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居民消费影响因素分析

2021-05-08孙珊青岛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消费导刊 2021年13期
关键词:居民消费消费因子

孙珊 青岛科技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

引言:中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以后,消费者将作为经济增长的第一引擎,以2019年为例,最终消费支出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高达57.8%。那么事件风险会对居民的消费方式和支出结构及居民消费预期产生何种冲击和影响需要深入研究。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我国的消费展现出强大的韧性、活力和新的增长点。新型消费和升级消费不断拓展,无接触配送、无人零售、直播零售等消费新模式、新方式快速发展。人工智能、远程办公、“互联网+医疗+药店”等逆势发展,信息消费、防护用品、卫生健康用品等消费显著增长。可见一些产业发展业态将呈现新的组合模式,消费者消费行为也将有新的变化趋势,必须积极适应风险发展变化,做好产业发展政策的储备调整。

一、文献分析

在风险发生时,消费者的反应和采取的行为对市场的稳定和社会的稳定有重大影响。学者们的研究发现,从微观个体方面,消费者收入高低、年龄大小会影响其对安全的关注度(Smith,2000),不同年龄和性别的消费者会对风险产生不同认知,进而出现不同的消费行为(Verbeke,2003);从宏观层面,风险会对一个国家和地区的交通运输业和电信业造成很大的影响(张文斗,2012),会对整个国民经济带来重大损失(Lee,2004),由于风险因素危及经济社会安全,世界各国及国际组织会据此制定和发布规则及标准等,进而对国际贸易产生深远影响(邵柏,2019),很多国家会出台各项金融或财政政策刺激经济发展(陈国进,2014)。

二、疫情对消费影响的调查

(一)主要测度指标

风险因素对于经济的影响是全面的,人们具有自我保护意识,因而会采用多种方法以远离风险因素。同时政府为了控制也会采取一系列举措。公众和政府采取的办法与控制措施的力度都是影响消费的重要因素。同时消费者的购买行为还受自身基本特征、家庭规模、对产品安全性认知、对风险的认知等因素影响。

表1 城市居民消费指标体系

通过对所检索到的文献进行分析总结,风险影响消费者需求因素可以分为:商品的价格水平、居民的收入水平、收入分配状况、消费者的喜好、当前社会消费形式、家庭经济状况、社会保障水平、社会因素、政治因素、心理因素共10大类因素,根据以上因素分析,建立基于需求角度疫情对城市居民消费影响主要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二)数据收集,信效度分析

本研究以城市居民消费者为调查对象探索风险因素对消费的影响,以表1的指标体系中的21个三级指标为基础,设计36个测项,向城市居民发放问卷,于2021年1月中旬至2021年1月末期间通过在网络平台上发放电子问卷的形式,对城市居民随机进行了调查。共回收问卷300份,其中有效问卷222份,问卷有效率达74%。

本文采用L.J.Cronbach所创的α系数法。检验数据的信度,通过计算发现,调研所获数据的总体信度α=0.821,超过了0.7的标准。

效度分析发现数据的KMO值为0.768。大于0.6的标准,表示问卷的效度是可以接受的,同时球形度检验其对应的概率P值为0.000,表明该数据适合做主成分分析。

(三)主成分分析

运用SPSS软件对调查问卷中的36个变量进行因子分析,得到相关矩阵的特征值、方差贡献率等数据如表2。可知,前10个公因子的特征值均大于1,从第11个公因子开始,特征值开始小于1。根据公因子选取原则,选取10个公因子,其累计贡献率达到60.761%,能基本概括和解释整个数据的大部分信息。

表2 特征值及贡献率

由于初始因子载荷矩阵的10个公因子的含义不是很明确,为了使各类因子尽可能的向两级转化,采用方差最大正交旋转法做因子载荷旋转,使10个公因子含义更加明确,得到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如表3。其中题项30-33在各因子的载荷均没有超过0.5予以删除。

按各主因子中载荷量较高的变量所具有的共同特征,进行主因子命名,因子F1为“居民收入水平”;因子F2为“社会因素”;因子F3为“收入分配状况”;因子F4为“心理因素”;因子F5为“家庭经济状况”;因子F6为“消费者喜好”;因子F7为“当前社会消费模式”;因子F8为“政治因素”;因子F9为“商品价格水平”;因子F10为“社会保障水平”。

表3 旋转后因子载荷矩阵

按各主因子中载荷量较高的变量所具有的共同特征,进行主因子命名,因子F1为“居民收入水平”;因子F2为“社会因素”;因子F3为“收入分配状况”;因子F4为“心理因素”;因子F5为“家庭经济状况”;因子F6为“消费者喜好”;因子F7为“当前社会消费模式”;因子F8为“政治因素”;因子F9为“商品价格水平”;因子F10为“社会保障水平”。

(1)居民收入水平对居民消费的影响。“居民收入水平”对居民消费的影响最大,贡献率高达11.530%。居民收入受到不利影响,部分重点人群收入脆弱性增大对消费将产生抑制作用。工资收入受到负面影响,凸显了风险对居民收入产生的冲击,收入是消费的重要影响因素,收入下行将对居民消费产生抑制作用。

(2)社会因素对居民消费的影响。居民消费另外一个比较重要的影响因素就是社会因素,贡献率为6.724%。社会舆论等因素都会影响居民的消费。尤其在信息时代,社会舆论导向时刻影响消费者的心理。

(3)收入分配状况对居民消费的影响。在消费者收入稳定的前提下,会分配自己所得收入,会将一部分收入用于储蓄,一部分用于购买固定资产,一部分用于日常开销等,不同的收入分配状况会使得消费者用于消费的程度也不一样。

(4)心理因素对居民消费的影响。不少人因为就业问题而为以后的生活担忧,在这种情况下,很多人都会抑制消费欲望,降低消费水平。

(5)家庭经济状况对居民消费的影响。家庭经济状况涉及到一个家庭的储蓄及固定资产及负债等情况,如果家庭经济状况客观,无贷款,那么对消费的影响并没有很大。

(6)消费者喜好对居民消费的影响。消费者喜好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居民的消费。居民对手机数码、家用电器的消费影响着消费水平,因子载荷值为0.871,分值较高。这也侧面反映出,居民对于家用电器的依赖度较高,这对于家用电器升级为智慧家电,打造智慧家居,无疑是一个顺风车。

(7)当前社会消费模式对居民消费的影响。我国消费市场展现出强大的韧性、活力和新增长点。新型消费和升级消费不断拓展,无人零售、直播销售等消费新模式快速发展,信息消费、人工智能、“互联网+医疗、卫生、健康”等消费显著增长。

(8)政治因素对居民消费的影响。政治因素对消费的影响是从侧面展开的,政府会面向大众发放“消费券”,鼓励消费者消费,以此来拉动经济。

(9)商品价格水平对消费的影响。由调查问卷数据分析得出,城市居民对商品的价格敏感度不会很高,对于刚需物品,即使价格出现大幅度上升,其消费程度也不会出现大幅度下降,对于非刚需物品,即使价格出现大幅度下降,居民也不会因此而过多消费。

(10)社会保障水平对居民消费的影响。各地优先保障民生支出,按时足额发放养老金和离退休金。

三、结束语

本文对城镇居民消费行为现状和升级历程进行分析,归纳了10个能够全面总结居民消费差异的因子,借此探究造成消费行为差异的原因。根据本文的研究,为了减少风险带来的损失,使得消费保持活跃状态,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针对居民购买特定消费产品的补贴,这在过去促消费政策中使用频繁,如家电、汽车下乡等;二是通过发放消费券来补贴居民消费,目前已在多地市落实,覆盖群体范围较广但抵扣额度有限。从历史上看,两者多在消费失速下滑时期出台,短期政策效果显著,但长期容易透支需求。减税优惠可以重启,拉动消费效果显著。

第二,依托数字技术,精准放松对汽车、商品房等消费的政策限制,着重满足居民的刚性需求,考虑到汽车消费较强的带动作用,可以考虑重启税率优惠政策,带动汽车销售回暖。并有效解决停车难、停车贵等问题,充分释放居民大额消费潜力。

第三,加快推进信息网络建设、老旧小区改造、社区/小区公共设施建设等工作,增加标准化、差异化、个性化服务投入,构建与居民消费紧密相关的基础公共服务管理评价体系,充分发挥基础设施对居民消费的促进作用。

第四,建立健全消费领域法律法规体系,强化保护其消费者权益,优化完善当前不好的社会消费环境,倡导健康消费理念,让居民敢于消费、乐于消费。加快建立符合数字经济特征和需要的新型监管机制,保障线上消费市场规范发展。

第五,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规划,统筹推进数字政府建设,夯实各类在线公共服务的技术基础以推进公共服务的普惠性和精准性。数字化治理是现代国家治理的重要手段,有助于构筑一道公共安全网络屏障,要鼓励和支持社会主体参与“新基建”,加快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数字经济治理格局,让数字化红利惠及所有人。

第六,消费还需要时间投入,因而节假日期间消费活动通常较旺盛,可以通过适当增加或延长假期来释放消费需求,比如落实弹性休假制度。合理增加公共消费,补足政府投入短板。最后,近期高层首次提到“要合理增加公共消费”,投入公共领域的政府消费能够减少居民相应开支,促进居民消费扩大,作为印证,政府消费的比重和居民储蓄率呈现明显的反向关系。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医疗卫生等领域的政府支出存在差距,而通过政府消费补短板,不仅能促进消费回补,还能创造社会效益。

猜你喜欢

居民消费消费因子
因子von Neumann代数上的非线性ξ-Jordan*-三重可导映射
国内消费
新的一年,准备消费!
一些关于无穷多个素因子的问题
影响因子
40年消费流变
我的健康和长寿因子
2017年居民消费统计数据资料
新消费ABC
居民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