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健康教育联合有氧运动在冠心病致心肌缺血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2021-05-13张培林杨秋芬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25期
关键词:有氧心功能冠心病

张培林,杨秋芬

(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九医院,河南 平顶山 467000)

0 引言

冠心病是一种因冠状动脉狭窄、痉挛、闭塞引起的心肌缺氧、缺血、坏死的综合征[1],严重时可造成心力衰竭,甚至猝死,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健康乃至生命造成严重威胁。数据显示[2]: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的不断加剧,冠心病的发病率与死亡率也在持续攀升。临床发现,冠心病患者的情绪管理能力较差,情绪波动较大,加之外界因素的影响,很容易引起焦虑、烦躁、抑郁等不良情绪,导致血压和激素水平上升、心率加快、血液粘稠度与心肌耗氧量增加,进一步加重病情,出现心绞痛、心肌梗死、心肌缺血等并发症。一项针对住院冠心病患者的调查显示[3]:约有80%的患者存在焦虑情绪。持续的焦虑十分不利于病情控制和临床治疗,同时也是对患者自尊的巨大伤害,严重降低生活质量。冠心病是一种慢性疾病,科学的护理干预对患者至关重要,本文探讨了健康教育与有氧运动联合应用于临床的护理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参与本次研究的92例冠心病患者的入组时间是2019年3月至2020年7月,所有患者均符合《追踪过心血管病预防指南》中提到的冠心病诊断标准[4],经超声心动图、动态心电图检查予以明确确诊,患者同时伴有心肌缺血症状。排除精神疾病、恶性肿瘤、认知功能障碍、听觉视觉障碍、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对照组46例,其中男、女患者各23例;年龄区间54岁~76岁,平均(66.16±1.73)岁;病程最短13个月、最长8年,中位病程(4.86±0.37)年;合并症:高血压35例、糖尿病31例;心功能分级:I级15例、II级12例、III级11例、IV级8例。实验组46例,男性患者21例、女性25例;年龄范围56~77岁,平均(67.04±1.58)岁;病程范围1年~8年,平均(4.81±0.25)年;合并症:33例合并高血压、30例合并糖尿病;心功能分级:I级13例、II级13例、III级12例、IV级8例。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本研究92例患者全部采用常规护理:指导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和饮食习惯、指导用药、坚持适量运动等。

在此基础上,实验组患者联合健康教育与有氧运动:

1.2.1 健康教育

①除了发放书面资料之外,还通过视频的形式开展健康讲座,向患者讲解冠心病的相关知识,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用直观、形象、易懂的语言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使之科学、客观的了解冠心病,避免因缺乏专业知识而盲目滋生各种不良情绪。

②完善健康知识手册的设计,采用图文并茂的编写方式,将手册放置在病房一角,以供患者和家属随时阅读。在病区醒目的位置张贴冠心病知识海报、漫画,潜移默化的向患者渗透健康教育,在查房与护患交流中多提醒、督促患者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③向患者介绍常见的、效果较好、便于操作的有氧运动方式,并讲解有氧运动对于控制病情、改善心理状态与生活质量的重要意义,培养患者养成坚持运动的习惯。根据患者对健康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面对面、一对一的宣教;强调不规律的作息、不健康的饮食结构对身体的危害性,很可能导致病情恶化。叮嘱患者戒烟戒酒,保持清淡饮食,不食用辛辣、油腻、烧烤等刺激性的食物,遵循少食多餐的饮食原则。

④硝酸甘油是治疗冠心病的常用药物,向患者讲解硝酸甘油的作用、药效机制以及遵医嘱用药的重要性,提高患者的用药依从性,并养成随身携带硝酸甘油的习惯。

⑤主动与患者交谈,了解患者的生病过程、发病原因,建立相互信任和理解的护患关系,引导患者倾诉内心压力,动态观察患者的心态变化,及时发现患者的不良情绪并予以相应的心理干预,尽可能的满足患者合理的个体需求,告知患者可通过听音乐、看电影、阅读、深呼吸等方式转移注意力,调节心情,排解苦闷和焦虑情绪,叮嘱患者用乐观、平和的心态面对生活,积极配合临床治疗。

1.2.2 有氧运动

①对于行PCI手术治疗的患者,术后6h内应保持绝对的卧床休息,护理人员为患者按摩腰腿部,进行四肢的主动和被动运动,如握拳、屈膝等,3~5次/d;术后1d,指导患者坐在床边,训练双腿下垂,15~20min/次,3~5次/d;术后2~3d可进行缓慢的行走训练,100~200m/次,3~5次/d;术后4~5d将行走距离增加至200~300m/次,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可尝试上下楼梯训练。

②遵循循序渐进的运动原则,逐渐增加运动量和运动强度,以呼吸轻微加快、略出汗,但无胸闷气促等症状为宜;运动量主要以患者的自我感受为标准,感觉舒适并没有产生疲劳感。运动期间不宜穿戴过厚的衣物,保持呼吸的通畅。运动方式以骑脚踏车、舞蹈、打太极拳、老年操、打兵乓球、游泳等轻体力运动为主。每周坚持3次有氧运动。

1.3 观察评定标准

①健康知识掌握率:采用我科自制问卷进行调查,满分100分,分为完全掌握(>90分)、部分掌握(70~90分)、未掌握(<70分)三个等级,掌握率=完全掌握率+部分掌握率。

②护理效果:记录患者的心肌缺血次数于发生时间、ST段下移减少量、ST段压低次数。

③心功能指标: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患者的左心室收缩内径(LVESD)、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应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进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健康知识掌握率比较

实验组患者对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达到了97.83%,显著高于对照组76.09%;χ2=9.583,P=0.002,如表1所示。

表1 两组患者的健康知识掌握率比较(n,%)

2.2 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比较

实验组心肌缺血次数、心肌缺血发作时间、ST段下移减少量、ST段压低次数等临床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比较(±s)

组别 n 心肌缺血次数(次) 心肌缺血发作时间(h) ST段下移减少量(mv) ST段压低次数(次)实验组 46 4.47±1.19 12.28±2.54 0.08±0.01 133.65±17.82对照组 46 8.04±2.02 20.23±3.68 0.02±0.02 83.15±14.36 t 8.6319 10.6472 7.3125 13.6918 P 0.000 0.000 0.000 0.000

2.3 两组患者的心功能指标比较

实验组的LVESD与LVEDD明显短于对照组;LVEF高于对照组(P<0.05),如表3所示。

表3 两组患者的心功能指标比较(±s)

表3 两组患者的心功能指标比较(±s)

注:与本组护理前比较,①P<0.05;与对照组护理后比较,②P<0.05。

组别 时间 LVESD(mm) LVEDD(mm) LVEF(%)实验组 护理前 44.26±3.84 66.82±4.35 44.23±1.08(n=46) 护理后 35.17±3.32①② 46.74±3.61①② 57.26±2.67①②对照组 护理前 44.15±3.68 66.73±4.28 44.20±1.02(n=46) 护理后 40.72±3.91① 49.92±3.35① 48.23±1.54①

3 讨论

冠心病的发生和发展与多种因素有关,比如性格和心理特点、社会、环境、行为等。心肌缺血的发作、病情的反复很容易让患者产生各种不良情绪,丧失治疗信心。冠心病属于一种身心疾病[5],除了常规用药之外,患者的心态、生活方式同样影响着预后。因此,我院对冠心病患者开展系统的健康教育,让患者和家属正确、科学的认识冠心病,意识到长期的生活混乱、不加节制的饮食、缺乏运动对健康的危害性,通过集体讲座、一对一指导、视频讲解等多元化的健康教育方式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意识,自觉纠正不良生活和饮食习惯,学会调节和控制情绪。在此基础上,我院还为患者提供有氧运动指导,以促进病情康复,改善预后。通过持之以恒、科学的有氧运动,能够增强体质和四肢肌力,改善心血管功能,有效预防冠心病引起的各种并发症,改善生活质量。研究表明[6]:有氧运动可以降低冠心病致心肌缺血患者的胆固醇水平。尤其是PCI术后的早期运动,可增加患者的氧脉搏,有效改善心肌灌注,提高LVEF,降低心肌梗死的发生风险[7]。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的护理效果、健康知识掌握情况以及心功能的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足以说明健康教育与有氧运动在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针对冠心病致心肌缺血患者的护理干预,健康教育联合有氧运动具有理想的临床效果,对于控制病情发展、改善患者心功能至关重要,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有氧心功能冠心病
老人锻炼,力量、有氧、平衡都需要
有氧运动与老年认知障碍
如何从零基础开始有氧运动
冠心病心绞痛应用中医辨证治疗的效果观察
参麦、参附注射液在老年慢性心功能不全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sST2水平与冠心病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ADAMTs-1、 CF6、 CARP在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中的意义
大负荷训练导致肌酸激酶异常升高对心功能影响的研究
老年心力衰竭患者BNP及乳酸水平与心功能的相关性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右心功能不全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