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连续性血液净化和间歇性血液透析对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电解质水平的影响研究

2021-05-13王显会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25期
关键词:乙组电解质甲组

王显会

(吉林市中心医院 第一重症监护室,吉林 132000)

0 引言

ARF是临床上发病率较高的危急重症之一,患者肾功能短期内会衰退,扰乱正常的代谢与酸碱平衡,机体发生电解质紊乱会增加高血钾症、酸中毒等疾病发生的风险。血液净化为当下临床治疗本病的主要手段,有间歇性和连续性之分[1]。本文纳入2018年1月至2019年8月收治的80例ARF病患资料,比较CBP、IHD在改善ARF患者电解质水平方面发挥的作用,现作出如下报告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80例ARF患者均于2018年1月至2019年8月前来我院治疗,均符合ARF临床相关诊断标准,患者对本次研究知情并主动参与其中,排除合并恶性肿瘤、活动性出血、预期生存期<3个月及精神类疾病者。将以上患者分为如下两组:

甲组(n=40):男23岁,女17例;年龄42~75岁,平均(62.74±5.20)岁。

乙组(n=40):男21岁,女19例;年龄40~76岁,平均(63.55±5.07)岁。

两组患者如上人口学资料经比较分析,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甲组

使用百特 Aquarius CBP机,Baxter(HF1200)血液净化滤器,设定单次治疗时间20h。置换液配方:5% 500mL葡萄糖溶液+0.9% 1500NaCI溶液+10% 10mL葡萄糖酸钙+1.6mL 25%硫酸镁,结合患者病况与生化检查结果对置换液内K+水平作出微调整。

1.2.2 乙组

选择颈静脉、股静脉构建血管通路,利用F60聚砜膜透析器输注碳酸氢盐透析液,将透析血流量、速度依次调控为200~350mL/min、500mL/min,面 积1.3m×1.5m,每 治 疗1次以后休息1~2d,而后进行下一次治疗,将每次治疗时间控在4h中。

1.3 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分别在治疗前与治疗后1个月在空腹状态下采集3mL静脉血,利用电解质分析仪检测电解质(K+、Na+、CI-),记录各组治疗阶段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电解质指标检测情况

治疗前,两组患者K+、Na+、CI-检出值不相上下,差异不明显(P>0.05);历经1个月治疗后,各组患者以上电解质指标值均高于治疗前,甲组显著高于乙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电解质指标检测值比较

2.2 超滤效果与并发症发生情况

甲组患者每日超滤两为4~14.2L,乙组日超滤量<3L。甲组有2例发生并发症,滤器凝血、出血各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5.00%(2/40);乙组有7例发生并发症,低血压、滤器凝血分别5例、2例,占比为17.50%(7/40)。甲组并发展发生率更低于乙组(P<0.05)。

3 讨论

ARF是一种发病率较高的器官功能衰竭疾病,病因较多,通常来说,伴有基础性肾病、心血管疾病、高血压病者发生ARF的风险更高,且ARF患者容易并发感染、营养不良等,对患者生命安全构成威胁,且有研究证实[2],ARF患者年龄越高,预后越差,死亡率越高。血液净化技术是当下临床治疗ARF的主要手段,其通过纠正病患体内氮质血症、酸中毒等症状表现,缓解病情,降低病死率,优化其生命质量。

IHD有助于短缩病患透析时间,较快速的清除其血液内的毒素与过多水分,但是由于清除速度相对较快,故而对患者机体血流动力学稳定性会形成较大影响,且机体内体液反复再分布,也对肾功能复原过程形成一定不良影响。另外,屡次对患者进行插管操作会增加插管位置感染、导管栓塞情况发生率,治疗安全性相对较高[3]。在本次研究中,乙组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率为17.5%,高于甲组的5.00%,数据有较明显差异,提示IHD治疗安全性不如CBP。CBP能模拟肾脏对水、溶质的清除过程,和IHD相比较CBP有低流量、低超滤等特征,超滤两对毒素清除效果形成的干扰程度偏小,能够均衡的促进病患体内毒素与水分清除过程,血流动力学相对较稳定性,能较好的规避低血压、脏器缺血再灌注情况。CBP会利用多种方式清除溶质,比如利用对流、吸附形式清除大中分子物质,而对流与弥散是清除小分子物质的常用方法。但是和IHD相比较该种净化方法治疗时间相对漫长,治疗阶段机体负担相对较重,需要持续联合使用抗凝药物,可能会使用体内正常蛋白的流失量增多。氨基酸等部分分子也会被清除[4]。

机体在无病状态下会利用自身调节功能区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性,ARF病患机体调节动能降低,发生低钾、低钠、低钙等情况的风险更高,其中血钾水平是影响神经细胞应激性的主要因素之一,血钠水平主要作用于晶体渗透过程。徐达良等[5]在研究中指出,ARF患者接受CBP治疗后,血钾、血钠异常率低于IHD患者,在本次研究中,治疗后甲组患者K+、Na+、CI-分别为(3.98±0.27)mmol/L、(142.27±2.69)mmol/L、 (99.98±4.01)mmol/L,均高于同期乙组(3.47±0.24)mmol/L、 (136.24±2.66)mmol/L、(95.91±3.88)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CBP治疗更有益于改善ARF患者机体电解质紊乱状态。张卫东等[5]研究中把60例ARF病患分为A组32例,B组28例,分别采用连续性、间歇性血液透析治疗,统计治疗情况,治疗后A组病患K+、Na+、CI-检出值分别为(3.99±0.22)mmol/L、(141.88±2.61)mmol/L、(99.95±4.03)mmol/L,均高于B组(3.51±0.24)mmol/L、(137.01±2.67)mmol/L、(95.89±3.87)mmol/L,组间数据差异较明显,张卫东等指出连续性血液净化更有益于维持ARF患者电解质平衡,本文预期研究结论一致。

正常状况下,血透阶段若超滤量或超滤率偏高,高出组织间液对血浆的在充盈率时,就会诱导血容量下降过程。面对血容量降低机体作出的生理反应为增加心输出量与提升交感神经的亢奋性,增加外周血管组织以维持血压正常。老年ARF患者经常伴有左室肥厚表现,降低了心室顺应性,心输出量很难提升,若合并糖尿病等基础性疾病,很可能导致交感神经及肺动脉压力受体反射功能异常以及血管顺应性下跌,导致组织间液对血浆的再充盈率降低,增加透析阶段低血压发生的风险,可能引起肾脏低灌注,使肾脏缺血性损伤更严重,肾功能恢复过程受限,降低患者生存率。和HID相比较,CBP净化过程更符合生理状况,利于血浆在充盈过程,维持血液动力学的相对稳定性,故而患者血透治疗时不易发生低血压。

由此可见,采用CBP技术治疗ARF,和CBP相比较,能更好的纠正病患机体电解质紊乱状态,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乙组电解质甲组
固态锂离子电解质的研究进展
Sn掺杂石榴石型Li7La3Zr2O12固态电解质的制备
NASICON型微晶玻璃电解质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二青会”预赛西北五省代表队自由式摔跤甲组成绩分析
护理质量持续改进 在子宫肌瘤护理中的实施及可行性分析
一笔业务,组、村、镇三级的会计凭证编制
宫腔填塞水囊与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产后宫缩乏力产后出血的观察
判断强弱电解质的四种经典模式
阻止接球
谢靖开创新纪元 唐丹四度擎金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