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活动统筹课程中提升育人实效的分析

2021-05-14李晓云陈安萍

经济研究导刊 2021年11期
关键词:会展

李晓云 陈安萍

摘   要:以活动统筹课程为例,提出校企合作资源共享、共拓、共建等新理念,实施跨界课堂、提炼发展型学习任务、共建多元评价机制;同时,教学融合课程思政,能够提高学生对新时代核心价值观的理解深度以及践行广度,有效提高学生服务区域会展产业的能力。

关键词:活动统筹课程;会展;育人实效

中图分类号:G45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1)11-0112-03

我国的会议会展产业已成为新型服务业态之一。在全方位对外开放和三次产业转型升级进程中,我国的会议会展产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综合排名全球第二。会展业规模突破 1.3 亿平方米,场馆面积突破1 000万平方米,跻身会展大国[1]。产业的发展需要与之适应的人才教育。教育部于2015年年度工作报告中强调,高校应该向应用技术类高校转型,提出“到2020年,形成适应发展需求、产教深度融合、中职高职衔接、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体现终身教育理念,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高等职业院校作为人才培养重地,要融合时代要求和行业发展动态,开展校企浸入式合作,培养会议会展专业人才。

一、活动统筹课程对人才培养的背景及课程定位

活动统筹课程作为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的核心课之一,课程主要内容涵盖活动管理的5大环节,重点关注活动策划各个环节的服务与协调。根据资料显示[2],目前开设活动统筹课程的相关专业有酒店管理专业、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旅游管理专业等。而针对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开设院校的调研显示,院校开设会展策划、会展营销和会议组织与管理3门课程的比例分别为97.5%、90%和75%;在学生能力培养方面,95%的调研学校表示本校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着重培养学生策划能力,92.5%强调营销能力,82.5%学院注重学生服务能力的培养。

Getz提出活动教育的三个层次,即“活动设计与运作、活动管理、活动研究”。活动统筹或者协调能力是国际会议专家联盟在《会展和商务活动从业人员能力标准》中提及的三个能力标准中的基础[3]。依据活动管理知识体系中的知识和技能表,活动管理专业应具备的知识模块包括战略和项目管理、风险管理、财务及行政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利益相关者管理、活动设计、场地管理及市场营销等。活动统筹课程内容根据以上知识模块设计,结合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和学生特点设计教学内容,围绕“活动管理基础知识”、“会议统筹知识”、“活动餐饮及住宿统筹知识”来设计教学任务。课程教学内容在涵盖岗位知识技能的基础上,注重培养和提升学生把控活动整体进展的能力、活动服务及现场统筹和协调能力,注重学生职业精神的培育。

二、活动统籌课程对人才培养目标的教学与实施

(一)校企合作,搭建“跨界课堂”

1.校企互动行业体验

课程伊始,首先要求学生利用网络资源梳理出上海地区面积超过1 000平方米的会议场馆,同时了解场馆的地域分布。在此基础上,根据校企合作信息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实地考察1—2家活动场地;同时,以访谈形式与企业专家面对面了解行业现状,以及上海地区会议会展人员的职业能力要求、技能与素养要求、薪资待遇、成长路径等。通过实地考察和访谈,学生知晓行业对人才的现实要求和期望,更容易理解课程的培养目标,确立自己感兴趣的学习内容和目标岗位。互动体验环节能让学生增强职业认同感,对职业发展方向有直观认知,有利于职业精神的培育,降低学生未来就业的成本和风险。互动体验环节也能够让企业近距离了解学生,明确企业在学生课程学习中的角色和地位,为后续学习中的互动交流和实践实习、招聘就业等环节的沟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校企互动课程设计

校企互动课程设计环节旨在让学生在“实地、实景、实情”中学习,统筹和策划真实活动,培养行业所需的工作能力和职业素养。根据课程的培养目标和企业调研,基于任务导向,活动统筹课程设计了3大知识模块、15个小任务,如图1所示。

图1    活动统筹课程递进式知识模块及任务设计

为更好实现行业对人才的需求,在明确课程任务的基础上,学生必须筛选3—5家不同规模和类型的活动场地,即“实地”,作为学习进程中完成课程作业依托的真实场地背景。选定场地背景后,学生需要了解场地的详细信息,包括平面图、举办活动类型、场地的产品手册、搭建要求等详细信息,即“实景”作为活动方案设计的具体载体。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校企合作开发了针对活动统筹的经典案例,即“实情”,内容涉及“活动场地搭建管理”、“宴会和会议设计”、“现场督导”、“风险管理”等方面,作为方案设计中客户实际需求的参照。“实地”、“实景”和“实情”实现了课堂内容和行业实际任务的有机动态链接,培养了学生善操作、熟运营、知管理的能力,更加有利于学生掌握活动统筹的知识和技能,强化学生对活动统筹把控的全局意识,拓展关联知识,提高学生对市场前沿咨讯甄别能力,帮助学生树立为区域行业发展服务的意识。

3.校企互动实践融合

课程实训是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活动统筹课程是以校内外活动为依托,打造课程的实践平台。可以依托校企合作资源,结合上海旅游节、进口博览会等,通过行业人员讲座、学生志愿者经历分享等系列活动,加深学生对活动统筹要求的理解和把握,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设计多类型的校园活动。根据校内活动安排,学生在课程学习期间必须寻找机会,选择以活动主办者、与会者、志愿者、服务者等其中任一身份参加校园活动。校园活动包括企业实习招聘会、星座博览会、运动会等。在参加活动后,学生须要撰写校内活动评估分析报告,具体内容包括活动的设计、组织与统筹及意见反馈等。报告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在课堂及班群内交流分享,并邀请企业人士点评。校内实践不仅为学生创造了亲身参与活动的体验,更有助于全面、直观了解活动过程。

学习过程中,针对学生的活动设计方案,校企合作企业的资深专家组建了“活动设计智囊团”。智囊团针对学生的设计方案和创意进行点评分析,同时通过腾讯会议、微信等在线平台及时解答学生的问题,为学生完成学习任务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支持。

校企合作的“跨界课堂”创建了开放型的学习环境。基于项目驱动的“实景、实地、实情”教学设计为学生提供了多元视角,拓展了课程内容的实践宽度和深度;分阶段、渐进式、模块化的学习任务设计使教学内容更符合学生的学习规律,课程实践更有效对接工作场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服务于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

(二)校企合作,确立发展型人才培养的学习任务

1.先“习”再“学”的教学主导方法

新常态下,上海地区的会展行业对人才的应用、创新、综合和专业的特点要求更加突出。与此相对应,在教学设计中部分教学内容借助校企合作的有利条件,让学生先“习”再“学”,即从感性思维发展到理性思维,再从实践体验发展到理论总结。“习”指先从行业企业和上海地区的活动案例中“习”,深化活动统筹的知识模块和技能的相关信息,综合案例讨论、调研以及访谈等“习”的环节,再“学”理论知识。由“习”的案例和实践拓展和提升学生对“学”的思考。

2.从“单循环”到“多循环综合”的人才培养教学内容设计

课程的教学内容设计遵循从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多元逐层递进的原则。学习过程中,鼓励学生以小组研讨的方式互助互学,从单一的小任务设计逐渐过渡到多元的活动方案设计,最终以完整的活动策划方案作课程考核依据。同时,课程在行业调研作业、讲座主题和内容的设计上也遵循“由易到难”、“由小到大”的原则。讲座的内容从小视野到大格局,涵盖“主题宴会设计”、“活动住宿管理”、“活动风险管理”、“活动社会影响”,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懂实操、会实践,又能具备统筹能力和全局眼光,为未来的活动管理和研究奠定基础。

3.从“小活动”到“大设计”的教学实践安排

本研究中课程的教学实践内容安排是从学生的“小活动”设计开始的,最后完成大型活动方案设计,帮助学生逐步树立活动统筹的整体观。在会议模块学习中,教学实践安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会议台型设计”、“场地搭建管理”,第二阶段为“会议茶点设计”、“签约设计”,第三阶段为“活动风险管理”、“活动收益分析”。教学实践遵循学生的认知原理,内容由浅入深,活动统筹方案由简单到完整。由“小任务”实践开始着手,能让学生更清楚细节对于活动全局的影响;而多任务、多循环的实践安排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对活动全局的系统观。

(三)校企合作,共建多元评价机制

1.课程考核注重对人才培养的过程评价

按照人才培养方案要求,课程的最终评定由平时成绩、期中成绩和期末成绩组成。鉴于课程人才培养目标以及校企合作课程的内容设计,活动统筹课程考核中加大了“过程评价”的比例。课程的平时成绩包括个人出勤和小组课堂作业,合计占比30%;期中作业成绩综合小组合作完成各任务设计方案的得分,占比30%;期末成绩包括个人活动统筹方案设计和理论考试两部分,占比30%;团队合作成效占比10%。

2.课程考核綜合多元评价

多元评价是指评价主体和评价方式的多元化。首先,课程考核成绩综合了学生、团队、企业专家、教师等多主体,更能发挥学生的专长,激发讨论和沟通的积极性。针对阶段性的学习任务,除要求班级各小组相互学习借鉴、互评打分外,还要由企业人员从实际运行和专业的角度,重点对服务方案的创意和可行性进行点评,分等级进行评价。其次,对照学习目标建立和细化课程作业的考核标准。课程作业评价标准根据学习目标的实现度、方案的可实现和可操作程度、客户满意度三大方面,且必须参考企业评审打分。结合小组互评、企业点评,最后由教师给出整体评价。同时,课程教学任务主要倡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团队协作成效也单列考核,占10%的分值。多方评价更能使校企合作企业持续关注学生,切实提升合作深度;同时也能体现以学生主体的教育理念,促使教师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文章基于校企合作条件下的活动统筹课程教学改革实践,从教学内容、教学设计、教学考核三方面进行了探索。通过校企合作引入开放式教学环境,促进学习与工作对接的原则,构建面向真实的工作环境,以能力本,切实做到充分借助企业资源创造多元学习环境、多元评价体系,以学校知识服务于行业,共同推进校企合作育人。

三、活动统筹课程对人才培养的教学改革成效

(一)校企合作,共建开放型教学环境

面对会展行业的三次产业转型升级,必须以新的活动设计来赢得未来发展的契机。“跨界课堂”能确保企业持续性参与课程教学,为学生了解行业发展、汇集资讯搭建良好的平台;同时也拓展教师的视野,真正做到教学相长。开放型教学环境带来的不仅是校企资源的交换和汇集,更能激发学生人文精神的提升。

(二)校企合作,课程思政更显成效

活动统筹课程的设计将思政内容浸入到各个教学环节,从整体上提高了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和对社会核心价值观的感受度和认同度。首先,在课程教学设计上,基于工作任务导向提炼的3大知识模块和15个教学任务,大部分均要求学生以小组合作形式完成,且成绩评定比例中需团队合作提交作业的考核比例合计占40%。任务驱动、小组合作为主的学习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和集体意识。其次,在课程实践环节,要求学生了解校内及上海地区举办的各类节事活动,不仅增进了学生对时事及政策法规的了解,同时也增强了学生对学校及未来职业的认同度,使学生从身边人、身边事感受到团队、集体、国家的力量和发展变化。最后,在课程学习过程中,学生有机会对话行业精英和大师,也潜移默化地培养了他们的工匠精神、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艰苦奋斗的拼搏精神。

(三)校企合作,强化核心职业能力培养

高职院校承担着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重任,课程教学内容应紧跟人才能力需求变化,而职业能力的培养不仅仅要依靠学校,更需要以市场为导向,实现学校与企业之间的良性互动。活动统筹课程中以提高学生的核心职业能力为核心,确立发展型的学习内容,从教学方法和设计上建立了可行的实施方案,有效整合和利用了校企资源,将教、学、做紧密结合,有效提高了学生实践技能和核心职业素养。

参考文献:

[1]   张敏.中外会展业发展基本态势分析[J].中国会展,2019,(13):68-70.

[2]   康年,瞿立新,宋波.会展行业人才需求与职业院校专业设置匹配分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0,(29):5-15.

[3]   王春雷.活动管理知识体系[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18:10-11.

猜你喜欢

会展
会展信息
会展信息
会展名城
会展信息
会展信息
会展名片等
会展书架
会展列名
会展推介
会展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