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东现代设施农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①

2021-05-15叶蔚歆熊瑞权舒余平谢雁芸王三军

热带农业工程 2021年1期
关键词:广东省广东设施

叶蔚歆 熊瑞权 邝 舒余 平谢雁芸王三军

(1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农村发展研究所 广东广州510640;2广东省农科院彩田农业科技信息中心 广东广州510640;3农业农村部华南都市农业重点实验室 广东广州510640;4广东省农业农村厅 广东广州510500;5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 广东广州510520)

广东地处我国南端,以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基于高温高湿的气候条件,传统观念认为广东并不需要发展设施农业尤其是设施大棚[1],但实际上,广东暴雨、强对流、台风等极端恶劣天气[2]均会对农业生产造成极其严重的影响,而设施农业具有降温、防雨防风、防病虫害作用,能够有效抵御自然灾害,大幅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显著提升农产品品质和产业效益,是促进人多地少的广东省农业稳产增产、农民增收致富的有效途径[3]。

目前,虽然受到品种、技术、气候及土地资源等因素制约,广东设施农业发展还相对滞后,但近年来,设施农业因其显著的综合效益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已经成为广东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趋势。在此背景下,通过阐述广东省设施农业的发展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以期为设施农业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1 广东现代设施农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广东省设施农业在一系列重大项目支持与政策引导下稳步有序发展,生产规模逐渐扩大、规模效益得到提升、辐射带动效应明显,实现了较好的经济社会效益。

1.1 设施农业总体生产规模

广东省立足区域特色优势,坚持把加快发展设施农业作为农业结构调整的突破口。截至2018年底,全省设施农业达15.75万个,建成各类设施农业面积15 773.33 hm2,但设施农业用地规模仅占全省耕地面积的0.5%,整体发展规模较小。

1.2 设施农业区域发展情况

从各地市发展情况来看,广东省设施大棚在全省均有分布,但主要集中在广州、湛江、韶关、佛山、汕尾等地,其中广州市设施农业规模位居首位,达到4 506.67 hm2,从区域分布看,广东省设施农业总体集中在经济较为发达的珠三角地区,占据全省设施农业的“半壁江山”,区域聚集效应明显(图1)。

图1 广东省各地市设施农业发展规模

1.3 设施农业主要类型及分布

由图2可以看出,广东省设施农业生产形式以塑料大棚为主,面积约8 766.66 hm2,约占全省设施农业的55.58%,其次为中小拱棚,面积约5 900 hm2,占比37.41%。而连栋温室发展规模最小,全省仅1 113.33 hm2。

由表1可以看出,珠三角地区设施农业发展规模较大,且拥有全省大多数塑料大棚和大型连栋温室,而粤东西北地区设施农业的主要发展类型为少量塑料大棚和较多的中小拱棚。

表1 广东省设施农业主要类型分布情况

图2 广东省设施农业主要类型规模占比

1.4 设施农业财政资金投入情况

近年来,广东省不断加大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的财政资金投入,大力推进优质项目建设,支持设施农业发展。广东省农业农村厅于2016年下发《省级现代农业“五位一体”示范基地项目建设实施方案》,指出全省统筹整合财政资金共3.16亿元,连续2年集中力量、集成技术在粤东西北74个县(市、区)高标准建设了一批融合“设施、农艺、科技、质量安全、经营主体”的现代农业“五位一体”示范基地(表2)。

表2 2015~2016年“五位一体”示范基地项目各区域投入情况 单位:万元

2018年,广东省还启动了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项目,连续3年共投入75亿元财政资金在全省建设150个现代农业产业园,重点支持农业设施、产业融合等6大方面。截至目前,已建设的产业园涉及设施农业的有优质蔬菜产业园18个、岭南特色水果产业园30个、南药产业园9个、花卉产业园10个、食用菌产业园2个。

2019年开始,广东省连续3年,拟每年统筹整合财政资金约10亿元用于“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建设,计划到2021年全省扶持3 000个村发展农业特色产业,形成200个特色农业专业镇,实现粤东西北地区全覆盖,进一步加强了对包含设施农业在内的现代农业发展的支持力度。

1.5 设施农业发展典型案例

随着广东省现代农业“五位一体”等重大项目的相继实施,有效带动了全省设施农业发展,各产业中涌现出了一批设施农业发展的典型。

设施蔬菜产业中,惠州市四季绿农产品有限公司已经发展成了集设施农产品自主研发、种养加工、仓储配送及市场营销于一体的综合型企业,拥有133.33 hm2蔬菜设施标准化种植基地,依托完善的设施及自有技术团队,结合工厂化育苗、水肥一体化精细管理等系列技术应用,有效推动蔬菜产业的规模化、产业化和专业化。

广东历来是花卉发展大省,坐落于中国兰花之乡——翁源县的仙鹤花卉种植基地有限公司主打高档兰花及小型盆栽产品,建设了近33.33 hm2花卉高标准温室大棚,升级了设施农业装备,利用智能传感系统实现了花卉种植全程智能化管理,同时搭建了自有种苗繁育中心,稳定了国产种苗品质,打破了全县花卉一直依赖种苗进口的瓶颈,并积极拓展电商销售网络,形成了“育产销”一体化的发展模式。

随着设施农业不断产业化,功能多元化也逐渐成为一种趋势。位于梅州市大埔县的广东华农互联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大埔现代农业高新园区就是利用现代设施农业打造的涉及多个果蔬品种,融合农产品种植、加工、贮藏、运输、销售多个环节的综合性现代设施农业示范园,形成稳定的销售渠道和市场。除此之外,园区还开发了休闲采摘、农耕体验及特色餐饮等板块,进一步拓展园区功能。

2 广东现代设施农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设施农业发展规模仍较小

设施农业为高投入、高产出的发展项目[4],当前,社会资金投入机制尚未形成,资金压力使得全省设施农业整体发展不理想。随着政策扶持力度不断加大,各类农业项目设施用地需求也将不断加大,广东素来山地丘陵居多、耕地较为分散。2018年末,广东省耕地保有量3 134 993.33 hm2,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2 142 666.67 hm2,设施农业发展,用地指标日趋紧张[5]。因此,作为传统农业大省,受土地资源及社会资金投入不足的制约,广东省设施农业发展规模还较小,远低于山东、江苏等其他沿海农业发达省份,且大多集中在珠三角等经济发达地区及部分重点扶持市县。

2.2 设施农业装备水平不高

目前,广东最主要设施农业为纯生产型普通塑料大棚,内部空间偏小,不利于机械化作业,高档连栋薄膜温室和玻璃温室规模不大,设施农业主要集中在有政府扶持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和民间投资的规模休闲观光农业园区中,多为直接引用国外或者北方设施农业技术,并未根据本地自然条件进行本土化改良,适应性不够。此外,由于设施建设缺乏统一规范的标准,许多温室温光性能不达标,致使很多温室利用效率偏低,而设施农业产前、产中及产后硬件设施配套不完备,严重影响了设施农业产出效率。

2.3 缺乏设施栽培专用品种

目前,广东省设施农业的种植品种结构由原先设施蔬菜生产为主不断向设施花卉、水果、食用菌及药材等种植品种扩展。而随着全省设施农业面积增加,对设施专用品种的需求也不断增加,设施农业专用品种的选育研究成为了影响设施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如法国、保加利亚、荷兰等国将耐低温、弱光、耐贮运、多抗作为番茄设施品种的主要育种目标[6],日本培育出耐高温、高湿、优质、高产、高效的设施葡萄专用品种阳光玫瑰。但广东设施农业品种大多从外地引进,难以适宜本地气候,抗病性、抗逆性及产品品质都差强人意。

2.4 精准化生产管理技术尚不完善

目前,广东省设施生产仍以传统栽培管理技术为主,缺乏设施环境下针对不同作物、不同生长阶段的精准肥水、病虫害防治等配套管理技术[7],加之生产人员缺乏必要的生产管理经验,现有专业技术人员大多只能提供常规生产技术指导,设施农业技术力量不足,推广缓慢,设施农业栽培管理技术规范性、针对性、精准性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2.5 产业化发展程度不高,设施农业产品效益不稳定

广东省设施农业发展尚未形成育种、育苗、生产、交易和流通等环节科学分工、高效联动的产业链,设施栽培种植品种和结构较为单一、配套生产技术相对落后、农民生产盲目性较大、施农业产品投入产出比低下、质量不稳定。同时,设施农业品牌建设滞后,销售渠道窄,未能形成良性产销格局,导致产品价格波动较大。这些都造成了许多设施农业发展无法达到预期效益。

3 广东现代设施农业发展对策建议

3.1 增加设施农业资金投入

进一步加大设施农业资金投入,可设立专项资金扶持设施农业发展,对大棚建设、先进种植技术及相应配套设施设备的应用等进行补贴,如将设施农业发展纳入“省级乡村振兴战略专项资金”计划,设立设施农业科技产业园,打造广东省设施农业发展新标杆。拓展政策性金融的服务功能,鼓励金融机构积极投入设施农业发展,创新融资方式,建立政府投资为引导、企业等经营主体投资为主体、社会投资为补充的多元化资金投入机制。

3.2 不断优化提升设施装备水平、提高使用效率

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开发适应广东气候、降温效果好、抗台风、投入产出比高、发展适度规模化生产配套设施设备,着力从保护设施、种植设备、采运、水肥等环节全面提升生产效率及设施技术水平。同时,设施农业将从硬件技术逐步向信息技术、控制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物联网技术方向发展,实现设施结构标准化,作业管理机械化,环境监测自动化、智能化。

3.3 开发适应市场需求的设施农业品种

广东省是全国人口城镇化水平较高的省份之一,人口密度大、土地资源紧张、环境问题突出,迫切需要优质高效、周年供应能力强的设施农业技术和作物品种。因此,广东将重点开发应用品质优良,商品性好,观赏性、功能性、抗逆性俱佳的适宜本地设施农业生产的专用品种,并逐步形成符合设施农业产业发展需求的配套种子种苗生产综合技术体系。

3.4 不断推广绿色高效精准生产技术

始终把绿色发展理念贯穿于设施农业发展中,针对农业生产化肥农药过量施用、土壤连作障碍、农产品品质及安全性不佳等问题,大力推进产学研合作,重点发展设施农业化肥农药的高效利用,研发推广袋培、槽培、水培、立体化种植、生态观光等现代化生产新技术,并根据不同作物、不同生长阶段进行精准化肥水管理,提高产品产量及品质。打造生产技术、种苗、肥水管理、植保服务等全产业链的技术服务体系,通过系统技术优化提升和集成示范,形成适合广东省的设施农业生产模式,促进设施农业新技术、新成果推广应用,推动设施农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保障绿色生态优质设施农产品供给[8]。

3.5 不断提升设施农业产业化示范能力

积极调整发展思路,着力培育一批具有经营规模、市场开拓能力强、辐射带动面广的设施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和专业大户,以高产出、高效益带动产业发展。同时,建设典型示范园区,充分发挥示范园区研发、示范、推广、营销功能,及时推广设施农业新品种新技术,为设施农业持续健康发展积累后劲。大力推进“农业+旅游”发展新模式,实现设施农业功能拓展升级,有效提升产业附加值,促进设施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猜你喜欢

广东省广东设施
Gardening is popular in schools
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所藏清代铁锚的保护与修复
轻简小农机解决设施蔬菜大问题
广东省肇庆市高要区星科学校
民生设施非“摆设”
太原市61个村要建污水处理设施严禁直排入河
广东省校外培训风险防范提示
不煲“仔”的广东煲仔饭
广东舆情
我们都是卑微者(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