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延吉盆地龙井组上部发现层状火山岩
——德新组的建立

2021-05-08翟玉春郭道鹏

吉林地质 2021年1期
关键词:砬子延吉市安山岩

翟玉春,郭道鹏

吉林省区域地质矿产调查所,吉林 长春 130021

0 引言

延吉盆地是吉林省重要中生代陆相盆地,1940年西田彰一首次建立该盆地地层层序并对其含矿性进行了描述,自下而上划分了龙井统和大砬子统[1-2]。1967年在开展1/20万延吉市幅区域地质调查过程中,盆地北缘的一套钙碱性火山岩置于屯田营组,盆地北西缘的一套含煤岩系厘定为长财组。大面积分布的大砬子统和龙井统予以保留,但将大砬子组厘定为龙井组之下(1)吉林省地质局第四地质大队二分队. 1/20万延吉市幅区域地质测量报告[R].1967.,后期研究者大致延续这一划分方案[3-6]。同时,在1/20万延吉市幅和大砬子幅区调过程中,发现了一些与大砬子组和龙井组接触的呈孤峰出现的玄武安山岩-安山岩出露在帽儿山、三峰洞和老头沟一带,长期被认为其侵入龙井组,为晚白垩世侵入岩(2)吉林省地质局第四地质大队二分队. 1/20万延吉市幅区域地质测量报告[R].1967.(3)地质部吉林省地质局区域地质测量大队二分队. 1/20万延吉市地质图说明书[R].1965.,包括近期中比例尺区域地质调查也有同样认识(4)吉林省区域地质矿产调查所. 1/25万汪清县、春化、延吉市、马滴达幅区域地质调查报告[R].2007.(5)吉林省第四地质调查所. 1/5万延吉市等4幅区域地质调查报告[R].2015.,由于所谓侵入体较小,且没有发现重要成矿信息,基本没有得到重视。作者等在参加《中国区域地质志——吉林志》编撰过程中,在龙井市三峰洞西侧德新村发现以三峰洞“岩体”为代表的玄武安山岩-安山岩岩石组合呈微角度不整合在龙井组之上,事实上为一套火山喷出岩,属于地层学范畴,拟建立一个新的岩石地层单位,兹介绍如下。

1 盆地概况及新地层单位建立

延吉盆地位于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延吉市—龙井市,范围大致在东经129°15′~129°46′、北纬42°32′~43°04′之间,其形态大致呈正方形,面积达1 500 km2以上,是吉林省东部一个最大的断陷盆地。

延吉盆地除西北—北缘和东南缘出露少量晚侏罗世—早白垩世钙碱性火山岩(屯田营组、泉水村组)及含煤碎屑岩(长财组)外,大面积出露地质体为白垩系大砬子组和龙井组,龙井组之上被古近系珲春组覆盖(图1)。其中前者下部为一套巨厚的砾岩、砂岩,上部为一套粉砂岩、泥岩及油页岩;后者为一套红色砂砾岩、粉砂岩夹泥岩。二者长期被认为是一套陆缘碎屑岩沉积,没有火山岩,但近期陆续发现一些火山凝灰岩夹层[6]。

图1 延吉盆地地质简图Fig.1 Geological sketch map of Yanji Basin1.全新统冲积层;2.珲春组;3.龙井组;4.德新组;5.大砬子组;6.泉水村组;7.长财组;8.屯田营组;9.柯岛群;10.解放村组;11.江域组;12.燕山期花岗岩;13.印支期花岗岩;14.地质界线;15.角度不整合界线;16.断层;17.剖面位置

作者本次在德新村发现原认为是侵入体的安山岩覆盖在龙井组之上(见图2)。灰紫色含砾中砂岩或紫红色泥质粉砂岩之上。下伏龙井组为紫红色泥质粉砂岩或含砾中砂岩,总体产状230°∠8°~10°;上覆安山岩具有明显似层状构造,近水平状产出,岩石具有杏仁状构造,柱状节理发育,岩层顶面具有冷却现象,呈疙瘩状,显示喷出岩的特点。二者接触面舒缓波状,总体产状40°∠5°,上覆岩层小角度切割下伏岩层,可以认定为微角度不整合。区域上看,帽儿山(龙山)、三峰洞和老头沟一带近十个“岩体”分别与大砬子组和龙井组接触,具有相接近的高程,岩石类型及其组构基本一致,可以推断与德新村一带覆盖在龙井组之上安山岩应为同一期火山喷发的产物,可以建立一个独立的岩石地层单位,因德新村一带岩石露头良好,层序连续,接触关系清楚,将其命名为德新组。确定其含义为龙井组之上的一套玄武安山岩、安山岩组合。

图2 朝阳川镇德新村德新组出露全貌图(镜头方向80°)Fig.2 The overall view of the Dexin Formation in Dexin Village, Chaoyangchuan Town (the direction of the lens is 80°)

2 地层剖面描述

剖面位于延吉市朝阳川镇德新村东部采石场,地理坐标:东经129°20′44″;北纬42°50′20″。剖面控制德新组厚度18.1 m,其层序如下(见图3)。

图3 延吉市朝阳川镇德新村德新组实测剖面图Fig.3 Geological section of Dexin Formation in Dexin Village, Chaoyangchuan Town of Yanji City

未见顶

4.灰色疙瘩状杏仁状辉石安山岩 3.60 m

3.灰色柱状节理杏仁状辉石安山岩 6.87 m

2.灰色杏仁状辉石安山岩 3.25 m

1.青灰色玄武安山岩 4.38 m

~~~~角度不整合~~~~

下伏地层:上白垩统龙井组浅灰色含砾中砂岩

可以看出,剖面岩石类型相对简单,主要为一套玄武安山岩—辉石安山岩,与老头沟、三峰洞等地岩石类型基本一致,可以作为德新组的建组(层型)剖面。但由于受露头条件限制,剖面控制地层厚度较小,能否体现该组全貌有待进一步研究,应在适当条件下,补测辅助剖面,完善该组层序。

3 时代讨论

德新组覆盖在龙井组之上,时代应晚于龙井组。就目前资料来看,龙井组产有孢粉、双壳和叶肢介等化石,时代为晚白垩世早期[6];而大砬子组上部凝灰岩和龙井组下部凝灰岩的锆石U-Pb(ICP-MS)年龄分别为(96.2±1.7)Ma、(93.5±1.2)Ma,同样显示晚白垩世早期年代学特征[7]。因此,可以推断德新组时代下限为晚白垩世早期。关于德新组时代上限,由于没有直接上覆地层似乎没有办法确定,但从区域上看,延吉盆地东缘发育有古新世—渐新世珲春组[3-4],该组为一套陆相含煤岩系,其中至今没有发现任何火山岩,与其上的土门子组之间也没有火山岩发育,显然,德新组应在珲春组之下。关于珲春组时代下限,在珲春二道沟一带,曾发现有Protophyllumlitinerus,P.haydeni等圆叶属8种,时代应属晚白垩世[8],显示珲春组时代为白垩世末期—渐新世。由此,德新组时代应为晚白垩世。

4 结论

延吉盆地帽儿山、三峰洞和老头沟一带出露的一系列所谓安山岩侵入体不整合覆盖在龙井组或大砬子组之上,实为一套火山喷出岩,根据岩石地层学含义,新建德新组,确定其层型剖面为延吉市朝阳川镇德新村东部采石场剖面,含义为龙井组之上的一套玄武安山岩、安山岩组合。依据其下伏地层及区域上珲春组时代限定,推断其时代为晚白垩世。

猜你喜欢

砬子延吉市安山岩
“城墙砬子会议”地址详考
吉林省延吉市雨污分流改造及海绵城市建设研究
黑龙江林口县大砬子村晶质石墨矿地质特征及成矿规律
延吉市老年大学校歌
西藏拿若铜矿床安山岩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研究∗
王官屯油田安山岩油藏滚动评价探索
《青年友谊圆舞曲》教学设计
激发极化法寻找固体矿产的应用
二连油田安山岩裂缝性储层压裂技术研究
灰色系统理论关联分析法在储层评价中的应用——以延吉盆地大砬子组2段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