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解决睡眠问题的最有效措施是什么

2021-05-17

方圆 2021年7期
关键词:防沙防护林沙尘

解决睡眠问题的最有效措施是什么

2021年3月21日是第21个世界睡眠日。世界卫生组织的调查显示,27%的人有睡眠问题,睡眠障碍已经成为威胁世界公众的突出问题。

在3月19日由中国医师协会睡眠医学专业委员会主办的睡眠论坛上,该委员会顾问陆林院士等专家表示,如果睡眠长期紊乱会引发一系列的心理、心血管和癌症等多种疾病,公众要重视睡眠健康,提高自身健康水平。中国医师协会睡眠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叶京英教授介绍,睡眠障碍已成为全球第二常见的精神障碍,每3人中就有1人存在睡眠问题,每10人中就有1人符合失眠的正式诊断标准。在她的带领下,从2020年12月到2021年2月,中国医师协会睡眠医学专业委员会收集了全国9626人各21天的数据,年龄段在18~50岁间。数据显示,入睡时间上,女性早于男性,18~30岁入睡最晚;男女的睡眠时长随年龄变化趋势不同;睡眠质量显示女性高于男性。叶京英还指出,数据显示运动后睡眠质量提高,运动两小时以上,睡眠质量显著增加,室外运动比室内运动睡眠质量高,但睡前1小时内运动,睡眠质量最低。“可是数据显示,只有4%的人每天运动一次。”

“目前,临床中最常见的睡眠问题就是失眠和睡眠打鼾。”叶京英介绍,在最近的国外研究报道中,从17项研究中获得的16个国家和地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的可靠患病率数据,进而估测全球其他177个国家和地区的OSA患病率,按国际通用诊断标准,估测30~69岁成人中约有9.36亿人患OSA。

陆林指出,“国人对睡眠的重视非常低。睡眠不足或睡眠紊乱,机体的免疫功能将会显著降低,容易罹患不同疾病”。睡眠是一个窗口,很多人的焦虑、抑郁等症状就是从睡眠障碍开始的,长期下去问题更多。

解决睡眠问题,最为有效的措施是自我管理。叶京英援引一项10年前在北京同仁医院做的调查指出,对患有睡眠呼吸障碍的病人采取4种治疗方式:一是改变生活方式,减轻体重,加强运动;二是佩戴呼吸机;三是接受手术;四是佩戴口腔校正器。5年过去后,当叶京英带领团队回访这些病人,“结果显示,第一种改变生活方式的病人,获益是最高的”。

陆林指出,人们对睡眠的认识还不全面,常存在一些损害睡眠的行为,如睡前使用电子产品、饮酒、睡前运动等。“公众要保持良好的睡眠心态、养成好的作息习惯,在遇到睡眠问题时,主动寻求医生的帮助。”(解答人:媒体人 金振娅)

造了那么多防护林,为什么还有沙尘

自3月15日以来,黄尘就徘徊在北京的上空,这是沙尘暴时隔5年再次袭扰北京,也是近10年我国遭遇强度最强、范围最广的一次沙尘天气过程。

中国北方城市频频遭遇沙尘暴,其根源就在于那些约占全球陆地表面的三分之一的干旱、半干旱区域。它们不仅是中国,也是世界主要的沙尘源区。当然,除了本地的变化,高空大气环流形势的变化也与沙尘天气的出现紧密相关。

近年来,中国政府采取了建立三北防护林、实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还草等措施,力图在源地改善起沙机制,从而减少沙尘天气的发生。经过几十年的努力,目前,中国森林增加面积超过全世界所有国家的总和。“十三五”以来我国累计完成防沙治沙任务880万公顷,植被覆盖面积增加了200多万公顷,2000-2017年期间全球绿叶面积的25%由中国贡献。2020年,中国四大沙地之一的毛乌素沙漠即将消失。而我国七大沙漠之一的库布其沙漠植被覆盖率已从2002年的16.2%,大幅提升到2016年的53%,每年阻止上亿吨黄沙流入黄河。中国的防沙治沙成绩显著。

那么,是否今日的沙尘暴就意味着防沙治沙没有成效,防护林没有起到作用?其实不然。在改善当地生态环境上,防护林建设是一个长期而缓慢的过程。通过植被根系固沙、蓄水功能,可以降低地表沙尘裸露面积,抑制、改善起沙条件,植被也可以减小局地的扬沙,但对整个风场的改善毕竟有限。得益于长期的绿化建设,近50年来,我国沙尘天气的确逐渐减少。根据北京观象台沙尘资料统计分析, 60-80年代及以前,北京春季的沙塵日数在10-20天以上,到了2010年以后,平均沙尘日数已经降低为3天左右。

但沙尘暴也很难被根治,植树造林也不是解决一切问题的终极方案,不能百分之百解决我国的沙尘问题。防护林的建设和生态环境的科学治理仍然需要持续推进。其实,世界上很多国家和地区都受沙尘问题困扰。沙尘暴是全球生态系统的重要一环,只要内陆地区极端干旱区存在,沙尘就不可能彻底消失。(解答人:媒体人 王素)

猜你喜欢

防沙防护林沙尘
防沙治沙 筑起富民惠民的绿色长城
防沙治沙模式的思考
可怕的沙尘天气
提高认识 总结经验 强化责任 全面推动我省防沙治沙工作进程
浅谈松原市防沙治沙示范区建设
云南防护林工程建设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