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空战英豪》男儿豪情血洒碧空

2021-05-14老沉

航空世界 2021年2期
关键词:英豪空战飞行员

老沉

在空战题材电影中,永远都少不了青春与热血。年轻的心澎湃而激昂,如果是为了世界的和平与人类的幸福,那么付出鲜血和生命又当如何?2006年9月上映的《空战英豪(Flyboys)》讲述了一群热血青年为了能够早日结束战争,使人们的生活回归平静,毅然走向战场,驾驶战鹰飞向蓝天的故事。

一部史诗级空战影片

这部电影同样是根据真实的故事改编。由于之前很少有一部电影如此真实而准确描述空战惊险,再加上资深演员让·雷诺以及青年演员詹姆斯·弗兰克的精湛表扬,使得《空战英豪》成为史诗级的经典影片。这部影片上映后得到了不少飞行员的首肯,其成功的关键在于它是典型的动作为主、煽情为辅的商业战争大片。

故事发生在20世纪初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1914年,一战在欧洲大陆爆发。到1916年,战争已经打响了将近两年的时间了,在西线战场上,英国和法国组成的同盟力量与德国侵略军陷入了艰难的拉锯战中,上百万的人在这场战争中丧生。战争就像是一个巨大的绞肉机,吞噬着人类脆弱的生命。

当时,远在美洲大陆的美国政府选择了保持中立,并未宣布加入战争,这引起许多本国热血青年的反对。他们对于政府这种“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做法表达了强烈的反对,于是决定自愿前往法国参军,贡献自己的一份心力。这些年轻人中有人选择加入陆军,有人成为战地救护员,还有38位志愿者则想要学会如何开着钢铁战鹰在天空翱翔,打击敌人。

38位年轻人每个人都是怀着不同的理想和动机加入到飞行队的。

当战斗打响时,队员们很快就感受到了战争的残酷。战争远远超出这些单纯青年的想象,死亡无处不在,危险不可预料,面对战地空军平均只有三到六星期的寿命,他们一时间感觉到了无所适从。

然而,在法国上校乔治斯·塞纳尔特和美国老兵瑞德·卡西迪的领导下,这些年轻人真正学会了为荣誉与和平而战,甚至不惜付出宝贵的生命。最终他们组成了一支颇具传奋色彩的特别空军飞行队,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拉斐特飞行小队(Lafaytte Escadrille)”。

为了高度还原历史真实,电影制作方大到飞机造型,小到徽章设计,全部道具都是参照历史相关资料的图片设计完成,摄制组还弄未了三架现存的“纽波特17”战斗机作为参考。

同时,为了展现火爆的空战场景,摄制组请来了6名世界顶级特技飞行员参与了动作的设置和演示。影片还大量运用航拍以及绿幕技术。

了不起的“拉斐特飞行小队”

现实生活中的“拉斐特飞行小队”确实是由法国上校乔治斯·塞纳尔特(Georges Thenault)指挥的,他是法国陆军军官和飞行员。经他手训练出来的38名美国飞行员以最快的速度投入到紧张的戰争中去,并迅速成为小分队乃至整个法国飞行中队的中坚力量。

这个飞行小队于1916年4月16日正式成立,番号定为N124(N表示该中队主要使用Nieuport式战斗机)。最初,队伍的徽章图案是一个戴战斗软帽的美国印地安人。后来,由于德国驻美国大使的抗议,上级批准了这个小队改名为“拉斐特飞行小队”。这个名称来自于法国一位年轻侯爵的名字,他在1777年自愿来到美国参加美国独立战争,并参加过多次重要战役,后来被华盛顿任命为其亲信副官。

历经战争洗礼,“拉斐特飞行小队”中涌现出了一批非常优秀的飞行员,其中最出名的就包含了以下两位。

弗兰克·卢克(Frank Luke),一个来自亚利桑那州的牧场少年,美国王牌飞行员榜上排名第二,当初从军是为了谋生,没想到加人空军之后却成为了顶尖高手。他被媒体奉为“气球杀手”,这是因为在他消灭的18个目标中就有14个是受德军严密保护的观察气球。1918年9月29日在击毁三个气球后,他因座机被防空炮火击中而迫降在德军阵地附近,在与德国士兵的交火中身亡。他是一战中唯一获得美国国会荣誉勋章的飞行员。

资料显示,前后有256名美国飞行员在法国服役过,他们都是“拉斐特飞行小队”中不可或缺的一员,而电影《空战英豪》主要对焦的是1916年-1918年中的这一批年轻人。

当美国远征军登陆欧洲后,参战的大部分美籍志愿人员开始转人美军编制。1918年的2月18日,“拉斐特飞行小队”正式退出法国军队的战斗序列,成员大多留在美国陆军航空队继续服役。

劳尔·卢弗贝瑞(Raoul Lufbery),一个出生在美国的法国人,战前就是经验丰富的飞行员和机械师,是“拉菲特飞行小队”存在期间唯一的一位王牌,也是队中的灵魂人物、第一个获得“法国航空俱乐部”金质奖章的美国人。他曾经取得了17场胜利,但是在1918年5月19日的空战中牺牲。

在长达22个月的战斗岁月中,根据官方记载,“拉斐特飞行小队”共获得了39场战斗的胜利。但是根据飞行员私下的统计,他们获得的胜利要比这个数字多出一倍。在胜利面前,共有9名飞行员魂归蓝天(6名死于战斗,1名被高射炮火击中身亡,2名死于飞行事故)。

電影中的上演“关公战秦琼”

《空战英豪》作为一部空战题材的电影,飞机自然是其中重要的元素。在电影中,一些经典的战斗机也呈现在观众眼前。

前文曾经提到的纽波特-17(N1euDort17)双翼战斗机,是一款优秀的战斗机,机动与爬升性能都很优异。该型飞机于1916年5月开始服役,并首次设置了射击协调器,这样就可将一挺7.7毫米的鲁依斯机枪设置于螺旋桨后方,便于射击。纽波特-17的出现使协约国迅速夺回1916年的西线战场制空权。当时除了装备法国空军外,它还出口到了许多国家。

除此以外,电影出现了一些与史实或常识不符的情节,用中国人的话来说,有点像“关公战秦琼”。不过其中有的是制作方有意为之,如由于服役时间的不同,纽波特-17双翼机与德国的FokkerDR.1三翼机之间原本并没有机会进行大规模空战,这部影片中却出现了两种飞机同场较量的场面。据说是为了让不熟悉航空史的普通观众可以从外形直观地分辨“好人与坏人”。

事实上,受技术发展的限制,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飞机速度慢、性能差、同伴之间无法沟通,因此难以进行战术性的协同作战。

因此,当时的空战大都类似于古代骑士之间的单打独斗。除此以外,考虑到飞机发明时间不长,普通人很难有机会接触,所以一战期间,空中交战的双方一般都是接受过良好教育,或者是出身于贵族,因此当时的空战被认为多了几分优雅以及悲壮的色彩。就像当时参加“拉斐特飞行小队”的队员,很多都是毕业于美国常青藤名牌大学。

那时,人们往往会浪漫地认为,战斗机飞行员的战场在万米高空之上,不必像地面部队要在充满泥泞和危险的战壕出生人死,因此,这些飞行员获得了“风中骑士”的美称。

一战结束后,各国对飞机的作用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于是开始不断对飞机进行改进,而随着冶金和机器制造技术的进步,飞机的性能不断提高。人类航空的历史进人了崭新的一页。

猜你喜欢

英豪空战飞行员
“超人同学”
未来空战怎么打
Our School
开飞机打盹?英提议对飞行员“疲劳检测”
飞行员的酷装备
第三帝国的兴亡之六 大不列颠空战(下)
少年英豪窦建德(下)
幽默的美军飞行员手册
My Hometow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