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欢欢喜喜过大年

2021-05-17王冠

少儿科技 2021年2期
关键词:贺年唐太宗年画

王冠

“年”字的演化

甲骨文“年”,上面是“禾”,下面是“人”,字形像一个人头顶一捆谷物。它的意思是,禾已经成熟,人可以把它们运回家。篆书有整齐化的特点,“年”下部的“人”讹变成了“千”。隶书出现后,“年”的字形进一步变化,“禾”最后两笔以及“千”第一笔都变成了直线。楷书的“年”,“人”头顶的“禾”的样子消失了。

中国古代以农为本,人们通过观察谷物生长周期产生了时间周期的概念,把一年分为十二个月,又把十二个月分为春、夏、秋、冬四季,明确了春种秋收。

腊月忙年

农历十二月也被称为“腊月”,古人要举行祭天、祭地、祭祖先的活动表达对丰收的喜悦,称之为“腊祭”。后来,腊祭演变成辞旧岁、迎新春的过年活动。

古人按农历安排农业生产。春节前,南方、北方的大部分农民处于农闲状态,有比较充裕的时间准备过年。中国人过年非常隆重,一进腊月就有各种各样的活动,如蒸年糕、做米酒、购买年货等,忙得不可开交。到了除夕,大家高挂红灯,贴年画,放鞭炮,吃年夜饭……

如今,我们还遵循着很多过年的习俗呢!你能观察家中长辈在腊月中的活动,列举家中的准备情况吗?

拜年习俗起源

拜年是中国人辞旧迎新、相互祝愿的一种方式。正月初一,少年儿童要拜年,祝长辈健康长寿,与同辈亲友互相祝福。那么,拜年的习俗是怎么来的呢?

相关的传說很多,其中一种说法是拜年习俗始于唐代。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时,战功赫赫的程咬金与尉迟恭不合,其他大臣之间也存在一些矛盾。唐太宗向魏征问计,魏征道:“陛下可在年三十上朝时宣布新年放假,要求大臣们在正月初一上午互相拜年。”唐太宗认为这是一个好主意,大臣们可以借着拜年的机会捐弃前嫌、增进友谊。于是,他宣布了这项规定。大臣们都赞成,照做了。程咬金早早给几位同僚拜了年,也想去尉迟恭家拜年,可拉不下面子。犹豫间,尉迟恭先来拜年了。程咬金急忙整好衣冠,外出迎接……

如今,拜年增添了新形式,如电话拜年、短信拜年、视频拜年等。

贺年片

贺年片是用来贺年的纸片,以前在过年前后大江南北四处可见,现在很多年轻人和小朋友更习惯用电子贺卡、微信表情等贺年。

我国贺年片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由名帖演变而来。宋代,宫廷、官府中送拜年帖的风气极盛,人们称之为“飞帖”。明代,年节投递恭贺年帖广泛流行于民间。清代的《燕台月令》形容北京春节“片子飞,空车走”,可见人们以贺年片拜年之盛。

早期的贺年片,造型简单,上端是受片人姓名,下端是祝贺者姓名,中间是“恭贺新禧”“万事如意”之类的祝词。后来,人们不断推陈出新,贺年片有单片、折页、挖洞、凸凹版等形式,其图案也丰富多彩。还有一些特种工艺贺年片,如羽毛粘贴贺年片、电子贺年片等,精美新奇,富有特色。

年画

过去,贴年画的风俗盛行。

年画是中国画的一种,始于古代的门神画。据《荆楚岁时记》记载:“绘二神,贴户左右,左神荼,右郁垒,俗谓之门神。”年画早期主要以驱凶避邪、祈福迎祥为主题;结合年节风俗,后来逐渐出现年节装饰性质;到了清代,正式得名。年画的整体特色:线条简约,色彩鲜明,画春牛、嘉穗、戏婴、合家欢、看花灯等,常以神仙、历史故事、戏剧人物为题材。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年画创作者在遵循传统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年画一直为人民群众所喜爱。天津杨柳青、山东杨家埠、江苏桃花坞等,都是著名的年画产地。

猜你喜欢

贺年唐太宗年画
唐太宗慧眼识马周
唐太宗 善听劝谏
“汪”财进宝
唐太宗慧眼识马周
羊年画羊缪印堂
缪印堂的“年画”
牛年画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