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味麻杏石甘汤联合头孢曲松治疗支气管肺炎患儿的临床疗效观察

2021-05-18王维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1年4期
关键词:甘汤麻杏石计数

王维

(河南省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儿科 南阳473012)

支气管肺炎作为儿童常见疾病,对儿童的生长发育有一定负面影响。 该病一般发生于冬、春季及季节交替时,具有起病急、进展快的特点,由于肺炎与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类似,极易被家长忽视[1]。 临床对于支气管肺炎的治疗一般采用广谱抗生素进行抗菌消炎,如头孢曲松钠等,有必要时还会使用布地奈德等混悬剂[2]。 但近年来受到耐药性等因素的影响,单纯应用西药进行治疗,疗效难以达到满意的程度。 麻杏石甘汤的组方简单,主要由麻黄、杏仁、甘草、石膏等组成,本研究依据中医随症加减的理念,为探讨更为理想的治疗用药方案,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予以患儿加味麻杏石甘汤治疗,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收治的支气管肺炎患儿82 例,病例收治时间为2018 年7 月~2019 年7 月,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 例。对照组男22 例, 女19 例; 年龄3~12 岁, 平均(7.95±2.18)岁;病程3~7 d,平均(5.12±1.76)d。观察组男23 例,女18 例;年龄3~12 岁,平均(7.84±2.16)岁;病程3~7 d,平均(5.06±1.66)d。 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均衡可比(P>0.05)。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 纳入标准:(1)符合《诸福棠实用儿科学》[3]中支气管肺炎相关诊断;(2)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4]中“咳嗽”等的诊断,证型为肺虚咳嗽,表征为身热不解、咳嗽有痰、胸腹满闷等,舌苔薄或黄,脉滑而数;(3)具有较好的治疗依从性。排除标准:(1)合并血液系统疾病、免疫性疾病;(2)治疗期间失联或退出治疗;(3)合并全身感染、呼吸衰竭等严重症状;(4)头孢曲松钠过敏,或激素、中药不耐受。

1.2 治疗方法

1.2.1 对照组 接受常规方案治疗,予以患儿补液、纠正电解质、止咳、退热等基础治疗,同时使用头孢曲松钠(国药准字H10983036)抗感染治疗,剂量50mg/(kg·d)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100 ml 混匀后静脉滴注,每日1 次。病情严重患儿增加布地奈德混悬剂(注册证号H20140475)吸入治疗。 持续给药7 d后观察疗效。

1.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加味麻杏石甘汤治疗,组方:麻黄3 g、生石膏10 g、杏仁5 g、生甘草3 g、浙贝母8 g、鱼腥草10 g、前胡10 g。 随症加减,痰多者加清半夏6 g、天竺黄9 g;大便干结者加瓜蒌10 g;咳嗽剧烈者甘草加至15 g;喘息者加白果8 g、地龙5 g。每日1 剂,常规水煎服,取汁200~300 ml,早晚温服。 治疗7 d 后观察疗效。

1.3 观察指标 (1)依据《咳嗽中医诊疗专家共识》(2011 版)[5]制定的患儿中医证候评分,包括咳嗽喘息、呕吐痰涎、发热口渴、胸腹满闷,采用4 级评分法,将症状分为无、轻度、中度、重度4 级,分别对应0、2、4、6 分。(2)对比两组患儿的治疗疗效,疗效判定依据患儿的中医证候积分变化而定,其中显效:患儿中医证候积分相较于治疗前下降70%及以上;有效: 患儿中医证候积分相较于治疗前下降30%~69%;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 治疗总有效=显效+有效。(3)观察患儿实验室指标变化,包括指标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C-反应蛋白水平,前两种指标以贝克曼库尔特细胞计数仪检测, 后者以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用贝克曼库尔特AU5800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22.0 对数据资料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用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中医证候积分对比 两组患儿治疗前中医证候积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较治疗前降低, 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中医证候积分对比(分,±s)

表1 两组患儿中医证候积分对比(分,±s)

胸腹满闷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对照组组别 n 咳嗽喘息治疗前 治疗后呕吐痰涎治疗前 治疗后发热口渴治疗前 治疗后41 41 t P 5.23±0.62 5.31±0.65 0.570 0.570 1.15±0.26 2.74±0.45 19.590 0.000 4.20±0.62 4.15±0.59 0.374 0.709 0.75±0.14 1.42±0.25 14.973 0.000 5.12±0.65 5.06±0.66 0.415 0.679 0.45±0.06 0.84±0.14 16.395 0.000 4.14±0.61 4.20±0.62 0.442 0.660 0.48±0.08 0.76±0.11 13.182 0.000

2.2 两组患儿实验室指标对比 两组患儿治疗前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C-反应蛋白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治疗后白细胞计数、 中性粒细胞、C-反应蛋白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实验室指标对比(±s)

表2 两组患儿实验室指标对比(±s)

C-反应蛋白(mg/L)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对照组组别 n 白细胞计数(×109/L)治疗前 治疗后中性粒细胞(%)治疗前 治疗后41 41 t P 14.25±2.41 13.79±2.36 0.873 0.385 8.25±1.15 11.20±1.26 11.073 0.000 59.52±5.47 58.69±5.48 0.686 0.495 48.32±5.79 53.18±5.47 3.907 0.000 23.14±4.23 23.78±4.39 0.672 0.503 2.15±0.25 6.47±1.36 20.004 0.000

2.3 两组患儿治疗疗效对比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56%(40/41), 对照组为80.49%(33/41),两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 见表3。

表3 两组患儿治疗疗效对比[例(%)]

3 讨论

小儿支气管肺炎作为一种常见疾病,多因微生物感染所致,如细菌、病毒、支原体等。 基于此,西医在治疗支气管肺炎时多以抗生素抗感染治疗为基础,并辅以退热、止咳等治疗。 但受抗生素的滥用等因素影响,基础治疗方案的疗效越来越不尽如人意。为在治疗中获得更为理想的疗效,本研究以中西医结合的思路进行治疗,予以患儿麻杏石甘汤加减治疗。

支气管肺炎被中医归为“咳嗽、喘嗽”等范畴,病机为肺失宣肃、气机上逆,加之风邪侵袭的作用下而发病,病位在肺,肺主于气,气之所行,通荣五脏,诸气喘促,上气咳嗽[6]。 中医认为治疗重在对咳嗽、痰液的干预,有言道,治咳嗽,先化痰,欲化痰,先理气[7]。本研究采用麻杏石甘汤作为补充治疗,方中使用麻黄、杏仁、石膏、生甘草作为基础用药,具有燥湿化痰、平喘止咳、祛风凉血等功效,符合中医治疗肺炎的治疗理念。 本研究结果显示加服加味麻杏石甘汤患儿的症状改善更为突出, 两组患儿中医证候积分对比, 治疗后观察组患儿低于对照组患儿(P<0.05), 说明加服加味麻杏石甘汤可促进症状改善,继而获得更为理想的治疗疗效。在疗效判定中,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56%,对西医常规治疗的对照组为80.49%,再次提示加味麻杏石甘汤的临床应用疗效。对患儿的实验室指标进行观察,治疗后观察组患儿指标水平低于对照组患儿, 说明观察组患儿机体炎症反应改善效果更为突出。

综上所述, 以加味麻杏石甘汤辅助治疗支气管肺炎患儿可获得更为理想的治疗疗效, 能促进患儿及早康复。

猜你喜欢

甘汤麻杏石计数
麻杏石甘散在生猪养殖中的应用
加味麻杏石甘汤联合信必可都保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寒包热证)的疗效研究
麻杏石甘口服液防治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应用试验
古人计数
苓桂术甘汤联合美托洛尔片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
递归计数的六种方式
麻杏石甘汤改善肺间质水肿、注射用益气复脉(冻干)改善休克脱证的作用机理
古代的计数方法
古代的人们是如何计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