圈旅游业发展和生态环境处于良性互动发展阶段。

四、桂东南生态旅游圈空间格局构建

运用SPSS19.0 统计分析软件,采用聚类分析法,对各县区各维度生态位和综合生态位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详见图1。结合各县区旅游发展现状,本文提出以玉林市区、贺州市区、梧州市区、贵港市区4个中心城市为核心,加强各县区的合作发展,构建“点、轴、面”的具有岭南文化特色的旅游空间发展格局,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图1 桂东南生态旅游圈旅游生态位聚类分析

(一)一级核心区域:文旅融合,构建岭南文化生态旅游目的地

以玉林市区、贺州市区、梧州市区、贵港市区4 个中心城市为一级核心区域,结合现有的旅游形象、旅游开发程度、景区景点品质数量、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等情况,以不同特色的岭南文化为主题,进行旅游品牌的优化提升,重点打造四大岭南文化生态旅游目的地。梧州市区构建以苍梧(广信)文化、龙母文化、宝石文化、骑楼文化、商埠文化等为代表的梧州岭南文化休闲旅游目的地;玉林市区构建以瓷器文化、铜鼓文化、古建筑文化、玉商文化、侨乡文化、客家文化等为代表的玉林休闲商贸旅游目的地;贵港市区重点建设以太平天国文化、桂平西山宗教文化、布山文化、祈福文化等为代表的贵港历史宗教文化旅游目的地;贺州市区打造成为以长寿文化、客家文化、瑶族文化、古镇古村文化为代表的贺州世界长寿康养旅游目的地。在打造过程中,要注重生态与文化的协调发展,合理利用文化的差异性,深度融合,塑造岭南文化生态旅游产品品牌。

(二)二级节点区域:轴带串点,塑造三大主题精品旅游发展轴带

二级节点区域主要包括桂平市、北流市、容县、藤县、昭平县、蒙山县,其综合生态位处于第5—10名。通过西江水运、高铁、高速等交通串联,分别以西江风情文化、海陆丝绸之路文化、森林生态文化为主题,塑造三大主题精品旅游发展轴带。

一是桂东南西江风情旅游带。西江风情旅游带西起贵港桂平,东至梧州浔江流域沿线两岸区域。要加强西江文化区域整体保护,维护和培育文化生态,以建设西江国家公园、创建国家级生态文化保护区为目标,充分发挥西江黄金水道在生态、文化、经济上的三大优势,东连西拓,打造集沿江观光、文化体验、滨水度假、水岸休闲于一体“水上旅游门户”,重点开发西江游船、游艇游览、生态田园度假游、西江文化体验游等,沿线合理设置游船码头、旅游集散中心、自驾车营地、自行车驿站等服务设施。

二是桂东南海陆丝绸之路文化旅游带。桂东南海陆丝绸之路文化旅游带西起贵港覃塘区、桂平市、沿玉林市城区、北流市、容县,东至梧州藤县、苍梧县、岑溪市及梧州市城区,北至贺州市城区、至钟山县、昭平县、富川县。以“海上丝绸之路”“陆路丝绸之路”为发展理念,构建串联陆路丝绸之路“玉林市—北流市—容县—岑溪市—梧州市—苍梧县—贺州市—平桂区—钟山县、昭平县—富川县”;海上丝绸之路“桂平—梧州—苍梧—藤县—容县—北流—玉东—玉州—福绵—博白”。沿线生态观光路线重点开发沿途公路自驾游览、观光火车轨道游览、索道缆车游览、邮轮游、低空飞行游览等多元化游览服务产品,结合梧州船家文化、昭平的客家文化、贺州长寿养生文化、贵港布山文化、少数民族文化等文化旅游资源,沿线主打森林生态度假、文化生态、乡村休闲、生态养生旅游产品,加快建设桂东南海陆丝绸之路文化旅游带,打造桂东南生态旅游圈的旅游精品线路。

三是张海旅游高铁桂东南段生态旅游轴带。以“张海旅游高铁”为主干,结合玉林市、贵港市和贺州市的生态、乡村旅游资源,凭借旅游高铁独特旅游属性,沿线重点以生态田园、森林公园、森林城市、少数民族族文化、历史文化开发为主,结合五彩田园、太平天国、近代名人故居等景区景点,打造提升一批生态旅游示范区、森林小镇、森林人家、现代农业核心示范区、田园综合体、特色民宿、汽车旅游营地、康养基地等,形成独具桂东南特色的张海旅游高铁桂东南段生态旅游带。

(三)三级网络区域:环网拓展,辐射带动全域旅游发展

三级网络区域主要包括陆川县、岑溪市、富川县、平南县、博白县、钟山县、苍梧县、兴业县,其综合生态位处于第11—18 名。依托高铁高速和区域内新建旅游环道,将沿线旅游节点连接,辐射带动桂东南生态旅游圈全域旅游发展。

一是北部生态旅游环。依托桂东南梧柳高速公路,以区域联动为理念,拓展延伸至广东省、贵州省、桂林国际旅游胜地组成旅游项目大环道,沿线串珠式布局古镇名村重要节点,重点利用北部山水生态、森林生态、少数民族文化、历史文化、健康长寿资源,配置旅游要素、完善相关服务设施、导入相关业态,打造北部以森林生态、少数民族文化、历史文化为核心、长寿文化为重点的北部生态旅游环,发挥辐射带动作用,与广东、贵州形成联动,打造桂东南生态旅游圈旅游发展的强劲北环。

二是南部生态旅游环。依托张海高铁、南广高铁及区域内高速建设,从梧州—玉林—贵港沿线拓展延伸至广州、南宁、北海构建旅游项目的大环道,沿线串珠式布局重要景区节点,重点利用南部田园社区、山水森林生态、特色商贸产品、龙母宗教文化、岭南文化旅游资源,促进旅游业与工业、农业、商业、城镇化建设、美丽乡村建设的融合,打造南部以森林生态、龙母宗教文化、岭南文化为核心、南部生态旅游环业态,打造桂东南岭南风情生态旅游圈旅游发展的强劲南环。

猜你喜欢

贵港市贺州市梧州市
梧州市第八中学 勤奋创新 润心立德
梧州市第十五中学 三好学园 平安乐园 美丽花园
墨韵书香
墨韵书香
梧州市房价运行和减少金融杠杆的思考
长征
《贵港市志》审查验收会召开
——广西第二轮市县志全面完成审验任务
贺州:探讨学前教育“东融”新思路
贵港市在全区率先成立民办学校党委
人社局荣获全市2016年招商引资工作优秀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