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创视角下对工业遗产再生策略的思考

2021-05-08张广平

河南建材 2021年4期
关键词:业态遗产文创

张广平 曲

吉林建筑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130022)

0 引言

“工业遗产”被认为是目前我国在历史文化的保护领域中普遍通用的一个概念,其是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工业文明的遗存,具有历史的、科技的、建筑的和社会的价值[1]。 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各个国家对于工业遗产的具体意义和内涵界定有着明显的差异。从以往我国城市建设与发展的历程角度来看,经济建设与历史工业遗产之间存在着巨大的不平衡性,二者既有矛盾冲突却又相互支持。 由于种种复杂的原因,可能会造成城市特色的缺失和工业历史文脉的中断。回顾这段历史,能否有效地协调好城市的社会发展与工业遗产再生之间的关系,这是人们需要去探索和调查的重要课题。

文创(文化创意产业)是指依靠创意人智慧,运用现代的科学技术手段, 对艺术产品进行艺术创作,并通过一些技巧和手工技术,生产出来较高的艺术价值产品。如字画、手工艺品、文玩、家具等。相比于国外,我国的文创工厂改造出现较晚,从2000年之后,文创产业已在一些一线城市如北京、上海开始逐渐兴起并扩展至全国。

文创产业可以很好的将精神寄托和审美感觉赋予到产品中,其艺术价值超越了实用价值。 另外,工厂的特殊结构和闲置的功能可以很好的植入文创功能,让文创产业与工业文化很好的融合,使得文化产业下的工业改造逐渐兴起和发展。

1 文创视角下工业遗产再生特征

1.1 开发模式由单一到多元

工业遗产的开发模式分:自下而上式、自上而下式和两者混合式三种。 “自下而上”的模式是指一种出于实用的、自发性的,有机的行为。 “自上而下”的模式是指由政府和建筑师主导, 将自我的某些政治需求或其他目的加于设计之上的一种模式,也是由政府介入,重新改造和规划,发展为文化创意园区的行为。 而大多数文创类的工业遗产形成的模式属于“自下而上”的单一模式,由于工业遗产建筑具有主体结构坚固、租金低廉、空间灵活等诸多优点,使得艺术家们纷纷入驻,逐渐形成艺术家工作和展示的地方。 后因其规模扩大,政府和大众也渐渐发现了其中的商业价值,因此由政府来主导和规划,使得开发模式逐渐趋于混合多元。 台北的华山1914 文化创意园区在1987 年至1997 年间,最初只是在小范围艺术界出名的艺术空间,后来台北实施了“台北闲置空间再利用”的项目政策,打造了一个集跨界艺术表现、文化创业产业与生活美学于一体的创意产业园,以此来促进台北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2]。其开发模式也由单一转向复合多元。

1.2 开发边界由明确到模糊

在工业遗产的初步开发阶段,是由几栋厂房建筑被开发和利用, 各自形成独立的个体单独发展,边界明确。 随着空间结构不断变化,功能和业态产业渐渐增多,各种产业也渐渐融合,这些独立的个体周围会渐渐出现新的个体, 并呈现合并的趋势,发展形态逐渐从“点状”到“线状”最后到“网状”。 因此,工业遗产无论从产业布局还是功能分区上大多是呈现有机生长的状态,边界也由明确到模糊。

图1 台北华山1914 文化创意园区

1.3 功能主体由简单到复合

工业遗产发展最初在20 世纪80-90 年代,是以艺术空间和艺术家工作室为主, 功能主体单一,容易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 随着城市的发展和工业遗产保护意识的提高,工业遗产的业态主体渐渐发展成了集商铺、教育、餐饮、住宅、办公、展览、剧场于一体的文创聚集区, 使得工业遗产更有活力,功能主体也趋于多元化发展。

上海M50 创意园一开始是由画廊、艺术家工作室为主的视觉艺术产业园。 后由于金融危机的到来,艺术家们不得已离开了M50 创意园区。 没有了艺术家们的支撑, 使得艺术品市场处于低迷阶段,该地区不得不重新考虑其自身的定位,这吸引了那些能够支付得起租金的商铺,餐饮、教育等行业纷纷入驻M50,给当地增添了新的活力。 随着业态功能的不断优化, 文创形式的不断丰富,M50 已从一个单一的艺术家聚集区成为了一个集画廊、 餐饮、艺术、教育于一体的文创聚集区,功能主体趋向多元化,营造出了苏州河畔浓郁的艺术创意氛围。

图2 上海M50 创意园

2 文创视角下工业遗产再生方法和策略

2.1 功能混合,打造特色

工业遗产的功能业态是最能够直观的体现出文创产业的经营情况和主题特色的,功能业态的融合和变迁是促进和活跃工业遗产活力的主要因素,也能反映出文创产业发展的最终态势,更能直观的影响到文创工业遗产的发展。 随着工业遗产的深入开发,单一的功能业态模式正朝着更为复杂多元混合模式方向转变,逐渐形成了集艺术创作、文化交流、产品交易、餐饮娱乐、影视剧场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创聚集地。 功能业态的不断丰富,厂区鲜明的文化特色,带给了商家们更多的商机,也给艺术家们带来更好的展示平台,这些不仅增添了工业遗产的活力,也使得工业遗产能够更加持续发展。

2.2 改造空间,提升活力

每个文创类型的工业遗产,都有其令人印象深刻的艺术空间。 工业遗产内部空间改造,既要展示工业遗产厂房的特殊结构,又能够将其内部空间充分的利用起来。 如可以利用不同层高的空间,以及各个楼层之间错落有致的关系营造出丰富有趣的内部空间。 若在有巨大的设备和结构等富有标志性的构筑物的工业遗产改造中,将特色的部分加以保留,并丰富其周围的室内空间形态,也可将这种形态得以延续到室外场地,做成具有特色主题的室外景观。 若在有工业生产流线特色的工业遗产中,可以将生产流线加以保留,在改造过程中,模拟原来的生产流线形成独特的参观路径,并设置最佳视角的停留点给参观者更好地文化体验。

另外,不同工业建筑形式,有着不同的功能置换方案。 如小尺度的独立式多层建筑,适合小型功能业态入驻,同时也适合住宅和商业等其他功能[3]。而多跨的单层厂房, 则特别适合展览功能的空间,同时也兼容零售、餐饮等其他功能;而多层联排厂房,则具有多种功能融合的优势,也能创造出更为丰富的公共空间。 挖掘工业遗产空间再生的特色,使整个工业遗产迸发出新的生命和活力。

2.3 新旧交融,和谐共存

工业遗产再生与普通的建筑改造不同,工业遗产再生不是完全功能上的置换,而是质感上的再生,是弘扬和展示原建筑及原生产痕迹的基础上进行改造和利用,具有其独特的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

上海船厂1862,这个已经有了150 年悠久历史的工业遗产在隈研吾先生的手笔中焕发出了新的生命和价值。 在改造时保留了原始船厂的主体结构,废弃的材料被设计成艺术装饰和路径标识。 此外,为了能够将空间更好的利用起来,在原有的结构基础上增加夹层,可以从不同的方位和高度上欣赏内部工业感的氛围。 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老旧的设施、生锈的管道及风化的结构,与新建的构筑物共同构成了一个充满历史感和工业感的空间,展现了新老建筑的交融, 表达了工业质感的再生,完美演绎了集艺术、商业、展览、剧场和餐饮于一体的当代工业遗产艺术品。

图3 船厂1862外景

图4 船厂1862 内部空间

3 结语

工业遗产被认为是工业经济活动的基础依据和宝贵财产,工业遗产的再生,对建筑本身来说不只是建筑的再生,还有对历史信息的重新审视,和地域性文化的重新再现。 文创产业的植入,让工业遗产的更新有了更多的可能性,基于本文所思考的工业遗产再生的特征和策略,设计师们更应该关注工业遗产自身的价值和文化脉络,在尽可能保留原有样貌和特征基础上,改造空间,打造特色,引进多种业态功能, 让旧的工业遗产发生着新时代的生命,而新的内容在“旧”的衬托之下显得更加有活力,使得工业遗产在新旧交融中得以生生不息[4]。 这也符合了“我国20 世纪建筑遗产”的发展脉络和保护理念:“我们应敬畏遗产、守护地域特色,以全新的理念作为保护和更新的时代行动”。 现阶段虽然我国在对文创产业下的工业遗产再生这个方面一直都是紧跟着时代潮流向前发展,但是大家都应该引起高度的重视,共同去努力去探求其中所蕴含的理论价值和实践经验。

猜你喜欢

业态遗产文创
发挥示范功能,探索数字助农新业态
唤醒街区想象力:多元业态赋能创意社区
陶溪川文创街区
“共享员工”更需共同呵护——新业态劳动者的权益如何保障?
遗产怎么分
这15种新业态、9 个新职业“拍了拍你聪明的小脑瓜”
《岁寒三友文创海报》
“不落灰”的文创
铧芯文创
千万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