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寒夜》和《包法利夫人》女性主人公形象对比分析

2021-05-13田柠

青年文学家 2021年9期
关键词:寒夜包法利夫人女性

田柠

摘  要:在不同的中西文化背景的影响下,巴金和福楼拜的作品有很多的相同点,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存在差异。他们多着眼于普通人的日常生活,用现实主义手法,客观理性并且准确地揭露现实社会的黑暗面和人心的冷漠,将耳闻目睹的事实用最平淡的语言展示,进而对现实社会进行剖析并引起人们的反思。

关键词:女性;人物形象;《寒夜》;《包法利夫人》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21)-09-0-02

以《寒夜》和《包法利夫人》为例,《寒夜》以抗战即将胜利的重庆为背景,描绘了接受过良好教育的“新时代女性”曾树生与家庭和社会进行抗争的过程,成功地塑造了一名在迷茫中觉醒并且遵从自己内心做出选择的女性;而《包法利夫人》也在奢靡腐败的上流生活中成功地塑造了一位似乎与当时男权社会意识形态默默斗争、自由追求爱情和理想生活到头来却竹篮打水一场空的女性形象。基于此,本文将从社会环境、人物形象两个方面入手,对《寒夜》和《包法利夫人》两部作品的女性主人公形象进行对比分析。

一、女性意识的觉醒

《寒夜》中的故事发生在抗战胜利前夕的重庆,代表西方先进思想的曾树生和汪文宣便是在思想解放的风潮中相遇并坠入爱河的。受过先进良好教育的二人年轻时共同追求自由和浪漫,主张男女平等恋爱自由,他们摆脱传统封建礼教的束缚,在《婚礼进行曲》中走入婚姻的殿堂。但因此也和代表守旧一族的汪母产生了不可调和的矛盾,这一矛盾是不同价值观之间的矛盾,而其产生的根源则是生命的冲突,是两种不同的生命状态的冲突。对于婆婆的种种侮辱性的斥责,曾树生始终保持着非常清醒的自我认识,旗帜鲜明地捍卫自己的人格独立和社会地位,体现了新女性的自尊、自强和斗争精神。甚至于在她工资高与汪文宣,自己的经济实力足够撑起整个家庭时,她选择掌控家庭的主导权,曾树生不仅一次地被当做是银行的花瓶,没有实际本领只会每天打扮,依靠其他男人得到生存空间,但她仍尽她最大的努力为女性占据现代社会的一席之地,做了开创性的示范,这样的人生价值是汪母所不能达到的。

同样,在《包法利夫人》所创造的西方世界里,随着手工业的发展,女性有机会进入到工厂进行工作,她们摆脱了女性传统的相夫教子的任务,她们认识到女性也可以读书看报,女性也可以追求自己的幸福。其中一部分思想先进的女性甚至开始摆脱对男性的依赖,她们心中的独立意识也逐渐成熟了起来。在理性的启蒙思想的笼罩下,19世纪的法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女性“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冲破传统势力的束缚,偶有女性意识的闪光”,预示着“女性并非天生属于家庭,生存于男性羽翼之下”。封建礼教对从小生活在修道院中的爱玛影响颇小,爱玛在书籍的熏陶下,潜移默化地受到浪漫爱情小说中女主人公爱情的熏染,并想要将这种熏染带回现实世界中来,寻找美貌与才华并重的“真命天子”,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

但是与曾树生相比,爱玛是不成熟的。她接受的不是当时先进的教育,而只是从美好的文学作品中推理出理想的爱情,从照顾她的修女口中了解到社会的繁华,这与曾树生所接受到的启蒙思想的新式教育完全不同。她的社交圈子中,大部分人都是为生活奔波的人,她自诩和这些人不是一个生活层面,整日无所事事,更别提生活中有什么惊喜,于是在百无聊赖中,她倚着窗台等待着爱情的到来。这种对爱情的近乎疯狂地执着存在着很大的弊端,对丈夫由亲近变得疏远,片面地追求家中装饰的华丽,想要通过搬家和舞会进入更高层次的社会,想要通过阅读《花篮报》和《沙龙精灵》获取更多关于上流社会的信息,她在阅读中虚构浪漫的故事,把自己生活的改变强加到男人身上,这只是女性独立意识的萌芽,不能算作真正意义上的独立女性的崛起。

二、曾樹生和爱玛人物形象在妻性和母性上的对比

曾树生和爱玛两人在生活中扮演着同样的角色——妻子和母亲。但是她们两人并没有扮演好这两种身份叠加之后的角色,反而遭受了他人的非议和责怪。曾树生作为汪文宣妻子的这一角色一直以来都受到了汪母的诟病。另外,曾树生在对儿子的教育上选择了“精英教育”,即将儿子想方设法地送进贵族学校,她是接受过新式教育的新时代女性,却放弃了自己热爱的教育事业,只能在大川银行谋生。因此她把对未来的期盼都加在了小宣的身上,这仅仅是一份不切实际的幻想,不是无私奉献的母爱。除此之外,小宣对家人的冷淡也表现出母子关系并不好,甚至于曾树生在远赴兰州前对汪文宣说:“他没有我,也可以活得很好。”我们也可以把曾树生母性的缺失看作是曾树生作为新时代女性的一个独特之处,她因为追求自我和独立而造成了母性的缺失。

对于爱玛而言,妻性和母性在她身上都是一种反面教材的存在。为了摆脱生活的无聊,仅凭一时的刺激就与夏尔结了婚。结婚初期,爱玛对生活充满了热情——装饰房子,在黄昏散步,弹钢琴,料理家务。从表面上看爱玛做的这些都是在表达对丈夫的浓浓爱意,努力尽到一个妻子的本分,然而爱玛做的这些并不是像夏尔想的那样都是为了他,爱玛所做的一切实际上是为了她自己,她幻想她是小说中的女主人公,生活中充满着情调,这是一种虚荣心的膨胀也是一种幻想的宣泄。爱玛从小的生活和教育让她混淆了浪漫与现实,福楼拜将其塑造成一个无法被当时社会接纳的现代妻子的形象。母性在爱玛身上更为缺乏,爱玛在怀孕期间对自己的孩子产生了巨大的好奇,可是当她知道自己的孩子是女孩的时候又充满了失望——“她一听就昏了过去。”因为自己生了个女孩,所以爱玛之前所有关于对孩子自由自在生活的幻想破灭了。男孩可以浪迹天涯自由自在,克服种种困难,尝尽人间幸福,可是女孩却要处处受到限制,和她一样依附于自己的丈夫,忍受生活的平淡。综合以上分析,原因可能是在爱玛成长过程中,没有人教给她在家庭和婚姻中女性应该充当一个什么角色并发挥什么样的作用,她只读过那些描绘美好爱情的浪漫小说,脑子里只有对美好爱情的幻想和对上流社会的向往。因此,爱玛实际上并不能很好地扮演妻子和母亲的角色,也不知道什么样的妻子和母亲才是合格的妻子和母亲,是妻性和母性的缺失。

三、对小人物的塑造

《寒夜》和《包法利夫人》最相似的地方在于对小人物的塑造。汪文宣从一个有志青年变为杂志社一名小小的校对员,在上司面前唯唯诺诺,在妻子和母亲面前也低三下四,遇到困难时只能用喝酒麻痹自己;曾树生虽然具有强烈的女性独立意识,打破封建礼教自由恋爱结婚,也能靠自己的努力补贴家用维持生计,但她的人格意识并不成熟,她一方面怜悯丈夫贫病交加的处境,不忍离开,另一方面又忍受不了家庭的氛围想要尽快离开;她一方面想要和汪文宣离婚,脱离这个家庭,另一方面又时常感受到汪文宣对自己的爱;她一方面对婆婆的嘲讽毫不退让,另一方面又觉得她十分可怜……迷茫又犹豫的曾树生最终还是选择了远赴兰州,直至汪文宣的死亡彻底宣告了这个家庭的解体。无论是汪文宣还是曾树生,他们都带有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巴金将小人物身上的缺点淋漓尽致在文学的舞台上表现了出来,引发了大众深深的思考。

在《包法利夫人》中,夏尔、爱玛、莱昂、罗尔多夫等都可以称得上是小人物,夏尔懦弱但深爱妻子,愛玛放纵自我但惹人叹息,莱昂和罗尔多夫卑鄙令我们敲响警钟,每个人都有自己鲜明的特性。以爱玛为例,带着少女时代对爱情的向往的爱玛嫁给了平庸的包法利医生,她把自己对于新生活的热爱全都加在了夏尔的身上,但他的平庸在婚后完全的显现了出来。他衣着寻常,激不起情绪,连一个骑马的术语都不知道,甚至在舞会上找到了一个角落去睡觉,爱玛对丈夫的失望积攒的越来越多,终于,失望爆发了。爱玛从追求爱情的少女转变为了在爱与纠葛中挣扎的包法利夫人。面对这样平庸的婚姻平淡的生活,有热烈追求的爱玛将自己心中的幻想转嫁到了情人的身上。爱玛渴望得到浪漫的爱情,而莱昂的出现恰好填满了爱玛心中的空缺,在莱昂身上,爱玛看到了实现理想爱情的希望,可是这个懦弱的男人最终逃走了,爱玛的幻想破灭了。经历过打击的爱玛并不认命,她再次寻找理想的情人——罗尔多夫。在罗尔多夫的撩拨下,爱玛沉沦在了温柔乡中,把一个女人对爱情的全部热爱都献给了他,但罗尔多夫的始乱终弃最终也带走了爱玛的幻想。福楼拜在书中说“这一切都是真实的”,他笔下的小人物没有浪漫主义的特征,他以现实主义眼光审视资产阶级的虚伪,从而表现小说中所有人物的真实状态。

综上所述,虽然身处不同文化背景,曾树生和爱玛的悲剧性结尾是一样的。通过《寒夜》和《包法利夫人》的女性主人公形象对比分析,我们可以更为深入地了解中外现实主义小说在人物形象的塑造和手法上的相似性与差异性,进一步探讨中西文化背景差异下的现实主义小说中女性独立意识的意义,尤其对我们研究二十世纪欧美现实主义文学有着巨大的帮助。

参考文献:

[1]何岳球;刘春,围困的城堡 围不住的心——浅谈曾树生和包法利夫人的两难境地[J].咸宁学院学报,2007,50-54,50-54.

[2]褚蓓娟,论中西文学中女性婚恋模式及其成因[J].外国文学研究,2004,140-144+177,140-144+177.

[3]易丽华,巴金《寒夜》中的曾树生形象论析[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5-38,35-38.

[4]佟博,一个女性的自我抉择:浅谈《寒夜》中曾树生形象[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97-400,397-400.

[5]姜哲,巴金《寒夜》中的现代女性意识[J].语文建设,2016,67-68,67-68.

[6]侯小珍,性格决定命运——探析包法利夫人的悲剧根源[J].甘肃高师学报,2017,29-31,29-31.

[7]傅守祥;林琳,母性意识的缺失与女性自由的迷障——《包法利夫人》中艾玛形象的重新审视[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00-105,100-105.

[8]尚玉峰,《包法利夫人》的女性主义解读[J].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学报,2008,67-71,67-71.

猜你喜欢

寒夜包法利夫人女性
《寒夜》之寒:《寒夜》“家中人”的隔膜问题
《寒夜》中的冲突艺术
《寒夜》中的冲突艺术
电影《包法利夫人》中艾玛形象塑造解读
包法利夫人的浪漫之殇
论女性的可持续发展
从服装史的角度研究《唐顿庄园》中的女性服饰
《包法利夫人》中的环境描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