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家住在北川河畔

2021-05-18逯敬霞

雪莲 2021年4期
关键词:北川村民

确切地说我是九十年代初期嫁到北川河畔的,那时的北川河汹涌澎湃,雨季水位使劲上涨,滚滚浑浊的河水裹着沙土泥草,卷着死猪死鸡,夹着破衣烂衫,推着上游低洼塔口村民简陋寒舍的门扇、和面的案板、牲口驾车的围脖、筛选麦子的簸箕、盛装洋芋的竹篮等农具及生活用品,翻着波浪,打着漩涡,怒吼着向东冲向小峡口。等连续几天的河水漫延退去,河东的村民们踩着泥水来到河边的地头,老农古铜色的脸庞嘬成了泥巴疙瘩,黑乎乎的河水带着泥沙不仅淹没了低洼处的农田,更让人伤感的是挨着河边的田地变窄了,靠西的一半儿田地被大水漫灌冲走。头发花白的大叔迈开沉甸甸的左右腿,从东步(量)到西,回头从西又步(量)到东,少了,少了。每年雨季,北川河水强行切割下游河东村民良田是家常便饭。河床扩大了,田地缩小了,乡亲们摇摇头,也只能是望洋兴叹罢了。临近河边的田地大多是沼泽湿地,春季地面土壤二十公分以下是冻土层,刚刚解冻的地面渗水,无法按时令播种,等到地下土层全部解冻水位下降时又泛碱板结。湿地雨季的麦田像南方的水稻田,枯竭的麦叶在沼泽里挣扎。郊区的农民是地稀人稠,辛辛苦苦一年下来,收不了多少粮食,加上因交通不便,没有额外收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村民的日子依旧过得朝不保夕,捉襟见肘。一些居住在河道两边,没有技术特长的村民以挖沙子卖沙子为主要经济来源贴补家用,那时的河滩沙地无人管理,村民们用铁锨、钢钎、锄头撒网式把个河滩翻腾个底朝天,河床被挖得面目全非,原始绿色植被遭到严重破坏,三步一坑水,五步一堆石子,坑坑洼洼,千疮百孔。

冬天农闲季节,在距市区路途不远却有点偏僻闭塞的村庄,为迎接春节的到来而增添过年的喜庆,眉户戏是双苏堡村唯一的文化娱乐活动。因老人们说庄子上過年庄园棋社只允许唱眉户戏,来年一定风调雨顺,社火耍不得,耍了社火来年庄稼要遭白雨(冰雹)。所以自古以来这个村庄从来不耍社火也不接社火,只唱眉户戏。村子里爱好文艺,吹拉弹唱的人才比比皆是,自发组成戏班子,有父子合唱的,也有祖孙三代同堂扮演不同角色的,还有夫妻同台演出的呢。村委会没有广场,庙院就是露天广场,没有经费,村民们自发炒菜,送油饼、馓子、花卷给唱眉户戏的演员们当午饭。那年月没有手机没有其他的娱乐活动,正月里孩子们在庙院的塘土浮土里追逐打闹,大人们带着来拜年的亲戚路眷看眉户戏是全村人过年最喜庆的日子。

“双苏堡、郭家塔、九家湾,(阴天下雨)红胶泥把腿拔断”。下雨天出门,黏黏的红泥牢牢地粘着鞋子,愈使劲陷得愈深,以至于最后脚拔出了,鞋子还陷在泥窝里呢。这是九十年代北川河河东坐北面西辖属城北区几个村落的交通现状。雨后的红土路面经过汽车拖拉机的碾压,留下的车辙是一条条歪歪扭扭足有一尺深的积水槽,自行车是无法行走。打工农民只能盼着雨停天晴,等待沟沟坎坎的路面再次经过汽车拖拉机碾压平整,才能勉强骑着自行车颠簸着出去打工。早晚一个来回,自行车侥幸没有扎胎也免不了断辅条掉链子之类的毛病。这里行政规划是西宁市郊区,河东三村却没有通公交车,这里说是纯粹的农业区,却享受不到州县农民的扶农优惠,一个关键问题“交通不便”,让这里的村民蜷缩在城市与大山及河道的夹缝中。经济匮乏、文化落后是这里的主旋律。

于2012年10月份开工建设的西宁市第五污水处理厂位于城北区二十里铺镇双苏堡村,北川河东岸,湿地公园东侧,用地面积约五十四亩,2016年正式投入运行,建设规模为日处理城市生活污水三万吨,出水水质达到国家《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中的一级A排放标准。该污水处理厂主要负责收集处理西宁北川地区乡、镇、企业、居民区所排的生活污水,具体涵盖长宁镇、黄家寨镇、北川微小创业园区、青海大学城等。该污水处理厂的建成污水经过处理以后极大地改善了周围水体环境,对治理水污染,改善北川河水域环境、保护湟水河(西宁段)流域水质和生态平衡,提高西宁城市环境质量起到了重要作用。

河水治理后清澈的北川河浩浩荡荡,滚滚向东。近几年家门口的北川河湿地公园的建成,相应的有偿征收了北川河畔村民的一部分湿地农田,对北区发展来说是惠及民生的一项大工程。以前东西相互走动没有桥梁,原朝阳电厂窄窄的拦河坝,当地人叫滚楞坝,是河东村民过河到镇政府、镇卫生院、银行、供销社出去办事的唯一途径。夏季水位上涨,仅仅一米宽的坝面天天有水漫过,上下班的过往行人早晚都得脱下鞋子挽起裤腿提鞋赤脚过河,光脚板小心翼翼地躲着垂直穿插在大坝混凝土里面只露出坝面一公分高的钢筋头,踩着因长期沉淀黏糊糊滑溜溜的淤泥苔藓,背孩子携老人到镇卫生院看个头疼脑热抑或年头节暇买个针头线脑之类的,趟水一天走几个来回是司空见惯的事,水位高过一尺是万万不能过的。期间不慎落水发生意外也是常有的事。

过去的穷乡避壤,今天村洁路畅,曾经的泥土路依次经过初期的铺沙改造,几年后的混凝土硬化,到现在六米宽的主干道铺上柏油后在市政环卫工人的守护下干净、整洁地由南向北伸展,过往车辆川流不息,路边的绿化带上面格桑花争奇斗艳,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以朝阳绿岛公园为起点的绿道途经魏家庄、九家湾、郭家塔、双苏堡四村后直达湿地公园东入口处。清晨,老人们在山清水秀的湿地公园伸胳膊踢腿打太极拳,傍晚的村文化广场乡亲们在烨烨灯光下翩翩起舞。混凝土全覆盖当年粗粝的泥巴巷道,平整的硬化路弯弯曲曲向着拐角处的每一户大门延伸。钢筋混凝土取代了柳木的椽子胡墼(土坯)的墙。多户村民家里安装了土暖器取暖,电褥子搁置了久违的炕烟味,冬天的卧室里热热火火,晚上再也不用担心早上起床冷,穿着衣裳囫囵睡觉。家家户户用电灶做饭。方便洁净的厕所革命从初期动员村民拆除旱厕到新修水厕,从开挖、安装、掩埋下水管道到疏通挨家挨户的下水道入手,农村水厕的普及从源头彻彻底底灭杀了夏天恼人的苍蝇蚊虫。卫生清洁、美观村容的同时杜绝了一些季节性疾病的传播。

随着路面状况的改善,西宁公交公司为落后于城市发展步伐的河东四村开通了全西宁最短的公交线路,全程只有五站,距离也只有五公里,距离城北繁华市区也是五公里。这趟车的路线平时很少堵车,全程只需要二十来分钟。虽然公交车的班次数和市区的交通没法比较,但上学上班比原来方便很多,相信一切都在发展,经过各方面的努力,以后会有所改善的,这都有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吧。现在的乡亲们不再全家人都趴在家里捯饬那一亩三分地的庄稼了,年轻的男女村民都出去打工,如今种地都是机械化,浇水有政府投资修建的电灌站,水泵开闸,水就在地头。再也用不着浇三分地必须每户一人到上游近邻的四五个村庄连天连夜守沟守水了。比起以前的人工收割打碾,现在的农耕轻松的好似农民的一种身心娱乐健身运动一般。

日新月异,一切都在发展。自从有了西宁智能公交,我和家人都是在公交车距离家门口车站还有两站路程时出门,既节约了等车时间,又在冬天免去了挨冻的滋味。有次下午回市区等公交车时,九十多岁的大伯说公交车将哈(刚下去),我说后车也快到了,话罢老远就看见公交车拐过弯在向着我们的方向开来,大伯笑着夸我是“千里眼”,我举手晃晃手机,快速跳上公交车。

以前村庄东面的红土北山坡陡路险,老几辈子就那么自南向北光秃秃地横卧。冬春两季,黄沙满天,盛夏雷雨季节不是山体滑坡,就是泥石流掩埋庄稼。

如今西宁市的南北山经过绿化治理后,我村顿改昔日的容颜,成了隐蔽在城市角落里的世外桃源,村后的山坡绿野蔓延,灌木葱茏,杏树结果,杨树挺拔,油松、柏树四季苍翠,席芨草在微风里摇曳。平整的混凝土路蜿蜒在绿树掩映下盘旋,直抵互助县蔡家堡乡杨家湾村垭豁入口处。青山环绕的自然村落,依山傍水,天空高远,抬頭缓缓流动的是蓝天白云,耳边鸟雀啁啾,慢跑扑面而来呼吸的是湿润清新的空气。放眼望去,一湾湾紫色、粉色、白色的洋芋花儿葳蕤开放,金黄的油菜花儿早已收敛,菜籽角儿已经饱满,大片蓝幽幽的麦穗在和煦的微风里摇曳。

二三白鸽闲庭信步,三五灰鸽从后院的南窗扑棱棱落在前院的北窗。五六老人坐着马扎,背靠自建的三层小楼,悠闲地晒着太阳,拉着家常。身穿粉红色公主裙的小朋友骑着扭扭车,围着老人们转着圈儿,老奶奶更是憨态可鞠,擎着手机开着小视频和儿女聊着天呢。

中午,村委会爱老幸福大院的食堂里,六十岁以上的老人精神矍铄,谈笑风生,热气腾腾的可口饭菜是政府补贴老人们每天的免费午餐。这不仅解决了白天留守在家的耄耋老人及十二岁以下小学生中午的吃饭难题,更解决了年轻人外出打工的后顾之忧。

自古农民靠土里刨食咬牙活着,人老了更加麻烦。九十年代初期,我们村里七十多岁的孤寡老人收到政府补贴的救济面粉,颤巍巍的没办法自己在破烂不堪的厨房大铁锅里做饭吃,再说拿着政府补贴的生活费村里也没有一个饭馆可以去吃饭,只好隔三差五进一次西宁城寻吃食,那时候叫“舔碟碟”,就是站在饭馆门口等食客吃完饭出门,再进饭馆专门吃别人吃剩的饭菜,这家吃不到找下一家,一家一家的走,一家一家的找,期间被老板及食客撵出来是常有的事,饥一顿饱一顿,运气好的时候,当天吃饱再打包带回家第二天继续吃,带回来的饭馊了酸了还是继续吃。一次巷道里有老太太见那老头又踉踉跄跄提着别人吃剩的饭菜回家时对旁边的老奶奶说:“现在的娃娃们嫌这个不干净,那个有传染病。你看这老阿爷孽障着天天吃人家吃罢的剩饭,也啥病阿没得呗。”明媚的阳光下,说这话题有点沉重,但这是烙印在我灵魂深处亲眼目睹的真实岁月。

嫁到北川河畔三十年,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步伐,迄今我感受最深的乡村振兴巨变是:河道规划后的综合治理,道路交通的建设升级、人居环境的显著改善、文化教育设施设备的健全。政通人和,农民安居乐业在奔向小康的路上有尊严地体体面面生活着。

如今北川河东多数农民的家园里各种品牌的轿车取代了自行车;清一色的砖混三层楼房鳞次栉比彻底取代了原始土庄廓、土坯房;平展的柏油路全权取代了红泥土路。现在我们的村庄西临北川河湿地公园,宁大高速、兰新高铁横穿而过,东靠逶迤的北山。天空湛蓝,空气中馥郁着一股丁香扑鼻而来的馨香。坚持养奶牛三十年的雷表叔家的花母牛静卧在庄廓外的丁香树下慢悠悠地反刍,身后的枣骝马半蹲着身姿,立起前蹄引颈眺望,养精蓄锐是希冀迎着好年景踏上新征程。

【作者简介】逯敬霞,藏族,1969年6月生,青海湟中人,青海省作家协会会员。

猜你喜欢

北川村民
定点帮扶让村民过上美好生活
油站建起来,村民富起来
脚下有泥土 心中有村民
张存海:带领村民过上好日子
2020中国·北川禹羌国际雕塑大赛启动仪式在北川举行
能人选出来 村民富起来
北川的味道(四题)
蒋虚村村民为何没有获益感
西宁市北川河综合治理工程设计探索
北川让梦想飞得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