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型种植支抗在口腔正畸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探讨

2021-05-19林远洪

医药前沿 2021年4期
关键词:下颌骨种植体牙齿

林远洪

(简阳市中医医院 四川 简阳 641400)

正畸治疗属于临床常见的口腔治疗方法,具体是指利用各项矫正装置对颜面骨、颌骨、牙齿、颌面神经肌肉进行调整,促使其恢复至健康解剖位置的治疗措施。支抗作为正畸治疗中的关键部分,是指在正畸治疗期间口腔为了对抗治疗力量形成的反作用力过程,支抗设计与控制作用是否良好将直接关系到口腔矫治的科学性与合理性[1]。近几年,随着我国医疗技术以及种植修复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种植体类型逐渐丰富起来,例如碳化玻璃钢、钴铬铂合金种植体等[2]。虽然可为口腔治疗提供一定支抗作用,但在施力方向、植入体积大小、临床愈合期等方面仍存在一定限制[3]。本文于2018 年6 月—2019 年6 月选取120 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主要探讨微型种植支抗在口腔正畸治疗中的应用效果,现做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 年6 月—2019 年6 月我院120 名患者,按照计算机编号的单双数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0 例。对 照 组 男37 例,女23 例,年 龄21 ~46 岁,平 均(32.60±8.96)岁。观察组男26 例,女34 例,年龄20 ~44 岁,平均(32.03±8.94)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正畸支抗,指导患者在口内佩戴Nance 弓,在两侧设置300g 大小的牵引力,叮嘱患者每天佩戴时间不低于8h,定期到院复诊,每月1 次,在患者复诊时,医师依据其牙齿实际移动情况调整力值,坚持佩戴6 个月。观察组在正畸治疗中以微型种植体为支抗,选用不锈钢微型种植体,规格为2.0 mm×10 mm。首先指导患者使用浓度为0.02%的氯己定漱口,取仰卧位,在口腔实施局部浸润麻醉,常规消毒操作区域,切开并适当剥离植入区域的黏膜,使用黄铜丝在口腔内需植入的牙齿部位做好标记,明确植入部位、范围、牙根的位置与形态,保证植入部位与其相邻范围的牙齿组织接近,之后由医护人员配合为患者植入微型种植体,种植体分别与上、下颌骨表面呈60°、30°,并在恰当时机注入浓度为0.9%氯化钠注射液,当温度降低后,使用特制的种植螺丝刀旋入种植体。确定完全植入种植体后,再次对患者牙尖部位进行X 线拍摄,确定支抗钉与邻牙牙根部的位置关系是否正常,术后指导患者服用抗生素,定期复诊,当明确与牙槽骨结合稳定后,使用链状橡皮圈对微型种植体的力度逐渐加重,定期更换橡皮圈,持续治疗6 个月。

1.3 观察指标

(1)治疗成功率。由该科室内的专业人员评估患者口腔正畸的治疗效果,分别从患者牙齿咬合度、颜色、形状、边界等方面进行评估,整体得分范围为0 ~100 分,得分越高,患者口腔正畸治疗效果越好。当患者牙齿评分≥70 分时则为成功;当患者牙齿评分<70 分时则为失败。(2)下颌骨与下颌牙相关治疗指标。使用X 线投影测量,包括尖牙间宽度、上中切牙倾角差(UI-SN)、上下中切牙夹角(UI-L1)、上下齿槽座角(ANB)、上齿槽座角(SNA)、下齿槽座角(SNB)、下中切牙与下颌平面角(L1-MP)、磨牙前移位情况,其中宽度角度中:增加记为正值,减少记为负值。(3)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本文考虑不良反应包括口腔炎症、口腔感染、口腔不适、软组织水肿等。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正态分布且方差齐的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 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用频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成功率比较

观察组治疗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成功率比较[n(%)]

2.2 两组患者下颌骨与下颌牙相关治疗指标比较

两组患者下颌骨与下颌牙相关治疗指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下颌骨与下颌牙相关治疗指标比较(± s)

表2 两组患者下颌骨与下颌牙相关治疗指标比较(± s)

指标 观察组(n=60) 对照组(n=60) t P尖牙间宽度 0.95±0.23 0.68±0.25 6.157 <0.001 UI-SN 98.82±5.14 121.40±5.22 23.875 <0.001 UI-L1 126.24±11.15 104.33±10.82 10.923 <0.001 ANB 3.24±0.21 5.37±0.78 20.425 <0.001 SNA 77.33±2.65 82.41±2.84 10.130 <0.001 SNB 78.11±3.42 75.36±3.39 4.424 <0.001 L1-MP 89.64±20.38 118.49±18.77 8.066 <0.001磨牙前位移 3.90±0.47 0.92±0.29 41.797 <0.001

2.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n(%)]

3.讨论

口腔正畸作为口腔科常规项目之一,近些年来受到医疗水平不断提高、人们服务观念逐渐转变等因素影响,通过口腔正畸治疗纠正牙列拥挤、牙咬合关系等问题的患者也不断增多,效果较为理想,能够恢复牙齿正常排列结构,改善口颌咀嚼功能,提升牙齿美观等。而确保口腔正畸治疗顺利进行的前提条件就在于支抗设计,稳定的、有效的支抗设计是口腔正畸治疗成功的基础,口腔正畸治疗传统方法的支抗设计多是通过口内牙周组织或者口外配置装置等方式实现[4]。既往临床在进行口腔正畸治疗时多采用口外弓、J 钩等金属装置,在压低磨牙与前牙时作为支抗使用,极易造成患者牙周组织损害,牙根吸收等不良反应,且舒适性差,加大其生理与心理负担,影响治疗效果,部分患者甚至发生意外伤害。因此,继续探索与研发正畸骨性治疗中支抗系统的相关工作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种植体支抗、手术方式也逐渐由传统的强支抗向微型种植体支抗过渡,以期在最大程度提高疗效的同时,满足患者舒适度需求。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提示在口腔正畸治疗中应用微型种植支抗钉能够明显加强正畸支抗,提高口腔治疗成功率,患者疾病得以改善。经分析:微型种植体主要由钛金属制成,其骨内部分呈现螺纹状,能够与骨组织形成机械性契合固定,不再需要额外的骨性结合,可立即完成加载。此外,其自身体积极小,种植体直径为1 ~2 mm、长度为10 mm,可依据患者实际口腔正畸需求更加灵活、恰当地在牙槽嵴及相邻牙根植入,几乎不存在植入限制,充分发挥其体积小的优势减少术中对于患者合作度的需求,也会由于其较小体积方便术者进行灵活操作,进而提高正畸成功率[5]。同时微型种植体能够承受强度较大的正畸力量,与天然牙相比,稳定性更好,方便医护人员精确控制矫治力度,减轻其工作压力,保障手术顺利进行,恢复口腔正常的功能状态。本文结果显示,观察组下颌骨与下颌牙相关治疗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提示在口腔正畸治疗中应用微型种植体支抗能够有效防止种植体移位。在对两组不良反应进行分析时发现,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多是由于微型种植体是通过种植体与骨之间产生机械嵌合力进行固定,而不是既往种植体依赖于与骨结合,在符合解剖原理的基础上保证良好的稳定性,有效避免植入体积过大影响植入部位附近的血管、神经等组织,对患者造成的创伤小,不会给患者带来特别严重的异样感,舒适度较好,且应用相对安全,直接有助于降低正畸治疗期间所产生的不良反应。

综上所述,在口腔正畸治疗中应用微型种植体支抗,效果良好,值得应用。

猜你喜欢

下颌骨种植体牙齿
翼突种植体植入术的研究进展
下颌管在下颌骨内解剖结构的锥形束CT测量
可怜的牙齿
如何保护牙齿?
微种植体与J钩内收上前牙后的切牙位置变化比较
短种植体在上颌后牙缺失区的应用分析
数字化技术在下颌骨重建中的应用与展望
爱护牙齿要注意的事
重建钛板修复下颌骨缺损术后32例失败的临床分析
钛钢板内固定术治疗下颌骨折的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