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制造企业人才培训体系优化探析

2021-05-18邓晓姗

探索科学(学术版) 2021年3期
关键词:评估优化人才

胡 兰 邓晓姗

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 湖南 株洲412000

企业创新的源泉为人才的持续培养,因此构建完善的人才培养机制尤为重要。任何企业都应构建完备的人才培养体系,并不断地持续优化提升。企业把高学历、高素质人才引进来,为提供人才再教育环境,持续提升员工竞争能力。如何建立合理、完善的培训体系,做好人才培训的持续优化,是本次探讨的主要课题。

一、企业人才培养持续优化必要性分析

1、国内外政策环境分析

(1)国际国内发展驱动人才发展。经济的全球化,加速劳动、技术、资本、资源在国际间流动,劳动既是所有要素中的核心要素,同时协同其他要素一起在国际市场中有效流动中,以资源达到最优配置,并提升资源利用效率。不管内部驱动还是国际发展需要,都与国际环境不可分割、相互依存,存在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中国离不开世界,世界也离不开中国。随着中国的工业制造化提升,国际社会对中国制造依赖程度也越来越高,中国制造走向国际化应时代所需,高端制造业的技术技能创新人才、国际化人才培养越来越重要。

(2)国内环境支持。2020年11月《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 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提出了人才培养规划目标:“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方针,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造就更多国际一流的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青年科技人才后备军。健全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加强创新型、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实施知识更新工程、技能提升行动,壮大高水平工程师和高技能人才队伍。”“实行更加开放的人才政策,构筑集聚国内外优秀人才的科研创新高地。”“加大人力资本投入,增强职业技术教育适应性,深化职普融通、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探索中国特色学徒制,大力培养技术技能人才。”

人口红利向人才红利转变。随人口增长速度放缓、劳动年龄人口总量减少等因素,人口红利正逐渐减弱,但人口文化素质和健康水平提升带来的“人才红利”,将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社会进步。

2、企业发展分析。企业发展生命周期中,人是最关键的核心要素,人的发展是企业发展的基础。企业在发展的不同阶段,对员工有着不同的要求。通过教育培训调整员工知识结构、任职特征,提升员工职业素养、技能水平,满足企业现在或未来的发展需求。

3、员工职业发展分析。员工职业发展是员工个人发展的基本诉求。不但企业对员工职业发展进行规划,同时员工本身也对自己的职业发展进行规划。根据马斯诺需要层次理论,员工的需求从低到高分为五个层次,为满足和实现这些需要,员工会对自身的发展进行规划,通过各种努力和手段,借助各种资源,逐步实现目标。企业人才培养优化是推动企业和满足员工向前向好发展的一种高效方式。

二、企业培训体系优化应遵循的原则

1、符合性原则。人才培训必须符合企业中长期发展战略,培训目标优化必须符合企业发展经营目标。

2、系统性原则。培训计划、方案制定、流程管控、资源配套、效果评估等优化内容必须系统完备,各个环节有机衔接、稳步推进。

3、创新性原则。企业人才培训各方面须有创新性。培训课程、培训内容、培训形式、培训媒介、培训师资、培训形式、评估手段等不能固步自封、长期不变,应伴随企业发展需要、新知识更新、新技术革新,不断优化创新。

4、效益性原则。培训是企业重要的人力资本投资,因此会更注重投资回报率。企业人才培训会侧重投资回报率高、收效高的培训项目。

5、开放性原则。企业人才培训应具有全球视野,更具开放性、包容性。企业产品存在“引进来”,也存在“走出去”;商品存在全球流动,全球买、全球卖。企业人才培训不应该受地域影响,更应具有开放性。培训对象多样化,更加跨文化、跨种族、跨国境;培训课程和内容更加广泛、丰富,跨领域、跨学科、跨专业;培训形式和手段更加科学多样,传统与现代教学模式并存,培训技术和设备更加人性智能,现实与虚拟教学相得益彰。

三、培训体系的优化措施

伴随不同历史时代发展特征,企业建构相应的企业管理体系,并且不断的改革创新。但内外部环境的不断变化,不确定因素影响,企业管理革新不断。为适应企业全球化发展的新时代,我们的培训体系也应不断提质增效。

1、培训战略方面考虑。培训应该建立自己的战略规划,不应仅仅局限于战术和执行层面,战略规划考虑具有全球观、未来观、全局观。用发展的观点规划人才,知道企业未来需要什么人才。未来的人才首先具有的特质是要有全球视野,人才类型具有多样性和更迭性。这样我们的培训战略规划会更加高瞻远瞩。

2、培训制度设计合法合规,符合人文环境。经验管理一定程度上促进企业发展,但其特有局限性会遏制企业更高发展,必将促使企业推陈出新。企业的发展如要摆脱“人治”管理的弊端,就应建章立制,构建自己的制度体系,以“法制”方式治理,并对企业不同发展阶段进行制度的不断革新。在全球化的今天,培训制度优化应考虑“四个符合”:符合国际和国际组织的宗旨、原则、规则;符合所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宗教、思维习惯;符合所在国和所属地的法律、法规、政策;符合企业发展战略和定位。

3、培训定制化需求。培训需求应“按需定制”、“个性化定制”。用互联网技术、多媒体技术进行培训需求调研,用科学测评方法对培训需求进行分析。考虑“按需定制”、“个性化定制”,消除通用性培训死角,保障培训全方位、立体化、多样化,做到培训全覆盖。消除企业竞争力和员工能力短板,满足组织需要、岗位需要、员工需要。

4、培训目标双结合。结合从上而下和从下而上双通道建立培训目标体系。根据企业发展规划、不同岗位特征、任职资格要求,深入研究员工职业规划和晋升通道,按照员工特质、能力、学历、年龄,制定企业和员工中长期培训目标。培训目标涵盖基础能力、职业素养、职业知识技能、职业资格、专业技术资格、继续教育学历、核心或专家人才、职位晋升等方面。

5、培训项目全面实效。培训项目是整个培训体系的核心部分,从培训项目设计到实施过程中,首先必须满足培训需求,其次重点关注项目的科学性、可行性、实效性和可操作性。将职业道德、职业规范、工匠精神、质量意识、法律意识和相关法律法规、安全环保和健康卫生等内容贯穿培训项目,加大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培训力度。

⑴培训课程丰富多样,取长补短。培训课程和内容优化方面,做到“分门别类、因材施教”。在了解培训需求、明确培训目标的基础上,设计基于问题、短板、能力培训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形成操作性、执行性较强的企业岗位标准化体系和操作规程,正确引导向符合企业发展的员工职业方向,促进企业竞争力和员工能力双效提升。

6、培训资源有效投入。培训师资优化。企业的培训师资主要来自内部兼职培训师资和外聘师资,建立培训师资队伍人才库、培训师资培训体系。传统的培训师资主要以内部师资为主,同时按需引入外部培训师资。内部培训侧重生产制造相关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等实战能力培训。外部培训侧重最新法律政策标准、最新新技术新工艺、最新管理理念模式、最新市场行业动态、商务礼仪、国际贸易法律规则、国际文化等。

培训设备设施优化。建立教育培训投入增长机制,加大培训设备设施基础投入,及时更新和维护硬件软件,加快培训资源优化整合,形成先进网络多媒体/AR教学教室、实训基地、现场终端操作等设备智能物联网。

7、培训评估方式完善。培训效果评估分为四级评估,在已有的反应评估和学习评估的基础上,优化评估工具、评估指标、评估方法、评估标准等核心评估要素,将培训评估提升至行为评估和结果评估。完善人才职业资格评价、职业技能等级认定、专项职业能力考核等多元评价方式。通过优化评估体系,使培训效果真实、全面、立体的体现出来,准确反应整个培训过程中的不足,经过改善整顿有效促进提升。

8、培训全程激励。培训激励贯穿整个培训过程。训前应调动培训人员的主动性、积极性,让培训学员产生浓厚的兴趣,对培训做出理性的判断,知道我为什么参加培训,我目标是什么,怎么达到的培训目标。培训过程中加强正激励和负激励,正确引导学员学习兴趣,激发学员潜力,学要所得、要所获。培训结束,兴趣不减,并有效将知识、技能转化为生产力,培训效果能充分体现。

9、培训数据能源开发。现今进入大数据时代,数据能源开发是一项重要的课题。经过长期积累已经建立庞大的培训基础数据库,但受技术条件的制约,培训数据集成、分析停留在浅层阶段,培训数据深度开发、数据应用程度不高。伴随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这一问题不久会得到解决,培训数据分析、研判、应用水平将会卓效提高,促推培训效能发生质的飞跃。

于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当面临危机、困难、挑战时,要科学分析形势、把握发展趋势,坚持用全面、辩证、长远眼光面对困境,求新求变,练好“内功”,临危不惧应对危与变。员工培训是企业发展基础,闭关修炼、墨守陈规、不求思变,是不能促进企业的进步。只有不断改创新,持续优化管理体系,以创新驱动发展,才能游刃有余的面对各种危机和变局,才能于危机中发现新机遇,于变局中开辟新局面。

猜你喜欢

评估优化人才
人才云
超限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与优化思考
不同评估方法在T2DM心血管病风险评估中的应用
民用建筑防烟排烟设计优化探讨
关于优化消防安全告知承诺的一些思考
第四代评估理论对我国学科评估的启示
一道优化题的几何解法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