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比住院与养老院老年人营养不良风险、心理健康的发生情况

2021-05-13薛安静杨珺楠李开来陈名珍张慧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25期
关键词:医养养老院住院

薛安静,杨珺楠,李开来,陈名珍,张慧

(北京大学首钢医院干部保健科,北京 100041)

0 引言

随着经济、社会及健康卫生事业的发展,我国已加速进入老龄化社会,据统计,2016年中国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10.8%[1]。银发潮的来临无论对医院还是养老机构都会是巨大的挑战。针对我国老龄人口特点及卫生服务体系,国家推行分级诊疗制度建设,依托紧密型医联体开展分级诊疗多方合作共同打造医养结合新模式,为积极应对我国老龄化问题提供了新的方向,同时深度医养结合新模式的开展也需要更多的临床资料数据为依托,目前由于处于医养结合新模式探索初期,尚缺乏相应的临床数据。本文通过对比分析了住院与养老院老年人群营养不良风险、心理健康方面(抑郁焦虑、痴呆)的发生情况,旨在为医养结合新模式的开展提供一些临床数据支持。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对象纳入标准:(1)年龄≥65岁的老年人;(2)意识清晰,能配合完成问卷调查;(3)预期生存期>半年。知情同意并自愿参与本调查研究。住院患者选自2017年5月至2019年9月于北京大学首钢医院干部保健科住院的老年患者110例;其中男性85例(77%),女性26例(23%)年龄范围在65岁-93岁,平均(83±7)岁。养老院人群选自2017年5月至2019年9月入住石景山区三所养老机构年龄≥65岁的老年人98例;其中男性42例(42.4%),女性56例(57.6%)年龄范围在65岁-96岁,平均(81±7)岁。

1.2 方法

1.2.1 调查方法

评估者由多名受过专业培训的内科医生采用统一量表分别进行评定。住院患者入院3天内完成评估;养老院人群为定期评估完成。主要对患者的性别、年龄、营养不良状况、抑郁焦虑、痴呆情况进行评估。

1.2.2 评估工具

对住院患者采用营养不良筛查风险(NRS-2002)评分[2],NRS-2002评分标准:0~2分为无营养风险,≥3分为有营养风险。养老院人群选用微型营养评估量表简版(MNA-SF)评分[3],MNA-SF评分标准:0~7分为营养不良,8~11分为有营养不良风险,12~14分为正常营养状况。抑郁量表采用简版老年抑郁量表(GDS-15)[4],总分15分,≧8分为抑郁。焦虑量表统一采用Zung氏焦虑自评量表(SAS)[5],总分80分,分数<53分为没有焦虑或轻度焦虑,53≦分数≦70为中度以上焦虑,≥70分为重度以上焦虑情绪。痴呆统一采用简易智能评估量表(MMSE)[6]进行评估,该量表包括以下7个方面:时间定向力,地点定向力,即刻记忆,注意力及计算力,延迟记忆,语言,视空间。共30项题目,每项回答正确得1分,回答错误或答不知道评0分,量表总分范围为0-30分。测验成绩与文化水平密切相关,正常界值划分标准为:文盲≥17分,小学≥20分,初中及以上≥24分。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5.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例数(百分率)表示,住院组与养老院组基线资料比较通过交叉列表分析营养不良风险、抑郁焦虑、痴呆发生风险,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共计208例老年人作为研究对象,平均年龄为(81±7)岁,年龄分布在65岁到96岁,其中有127名男性和81名女性,通过交叉列表分析显示营养不良风险、抑郁焦虑及痴呆均未显示出性别差异。这项研究的人群,包括来自北京大学首钢医院老年科的110名参与者和北京石景山三所养老机构的98名参与者。

2.1 208例受试者中营养不良风险及营养不良发生例数共115例,所占比例为55.3%;有抑郁症状的共32例,所占比例为15.4%。有焦虑症状的共10例,所占比例为4.8%。完成MMSE检测有效例数为148例,有痴呆症状的为46例,占比31.1%。

2.2 通过分析显示住院组营养不良风险发生比率为53.6%;抑郁发生率为10.9%;焦虑发生率为7.3%;痴呆发生率为22%。分析显示养老院人群营养不良风险发生比率为57.1%,其中营养不良发生比率为11.2%。养老院人群抑郁发生率为20.4%;焦虑发生率为3.1%;而痴呆发生率高达55.3%。

2.3 通过采用交叉列表分析住院组与营养不良组,并对两组资料进行卡方检验,显示住院组与养老院组的营养不良风险比较,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12。养老院组抑郁发生率高于住院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8。焦虑发生率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176。养老院组痴呆发生率明显高于住院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见表1。

表1 养老院组与住院组比较

3 讨论

营养不良风险、抑郁焦虑、痴呆是影响老年人健康的重要因素,也是导致老年人快速衰老和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而且研究报道显示营养不良、抑郁焦虑、痴呆之间存在独立相关性,相互影响,已经成为影响老年人健康生存的关键危险因素[7-10]。

研究认为NRS2002更适于住院老年患者急性情况,而MNA—SF更适于老年的各种状况[11]。王晔等对比微型营养评定简版(MNA-SF)和营养风险筛查(NRS2002)在住院患者营养评定中的差异显示两者评估结果为中等一致性,未显示出差异。尽管微型营养评定是专为老年病人设计的评估工具,但在住院群体中,NRS2002更注重潜在的营养风险,为实施营养干预提供依据,因而同样适合于老年住院病人[12]。 据估计,在欧洲和北美,有20%-62%的住院患者有营养不良的风险[13-15]。2012年全国老年住院患者营养调查结果显示,我国营养不良发生率为14.67%,营养不良风险发生率为49.7%[16]。张燕对2861名患者调查发现老年慢性病住院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为52.3%(1496/2861)[17]。李英对207例养老院老人应用MNA-SF进行营养状况评估,结果显示营养不良及营养不良风险的检测率高达63.4%(163/257)[18]。本研究结果中,住院患者营养不良风险发生率为53.6%;养老院营养不良风险发生率为57.1%,其中营养不良发生比率为11.2%,无论住院老年人还是养老院老人营养不良风险发生率均较高,与国内外调查研究结果一致。

邓学学,方荣华对407例老年住院患者调查结果显示存在焦虑抑郁症状的35例(8.60%)(HEI得分≥8分)[19]。苏亮等对我国1982-2010年间老年焦虑抑郁患病率进行Meta分析,结果显示中国老年焦虑症状的患病率为22.11%(16.8%~27.2%)。抑郁症状的患病率14.81%[20]。而居住在养老机构的老年人抑郁症发生率为15%~52%,普遍高于社区老年人[21-23]。本研究结果中,住院组抑郁发生率为10.1%,焦虑发生率为7.3%;而养老院抑郁发生率高达20.4%,焦虑发生率为3.1%,两组比较:养老院组抑郁发生率明显高于住院组,焦虑发生率无明显差异。考虑与我国目前对养老机构的认同感低,照护能力不足以及养老机构对抑郁认识不足有关。虽然传统上认为焦虑和抑郁障碍是两个独立的疾病,但是他们的共病比率高达40%~50%[24],尽管这样,目前仍然没有一致的标准来定义焦虑抑郁障碍。

樊清华,郑建中采用简易精神量表MMSE进行初筛查,再由临床医师根据美国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第4版的标准诊断痴呆[25],对老年痴呆患病率及危险因素调查结果显示确诊痴呆患病率为3.5%。汤哲等采用MMSE筛查量表调查结果显示认知功能异常者(MMSE得分低于界值)占20%,且随着年龄的增高,痴呆的患病率明显升高[26]。王凌霄对692位住院老年患者应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估老年人认知情况,结果显示25.4%(176/692)的患者存在不同程度认知障碍[27]。该研究结果显示住院组痴呆发生率为22%,养老院组痴呆发生率高达55.3%。养老院组痴呆发生率明显高于住院组,考虑与养老院痴呆老人聚集有关。在日本,居住在长期护理机构的老年痴呆患者占50%以上;在加拿大和美国,超过60%的老年痴呆患者居住在长期护理机构。随着我国逐渐走向老龄化的社会进程,越来越多的老年痴呆患者亦从社区、综合医院被送往长期护理机构照护,从而导致养老机构老年痴呆患者增多。

由于近年来临床医生对营养的重视程度有所增加,营养不良风险评估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但目前养老机构对营养不良风险、抑郁焦虑、痴呆的认识有限,导致部分养老机构老年人存在的营养不良风险、抑郁焦虑、痴呆未能被及时察觉、诊治,而被误认为是老年人“正常的衰老”,从而失去最佳诊治时机,同时增加了照护者的负担,也是目前老人对养老院认同度低的原因之一。随着医院、社区、养老院三级诊疗模式的探索和开展,将三级医院的诊疗资源引入养老院,对养老院人群开展老年综合评估等技术,早期发现老年人存在的营养不良风险以及心理健康问题,为其制定个体化的诊疗方案,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提升养老院的照护质量,真正做到医养深度融合。该研究从医院和养老院老年人的营养不良风险、心理健康问题为切入点进行探究,为三级诊疗模式的探索开展提供了一定的研究资料,但由于样本量小,研究范围局限,仍需要大样本量更深一步的探索研究资料,为深度医养结合模式的开展提供更多有力的资料。

猜你喜欢

医养养老院住院
妈妈住院了
医养当兴
基于CiteSpace的我国医养结合研究热点及发展趋势分析
昆明市2012~2020年HIV/AIDS住院患者的疾病谱
日本Sakuragien-青森养老院
把幼儿园搬进养老院
农村医养结合运行机制构建研究
In My Next Life
刘贵芳和总理谈了谈“医养结合”
Alzheimer’s patient’s heart doesn’t forget a mother’s day tradi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