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北朝时期的佛造像

2021-05-10朱慧敏

理财·收藏版 2021年3期
关键词:北齐面相观音

朱慧敏

南北朝时期,中国南方和北方处于分裂状态,其中北朝(386—581年)有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和北周五朝。386年拓跋氏建立北魏,定都平成,534年北魏分裂成东魏及西魏。东魏及西魏表面上由拓跋氏后裔继承,实际上分别由高欢及宇文泰控制,所以在数年后分别篡夺,形成北齐与北周的对峙,北齐取代东魏,北周取代西魏,北周灭北齐。581年杨坚代周为帝,北周亡。

北魏时期的佛造像

北魏时期的佛造像大致可分为迁都洛阳前和迁都后。迁都前的佛像多着通肩式或袒右肩式的大衣,衣纹结构多呈U形或V形,线条隆起,中刻一道阴线。菩萨头绾高髻,戴冠,上身袒露,下着裙装,肩搭帔帛。早期的飞天是穿裙露足的,之后漸渐变为长裙飘舞,包裹双足。单尊铜造像题材以佛坐像和观音立像为多见。太和十八年,北魏迁都至洛阳,汉化的风潮明显地反映在佛像造型上。这一时期的佛像面相清瘦,大衣除通肩式和袒右肩式外,还开始流行南朝文人士大夫穿的褒衣博带式,大衣内着僧祇支和裙,下部衣褶层层重叠。菩萨像虽仍袒露上身,但是所戴饰物增多,帔帛更为宽肥,形式唯美,汉风浓厚。

东魏、西魏时期的佛造像

东魏、西魏时期的佛造像风格都受北魏晚期造像风格的影响,相比之下,西魏造像风格更加洒脱飘逸,佛菩萨面相较为消瘦,东魏造像则造型端正,在雕刻上技法更加纯熟,整身造像和佛面相稍显丰满。东魏、西魏虽不过十几年的时间,但仍制作了许多精美的佛像留传于世。

北齐、北周时期的佛造像

北齐时期的佛造像风格上承北魏晚期遗风,造像身躯凸显,不过分地强调衣纹刻画,面相丰满圆润,五官起伏较小。侧面看,整个造像身体刻画得多扁平,腹部隆起,胸部平缓。北周时期的造像与北齐时期相比更为浑厚,一般头大身体小,面相丰满,宽额,躯体略显笨重。北周时期的造像除了继承西魏的传统风格外,还吸收了许多西北地区民间雕刻的传统手法。无论北周还是北齐,这一时期的佛像帔帛在肩部均变宽,呈三角形复搭在双肩。由于观音信仰,北周和北齐时期出现了大量的观音像、北齐还出现了双双站立或并坐的双观音。

猜你喜欢

北齐面相观音
一个人的面相 有他内心的模样
面相
观音送子图
面相大师
《陆孝昇墓志》考释
相亲
《龙藏寺碑》艺术风格浅析
雨中的人
北齐文林馆考证及其对北齐文学的贡献
北齐长城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