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薪火相传 守正创新

2021-05-18秦永福

上海工艺美术 2021年1期
关键词:珐琅手工艺编织

秦永福

The 8th Shanghai Arts and Crafts Roundtable Forum 2020 Special Session on Youth Innovation and Creativity has been held at Shanghai Design Art Museum since December 17, 2020. This event not only explores the potentials for innovation and creativity of arts and crafts in the hightech era, but also strives to blaze the development path of traditional handicrafts in the high-tech era.

2020(第八届)上海工艺美术圆桌论坛·青年创新创意专场于2020年12月17日在上海设计美术馆召开。基于新冠世肺炎疫情的防控要求,这次会议只邀请了20多位上海市工业美术设计协会、上海工艺美术学会的部分会员,以及上海大学美术学院、上海第二工业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上海应用技术大学艺术设计学院、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等数位教授。大家围绕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及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文创产业时的讲话精神,探索工艺美术在高科技时代的创新创意空间,思考传统手工艺在高科技时代的发展路径。

“少年强则国强”,任何国家、民族、组织、行业,都把培养青年人作为重点,工艺美术也是如此。曾多次青黄不接的传统手工艺,某些品种一度濒临失传,培养接班人尤为重要。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传统手工艺行业时多次指出要培养接班人,鼓励老艺人做好传、帮、带,做好了这点才能使传统手工艺得以保护、继承、发展。进入新时代的工艺美术,尤其传统手工艺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保护下,产业发展日趋向好。但是,面对高科技的发展运用,年青人的培养更为重要。

时代发展,代际兴替。青年创新创意专场,目的就是倾听年轻一代的工艺美术工作者对产业现状的分析认识,对高科技时代下工艺美术创新创意的构想,促进工艺美术,尤其传统手工艺的多元化发展。5位平均年龄36岁的主题演讲者,3位是来自产业一线的上海市工业美术设计协会会员和上海工艺美术学会会员;2位是艺术设计院校的硕士研究生。他们为大家分享了心得体会,并结合自己的案例,阐述对工艺美术的再思考及未来的发展趋向。宽泛视角的演讲受到大家认同,也引发大家对工艺美术创新创意的深度思考和讨论。

一、以“人”为本 守正创新

“创新”作为国策,“新发展”“创新经济”“数字经济”等新理念,驱动形成科技发展的新局面,重塑文化经济的新优势,以人民至上的新部署推动民生福祉的新提升。当文化创意产业成为城市经济发展的新空间,不仅给大工艺美术带来新发展,也给传统手工艺转型带来新思路,工艺美术坚持创新创意将为新常态。

高级工艺美术师高晓麟认为:以“人”为本,守正创新。这“人”是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文化自信的人;也是技术+人才培养的创新之人;还是在文化+科技新发展下过上美好生活的人。高晓麟还以刚荣获2020年“芭莎珠宝极品珠宝夜宴评比·年度杰出珠宝设计奖”的作品为例给大家分享了其设计构思和创作过程。

现在的人们理念有了巨大的转变,像“老大妈”砸钱买黄金首饰炫富,保值的人越来越少了,更多的人戴首饰是装饰和体现个性文化。获奖作品是用南洋金珠、18k黄金,亚克力等材料,成本不是很高,适宜大众消费。造型典雅,镶嵌精巧,也符合大众的审美,所以受到专家和广大消费者的好评,也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高晓麟深有体会地讲:设计师不同于艺术家。艺术家的创作在很大程度上是个人行为,而设计师的创作是社会行为。因之,设计师不仅要深入了解人们在生活中对工艺美术的需求,而且还应该对产品,从设计、制造到走向市场的过程有足够的了解。把消费者的需求放在第一位,其作品形成产品才会在日常生活中被大众所接受。

硕士生沈晨毅以自然博物馆陈列展示设计为例,分享以人为本,创新立意的体会。传统的展示陈列,展品越多面积越大,给观众造成了两个观展痛点:一是累,二是碎片化。为了解决这些痛点,他们在设计上充分利用AI技术,把展品与简介有机地组合,通过二维码扫码,就能在手机上获得详细介绍以及相关链接。这不仅优化了展示空间,也与观众达成互动;给他们留下完整美好的记忆。

随着AI技术越来越发达,产品设计制造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因此,对于设计师来讲,得要转变理念,以“人”为本,用“心”设计。此处的“心”不仅是精盖求精的“匠心”,还需要思考让消费者“心”满意足的感官体验,乃至精神享受。相信工艺美术因创新而引领潮流,人们生活因创新而绚丽、美好。

二、薪火相传 推陈出新

设计领域,鼓励创新,反对不断复制沿袭、重复成功的设计方案。因为重复造成审美疲劳,也造成设计者创新力的退化。就传统手工艺来讲,当下人才培养,除技法外,更重要的是创新精神的培养,鼓励他们在传承中推陈出新。

高级工艺美术师、企业总经理施君以自身的发展与作品,分享薪火相传、推陈出新的体会。施君不仅是赴英国留学的“海归派”,还是子承父业的“艺二代”。他给大家讲了一个故事:当他想制造珐琅家具时,很多专家、朋友认为不可能,但其父親(上海工艺美术大师施森彬)却支持他,不仅搞来许多资料,还帮他出谋划策,最后成功了;其中一把珐琅座椅作为英国伊丽莎白女王的御座,收藏于白金汉宫。从此他坚定创新信念,又把珐琅工艺运用到室内装潢上,例如上海中心中的“观复博物馆”珐琅地坪就是他设计制作。名气响了、业务多了,成立了自己的公司,接了不少中外商订单。同时,进行工艺革新,突破掐丝珐琅的工序,珐琅工艺与漆器工艺、雕塑相融汇,创作了《山海经·神兽》系列雕塑等。施君感慨地说:由于父亲不断鼓励和无条件地支持他创新,他才能不断推陈出新,不仅拓展了珐琅工艺的生存空间,也取得经济效益。

上海市工业美术设计协会会员、企业副总经理马敏,以其团队推广普及手工编织技艺(市级非遗保护项目)的体会,阐述传承必须与时俱进,推陈出新。手工编织在过去,90%的女性都会,是挣钱养家的手艺。新中国成立之后,绒线是计划商品,穿毛衣是一种奢侈。改革开放后,绒线放开供应,穿手编毛衣成为时尚。现在,人们更喜欢穿着轻盈、保暖、舒适,美观的精梳针织毛衣。手工编织毛衣成了老一代人的怀旧记忆和消磨时光的工具。为了普及手工编织,他们组织“手工编织进校园(大、中、小学)”活动,还与妇联、社会文化学校联手举办“手工编织进社区”活动。为了提高大家兴趣,他们设计了编织抱枕、杯套,手机吊件等课目。新冠肺炎疫情高发时,他们又开通网络直播来推广。针对白领青年女性的特性,推出手编+半自动针织机的编织方式,让手编工艺有更多的可能性。就目前状况来讲,手工编织还停留在织毛衣上已难以融入当下人们的生活了,唯用手工编织装饰工艺品来满足人们的文化需求和送礼需求,只有绒线形状多样生产,方能促使手编传承。

三、跨界融汇,转型求新

跨界,近几年成为各行各业寻求创新转型的一种途径。当下工艺美术在创意产业的发展带动下也有跨界行动,但是步履蹒跚。手工艺产业长期以来受传统的陈习旧俗的影响,对AI技术的运用更是踌躇傍徨。

硕士研究生汪付成,以其研究的“玻璃艺术的设计服务”课题为例,分析工艺美术产业现状,提出解决设想。玻璃艺术运动,在国际上方兴未艾。原本由艺术家来搞的工艺美术创作,现有设计师加入;尤其利用AI技术与玻璃工艺相结合,使玻璃艺术和玻璃工艺品有了更多的可能性。

就产业角度来讲,以往相对独立的设计、生产、销售,还能在AI背景下通过参数化的数字进行整合。目前许多产业没有去运用,首先对AI技术了解不够,再则不可能大投资金养设计。那么我们建立AI设计平台,通过设计外包,让设计师的创意设计,交给工人去制作完成。工艺美术企业或个人工作室按上述设想,工艺+科技的跨界融汇,不仅使产业升级,也使产品换代。互惠互利,也符合“数字经济”的发展。

硕士研究生沈晨毅也以“故宫”文创产品为例,提出工艺美术不求跨界,至少要搭乘“网红”“黑科技”的快车,加速转型求新,为大众提供具有极致感官体验的工艺品。

上海市工业美术设计协会理事长张京羊,副理事长孙佩,董春欣,上海工艺美术学会副会长周南等领导和专家,对5位青年的演讲给予肯定和好评。同时,也谈了感想和对青年人的期望。

以前,上海工艺美术创作大型玉雕《万水千山》、木雕《国际歌》、绒绣《秋收起义》等红色题材的作品,精彩绝伦,享誉全国。可现在差强人意,不知是水平不行,还是意识不强。工艺美术既然有市场经济和意识形态的双重性,那就应该创作出讴歌伟人和英雄的红色题材和赞美社会主义美好生活的现实主义作品。

新冠肺炎疫情后,人们的生活理念和方式有了转变,“慢生活”方式被大家接受,“宅寂”审美也逐渐在日常生活中流行,工艺美术也要随潮而为。

现在的大工藝美术范畴,包括了园林、服装、包装、数码等设计,这些产业给跨界很大的空间,何况与其他艺术,工业设计、高科技的跨界融汇。因此,要敢于突破,勇于创新。希望年轻一代工艺美术者,不迷信,不自满;多观展,多学习其他艺术,积淀知识。不负韶华,薪火相传,以人为本,守正创新,为工艺美术的美好明天砥砺前行。

猜你喜欢

珐琅手工艺编织
体验编织的乐趣
传统手工艺与博物馆
一针一线编织爱
度假吧!带上你的编织鞋包
举办国匠荣耀·手工艺创新盛会
世界工艺文化之旅
失传200多年宫廷珐琅彩技艺将复活 需要167道工序
《留住手艺》
珐琅器之画珐琅
从一件珐琅炉谈明万历朝掐丝珐琅工艺及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