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克服习作障碍

2021-05-17宁奇珍

科教新报 2021年10期
关键词:圆球抗疫习作

宁奇珍

对学生而言,作文是一个难点。在历年中考作文中,学生的作文得分很难达到优秀或良好的层面。而对很多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来说,作文教学一直是难点问题,颇有“老虎吃天,无从下口”的感觉。那么,如何克服习作障碍?

高尔基说:“假如一个作家能从二十个到五十个,以至从几百个小店铺老板、官吏、工人中每个人的身上,把他们最有代表性的阶级特点、习惯、嗜好、信仰和谈吐等等抽取出来,再把他们综合在一个小店铺老板、官吏、工人的身上,那么这个作家就能用这种手法创造出典型来。”可见,教师要以大习作的观念解读习作的奥秘。作文需要刻画的人物遍及社会生活的不同层面,这就是一种大习作的观念。无论记叙文,说明文还是议论文,只有文体的不同,没有素材的区别。教师在指导学生作文时,要帮助学生开阔眼界,建立大語文、大习作思维。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大事,不断搜集平时在课本中没有的素材。如在2020年的抗疫中,教师可在宣传和介绍抗疫背景的基础上,让学生从抗疫中搜集和提炼出:“山川异域,风月同天”的守望相助精神;风雨逆行,挺身而出的英雄主义精神;万众一心、全民抗疫的团结奋进精神;共同进退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精神等,将其应用于自己的作文中,确保文章立意高,具有鲜明的时代感。

思想是文章的眼睛,好的立意,习作就成功了一半。在作文教学中,学生最难攻克的难点就是文章的立意。如在习作教学中,教师在指导学生完成《梦想》习作时,学生习作的出发点,一般集中在自己的梦想、目标等方面,不会提高到家国情怀、价值观念等高度。教师要适当点拨,分享名人具有梦想的案例。如童第周的奋起直追学习、钱学森历经波折回国、邓稼先坚守理想信念等,让学生懂得梦想需要坚守,实现需要奋斗的道理,以此立意,结合自身实践,就不难写出佳作。

叶圣陶以“圆球”这一形象的比喻,论述了如何将材料组合起来,他说,要把材料组成一个圆球,才算到了完成的地步。圆球这东西最是美满,浑凝调合,周遍一致,恰是一篇独立的、有生命的文字的象征。圆球有一个中心,各部分都向中心环拱着。而各部分又必密合无间,不容更动,方得成为圆球。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选材的时候,一定要强调所有选择的材料,都必须为中心(立意)服务,一篇文章的所有部分,都要环拱于中心,并将这些材料进行最适当的定位列次,才能让文章逻辑科学,详略得当。教师在指导时,要以名家案例、教师的下水文为分析模板,帮助学生分析例文中的材料对表达立意的作用,通过小练笔、片段学习等方式,让学生具备选择素材的能力和意识。

猜你喜欢

圆球抗疫习作
“画”说抗疫
团结抗疫
艳丽的芍药花
抗疫中的“中国制造”
抗疫作品展
垒不高的圆球
小猫(小制作)
习作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