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疆褐牛体尺与9 分制体型线性评定方法分析

2021-05-17范守民周靖航刘江卫董明明张梦华张晓雪黄锡霞王雅春

中国畜牧杂志 2021年5期
关键词:腹围体型乳头

王 丹,范守民,周靖航,胥 磊,刘江卫,董明明,张梦华,张晓雪,黄锡霞*,王雅春

(1.新疆农业大学动物科学学院,新疆乌鲁木齐 830052;2.伊犁州畜牧科学研究所,新疆伊宁 835000;3.宁夏大学农学院,宁夏银川 750021;4.新疆地方国营乌鲁木齐种牛场新疆褐牛繁育中心,新疆乌鲁木齐 830049;5.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北京 100193)

体型线性评定是根据牛只个体体型评定,由主观评定向客观描述转化,体型评定根据奶牛个体不同体型性状的实际表现进行观察度量,可以直接或者间接地表现出奶牛的外貌特征,为育种工作提供可靠的数据。美国农业部于1980 年提出奶牛线性评定方法,1986 年师守堃等将奶牛线性评定方法引入中国[1]。体型性状与奶牛泌乳性能、繁殖性能、长寿性等息息相关[2-6],良好的体型结构有利于高效的生产管理,牛的遗传改良和养殖效益的提升也需要体型线性评定做指导[7]。美国荷斯坦协会在1976 年将体型性状纳入总性能指数(Total Performance Index,TPI),截 止2017 年,体型性状总权重为26%;德国选择指数(Relativ Zuchtwert Gesamt,RZG)包含产量性状、长寿性状、体型性状、乳房性状和繁殖性状,其中体型性状总权重为25%;北欧从2008 年6 月开始统一使用相同的选择指数(Nordic Total Merit,NTM),其中体型性状总权重为13%;在中国奶牛性能指数(China Performance Index,CPI)中体躯容量综合部位权重为18%,尻部综合部位权重为10%,肢蹄综合部位权重为20%,泌乳系统综合部位权重为42%,乳用特征综合部位权重为10%[8]。

新疆褐牛是乳肉兼用品种牛,有西北第一牛的美称。近年来,针对新疆褐牛的研究逐渐增多,主要涉及产奶性状、抗性性状、繁殖性状、体尺性状等[9-11],其选育效果也取得很大进展。目前,根据不同的饲养模式和生产方向,新疆褐牛的选育分为兼用型、乳用型和肉用型3 个方向。新疆褐牛作为乳肉兼用牛,其体型评定技术既不同于乳用品种也不同于肉用品种,因此,为配合新疆褐牛9 分制体型线性鉴定标准的制定,本研究以新疆地区5 个规模化牛场的新疆褐牛19 个实测性状的数据以及23 个描述性状的评分记录为基础,分析不同饲养环境以及不同选育目标方向下新疆褐牛群体之间的差异与各性状之间的相关性,了解新疆褐牛群体体型外貌各相关性状的分布,以期为新疆褐牛9 分制体型线性鉴定标准的制定以及新疆褐牛的选育工作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数据来源 本研究以新疆褐牛群体为研究对象,选择5 家新疆褐牛核心育种场——1 号场(全舍饲,乳用)、2 号场(全舍饲,乳用)、3 号场(放牧加舍饲,兼用),4 号场(放牧加舍饲,肉用)、5 号场(放牧加舍饲,兼用)作为评定试点,对1 026 头泌乳期相近的新疆褐牛成母牛进行评定;并对1、3 号场共计386 头新疆褐牛进行体型线性评定,获得23 个描述性状的记录。以上评定工作均由相同评定人员完成。

1.2 评定项目 19 个测量性状:体高(十字部)、体斜长、胸围、胸宽、腹围、尻宽、尻长、坐骨端宽、前乳头长度、后乳头长度、前乳头直径、后乳头直径、后房高度、后房宽度、乳房深度、后腿宽度、后腿厚度、后腿高度、后腿半围。体型线性评定性状包括结构/容量部的4 个描述性状(体高、胸围、胸底宽和腹围),尻部的2 个描述性状(尻角度和尻宽),肢蹄部的3 个描述性状(蹄角度、后肢侧视和后肢后视),泌乳系统的4 个描述性状(乳房深度、乳房质地、悬韧带和乳房平衡),前乳房的3 个描述性状(前乳房附着、前乳头位置和前乳头长度),后乳房的3 个描述性状(后房高度、后房宽度和后乳头位置),乳用特征的1 个描述性状(乳用特征),及肌肉度的3 个描述性状(腿围、前肌肉度、后肌肉度)。

1.3 评定方法 参考《中国荷斯坦牛体型线性评定规程》进行现场测量与评定。测量性状数据全部按实际测量结果记录,线性评定性状全部参考三河牛9 分制的评定方法进行评分。评定时,被评定的奶牛应自然地站立在宽广且平坦的场地,评定人员根据线性外貌评分要求,首先对奶牛体型进行观察,有轮廓的认识,然后走近牛体进行测量并按照线性外貌评定标准所列项目评出分数。评定前,要掌握被评定牛的年龄、胎次、产犊日期、产奶量、是否妊娠等情况。

1.4 统计分析 使用Excel 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与质控,剔除异常值,使用SPSS 19.0 软件对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单因素方差分析与相关性分析,利用GraphPad Prism 8.0 进行各性状的离散程度分析与结果可视化。

2 结果与分析

2.1 各性状的描述性统计 从表1 与图1 可以得出,新疆褐牛群体体高为138.84 cm;后乳房高度均值为19.91 cm;体高、胸围、胸宽、后腿高度相对于其他性状分布不均衡,胸宽变异系数较大;乳房深度变异系数最大,为61.18%,1 号场新疆褐牛的乳房深度变异程度最高,其他乳房相关性状变异系数也较高。

表1 新疆褐牛体尺性状描述性统计

2.2 不同生产方向下新疆褐牛各体尺性状差异对比分析由表2 可知,1 号场新疆褐牛的体高、体斜长、胸围、胸宽、腹围、尻长、坐骨端宽、后腿宽度、后腿厚度、后腿半围指标都极显著高于其他4 个场的新疆褐牛;前乳房长度、前乳头直径、后乳头直径、后房宽度4 个乳房相关性状极显著高于其他4 个场,但后房高度、后腿高度性状上极显著低于其他4 个场;2 号场的新疆褐牛胸宽、腹围极显著低于其他4 个场;4 号场的体高、坐骨端宽极显著低于其他4 个场。

2.3 新疆褐牛各体尺性状相关性分析 测量性状之间相关性结果如表3 所示。新疆褐牛体躯容量相关性状(体高、体斜长、胸围、腹围、尻宽、尻长、坐骨端宽)之间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在0.053~0.691。乳房性状间的前乳头长度、后乳头长度、前乳头直径之间呈较强的正相关。尻宽与前乳头长度、后乳头长度、前乳头直径、后乳头直径、后房高度之间存在正相关。腹围与前乳头长度、前乳头直径、后乳头直径、后房高度、后房宽度、乳房深度之间的相关性较高。

图1 不同场新疆褐牛各体尺性状分布情况

2.4 新疆褐牛各线性评定性状对比 由于线性评分的高低不能反映出功能的优劣,所以通常将各性状实际评分的平均值与理想最优线性评分进行比较说明。表4为2 种饲养模式与生产方向下的新疆褐牛线性评定性状的平均数与标准差,除了腹围,2 个场的体型结构相关性状均存在显著差异,此外3 号场的乳房深度极显著高于1 号场。

表2 新疆褐牛不同场各性状差异对比分析

表3 新疆褐牛各测量性状相关性

表4 新疆褐牛线性评定性状

3 讨 论

3.1 新疆褐牛群体体型外貌均匀度 本研究结果显示,3 号场的体高标准差为5.65,小于1 号场的8.14 和2 号场的6.02,说明3 号场的新疆褐牛在体高方面选育效果明显,体高比较均匀;但3 号场腹围标准差为24.92,高于1 号场的13.08 和2 号场的14.94,反映3 号场的新疆褐牛膘情差异较大。牛体型性状的评定结果可以为牛群的体型改良指明改进方向[12]。牛群膘情均匀有利于饲养管理和生产,所以3 号场在保持体高选育的同时,还要加强膘情的管理。

1 号场新疆褐牛的平均体高(144.75cm)、体斜长(161.77cm)、胸围(209.78cm)和腹围(245.22cm)明显高于2 号场和3 号场的新疆褐牛,2 号场和3 号场新疆褐牛的平均体高、体斜长、胸围和腹围相近,1 号场的饲养管理及选育工作做得比较好。通过观察各场的饲草料情况发现,1 号场的饲料中精料比例明显高于其余2 个场,约占总量的30%,且成分多样化,有粉碎玉米粒、粉碎苜蓿青干草、麸皮、酒糟、青贮玉米及西域春预混料等,而2 号场和3 号场的饲料中精料含量较低,且成分单一,因此1 号场的营养状况优于2 号场和3 号场,从而体况膘情较好,与测量数据相吻合。牛体况的评估可为牧场主制定有效的饲喂计划提供参考[18]。因而2 号场和3 号场应适当提高饲料中精料比例,并尽量使饲料成分多样化。

此外,通过对各性状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新疆褐牛体躯容量性状(体高、体斜长、胸围、腹围、尻宽、尻长、坐骨端宽)之间呈正相关,与索效军[13]、金尔光等[14]研究结果一致。乳房深度与前乳头长度、前乳头直径、后乳头直径呈较强的正相关(0.237~0.331),与郭宏[15]、刘云芳[16]、张慧林[17]等研究结果存在差异。由于新疆褐牛是乳肉兼用牛,荷斯坦是奶牛,用途不同可能导致关于乳房系统的线性评定结果不同。胸围乳房深度之间有较好的正相关性,利用上述相关性可利用容易且能准确测定的性状来间接选择不容易获得表型数据的性状,进而提高群体的均匀度。

3.2 新疆褐牛体躯结构对比分析 1 号场在体高、体斜长、胸围、胸宽、腹围、尻长、坐骨端宽、后腿宽度、后腿厚度、后腿半围10 个性状都高于其他4 个场。1号场新疆褐牛偏向乳用方向,且饲养方式为全舍饲,所以在体型上更加接近荷斯坦奶牛,比较高大。但是1 号场在后房高度性状上显著低于其他4 个场,今后应加强以上性状的选育工作。刘松柏等[2]的结果显示体型性状遗传力的变化范围为0.03~0.37,其中体型总分为0.16。Mazza 等[19]估计的体型性状遗传力多为中高等遗传力,最大的是体高(0.52),悬韧带(0.18)最小,体型总分为0.26,分析涉及的测量性状都会受遗传和非遗传因素影响,1 号场的饲养管理水平可能比与其他4个场好,也可能是不同场的育种目标不同,所以使用的公牛冻精品系不同,如德系或美系,因而导致5 个场各项测量值的差异显著。3 号场在胸宽、腹围2 个性状上极显著低于其他4 个场。3 号场新疆褐牛偏向兼用方向,饲养方式为半舍饲。胸宽和腹围与高产和健康性状相关,所以3 号场这2 个性状测量值低。4 号场的体高、坐骨端宽极显著低于其他4 个场。4 号场新疆褐牛偏向兼用方向,饲养方式为半舍饲。有研究表明[20],体高和坐骨端宽与产奶量有关,所以兼用方向的牛场测量值比乳用方向的牛场测量值低。

新疆褐牛体型性状中体高均值小于荷斯坦牛的最佳体高(140~145 cm)[3]。胸宽、腹围和尻宽小于荷斯坦牛的理想值[3]。新疆褐牛体斜长和胸围都高于荷斯坦奶牛24 月龄的最低标准。新疆褐牛泌乳系统中乳房深度和前乳头长度大于荷斯坦牛的理想值[3]。Rogers 等[21]研究发现美国荷斯坦牛体型线性性状与体细胞数的表型相关为-0.12~0.05。Zink 等[22]报道乳房宽度与乳脂量有较强的遗传正相关(为0.51),而与产奶量和乳蛋白量则是较强的表型正相关(均为0.32)。王小龙等[23]报道表明,奶牛产奶量与体高、体深、后乳房宽等之间显著相关。新疆褐牛是乳肉兼用牛品种,经过长期选育,以及使用国外优秀种公牛,通过对19 个实测性状和23个描述性状来看,新疆褐牛有很好的选育基础和丰富的资源,同时新疆褐牛选育还有很大进展空间。

3.3 新疆褐牛泌乳系统差异分析 1 号场在前乳房长度、前乳头直径、后乳头直径、后房宽度4 个性状极显著高于其他4 个场,这4 个性状更加接近奶牛的理想值[3]。2 号场在后乳房长度极显著高于其他4 个场,与1 号场相同,2 号场新疆褐牛偏乳用方向,且饲养方式为全舍饲,但是由于常忽略对乳房相关性状的选育,以及机械化挤奶设备尺寸不适或挤奶人员操作不当,导致乳房结构不均匀且乳房均一度差。5 号场前乳头直径、后乳头直径极显著低于其他4 个场,该牛场新疆褐牛偏向肉用方向,饲养方式为半舍饲,乳房系统测量值都比较低。通过对不同饲养环境下新疆褐牛的19 个实测性状测量值的差异性分析发现,新疆褐牛乳用、肉用以及兼用方向上体型以及泌乳系统结构的差异较大,在乳用和兼用方向上已经有了一定的选育基础。

3.4 新疆褐牛9 分制体型线性评定实施建议 本研究体型评定参考三河牛的评定标准,其结果可为今后制定新疆褐牛9 分制评分标准提供参考。此次评定的牛场(1号场和3 号场)为新疆大型的新疆褐牛种牛场,饲养管理条件较其他场或散户好,牛的体况和生产能力都优于新疆大多数的新疆褐牛,所以未来在制定标准时可以将本研究数据定为较优的标准。1 号场和3 号场评定分析结果表明,1 号场新疆褐牛的体况明显优于3 号场,但这2 个场都存在牛群均匀度不足的问题,尤其是乳房深度差异较大、乳头位置不均匀,这些结果在一定程度上表明新疆褐牛不仅存在饲养管理问题(如生长发育不均衡、乳房结构不良等),同时在遗传选育上也存在一定的提升空间(整齐度差)。本研究结果为今后新疆褐牛引进种公牛冻精、制定合理可行的选育方案,选育出优秀的新疆褐牛品种提供参考。

4 结 论

本文发现新疆褐牛不同方向或品系之间在测量的19 个性状之间存在差异,且乳用和兼用方向具有一定的选育基础。同时发现容易获得体型性状与不容易获得的乳房性状之间存在着较好的相关性。本研究结果为制定新疆褐牛体型线性评定标准以及新疆褐牛的遗传改良提供参考依据。

猜你喜欢

腹围体型乳头
临床联合超声指标预测胎儿体重的探讨
孕晚期胎儿超声自动测量生长参数对妊娠结局的预测ROC曲线分析*
校车连体型主动式安全气囊保护效果的研究优化
科学家发现体型比手机还小的恐龙化石
乳头有很多冷门知识
体型最小的猫,竟然是个恐怖的大胃王
包头地区不同性别痛风患者临床特点分析
我们正走向矮人世界
乳头凹陷还是早矫正的好
答女青年读者问:没有乳头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