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政课教学中学生家国情怀的培养探究

2021-05-10马忠学

成才之路 2021年9期
关键词:家国情怀思政课能力培养

马忠学

摘 要:中学生正处于学习与成长的关键时期,对学生开展家国情怀教育,不仅可以贯彻落实立德树人理念,而且可以使学生具备自我成长与进一步发展的必备品质和核心素养。文章从思想内化、德育外显、实践升华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探索如何进一步激活高中思政课堂氛围,释放高中生思维活力,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关键词:思政课;家国情怀;核心素养;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1)09-0020-02

高中政治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对国家政治的认同,更重要的是使学生成长为有责任有担当的时代新人。教师要让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论、制度、文化等各方面产生深刻认同,并自觉肩负起时代建设的重任,从创造幸福生活、走好人生路、独立解决问题等各个方面不断发展自我,这样才能更好地成就自我。针对当前部分高中生存在的学习态度不够端正、学习意识不够积极、家国意识淡薄等问题,教师在思政教学中应做到政治要硬、情怀要深、思想要强、人格要正、视野要广、行动要严,将家国情怀真正内化于学生的心底,发挥好思政学科的育人价值。

一、思想内化——深度增强高中生家國情怀认同感

在教学中对高中生有效加强家国情怀教育,是一个重大而现实的问题,需要全体教师积极行动起来,形成教育合力,更好地提升学生的价值认同感。高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一个身心成长的上升时期,在这一阶段,学生自身能够从外界接触和了解很多知识,同时教师也会对学生产生多种影响,整体的外界环境氛围对学生的影响非常大。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对这些方面要有效关注、全面融合,才能形成教育合力。

第一,学生方面要主动提升认知自觉性。高中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他们的智力水平、学习能力、知识基础和思想发展都已经逐渐趋向成熟。在这一阶段,教师要充分发挥好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作用,不让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片面机械地学习只会让学生产生压力感和枯燥感,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家国情怀的渗透需要从小处着手,让学生从朴实的小家观念入手,谈谈自己对家庭的认知,谈一下自己在家庭中的角色。接着,教师可以从民族气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手,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眼中的林则徐,背诵杜甫的《春望》,细数近年来中国的巨大变化,从经济、文化、政治等方面深度了解中国的崛起。

第二,教师方面要加强渗透技巧性。高中阶段的学生,其认知水平已经发展到了一定的高度。因此,教师要想上好思想政治课,就需要积极发挥自身的主动性、创造性,改变灌输式的教学方式,以更深的情怀、更强的政治思想,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教育和引导。教师要讲好思政课,自身的立场要坚定,观点要正确,对家国的情怀要深。这样,教师自身在言语细节、素材运用等方面就能够有效把握,从而给学生更多的影响。一名优秀的高中思政教师,不仅要对理论知识充分了解,而且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能把思政课上得有滋有味。有时,思政教师要综合穿插多种教学资源,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耳朵在听,头脑在高速运转,而且能够把思政学习与自身的成长有机联系起来。

教师应借助生动翔实的国内外事件,让学生深刻了解国家的核心价值观在灵魂塑造、潮流引领等方面的重要作用。要综合历史、文学等多门知识,使学生懂得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就是创新与突破,进而增强学生文化传承的使命感与责任感。教师自身的“三观”要正,这样才能为人表率,做好先进思想的践行者,而不是单纯对学生进行说讲。教师要能够用自身的人格魅力来感染学生,使学生积极效仿,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师生关系的融洽。

除此之外,学生学习与成长的大环境也非常重要。因此,学校、社区及全社会都要积极行动起来,倡导家国情怀的核心价值观,为高中生提供一个良好的政治成长环境。家长要积极与学校联合起来,推进家园共育。在这一时期,家长要做到为孩子鼓劲、加油,让孩子得到外界的认可,进而帮助他们更好地攻克难关,这对于他们以后的意志品质的形成有重要作用。社会环境,尤其是网络环境,对高中生的成长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因此,全社会要积极行动起来,加强净网生态文明建设,为高中生网上学习营造绿色的网络环境,进而为提高高中生的政治认同感保驾护航。

二、德育外显——深度拓展思想课堂的内涵与外延

高中思政教学不是单纯的理论说教,而是思维与行动的碰撞。而家国情怀的养成就是要学生积极行动起来,改变自己对政治课程的刻板性理解,充分加强自我认知。在学习政治的过程中,学生要逐步养成诚实守信、热爱祖国的政治认同与责任意识。教师要让学生从自主学习入手,联系自己身边的一些现象和文化来学一学、说一说、做一做。这些知识探索的过程,教师都可以交由学生自主完成,让学生在学习和了解的过程中,有效提升家国情怀意识。

高中思政课堂上学习到的很多思维模式与思想方法,虽然不能够直接改变世界,但是能够对学生产生多种影响,让学生在行动与实践中获得多个层面的成长。因此,教师可以通过一些具体可行的媒介,让学生进行有效实践,将家国情怀的德育成果有效外显,以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学习成就感。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思政课实践课堂,让学生集思广益,自主创设实践场景,将课本上学习到的理论落实到具体的实践场景之中。如在教学“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这节课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通过网络、书籍、报纸等渠道,去广泛搜集材料,来自主制作PPT。教师还可结合一些图片、新闻、口述、笔录等,让学生自主讲一讲中国从贫困到富裕,再到小康生活的艰辛历程,解读中国共产党所经历的种种坎坷,进而使他们在互动体验中切实感受到中国的进步与发展。

教师还可以通过演讲、辩论等方式,让学生们自主搜集材料,完善观点,以更好地调动和激发学生对思政课程学习的兴趣,并深度增强学生对家国情怀的政治认同。教师还可以结合五四青年节、国庆节、“一二九”运动等主题,让学生开展一些学习实践活动,在活动落实的过程中深度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怀,使他们提升对国家的政治认同感。

三、实践升华——到课堂以外的广阔环境去学习与实践

在课堂这一小天地之外,有更加广阔的社会大课堂等着学生去实践与成长。因此,家国情怀的培养还需要从课堂走向课外,让学生亲自去观赏、领略与实践,将其在课内学到的一些知识加以灵活运用。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到一些历史文化博物馆去参观,感受英雄们的光荣事迹,以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家国情怀。同时,教师还要鼓励学生以审视的眼光去学习和看待现在社会上的一些事件,让学生能够积极行动起来,为维护和谐与正义而积极努力。例如,教师可让学生通过观看一些电视节目如《普法栏目剧》《道德与法治》《一线》等,使他们懂得遇到这类事件时自己该如何维权,以更好地保护自己与他人的合法权益。家国情怀的实践需要从小处落实,让学生积极行动起来,自觉抵制社会不良风气,增强家国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总之,高中思政课培养学生家国情怀是新德育落实的一个重要目标,不仅需要教师积极做出努力,而且需要学校、家长和全社会积极行动起来,让学生可以把家国情怀内化于心、外显于行,自觉进步,使家国情怀成为他们心底的一道基本底线,从而促进他们成长成才。

参考文献:

[1]任锋,杨丽丽.新时代中小学思政课教师胜任特征及努力方向[J].中国德育,2019(23).

[2]凌文娟.德育是高中思政课中永恒的主题——浅谈高中思政课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中学教学参考,2009(03).

[3]张慧.基于政治课堂,培养学生家国情怀——以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为例[J].试题与研究,2019(17).

[4]孙育红.做一名有家国情怀的思政课教师[J].河北教育,2019(05).

[5]谭刚.紧扣思想政治核心素养探索家国情怀培育路径[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8(27).

猜你喜欢

家国情怀思政课能力培养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中中国故事的创新表达
——评《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的打开方式》
浅议高校学生在思政课中的情感认同
思政课堂这样“沸腾”——陕师大思政课从“有意思”到“有信仰”
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青少年对思政课的逆反心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