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信息科技学科中文字信息图示化的应用研究

2021-05-07张瑜

中国信息化 2021年4期
关键词:文字学科校园

张瑜

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对教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提高信息处理与加工技能,发展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已经成为新时代信息科技课程对学生的新要求。文本遵循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立足学科的核心素养,探索文字信息图示化的方法,挖掘文字信息加工的意义和价值,让学生成为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信息时代公民。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信息不论是对个人成长或是国家发展都至关重要,具备对信息进行查找检索、加工整理、呈现运用等的能力是个体和全体的核心竞争力之一。文字信息的图示化作为信息加工的一种方式,因其具有传情达意等独特的表达效果,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获取信息的基本形式。信息科技课程旨在让学生学会信息加工等技能,形成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具备自主探究的品质并养成终身学习的能力。

一、能力要求与教学内容

《上海市中小学信息科技课程标准(修订稿)》(以下简称“课标”)指出,“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是提高信息素养的关键能力,主要包括信息需求分析、信息收集与管理、信息加工与表达等能力。2017年,新版的《上海市初中信息科技学科教学基本要求(试验本)》(以下简称“学科教学基本要求”)作为上海市初中信息科技学科教材编制、课堂教学、考试评价的依据,对初中信息科技学科核心能力等方面又提出了全新要求,明确了从信息需求分析能力、信息收集与管理能力、信息加工与表达能力等五个方面描述学生的能力表现。《学科教学基本要求》模块二中将“信息加工”这一内容单独列成一个单元,该单元位于第四单元“信息收集与管理”之后,是信息处理中承前启后的关键环节。信息加工包含文字信息的加工,数值信息的加工和多媒体信息的加工,是在分析原始信息的基础上,将其中蕴含的内容进行提炼、归纳、转换与重组,形成新的有效信息的过程。由此可见,信息加工能力的培养在初中阶段尤为关鍵。如何将文字信息转化为图示,帮助学生更清晰地突出表达的重点,增强人际之间的沟通?

文字信息的图示化是指用图文来表达内容之间并列关系、主从关系、递进关系、层次关系和因果关系等,是将文字的表意通过信息提炼、归纳、转换与重组,转化为图示的意象表达。因此,教师要培养学生文字信息图示化的能力,需要让学生挖掘文字的内涵和传情达意,用文字处理工具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富有创意的图示化设计。

在《校园生态行,图示创意秀》一课中,笔者结合《课标》和《学科教学基本要求》,明确了“文字信息图示化”内容的学习水平与能力水平,要求学生能列举文字信息图示化的主要类型;能根据需求,独立完成将文字信息转化为图示的操作。教学重点是形成文字信息图示化的思维,教学难点是根据需求,选择合适的图示类型创建图示。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方式开展项目活动,创意设计图示,发展学生的信息素养。这是对信息加工能力的培养,形成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学生需具备的学科核心素养。

二、学生群体与发展阶段

文字信息图示化的教学内容主要针对的是六年级的学生群体。这一时期的学生刚从小学阶段过渡到初中阶段,他们的身心发展具有独特的特点,他们对知识的获取开始由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的认识,能够领会类别、归类系统和团体中的等级结构。但是这一时期的学生,其思维水平还不具备同时加工多个互相作用的变量,还不能够创建一套解决问题的法则。著名的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了认知发展理论,他认为个体的认知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感知运动智力、前运算思维、具体运算思维和形式运算思维。在每一个阶段,个体都具有组织与解释信息的能力。当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的时候,个体早期所获得的能力其实并不会消失,而是会整合成一种新的方式进行学习与思考。

在教学设计时,笔者充分考虑到六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智水平,他们处在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的第三个阶段“具体运算思维”阶段的后期。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能够从一个概念的各种具体变化中抓住本质或实质性的东西,因此要遵循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设计符合学生身心特点的多元化的预学活动做铺垫。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还离不开具体事物的支持,学生思维往往集中于相关事物之间的关系,其运算还是零散的,不能组成一个完整的系统,因此要尽量少用或不用存在任意两种或多种事物之间关系的素材。

笔者通过问卷调查,发现本校的学生群体除了上述的共性外还表现出了性别、兴趣、知识与技能等个性差异。前期的活动中,学生已经收集并整理了文字信息,已初步具备了简单的文字信息的加工能力,但是学生所掌握的信息加工的方式比较单一,更多地局限于对于文本的修饰。由于学生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差异,有的学生能修改字体颜色、修改字体大小;有的学生能插入艺术字,修饰艺术字;有的学生能修改文本框的属性。学生的性别存在差异,男生普遍比女生更喜欢操作技能类课程,而女生的审美能力普遍比男生强一些。学生的兴趣也存在差异,绝大多数学生对信息课有浓厚的兴趣,对搜集到的有关生态校园的信息进行进一步加工的愿望十分强烈,但是个别学生一点也不感兴趣。

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针对学生的差异,教师要创设源于学生生活情境的问题,尊重学生差异,分层设计活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设计逐步精准的课堂教学。通过学生活动体验,使学生学得有趣、想得精彩,设计有创意!

因此,在教学内容的选取上,教师需要遵循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精选文字内容之间所蕴含的关系简单明了的素材作为信息素养的融合点,使学生能科学、合理地归纳、提炼、转换与重组信息,将这些文字信息转化为图示,使其充满生命、情感和个性化的视觉效果,增强人际沟通。

三、设计流程与教学案例

(一)设计流程,优化结构

新课改对学科的核心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注重在项目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笔者立足信息素养的培育,以《校园生态行,图示创意秀》一课为例,将“预学——导入——探究——应用——小结”的教学模式应用于文字信息图示化的教学中,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学生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二)教学实践,落实素养

1. 遵循认知规律,设计预学活动

预学是学生课堂有效学习的基础,教师设计学习单,引导学生先学先练,明确学习目标,使学生带着问题,带着情感进入课堂。课前,遵循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设置了趣味的预学题:植物的生长状态、校园生态行的顺序,请学生选出能突出表达上述文字信息的选项。通过为学生提供具体事物的支持,引导学生观察比较流程图和循环图的区别,使学生能从文字信息中抓住本质的东西,找准关键词,并确定关键词之间所蕴含的关系,选出能突出表达相关文字信息的图示。

2. 创设情境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创设趣味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对比前期收集的纯文字材料和教师提供的图示材料,以对比展示的形式启发学生思维,使学生知道图示材料是对文字信息的再加工,通过图示化可以丰富文字表现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后续活动作铺垫。

3. 立足核心素养,引导新知探究

立足学科核心素养,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以头脑风暴形式有效地表达思维过程,通过说关键词、选关系、画图示、谈方法,将如何进行文字信息图示化这一个大问题通过一系列的小问题逐层剖析和提炼,逐渐形成文字信息图示化的思维。“头脑风暴”活动后,学生尝试使用SmartArt工具创建图示,也可结合微视频进行个性化学习。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新知探究,发挥學生主观能动性,提高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

4. 聚焦知识拓展,注重实践应用

教师巧用“互联网+”,助力知识测评,让学生登陆问卷星平台进行知识检测,使学生及时获得学习反馈,提高课堂时效。同时,注重课堂的实践应用,让学生尝试使用SmartArt工具,创意设计生态校园的图示,全班展示交流图示,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5. 回归学科价值,归纳总结课堂

利用信息技术的手段,展现生态校园的魅力,信息技术的应用为创建生态校园注入了强大的技术力量,学生的参与使得校园生态文化建设更丰富。在课堂实践的过程中,学生感受到校园的美丽生态,体悟信息技术的价值,情感得到升华。

课后布置作业,学生访谈校园气象观察员,了解校园气象观测站的运作情况,创意设计校园气象观测站的运作流程的图示。

四、效果测评与教学反思

语言的表现力是非常丰富的,也非常具有感染力,光靠“好”与“不好”等评价,已无法满足学生发展的需求。因此,即时评价要穿插于整个教学过程,评价时注重多元化、发展性相结合。利用鼓励性的语言,及时发现学生的成就或问题,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合作评价要及时反映学生合作学习的情况,促使学生积极开展小组活动,组内或组际共同解决操作技能问题;创意成果评价要运用现场评价激励机制,以当堂检测、现场展示等多元化形式评价学生作品,创新学生思维,提升信息素养。

《校园生态行,图示创意秀》一课紧扣学科教学目标,有效落实了学科核心素养。课堂结合社会热点,聚焦生态和谐,关注学生差异性,致力于促进学生自主性学习和教师针对性教学相融合,通过文字信息图示化的体验来发展学生思维品质,培养学生信息素养,切实提高了课堂实效。

选择绿色生态内容,支撑核心素养发展。立足学校特色文化,关注能体现生态理念的教学内容,以核心素养培育为背景,精选了“学校校徽内涵”、“校园生态景观区”、“校园‘战役行动”等生态素材,支撑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提高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让每个学生“适得其所”,使课堂充满绿色、充满生命、充满活力。

聚焦信息素养培育,巧用问题激活思维。课堂聚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以“什么是文字信息的图示化?”、“文字信息的图示化有哪些类型?”、“如何将文字信息转化为图示?”三个问题引领课堂活动,形成课堂的知识脉络。基于这些巧设的问题,学生自主探究使用SmartArt工具创建图示,并结合微视频个性化学习、合作学习。通过创设的这些学习经历和活动体验,激活学生的思维,让思辨贯彻活动,使学生能够从感性的实践体验提升到理性的逻辑思维,使每个学生“各展其能”,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

五、总结

在初中信息科技学科中,尝试文字信息的图示化,需要遵循认知发展规律,以“促进学生在信息时代更好地生存与发展”为育人目标,从单元知识体系中找准课堂知识的生长点,从学生本身的需求出发设计项目活动,以趣味情境导入启发思维,以问题导向方式提升思维,以自主探究活动创新思维,以个性化总结形式发展思维,形成充分的互动、质疑、补充、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格局,落实学科核心素养,提高学生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达成课程愿景。

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对教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一名信息科技学科教师,要善于巧用“互联网+”,助力课堂测评,把信息素养融入课堂教学中,将信息意识的种子,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落细、落实,让每位学生都争取成为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信息时代公民。

作者单位:上海市青浦区第一中学

猜你喜欢

文字学科校园
科学构建超学科STEAM课程
文字的前世今生
热爱与坚持
深入学科本质的深度学习——以“表内除法”为例
梦中的文字
“超学科”来啦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学生获奖及学科竞赛
种出来的“逍遥居”