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水力因素法对实现流量即时整编的作用浅析

2021-05-10孙英军李明宏徐卫东

浙江水利科技 2021年1期
关键词:水文站时序水力

孙英军,李明宏,徐卫东

(1.浙江省水文管理中心,浙江 杭州 310009;2.嵊州市水文站,浙江 嵊州 312400;3.太湖流域管理局水文局,江苏 无锡 214000)

1 问题的提出

为深入贯彻新时期水利工作方针和治水新思路,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提高水文资料整编时效性,2018 年全国水文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从2018 年开始将资料整编的工作方式转变为即时整编,要求次年1 月全面完成上年度资料整编工作。

推进水文资料整编改革,实行即时整编,对于水文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可以缩短资料整汇编时间,有效提高资料整编效率,满足水资源管理、水生态文明建设、河湖长制管理等对水文资料时效性的要求;其次,能够节约人力、财力资源,解放劳动力,为拓展水文服务领域、实施“大水文”创造条件;第三,可以适应新时期水文服务的需要,为实现智慧水文提供支撑。

在计算机技术普及之前,水文资料的整编工作都是通过纯手工的方式,既消耗大量人力物力,又容易出错,而且资料保存不方便,是早期水文资料整编工作中最主要的问题[1]。随着大部分水文要素采集自动化逐步完成,降水量、水位等遥测数据已实现实时传输到整编软件,满足即时整编的要求;实测资料、蒸发、水温等每日录入也可以实现日清月结。目前不能实现即时整编的是流量和泥沙数据,是因为:一方面,流量、泥沙自动采集设备自动化程度不高,需要进行推算;另一方面,我国主流推算流量方法是时序法。

推流方法主要有水力因素型方法和时序型方法2 类。从20 世纪50 年代起,受到水位观测精度、频次和当时以算盘为主要计算工具的限制,我国舍弃了水利因素型,将时序型作为主流和基本方法,认为其理论正确、成果准确;水力因素型往往被认为是一种非主流的补充方法,认为其不够准确。即便在能够使用水力因素型的条件下,也会倾向于使用时序型[2]。

时序法常用水位流量关系曲线或指标流速法(断面部分流量)来推算,要求全年流量测验完成后(至少全年高中低水全部覆盖后)进行定线推流,难以完成日清月结的即时整编要求,另外,泥沙采样沉淀处理需要一定时间,而且与流量一样需要定线推算。目前对推流定线整编按照影响水位流量关系的因素如洪水涨落、回水影响、断面冲淤和水草生长等进行分类,虽然比较直观、形象,但是没有抓住其物理意义的本质,并且需要较多测次,不能满足即时整编的要求。

本文通过对比分析时序法和水力因素法的计算过程及原理发现,水力因素法具有意义明确的物理公式,无需多次测流就可以得到水位流量间稳定的关系。同时本文分析了水力因素法的适用条件和使用限制,探讨该方法的发展前景和研究方向,进一步推动水力因素法在水文资料整编领域的应用。

2 推流方法

稳定的水位流量关系满足曼宁公式[3]:

式中:Q为断面流量,m3/s;A为断面面积,m2;R为水力半径,m;S为水流比降;n为河道糙率。

虽然曼宁公式也只是经验公式,自然河流很难满足它的各种假定,但其仍然是已知能较好地反映水流运动物理规律的数学表达式,具有明确的物理意义。根据曼宁公式所描述的物理学涵义,可将水位流量关系的率定和整编方法分为2 类:水力因素型和时序型。

时序型是以时间作为自变量参数率定水位流量关系,公式表达为Q=f(Z,t),式中:Q为流量,m3/s;Z为水位,m;t为时间,s。时序型包括临时曲线法、连时序法(绳套曲线)、连实测流量过程法、改正水位法和改正系数法等。其中连实测流量法是抛开与水位的关系,直接与时间建立关联的一种特例。

时序型适用于任何条件,计算简便,不必分析测站特性。但由于时序型无法反映物理规律,所需流量测次多,单次流量测验精度要求高,实测流量成果均被当做实际值来确定关系,对整编成果影响较大[2]。

水力因素型是以水利因素作为自变量参数率定水位流量关系。公式表达为Q=f(Z,x),式中:Q为流量,m3/s;Z为水位,m;x为水力因素。这里只与水位相关。

水力因素型包括曼宁公式法、比降面积法和各种落差法(如定落差法、正常落差法、落差指数法等)。水力因素型的应用需要满足以下2 个条件:流量与水位以及另一水力因素之间保持比较稳定的关系。要求曼宁公式中的测站控制条件(断面和糙率),如断面冲淤、水草生长、结冰、河床堤岸等不发生经常性变化。水位和另一水力因素的观测精度高。要求水位的观测精度和频次高,水力因素的代表性好。因为根据曼宁公式,需要得到比降S,但S无法直接测得,一般只能用落差F来近似代表[4]。

水力因素法物理意义明确,能够较好地反映运动规律,有比较稳定的单一关系,因此只要控制条件不发生经常性变化,便无需太多测次。

水力因素法的应用要求水位观测精度和频次高,需要大量复杂的计算以及具有较好代表性的参证站。以上3 个条件在 20 世纪50 年代都是制约水利因素法的重要因素,如今随着水位自动观测设备的迅速发展,目前水位观测精度和频次越来越高,计算机的普及和大数据计算方法,客观上很好地解决了采用水利因素法的前2 个重要制约因素。

3 案例应用

3.1 案例介绍

罗桐埠水文站为国家基本水文站,1947 年设立,位于新安江流域新安江坝下4.5 km,站址以上流域面积为10 480 km2,该站至新安江水库大坝区间无支流汇入。罗桐埠站受新安江电站发电机组影响,水位流量关系不稳定。目前新安江流域出口断面梅城处建有水位站,距离新安江水库坝址约38.0 km,富春江电厂上游约22.0 km。罗桐埠水文站下游约1.0 km 处有寿昌江从右岸汇入新安江,但支流较小,对新安江流量影响不大。罗桐埠水文站2016 年开始测流,至2018 年共计实测流量107 组(流量149~1 375 m3/s)。罗桐埠站以上流域及水文站点分布见图1。

图1 罗桐埠站以上流域及水文站点分布图

3.2 应用结果

罗桐埠水位流量关系受多重因素影响,水位流量关系线复杂多变,因此选用落差指数法来分析研究,探索单值化的可能性[5]。根据落差指数法[2](Q=q×ΔZβ=f(Z)×ΔZβ)的原理,选择罗桐埠为本站水位,罗桐埠梅城水位差为落差进行定线。对罗桐埠水文站3 a 实测的107 组水位和流量数据,使用SPSS 软件进行迭代运算。通过优选,最终采用80 份流量率定罗桐埠流量,公式为:

式中:Z罗为罗桐埠水位,m;Z梅为梅城水位,m。

实测流量与公式推算流量序列进行3 种检验。罗桐埠站样本容量80 份,正号数39 个,符号交换次数34 次,3种检验成果见表1。

表1 罗桐埠站3 种检验成果表

根据SL 247—2012《水文资料整编规范》的规定,采用水力因素法定线精度指标为:一类精度水文站系统误差±2.000%,随机不确定度±10.0%。本案例系统误差为-0.125%,随机不确定度为8.6%,且3 种检验均已通过。此次分析成果的精度满足一类精度水文站[2]水文资料整编规范的要求,可采用该方法进行推流。

整编计算罗桐埠站2018 年径流量为69.78×108m3,对比新安江电站电功率推流年径流量70.78×108m3,误差为1.400%,水量基本平衡,成果合理。

落差指数法在运用中存在缺陷,由落差指数法建立的模型,其精度主要取决于公式中相关参数的选取,但在计算过程中,落差计算及对应时刻的选取也十分关键[6]。

4 结 语

(1)水力因素法相比时序法,物理意义明确,需要测流次数少,能够很好地满足即时整编的要求。并且在目前技术条件下,原制约水力因素法成为主流推流方法的水位观测精度和频次、大量复杂计算拟合推流公式等2 个重要因素已经得到解决,不再是应用障碍。及时转变以时序法为主流的推流思路,开展水力因素法推流研究,实现流量即时整编是非常必要的。

(2)当前水力因素法的难点在于代表性参证站的选择。测站所受影响复杂,落差F对比降S的代表性规律不易掌握,参证站位置不易确定,需要设立并长期观测,进行试错。梅城站作为罗桐埠站的参证站,因为距离较远,而且受到下游富春江电站回水影响,代表性不够好,需要进一步加强研究,选择更合适的参证站。

(3)目前水位自动观测精度和频次都能满足水力因素法的要求。但由于观测频率过高,需要解决其过程不平滑连续的问题[1]。另外,在断面和糙率等控制条件经常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必须选择时序型。

猜你喜欢

水文站时序水力
末级压出室水力结构对多级离心泵水力性能的影响
清明
金沙江坝下水文站中泓浮标系数稳定性分析
SL流量计在特殊河段的应用——以河源水文站为例
基于不同建设时序的地铁互联互通方案分析
西双版纳州水文站网合理布设及测验方法探析
水文站缺测资料插补展延实例分析
基于FPGA 的时序信号光纤传输系统
一种毫米波放大器时序直流电源的设计
戽流消能水力特性数值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