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学习任务群的高中语文写作模块设计

2021-05-17

上海课程教学研究 2021年5期
关键词:写作能力模块教材

◎ 庄 越

现代社会,表达能力是人的能力素养体现的一种重要参照。日常生活中的表达有很多种呈现方式与途径,这就意味着社会生活对人的表达能力的要求日益多元而丰富。学生的表达与语言交际进入高中阶段,开始面临各种考验:包括思维品质的提升、沟通协作的技能、自我发现与定位等,为此,高中写作教学承担了提升学生表达能力、培养未来社会公民的责任。随着新课程、新教材的全面实施,“语文学习任务群”的教学探索成为一线教师的现实选择与方向。以读写结合为前提,以单元整体教学为原则,将阅读与写作的知识与现实情境下的任务相结合的学习任务群,既是语文教学实践中的依据,又是内容与目标。写作教学融合在学习任务群中,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实际的教学需要,精心设计各单元的写作模块、丰富写作任务的内容值得尝试。

一、高中语文写作模块的设计缘起

(一)高中语文写作教学的现实问题

当下的高中写作教学中,存在一些现实的问题。诸如:三年分阶段的写作训练目标与学习任务不甚明晰,学生对写作普遍存在畏难与排斥情绪,日常写作训练多停留在应试的形式操练的层面上,重复性训练多,学生的写作能力难以提升。再加上初、高中可能存在一定程度上的教学指导的脱节,以及各年级分阶段训练缺乏必要的贯通。因此,很多学生在写作过程中习得的轨迹是比较模糊的。

(二)写作模块的构建基础

从已经启用的高中语文统编教材来看,18个学习任务群以单元学习任务的形式,整合了阅读与写作,在凸显单元人文主题的同时,提倡在一定的情境中引导学生真实而深入地开展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建构语文核心素养。以高一语文必修上册为例,各单元写作任务见表1。

由表1可见,首先,教材强化了读写结合的原则,写作任务包含于学习任务群中,与阅读的整体设计密不可分;其次,每个单元的阅读主题与任务群目标不同,选用的文本体裁丰富多样,学习任务群中任务的设计意图是从阅读到写作的迁移,因而在写作任务的目标与要求上存在一定程度的跳跃性(诗歌创作、文学短评、情景交融在写作训练的能力培养上难以实现自然贯通);第三,学习任务群中的小型写作活动涉及面广、形式多样,且渗透在整个单元的学习过程中,与大作文写作任务不完全相关、匹配。这种读写结合的能力迁移在实际的教学中,需要教师将写作任务根据学生的学情实际做必要的调整、细化和补充,形成操作性更强、教学顺序更合理的写作教学方案。

表1 各单元写作任务

基于此,我们尝试了写作模块的设计,旨在对学习任务群中的写作任务作校本化的调整、细化与补充:其一,以教材的单元人文主题与学习任务为基础,调整教材的单元排序,单独设计契合单元教学的写作任务模块。其二,写作模块即单元写作学习包,设置包含不同层级和能力要求的多个写作训练任务。其三,写作模块设计从横向看,兼顾教材单元的人文主题;从纵向看,考虑写作能力的由浅入深、由易到难。通过写作模块的设计与教学实践,旨在将国家课程落地、细化、有效实施。

二、写作模块设计的基本框架

(一)确定分阶段写作训练目标

高中三年的写作教学通常是从复杂记叙渐渐过渡到议论说理,这与高中生的认知发展规律以及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相符。随着现代社会对表达能力的要求增高,高中学生的写作类型也渐渐多元化,实用性文体的写作也经常运用于校园生活中。因此,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应用及个性化的创作是高中三年需要通过写作课的专门训练实现的。我们确定的分年段写作训练目标见表2。

(二)确定写作模块的专题内容

写作模块的专题内容,我们坚持以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与特点、尊重学生的个性与发展为原则,倡导真实情境下的创作与体验。将专题内容主要聚焦于学生的世界,围绕“人与自我、人与自然、人与他人、人与社会”的视角,架构写作内容的选题范围。在这些视角下的写作任务中,加强任务情境的设计,关注学生身心特点及兴趣激发,努力帮助学生在创作的过程中获得情感认知上的成长。

表2 分年段写作训练目标

以高一年级第一学期的写作内容为例,对应的写作模块见表3。

表3 高一年级第一学期写作模块

(续表)

(三)写作模块的设计特点

我们着手开展的写作模块设计是基于学情实际考虑的,梳理、调整教材中的写作任务后以“模块”的形式设计呈现,各模块间彼此关联,突出贴近生活情境的写作,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开展真实且深入的、自主的写作实践活动。由表3可见,单个的写作模块中包含多个写作任务的组合;这些写作任务之间围绕同一个写作目标、同一个人文主题,从易到难,并整合了口头与书面表达等多种形式,提供学生不同的自主写作体验。各写作模块之间,从横向看,兼顾教材的人文主题与学生的现实生活;从纵向看,符合高中学生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思维发展。

由此,重新设计后的写作模块具备以下一些特点。

1.生活化——建构真实情境下的写作活动

将一次主题写作设计成多个任务的组合,任务间彼此关联或递进,让学生从贴近现实生活的真实情境中真听真看真感受,在真实的写作情境中发掘写作素材,完成写作任务。然后,让写作回归生活,整合学科素养与学习内容,将口语交际与表达、宣传海报、演示文稿、倡议书、读书笔记、影评等校园中常见的写作活动均纳入写作模块及任务的设计范围,促使学生的写作在真实的语言交际中获得体验。例如,模块一“凡人印象”和模块四“校园人物”的写作任务,不仅让学生主动关注、观察身边熟悉的对象,更将视线投向曾经忽视的那些近在身边的“熟悉的陌生人”,由自主地观察、了解后获得感受与发现,使体现在作文中的真情实感有迹可循。

2.多样化——纳入合作选择的多种任务

我们在写作模块的任务设计中,增加了口头表达、可视化表达的任务,删减了一些诸如编写拍摄脚本、撰写表演台本的书面写作任务,并提供给学生个人完成或小组合作完成的选择机会,以期从质量和完成度上保证写作任务及训练目标的达成。例如,模块四“校园人物”的海报创作在实践中结合每年的“我心目中的好老师”评选活动,由学生制作成短视频进行宣传、评选,丰富了校园生活的内容,也让写作课生成了动态的、多元的课程资源。

3.序列化——搭建循序渐进的过程框架

以分年段写作能力目标为参照进行模块设计,我们试图搭建一个三年贯通的整体性写作教学计划与基本框架,形成符合学生学情的写作教学序列。既要解决“写什么”的问题,也要明确“怎么写”的方法;既关注学生立足校园、放眼世界的写作内容,又引导学生加强多种形式的写作体验、积累写作素材、丰富思想与情感;从高一至高三,从感性认识到理性分析,从激发兴趣到写出个性,架构一个写作能力上循序渐进、写作内容上与时俱进的写作教程。

三、写作模块设计的相关思考

一方面,从课程价值的角度来看,写作的过程是学生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的重要途径。在此过程中,学生体验丰富的情感与思想的魅力、发现世界的精彩、激发审美想象、领悟人生哲学,进而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呈现独特的发现。理想的作文教学,应该提供学生这样一个美好的过程。

另一方面,在实践层面上,写作模块的设计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①须将写作能力训练放在一定的任务情境中,聚焦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关照学生的个体体验,关注写作任务的合理性;②教师的专业素养须有所提升,不仅要具备写作教学的专业素养,更需要具备一定的写作任务的设计、组织与实施、评价能力;③须对教材进行创造性的选择与使用,使写作任务更贴近学生实际并提升教学实践的效益;④“读写结合”并不简单等同于读什么必须写什么,阅读到写作的迁移与延伸需要教师为学生搭设适切的阶梯,设计适切的任务;⑤须对高中三年的写作教学有一个较为全局的、整体性的思考,使各写作任务群在付诸教学实践后,实现更好的纵向衔接与贯通。

目前,我校的写作模块设计与教学尚有很多不足与改进之处,例如,不同写作任务的评价有待制定更加细化的评价量规;再如,从写作命题的编制来看,教师要积极尝试创意写作(开放性写作),丰富写作形式,激发思维能力的培育,让写作教学开创更为广阔的天地,实现教学相长。

猜你喜欢

写作能力模块教材
28通道收发处理模块设计
“选修3—3”模块的复习备考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重视作文教学 提高写作能力
谈初中生英语写作能力的培养
如何有效提高中小学生的写作能力
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理论思考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