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英雄观的时代之变

2021-05-21张漫子

新传奇 2021年19期
关键词:群像特工英雄

张漫子

站在建党百年这一重大历史节点,近日热映电影《悬崖之上》最动人心魄的,莫过于其对中国新英雄观的塑造。如今,时代呼唤更多人民英雄的“群像谱”和更多表征国人精神风貌的符号,传播英雄形象,凝聚民族共识。

20世纪30年代,4名曾在苏联接受特训的共产党特工组成任务小队,回国执行代号为“乌特拉”的秘密行动。由于叛徒的出卖,他们从跳伞降落的那一刻起,就置身于敌人预先布下的天罗地网。近日热映电影《悬崖之上》的故事由此开始。

影片并没有选择革命战争年代家喻户晓的历史英雄人物,而是将镜头对准了隐蔽战线上的无名英雄。站在建党百年这一重大历史节点,影片最动人心魄的,莫过于其对中国新英雄观的塑造。那么,中国英雄观都经历了哪些变化?

立足人民史观的“群像化”英雄

对于战争来说,情报就是“眼睛”和“耳朵”,是殊死较量的隐蔽战场。

在隐蔽战线上,华夏儿女英雄辈出:“寂静战场”上走出来的特工之王李克农、与魔鬼打交道的红色特工潘汉年、情报战线传奇人物钱壮飞、“一个人能顶几个师”的熊向晖、“摁住敌人脉搏”的红色特工沈安娜、截取日军偷袭珍珠港情报的战略情报专家阎宝航……

相较于新中国成立初期刻画的“革命英雄”“神性英雄”、20世纪七八十年代风靡一时的“武侠英雄”,《悬崖之上》立足人民史观,以群像化方式塑造了性格各异的共产党特工形象。

与近些年国产主流电影中的英雄塑造相比,《悬崖之上》的主角不是一位戰无不胜的超级英雄,而是一群有着血肉之躯、有着人之常情的凡者面孔,却依然能视死如归、舍生取义的群体英雄。影片虽未贯穿高密度的实战打斗,却更彰显中华民族古往今来的英雄品格——侠义、忠诚、不屈不挠。

“英雄”的赋魅与祛魅

在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丰富的艺术创作宝藏里,英雄的形象塑造贯穿始终。

《山海经》中,许多中华民族的英雄神话流传至今。明清时期的传奇和小说中也不乏英雄主义的文本。《三国演义》《封神演义》《水浒传》中的英雄人物身上具有的品格和精神一直鼓舞着华夏子孙。

历史推进到近现代的电影艺术。从中国第一部电影《定军山》把老黄忠的英雄气概刻进胶片,到新中国拍摄的《英雄儿女》《董存瑞》《英雄虎胆》《小兵张嘎》等影视作品中凸显的革命英雄的形象,以及香港武侠电影里的李小龙等功夫巨星塑造的侠胆英雄,人们对英雄的定义和注解伴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变化。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英雄的赋魅是多数影片的创作选择。20世纪50年代初确立了电影纪实风格的传统。这一时期银幕上出现的大多是以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为题材的革命影片,纪实性强,塑造出许多传奇英雄人物形象,如董存瑞、刘胡兰、张嘎、李玉梅等。

“为了新中国,前进!”银幕上,当董存瑞手举炸药包高呼时,观众看到的是一个如“神”一般高大、威猛、无畏,面对死亡毫无惧色的英雄形象,而人物性格的其他层面瞬时淹没在这种神性的光辉中。这体现了当时的英雄观:思想高尚、大智大勇、无私奉献、无所不能,总是在危急关头作出正确判断,果敢救民于水火之中,最终赢得斗争胜利。一部分英雄人物的形象脸谱化、浅表化,缺乏足够的世俗性和人伦常情。

上述“超人”英雄观在20世纪70年代后期有所改变。直至80年代,在电影中人性开始复归,英雄观出现变化。这一时期的影片以塑造“人”为前提来塑造英雄:英雄首先是人,其次才是英雄。例如,电影《小花》开创了以“人”的标准塑造英雄的先河,突出了赵永生、赵小花和何翠姑的兄妹亲情,阐释了“英雄并非不食人间烟火”。

进入90年代后期,传统的一元化英雄观逐渐瓦解,对于“什么是英雄”,不同人给出了不同答案。深埋在人性深处的善良使每一个普通人都有成为英雄的可能性。

英雄的形象,在新的历史时期体现在为人民服务的主题上。“草根英雄”就诞生在这五彩的绚丽中。《可可西里》《天狗》《落叶归根》等影片展现的就是生活在世俗欲望中的普通人不普通的事,他们因对自己理想的坚持和执著得到了认同和赞誉。

进入21世纪,人们不断重新反思历史,对曾经固化在人们意识中的英雄形象给予了新的注解。

影片《英雄》中,观众看到的是以“天下”为己任的义士不惜舍弃个人性命主动放弃刺杀秦王,促成秦始皇统一大业。这从一个全新的角度阐释了英雄的含义:为了天下一统和苍生幸福,放下私怨。以《集结号》为代表的战争片,则对过去的战争做了新的解读,对历史和英雄的关系做了再探讨。

在中国影视艺术不断向前的发展中,英雄形象从高高的神坛一步步回归到真实的生命,返璞于现实的人生。

时代呼唤人民英雄的“群像谱”

“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标记一个时代的,往往是人们的普遍信仰;定义一个民族的,往往是对民族特质的集体认同。影片里的英雄虽然是过去的历史英雄、革命英雄,但也是文化英雄、当代英雄。

历史迎来建党百年。百年来,从“五四精神”“抗日精神”“长征精神”到“抗美援朝精神”“红旗渠精神”“铁人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再到“抗洪精神”“航天精神”“抗疫精神”“脱贫攻坚精神”……无不说明,历史是人民的历史,英雄是人民的英雄。从人民史观出发,中国的英雄就是人民历史所凝结的民族精神的集中性人物化表达。未来,我们的影视作品理应重拾这些百年积淀的民族精神品格。

与缅怀英雄、崇敬英雄同样重要的,是将我国民族英雄身上彰显的爱国情怀、民族气节、集体主义英雄气概通过中国故事的讲述传播开来。时代呼唤更多人民英雄的“群像谱”和更多表征国人精神风貌的符号,传播英雄形象,凝聚民族共识。

(《半月谈》)

猜你喜欢

群像特工英雄
No.2合影与群像
英雄
我是特工
失误的特工
重走英雄路
柳词作品中的群象
绛红英雄谱
特工偷信
书桌上的小特工
“群像”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